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宮女談往錄

第8章 慈禧起居(四)

宮女談往錄 金易 22932 2018-03-03
玉堂春富貴(1) -------------------------------------------------------------------------------- 忽然一陣心血來潮,想起了過去的一首歪詩: 天下文章屬三江,三江文章屬敝鄉。 敝鄉文章屬舍弟,舍弟向我學文章。 三江,指的是江蘇、浙江、江西。這些地方全是魚米之鄉,也是文風極盛的所在。像這種鑽牛犄角尖式的寶塔詩,也正好用來讚美夏天的頤和園。這首歪詩,用自由詩體活剝下來就是: 北京最好的景色是頤和園,逛頤和園最好的季節是夏天;夏天頤和園裡最好的地方屬樂壽堂,樂壽堂極出名的是天棚—— 啊!那真是舉世無雙!

詩的節奏雖然用的是俗氣的鑼錘子韻,但也顧不了那些了! 夏天的頤和園,尤其是初夏,用老宮女一句口頭語來說:“不用提多美了!”湖水已經變成深綠色了,湖面上的浮萍像大錢一樣,東一片西一片地漂浮著,新生出來的荷葉在朝陽下舒展開了手掌,過冬的魚經過春天的恢復,已非常活躍,正是歡快嬉逐的季節。頤和園的魚是不許捕撈的,那是老太后的放生池。西天王母娘娘不是有放生池嗎?當然老太后也應該有。放生池內自然是不許捕撈的,誰要是擅自捕捉,那就砍頭不赦。因此老魚也逐年多起來,圍繞新生的荷葉,浮在水皮下沐浴著和煦的陽光,真是“老魚吹浪動新荷”。這種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充滿了整個頤和園。 老宮女歷來是文靜的,不論她多忙多累。早飯吃完了,把泡好的豆子撈出來,又要開始作長時間的搖磨了。她慢慢地搖,邊搖邊說,我細細地聽。我敢說,我說話的藝術很多是從她那裡學來的。她說話永遠要先有個引子,就像吃酒筵一樣,先吃冷葷,引你開了胃口,然後再上大菜。老宮女漸漸仰起了頭。瞇起了昏暗的眼睛,彷彿什麼也不看,長時間不說話,這是她的習慣。她終歸嘆了口氣說:“說話真難啊!”她已經開了頭,我就不需要言語了,他會絮絮地把一片話說給你聽的。

“說話要有一個好的環境,容你把話說周全了,聽話的人也要有點修養,細細地品嚐。我最怕對驢彈琴。你這裡話還沒說完,他那裡就發急躁了,揚鬃大叫,起蹶子來了。所以我不說話,我不愛理這樣的人。”這話不知聽她說過多少次了,可能是她的心病。她最討厭那種只圖新鮮熱鬧不懂味道的人。 “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沒在樂壽堂住過,沒伺候過老太后,就不知道樂壽堂怎樣回事,容我細細跟您說。 “我不說什麼零碎,先從環境和天氣說起。誰都知道,一過清明節,北京的天氣就逐漸暖和起來了。隨著天氣的變暖,各式各樣的昆蟲也都旺盛起來。到五月節,天也顯得長了,黃昏是最好遊玩的時間,可洋槐樹花開,白蛉子來,白蛉子是比小米粒稍大些的小白蛾子,被它叮上一口,奇癢,會起大包的。再說頤和園四周全是水窪窪,種的是稻子,頤和園的後山更是野草叢生,白天蠓蟲子、小咬、瞎虻到處有,夜晚撲燈蛾、蚊子亂飛。天氣越是晴朗,人越是應該玩的時候,蟲子越多,'五月十五伸嘴兒,八月十五伸腿兒',直到八月節,蟲子才收斂點。再說高腳花斑的蚊子,有毒,專在白天叮人。在這個時候,不想辦法把老太后保護起來,那不等於大逆不敬嗎?如果那樣我們一群伺候人的也隨著全高升了,都成了曾國藩啦——曾國藩長了一身癩,整日的手不停搔。一旦我們被叮了一身包,整天手不停地抓,那成什麼體統!

“老太后對這些事是深有感受的。也是在頤和園的一天傍晚,不知看什麼高士的一幅畫,我根本不懂,畫是掛在牆上的。畫上有一個秀才式的人物,背倚在船上,橫吹一支笛子。小船漂浮在水面上,船後一片疏散的荷花,頭頂上一輪明月,岸邊有兩棵老柳樹。我剛給老太后敬上一袋煙,在一旁侍立著。老太后心神悠閒地看著畫,看著看著,嘴角上笑起來,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是個活人,早讓蚊子叮跑了。'我在一旁只好拾笑。老太后是最講究實際的,不贊成這種玄虛的意境。 “避蚊蟲最好的辦法是給老太后搭天棚。 “樂壽堂的天棚不同於北京一般大宅門的。北京大宅門講究'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死玩意,活東西,都是擺闊氣,壯門面,講樣子的。樂壽堂可不行,伺候老太后要實實在在的,貓蓋屎的事絕對辦不到。

“具體地說,給老太后寢殿搭天棚,目的是做成一個大蚊帳,把宮殿罩起來。而這蚊帳是非常的大,包括整個樂壽堂。對天棚的要求也必須是嚴絲合縫,不許有一點空隙往裡飛蚊子鑽蠓蟲。 “前邊我說的天下一絕,就是指棚匠搭天棚說的。北京的棚匠出奇的巧。巧到通神的地步。只要你能畫出樣子,他們就能扎出來,這俗名彩活。庭院裡一草一木不許移動,更不許挖坑動土,把沙篙(桅竿)往方磚地上一戳,用繩子一捆,全憑各方面的拉力,就把天棚搭起來了。不許用一尺鐵絲,也不許用一根釘子。搭成起脊的天棚,飛簷鴟尾,跟正式宮殿一樣。四面有通風進陽光的窗子,窗子裡有像瀏陽粗夏布似的窗紗,窗子根據晨昏晴雨不同的風向,可以隨意地開闔。不管刮旋風還是下暴雨,天棚安然不動,不許進一星水點兒。四面都有洩水的壟溝,包括樂壽堂正殿在內。最出奇的是天棚和樂壽堂接榫的地方,好像天棚伸出長舌頭一樣,伸在樂壽堂的殿廊底下,把樂壽堂的雨水全接住,順著天棚的壟溝宣洩在外面,更重要的是把樂壽堂和天棚之間的縫隙全堵死,蚊子、蠓蟲絕對進不來,保證老太后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夏天。這種搭棚和光緒大婚前因貞度門失火後焚燒太和門,彩紮起來的太和門不同。那是應急,這是燕居,要由五月初到八月底,朝夕都在這天棚裡,不精緻實用是絕對不行的。屋裡的陳設,有寶座,寶座後有八字屏風。前面也有爐、瓶等一切陳設供奉。旁邊有矮榻,榻上有倚枕,即迎手,榻下有矮腳凳。總之,這裡的一切據老太監們說,和養心殿一樣(我們是不許去養心殿的)。記得很清楚,每年五月節吃粽子的時候,天棚已經搭好了。

玉堂春富貴(2) -------------------------------------------------------------------------------- “早晨起來第一個進宮門的數不上梳頭劉了,而是一個老太監領著個小太監,小太監擔著兩隻鸚鵡蹣跚地走來。他們像鐘錶一樣,到什麼時辰幹什麼活,一絲也不亂。可憐的老太監,已經過了五月節了,上身穿的已很單薄了,可下身還是鼓鼓囊囊的。據說他們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不論冬夏,要圍著大手巾,越到年老越厲害。我最初不明白,以後才知道。最明顯的是膝蓋上的護膝,常年縫在褲筒裡,到了夏天顯露得最清楚了。他們隨時隨地都有跪在地上的可能,不論什麼地方,假山石上,沙岸旁邊,該跪一定要跪,絲毫不能猶豫,所以褲筒裡要常年縫著護膝。這就是當上差的難處。闊太監秋冬的褲筒子要用最好的皮子。李蓮英用金絲猴皮作褲裡子,又柔軟又輕鬆又治關節疼痛。——老太監穿著臃腫的褲子緩慢地走著。他們腦子裡都有一個表,不管多慢但特別準,當的差事要準時做到。他們由東邊台階上來,須要走多少步,辦完差事由西邊台階下去,須要走多少步,差不多心裡都有數。他們就這樣面帶微笑,向前躬著身子,有條不紊地伺候著老太后。小太監把兩隻五彩的鸚鵡送來後,掛在天棚的正門裡,它倆的嘎嘎的呼聲夾雜著'老佛爺吉祥'、'老佛爺萬壽'的叫聲,衝破了樂壽堂寂靜的早晨,哄得老太后高興,大家也圖個順當。清早起來誰不求個吉利呢!

“有了天棚以後,老太后的活動就在天棚裡,除解溲、洗澡、洗腳、睡覺以外,經常不進屋裡。前面說過,老太后是不願意聞吃完飯的菜味,所以膳桌擺在東南角上。這裡比儲秀宮寬敞多了,老太后愛豁亮,正遂他老人家的心願。 “送水的、送點心的在台階上來下去,鞠躬似地走著,人漸漸多了起來。吃過早膳後,老太后照例出來遛彎兒。經常在樂壽堂外台階下觀賞一群鴿子。老太后對花鳥蟲魚、古玩玉器都愛,興趣是多方面的,對鴿子也十分愛好。皇家的園林講究有珍禽異獸,鴿子也是其中之一。 “在當時,都門豢鴿形成一股風氣,各王侯府第,都是幾棚幾棚的養,每棚百十隻。聘有專門飼養人。他們爭奇鬥勝,因為鴿子打架鬥毆,以致毆傷人的事時有發生。但最好的鴿子要數頤和園,頤和園養鴿子的太監也是師徒相傳。他們最絕的是能給鴿子相面,選擇雌雄鴿子配成對,能夠把它們的後代的變化,直下看七到八世,預言到第幾代能出好鴿子。明明看來是一隻俊俏的好鴿子,他們用手一托,一撥頭頸,一看眼神,便說這只鴿子沒出息,孵不出好種來,它的祖先哪一代不好。判斷非常準確。老太后就專養著這樣一群人。

“鴿子是戀巢的鳥。為了讓珍奇的品種多生蛋又不孵雛,專供老太后玩樂,把它們生的蛋交給別的鴿子孵和餵。這叫給鴿子顧老媽子(保姆)。老太后最喜歡的是十幾對墨環和十多對紫環。那真是無價寶,渾身都是白的,只是脖子上套一道項鍊,墨環套黑的,紫環套紫的。環到了胸部突然擴大起來,這叫帶兜肚,兜肚上面帶有亮光,紫紅色,一閃一閃的,這叫帶閃。短紅嘴,砂眼,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的,活像貴婦人,真討人喜歡。更有一種叫玉環,渾身烏黑,只是頸上帶一道白圈,尤其珍貴,據說很難孵出純的品種來。還有一種叫喜鵲白,身上像喜鵲的白肚子似的雪白色,頭頂端端正正的長著荷包鳳頭,兩支翅膀左七根右八根,油黑油黑的翎,真是黑白分明,加上紅嘴、高粱眼,特別顯眼。還有一種銀灰色的小鴿子,俗稱小灰,據說是山海關總兵進貢的,打出水聲來(行話把鴿子叫的聲音叫打水聲),像一串銀鈴鐺似的,非常好聽。

“它們吃高貴的飼料:精稻米、綠豆、黑豆、帶殼高粱,另外還有宮廷不外傳的秘方,時常餵綠茶葉、甜瓜籽。據養鳥的人說,甜瓜籽是鳥的接骨丹。老太后遛彎的時候,碰見小動物總是要跟它們玩一會兒。這是多麼隨心如意地享受人間清福的事呀!我們侍候老太后時間長了,也漸漸地明白這些花鳥的事。這全是老太后平日零碎地說,我們也零碎地記下來的。老太后從來不跟小牲口發脾氣,這可以說是老太后的性格,和隆裕決不一樣,隆裕主子專拿貓狗和底下人撒氣。她養貓沒有過半年的,也就可以知道她的脾氣了。 “您不嫌我口羅嗦,我還要往下深說一步。就拿老太后喜歡鴿子這一件事來說,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鴿子當差。天上飛的有鴉虎子(雀鷹子),地下跑的有黃皮子(即黃鼬,東北俗稱黃皮子),這都是鴿子的致命對頭。最討厭的是鴉虎子,它不在天上飛,專在樹林子深處藏。當鴿子飛起來的時候,它也跟著飛起,比鴿子飛得低,在鴿子底下打旋,鴿子怕它,於是往高處飛,鴉虎子一旋一旋地往上飛,鴿子也一旋一旋地往高處旋。飛到高空的時候,鴿子沒有它飛得快,力氣也沒它大,就被它抓獲了。它眼睛非常尖,專揀肥的吃。養鴿子的人最恨它。還有頤和園四外有好多野鴿子,摻在老太后的鴿子群裡騙吃騙喝。這些都在必須剷除之列。

“好在這些事絲毫也難不倒八旗子弟。過去皇上還專養著一幫八旗子弟陪自己玩樂。這群人上樹能掏鳥,下水會摸魚,放鷹走馬,玩鳥鬥鵪鶉,無所不干,也無所不能。這個衙門叫上虞處(上虞是古代管理園囿的官),叫白了叫粘竿處。現在老太后當朝,粘竿處不吃香了,好多人轉入了護軍。在頤和園裡也正是這些人顯本事的地方,拿著弩弓子,在園子邊圍著樹轉悠。這也算是他們一份正經差事。 玉堂春富貴(3) -------------------------------------------------------------------------------- “我僅僅舉出一件事來說,其他像賣紅蟲子、賣地蠶、賣殭蠶、賣玉米蟲、賣蛆、賣各種鳥(包括鳥雛和鳥卵),入夏以後賣金鐘、油葫蘆、蛐蛐等等,圍著頤和園東門、北門,隨時都有,都是賺頤和園的錢。我不說這些閒篇了,但這些都是圍繞老太后一個人的生活而產生的。我還是說老太后的燕居吧。

“入夏以後,天漸漸地長了。宮廷裡晚膳又比較早,進晚膳差不多在太陽沒落以前。吃過晚膳以後,就是宵夜的時間了,時常傳幾個老太監給老太后說書。宮廷裡專養著十幾個老太監,預備說書給慈寧宮裡的太妃們解悶的,現在有的也跟著太后到頤和園裡來了。與其說老太監說書,不如說老太后評書,一段書沒說完,老太后就評論起來了。老太后聽前漢時,說呂后太糊塗,大將們都是劉邦的人,封很多姓呂的當王有什麼用處。聽到隋唐那一段時,老太后喜歡程咬金,說他忠心耿耿,大事不糊塗。記得最清楚的是,說到劉邦被項羽打敗時,被追得直跑,他嫌車跑得慢,把自己的閨女推下車去,隨從的人把她抱上車,劉邦又推下去時,老太后誇劉邦是個英雄,是條硬漢子。我記不得太多了,一來我沒知識,二來時間長,記憶模糊了。 “最惹人注意的是李蓮英帶著小太監擔著兩籠子鳥來了。這鳥叫藍靛頦,是鳥裡最愛叫,也是嘴最巧的一種。把籠子罩(擔鳥的時候必須把籠子用布罩罩上,免得鳥亂飛,保留鳥的精神)打開,一小會兒,藍靛頦就開始叫了。學黎鳥叫,學蟈蟈叫,學紡織娘叫,學油葫蘆叫,學蛐蛐叫。這種鳥很特別,別的鳥太陽一下山,就把眼一瞇,預備睡覺了,用什麼辦法也打不起精神來。獨有這種鳥有叫燈花的特性。過去旗下大爺最愛養這種鳥,尤其是內務府的人。內務府的人講究高雅飄逸。從養鳥來看,也是要求雅潔玲瓏,不養那種大喊大叫的鳥。晚飯已過,太古燈一點(高妝樓式景泰藍鏤銅精製的吸鴉片的燈),張胖兒釬子一拿(張胖兒是清朝的一個鐵匠,以製造煙釬子出名,把煙釬子對頭一彎就成圓形,一撒手煙釬子又筆直了。在燈火上燒,煙釬子不變軟。用這種煙釬子燒煙泡,又柔軟又有筋骨),壽州鬥一托(壽州在安徽,用這裡的土燒成煙斗,顏色像宜興瓷一樣,不燙手),一榻橫陳,噴雲吐霧。妙在這種鳥和它的主人染有同樣的嗜好。主人深深地吸足了一口煙,向籠子裡一噴,鳥就特別地興奮起來,搧著翅膀給主人叫出各種花樣,這是最愜意的事。所以這種鳥也最吃香。比起八旗的人,盡養些土百靈、匪畫眉(養百靈的籠子裡經常要放些膠拌兒土,所以叫土百靈;養畫眉要用水桶式的高籠子,提著籠子遛鳥時要左右來回擺動,很有一種粗野氣,所以叫匪畫眉。這都是內務府人瞧不起八旗人的說法)要高貴得多。八旗人早晨起來,前胸的扣一個也不繫,左大襟往懷裡一抿,用搭布(布腰帶)輕輕往腰間一攬,鼻子底下抹兩撮黃鼻煙,右手插腰,左手把鳥籠子高高托起,往鬧市口一站,餓了只會鑽燒餅鋪,內務府的份兒就不同了,則要高貴得多了。就說藍靛頦這種鳥在大叫的時候要喝泡燕窩的水,只有王公大臣內務府的人物才夠得上時常吃燕窩的譜儿。單拿這一項比,窮八旗人就不夠份兒。北京人有句俗語:'什麼人玩什麼鳥兒',就是在這份兒高低上看出來的。李蓮英提的這兩籠子鳥實在高貴,讓人喜歡。竹子骨頭,帶節對縫的一對京籠,淡黃色,透著雅氣。大白刷的底布,三道架,架底下雪白透青的糞兜肚,籠子邊帶一枝極精緻的四寸長鏟糞的象牙鏟子,看著就乾淨利落。再看鳥,粉眉亮奼(眼上邊的白毛叫眉,眼下邊的白毛叫奼),九道藍(鳥的胸脯下有九道深藍跡),帶葫蘆(脯上的藍呈葫蘆形),兩個翅膀上又有鮮明的膀花(鳥的翅膀上有圓的黃點叫膀花。鳥的年齡就從膀花上來鑑別。有膀花是去年孵出的新鳥,過了一年膀花就沒了。新鳥愛叫,老鳥不愛叫)。老太后是非常識貨的,用眼一溜就知道是奇貨。這是一對十全十美的新鳥!不知由幾千隻鳥中才選出這兩隻來,真是奇絕了。 “老太后舒適地靠在矮榻的倚枕上,細聽著鳥叫,兩隻鳥好像競賽似的你一段我一段地唱著。整個屋子裡很寂靜,可這時風波正在醞釀著。一會兒,小娟子和小翠,雙腿跪安對老太后說:'啟禀老祖宗,我們請李總管給看著貓。'這是藉題撒嬌,老太后慈祥地笑了,知道這兩個丫頭在給李蓮英出難題。李蓮英這個人非常知趣,在儲秀宮也好,在樂壽堂也好,從來不使威風。他常說:'你們都是老太后的人,受老太后的教導,都是通情知禮的。不用說是你們,就是老太后屋裡、院裡的一隻狗、一隻貓、一棵草、一棵樹,也都應該受到尊重。'所以他在老太后面前對於宮女子永遠把自己擺在受氣的地位,俗話說甘當'小菜碟'。這也是李蓮英聰明得寵的地方。老太后屋裡有兩隻緬甸貓,純白,鼻子、眼、嘴都擠在一起。扁扁的臉和眼嘴,對著人時又亂動,非常滑稽可笑,常惹老太后開心。這時,它倆看到了兩隻鳥,再不安心睡覺了。李蓮英聽小娟子、小翠如此一說,趕緊請跪安:'啟禀老佛爺,奴才可沒這個本事!'老太后微笑說:'娟子、翠兒,看好大白、二白,回頭我有賞。'娟子、小翠趕緊過來謝賞。太后隨著又吩咐李蓮英說:'總管,你傳話叫壽膳房送些甜碗子來,賞給你們吃!'李蓮英趕緊跪下,替大家謝恩,緊跟著說:'老佛爺,您老人家千萬別這樣叫奴才,奴才擔當不起!' 玉堂春富貴(4) -------------------------------------------------------------------------------- “宮裡頭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餞、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簡直是精美極了。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有甜瓜果藕、百合蓮子、杏仁豆腐、桂圓洋粉、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等。甜瓜果藕不是把甜瓜切了配上果藕,而是把新採上來的果藕嫩芽切成薄片,用甜瓜裡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了吃。葡萄乾、鮮胡桃,是把葡萄乾(無核的)先用蜜浸了,把青胡桃(南方進來的)砸開,把裡頭帶澀的一層嫩皮剝去,澆上葡萄汁,冰鎮了吃。吃果藕可以順氣,吃青胡桃可以補腎。其他像酸梅湯、果子露就不在話下了。 “我們由4個人把4副蓋碗捧到老太后的御案前。那是4副精緻的藍瓷蓋碗,每副都有托碟、碗、蓋、小銀勺。老太后指哪一個,打開哪一個,略微嚐了嘗。年歲高了,不多貪涼東西。等老太后吃完淨了手以後,我們按次序排班給老太后請安謝賞。只有小娟子和小翠在原地請安,因為她倆看著兩隻貓。老太后指名把自己吃剩下的甜碗子賞給娟子和小翠,娟子和翠兒趕緊抱著貓來磕頭,這是老太后最疼愛生靈的表現,也是宮女最得臉的事。 “這就是老太后在頤和園里安祥和樂的一天。住在神仙般的洞府裡,享受著極度的榮華富貴,過著四季如春的和樂生活,在說書人的嘴裡可能就叫作'玉堂春富貴'吧! “但老太后對'玉堂春富貴'有雙重意思的說法。 “記不十分清楚了,只記得是在夏天的一個早晨。大家陪著老太后遛早彎兒。 “老太后有種習性,只要清早有霧,就決不往湖邊上遛,說霧裡面有濁氣,聞著不舒服。遛彎兒的範圍就限定在遊廊的北邊。夏天的頤和園,湖面上水氣加霧氣常是迷濛蒙的,所以我們也就時常圍著樂壽堂轉。一天,老太后看到一棵玉蘭,說:'這還是乾隆爺給後代留下的,乾隆爺的福澤一直綿延到現在。那時玉蘭很多,這一片幾乎有幾十株,培育得也好,初春花一開,諧趣園都能聞到花香,當時被稱為“玉香海”,後來乾隆爺晏駕了,花也跟著走了。以後我們修樂壽堂的時候,要先把玉蘭保護起來,然後再蓋宮殿。這也算是思念列祖列宗的一點心意了。我們聽書講歷史,要聽出意思來。古代有位召公,他和周公一起當丞相,保護周朝,天天勤勞國事。一天,召公實在太累了,在一棵樹底下休息一會兒。老百姓就把這棵樹保護起來了,說千萬不要斫伐這棵樹呀,我們的召公曾經在這棵樹下休息過!老百姓都能有這樣感情,何況我們對列祖列宗留下的珍貴樹木呢! “'以後我又從極樂寺移來西府海棠(極樂寺在西直門外),這種苦心是沒人知道的。文宗顯皇帝(咸豐)是極喜歡海棠的,和高宗純皇帝(乾隆)一樣,才思敏捷,能詩善賦,常說自己是翰林天子。每當春雨過後,常對紅豔的海棠流連不捨,現把海棠移來,花繁葉茂,也是我的安慰了。'老太后像是對我們說,也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花來表白心情。多麼剛強的人,一個老寡婦也免不了有自身的哀怨。這種情景,只有我們貼身的丫頭才有機會可以觀察到。 “後來,把迎春、牡丹也移了來,合綴成了玉(玉蘭)堂(海棠)春(迎春)富貴(牡丹),形成了皇家園林特有的榮華富貴的景象。這只是在園林庭院的花木陳設,在宮廷裡還是以冬夏長青的松柏為主。 “這是老太后對'玉堂春富貴'又一種實實在在的解釋了。” 寫到這裡,不禁使我停筆遐想。老宮女是個聰明智慧的人,博聞強記,在宮裡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許後來因為她個人的遭遇,在寂寞的半生中,對於養鳥有特別的愛好。她對各種鳥能觀察入微,了解它們的各種習性,和我談起來娓娓不倦。天氣晴和時,她也曾多次陪我去逛隆福寺,在鳥市上她能對各種鳥'品頭論足'。我們也常在野茶攤上喝兩碗茶,就近買碗豆汁,吃幾個焦圈,就一碟辣鹹菜,逍遙一個下午。她曾告訴我好多養鳥的秘方,但時過境遷,大都被我忘記了。 湖上神仙(1) -------------------------------------------------------------------------------- “老太后遊湖可不是簡單的事。俗話說'車動鈴鐺響',只要老太后一動,外至護軍內至敬事房的人都得動起來。沿著圍牆一帶要嚴加巡邏,閒雜人等不論做什麼的,也要離開園牆半里路遠,免得往里扔東西,驚了駕。至於敬事房的人就徹夜不得安閒了。先說壽膳房,要隨船供應食物,原來幾百人的壽膳房現在要選二十幾個人在船上供應菜飯,這就要很費斟酌了。伺候船塢的人也要像我們伺候儲秀宮一樣,收拾得桌椅整潔,一塵不染。這就忙壞了李蓮英,他隨處察看,凡事必須他點頭,才算安排妥當。這期間不知有多少人挨罰挨打受申斥。李蓮英對這些事是絲毫不將就的。 “老太后的龍舟外表樣式很像普通有篷的大船。中間是一間大的船艙,特別敞亮高大。艙蓋是用上好的木料雕成琉璃瓦式,用黃油漆漆成,和真的黃琉璃瓦一樣,金碧輝煌。船漂浮在水上,煞是好看。艙的兩邊有珠貝鑲嵌的垂花扇,掛著龍鳳呈祥流蘇幔帳,用兩個金鉤高高掛起。艙正中有八字插屏,屏風前是黃色的團龍寶座,寶座前有寶象、爐之類的御前飾品。用兩根抱柱作為船艙的玄關界限,抱柱用朱紅油漆漆得鋥亮,上面雕刻著金字對聯,可惜我不識字,不能把對聯記下來。船頭立根桅杆,高懸著一條黃龍旗,絲繡的龍鱗,旗在空中飄動,金光閃閃。兩條龍鬚最妙,是兩條藍色金繡絲帶,由上飄拂而下,直到船上,直到水里,拖得很遠,像條長魚似地隨著船游動。不要忘記中艙,那是在寶座插屏後面懸起幕帳來作為老太后的更衣室。一切設備都按照寢宮裡的安排。 “陪伴老太后遊龍舟的,有一隻同樣大小的副船,艙頂上也雕刻成琉璃瓦,只是漆成綠色的。艙里當然沒有寶座,用圍屏式的扇把艙一分為二,圍屏前正中有靠椅,是皇后坐的地方,旁設兩把靠椅是陪座,東上西下,陪的人那就分等級而坐了。艙頂上也豎一桅杆,稍短,上面掛有彩帶子。上半隨風飄拂,下半拖入水中。門口的玄關和龍舟一樣,只是沒有楹聯。 “這裡我又要說些閒話了。要把陪老太后經常遊湖的人談一談了。 “我很少說到她們。最大的原因是宮裡頭等級森嚴,我們貴賤懸殊,根本談不上話。她們都把自己看成尊貴得很,跟我們說話有失身份。我們對她們除去磕頭請安以外,也沒什麼話說。這裡所談的只是觀察到的一些印象。 “先說大公主。她是恭親王爺的大女兒,比同治皇帝大三歲,是鹹豐爺在世時最喜愛的親侄女,是道光爺的親孫女兒,真正的金枝玉葉。老太后也特別喜歡她。先封她為固倫公主,這是公主裡最高的品級了。她後來為表示謙遜,自請降為榮壽公主。咸豐爺有位親姐姐,嫁給了額駙景壽,我們旗人管附馬叫額駙。咸豐爺的姐姐和額駙結婚後生了個男孩子,正好和恭王爺的大女兒年歲相當,宮廷裡皇室家族本來就有指婚的習慣,老太后又愛管閒事,就把榮壽公主指給景壽的兒子為婚。我們旗人本有這種風俗習慣,姑姑嫁給景壽,娘家侄女又嫁給景壽的兒子,親上加親,這叫'隨姑出嫁'。可惜好景不長,景壽的兒子婚後不久就死了,榮壽公主年輕守寡,又無兒無女,老太后於心不忍,她又是宮里長大的,所以時常接到宮裡、園中來,免去她個人的孤寂。 “我們十分尊敬她,是心裡頭的尊敬。不光尊敬她是正根正派的金枝玉葉,而是尊敬她的人品正派。例如,她對待李蓮英的妹妹李大姑娘,決不給以好的臉色,眼睛看都不看,始終保持著高傲的態度,也不對這位大姑娘說話,有時李大姑娘見面請安,最多用眼瞥一下,算是知道了。就是跟老太后也是有話直說,決沒拍拍捧捧,委曲求寵的姿態。可是越這樣太后越喜歡她,幾十年恩眷不衰,比對待自己的娘家侄女好得多多了。據老太監說,景壽為人誠樸謹慎,自從同治開蒙起始,就是景壽在弘德殿伺候,直到登基,勤勤懇懇十多年,可以說同治是景壽陪大的。再說恭親王又是老太后最初執政的有力幫手,從哪方面看,對大公主都應該特殊看待。我今天放肆地往深處說句話,老太后為人,對於恩恩仇仇向來是清楚的,就是對底下人也是這樣,如果真心誠意地伺候老太后,就是有點錯也不是非罰即打,跟外面傳說眉毛一豎就要殺人,決不是一回事。如果那樣,她怎麼能掌權40多年呢!不說閒話了。 “大公主高高的個兒,細瘦的身材,從後面看和隆裕皇后像是姐倆,差不多一樣高,隆裕顯得稍粗一些。她面容並不美,長臉,黃肉皮。可是她穩靜、沉默、顯得高貴。在遊湖時,她經常陪老太后談話,只有她才配和老太后談話。別人陪著說話,說什麼呀?因為是寡婦,大公主不穿華麗的衣服,一張清水臉兒,更顯得端莊。因為她整天板著臉子,一點笑容也不露,誰也不去親近她。我們是尊敬她但遠著她。 “老佛爺另外喜歡的人是四格格,她是慶王的女兒,大排行在四,所以稱四格格。也是老太后指的婚,剛結婚就守寡,老太后過意不去,常接到宮中或園子裡來住。這是位聰明伶俐的人,嘴甜手巧,能哄老太后喜歡,做事八面玲瓏,很會見廟燒香。例如她和大公主是平輩,可她對大公主永遠像對長輩似的尊敬,說大公主是她的榜樣。越這樣老太后越喜歡,誇她知書明禮。幾天不見,老太后就想她,常接到宮里或園子裡來,也常陪著老太后坐船遊湖。 湖上神仙(2) -------------------------------------------------------------------------------- “還有一個寶貝,我們稱她為元大奶奶。其實她根本不是什麼奶奶,她是內務府大臣慶善的女兒,也是老太后指婚許配給自己娘家弟弟桂祥的兒子。萬沒想到庚帖也過了,結婚的日子也訂了,就等喇叭一響花轎進門了,可巧桂公爺的兒子一命嗚呼了。雖然沒成親,但庚帖已過,就應算是桂公爺的兒媳婦啦。這個沒過門的媳婦也得給桂公爺的兒子守寡,我們旗下人管這種人叫'望門寡婦'。意思是沒進婆家門,望著婆家門就守寡了。她的名字叫什麼'元',於是稱她為元大奶奶,其實不過是十八九歲的沒過門的大閨女。好在這個人對春花秋月一概不懂,像個木頭人,可以說是個缺心眼的白痴,但對吃東西毫不外行。看在慶善的面子,太后也常接她到園子裡來,不過遊湖的時候,只能坐副船,老太后的正船從來沒她的份兒。 “值得一提的有個特殊人物,那就是李大姑娘,她是李蓮英的妹妹。 “為什麼說是特殊人物呢?園子裡所有的女人都是旗裝,只有她一個人是蠻裝。我們旗人稱呼漢人的服飾叫蠻裝,包括纏足在內。她穿著上下兩截的衣裳,上邊是織錦鑲邊的花襖,下邊是藕荷色的褲子,系一條淡青百褶裙,很講究。裙子是元寶邊,覆蓋著一雙小腳,有時露出纏腳來,人很靦腆,並不像她哥哥那樣善於應對。模樣也並不多美,好像是肉多於骨頭。我記不十分清楚了,彷彿只在園子裡見過她,沒在宮裡見過。我們大家背後議論說,大凡應對進退各種禮儀,必須經過長期訓練,還要有一定的環境,臨時現教是來不及的。因此她一到正式場面上,就顯得呆笨不在行了。 “我這裡是瞎猜。修建頤和園的主管是慶王,給頤和園置辦陳設的是慶善,里里外外促成頤和園修建的是李蓮英,老太后這種人哪能對他們不給點臉面呢!所以他們三家的人都得到了恩惠。把他們家裡的人召進園子裡來,得見天顏,那是賞給莫大的臉,也算是知道他們的辛苦了。 “宮廷裡的等級是非常嚴格的,可憐的李大姑娘究竟算什麼等級呀!遊湖回來,別人都有轎子坐,她只能跟著地下跑,又是小腳。老太后很可以賞一頂轎子給她,可她哥哥呢?不能讓妹妹坐轎,哥哥都在為太后扶轎桿,所以也只能委屈她了。她袖口裡有成捆的銀票,但連花錢買臉放賞的資格全沒有。她以什麼名義發放賞錢呀,太監的妹妹大不了是個奴才,奴才不配發賞錢,宮廷裡從來沒有奴才放賞的。再說誰領賞呀,奴才賞奴才,大家窮死也不會領這份賞呀!所以她來了幾次,自知沒趣,也就不來了。我這是瞎猜,是不是這樣不敢一定。一句話,一個奴才,硬往上巴結,褲襠底下插令箭,冒充大尾巴鷹的事,趁早甭幹。 “這時常進園子的還有皇后的妹妹、桂祥的小女兒叫靜芳的,很穩靜,不愛說話,多半陪著皇后住在宜芸館裡。當然陪老太后遊湖的也短不了瑾、珍兩位小主。 “這就是戊戌前二三年裡老太后周圍的人,也是經常陪伴老太后遊湖的人。 “老太后在船塢裡上了船,不一會兒就到湖面上了。她坐在寶座上,靠著倚枕,兩邊有墊肘的小枕頭,大公主陪著,斜坐在東上首,盡情享受這湖光景色。龍舟後面有一隻副船,相隨兩三丈遠,不緊不慢地跟著,又有兩隻小船由前面左右兩個方向,向龍舟靠攏,正好迎著龍舟隔十幾丈遠漂蕩著。有時這兩小船並行 慈禧遊頤和園在龍舟前面,有時參差著在龍舟左右,活像龍舟的兩隻觸角。另外又有兩隻小船駛來了,直駛向龍舟的兩旁,很清楚地看到一隻船上有閃閃發光的銅茶炊,那是御茶房的船,伺候老太后用茶水的;另一隻炊煙裊裊,那是壽膳房的船,是伺候老太后用膳的。湖面上遠處又三三兩兩點綴著一些小船,船很小,小太監管那些小船叫瓢扇扇,一個艄公,另一個人蹲在船上,泊在荷花叢裡,彷彿採蓮似的,頗有江南水鄉的味道。龍舟在鏡子樣的水面上劃行著,水在船下嘩嘩作響。老太后的眼凝視著遠方,大公主也陷入沉思中。突然遠處的笛聲從前邊水面上飄拂而來,忽高忽低,時斷時續,隨風飄動,引得人的思緒也起伏動盪。那邊一定另有個掌檀板的人,輕敲慢點,似有讚歎笛聲的意思。一會兒東面的笛聲斷了,西面的簫聲又起來,嗚嗚咽咽,聲音又沉又遠,讓人聽了忘情於一切。船慢慢地行著,簫聲不斷地飄來。簫聲還沒停,東面船上的一支管子又繼續響起來,嘹亮的聲音頓時使人心情爽朗,檀板也變得清脆悅耳。這是前面的兩隻像觸角似的遊船專為伺候老太后奏的細樂,是昇平署精心安排的。李蓮英和張福很知趣,悄悄溜到船尾,但不敢偷閒,往四下望,那三三兩兩小瓢扇上的人也站起來望著龍舟,看看李總管有沒有吩咐,這也是李蓮英特意安排的,有什麼臨時諭旨,招呼小瓢扇迅速傳達。沒事時就裝作採蓮人,作為點綴。 “太陽升起來了,湖面上霞光萬道,那金碧輝煌的宮殿被太陽照射反折回來的金光,映在湖面上,更加耀眼。再往遠處水里一望,水影裡殿宇巍峨。人們漂浮在湖上,彷彿行進在水晶世界一樣,從西山上下來的風,徐徐地吹著,吹動艙頂上的龍旗,龍鱗射出閃眼的光輝;吹動了龍鬚,龍鬚拖在水里發出一眨一眨的亮光;近處是一望無邊的玉立亭亭的荷花,遠處有悠閒自在的野鷗;一邊耳聽著音樂,一邊目觀著景色,這情景是很令人神往的。 湖上神仙(3) -------------------------------------------------------------------------------- “船向西繞了一個弧形的彎,到了玉帶橋,遊覽了西堤六橋,慈禧扮觀音(右為李蓮英)然後劃回湖心。此時老太后諭旨'停船'。船頭船尾第一節短艙底下都備有鐵錨,前艙兩個,尾艙兩個,撐船的太監趕快把錨沉下去,把船定住。副船趕緊並排在老太后的龍舟旁,副船上的人們按品位站好,準備給老太后請安。老太后緩慢地由龍舟的寶座上站起,在敞亮的艙廳裡踱了幾步,然後走到船頭,接受皇后以下的人朝拜問安。老太后點了點頭,算是知道了。朝拜完了,副船馬上後退,退到龍舟後面,用翹板跟龍舟銜接著。這是我們當宮女的救命的機會。我們趕緊溜到副船裡,作我們應當'方便'的事。龍舟裡的更衣室,是決不許我們用的。好在我們年輕腳大,像猴一樣在船上奔跑。”說到這裡,她也忍不住笑了。 “老太后吩咐一聲傳膳,這就要看李蓮英的了。李蓮英溜到船尾。用準備好的竹筒喇叭一吹,不許用刺耳的金屬響器,怕驚了駕,低低的三長聲,就見左右的小船都迅速地行動起來。前面奏樂的兩隻小船也靠攏在一起了。帶著茶炊膳具的小船,一隻在龍舟左,一隻在龍舟右,雙雙迅速地靠近龍舟,用翹板各自搭成兩行的人行路跟龍舟聯接起來。東邊的一隻作為上菜的船,西邊的一隻是接撤菜的船。太監們各就各位,井井有條,肅然站立,鴉雀無聲。上菜像鐘錶一樣,該停的停,該走的走,但開表的鑰匙是在李蓮英的手裡。漂泊在湖面上的裝作採蓮的小瓢扇扇也'之”字長蛇地聯綴起來,一直聯綴到最近岸邊的碼頭。碼頭上內奏事處的、壽膳房的、御茶房的、禦藥房的也恭敬待命,隨時聽候召喚,等沒事時,再悄悄退下。張福高喊一聲'膳齊',這是請老太后入座的表示,同時李蓮英用手裡小紅旗向前方十幾丈遠的樂隊船一指,樂隊竹弦就合奏起繁雜的樂聲,這是表示老太后的正餐像日到中天一樣,各方面都是興隆昌盛的。壽膳船上的菜有條不紊地挨著次序向上遞,太監們站在翹板上一個一個地向上傳。我們都衣服整潔,帶著雪白的墊布,凝神屏氣,一點也不敢疏忽。 “老太后的膳廳究竟嫌窄小了點,正桌和副桌的菜已經全擺滿了。老太后無論何時何地一百二十幾樣菜是不能少的,無故減膳那還了得(國家出了大的災難,才能下詔減膳)。張福暗裡請示侍膳的大公主,大公主啟禀太后,請老太后過目各種菜,揀無用的往下撤,悄悄地順龍舟送到副船裡給皇后妃子們吃,有的冷葷就撤到茶炊的船裡。這樣川流不息地往上遞菜,老太后淺嚐一點又陸續地往下撤。繁雜的音樂始終不停,李蓮英站在船旁一眼不眨地指揮著上菜和撤菜。太后進膳大約一個鐘頭,大公主始終謙和地站著伺候,這就是宮廷裡的禮教。須要知道這是最得臉的事,別人求都不能得到。老太后把筷子一放,說你也在這兒吃罷。大公主趕緊謝恩,站在桌子旁邊,一邊和老太后說著話,吃完這頓飯。 “說句實際話,也真難為這位'佛見喜'——李蓮英。儲秀宮裡有這樣的小故事,這是聽張德福大叔學說的。在十幾年前,東陵馬蘭峪守陵的堂郎中,過春節給老太后進貢,有一種梨,皮發黑,外表也不漂亮,看起來很不讓人生好感,可是吃起來,只要一粘嘴唇,感到它又甜、又酥、又細、又嫩。老太后嚐了後,連聲說好。宮裡管這種梨叫'佛見喜'。以後大家覺得李蓮英很像這種梨,他外表長相很不給人好感,可是當起差來,處處想得周到,宮裡的行話叫'兜水不漏',讓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歡,因此也就背後管李蓮英叫'佛見喜'。這種戲謔而不傷雅的綽號,在宮裡很多,如管陳全福叫門神爺,管崔玉貴叫小羅成,張德福叫土地爺。宮裡不管誰找什麼,用什麼,只要問張德福,他全知道,所以才得這個外號。這位'佛見喜'也是60多歲的人了,披星戴月,起早貪黑,勿勿忙忙而又有條不紊。老太后有一個主意,他要有十個辦法準備著,去迎合老太后,這也就很難為他了。像遊湖這樣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嚴絲合縫,不經過他的深思熟慮是很難讓老太后舒心如意的。 “老太后吃完飯,樂曲又變成悠揚的調子了。有時老太后高興,還讓李蓮英傳旨指名叫某個樂工吹奏某個曲子。老太后是深通音律的,喝著茶,用手指輕輕叩著桌面,如醉如痴地聽著。過一會兒,老太后站起身來,慢慢踱到龍船的前面,左手背著,右手端著水煙袋,往四外一望,東有知春亭,西有豳風橋,南有龍王廟,北有排雲殿,四周花木蔥蘢,湖中水天一色,清風徐來,絲竹悅耳,左顧右盼,怡然自得。這大致就是老太后遊湖的情形了。” 乞巧(1) -------------------------------------------------------------------------------- 時間相隔有40多年了,但一合眼,老宮女那種淒苦的面孔就呈現在我的面前。她對我說:“我極不願意談我們年輕時歡快的事,想起在一起苦熬歲月的姐妹們,全都七零八落,沒有一個好下場的。小娟子難產死了。春苓子嫁給個護軍,男的吃喝嫖賭,她又窩囊,挨打受氣,自己的一點積蓄全給偷光了,小命也跟著完了。小翠起初還好些,一到民國年間,男的當巡警,當時北京巡警很多是旗下人。他又好臉面,擺闊氣,弄得吃上頓沒下頓,窮得揭不開鍋蓋,不幾年也窮死了。想想她們,比比我自己,我還有什麼心腸說那些歡樂的事呢。當時越是歡天喜地的事,現在越讓人傷心落淚!我下狠心把當年高興的事埋在肚子裡,永世也不再對外人提了。當年別人都瞪眼瞧著我們,說我們吃香的喝辣的,跟太后、皇上沾光,他們哪裡知道伺候人的苦處。 “我們是有名的'戳腳子',東北人管把東西豎起來叫戳起來,竹竿子豎著靠在牆邊叫戳在牆邊。我們沒黑夜沒白天的整天站著,像竹竿子釘在地上一樣,所以小太監們就背後譏諷我們叫'戳腳子'。老太后愛聽戲是誰都知道的,可我在這裡並沒敘說過老太后聽戲的事。因為一提聽戲我們幾個就渾身打哆嗦。只要老太后聽戲,我們一定得在旁邊畢恭畢敬地伺候著,伺候還算容易,就是站規矩難,大庭廣眾之下,必須筆管條直地站著,一站就是幾個時辰,腿也麻腰也酸,當時恨不能躺在地下,哪有心腸聽戲呀!老太后最高興的事常常是我們最受罪的事。人的苦樂就是這樣不公平,我們當奴才的連骨頭都是主子的,誰還敢喊一句苦哇!” 她一邊搖著手磨,一邊和我絮絮地談著心裡話,乾瘦的臉上顯示出冷漠的表情,眼睛有些凹陷了,兩邊眼角有兩塊紅紅的眼暈,那是長期抱著火盆烤火留下的痕跡,睫毛長長地掩蓋著昏暗的眼睛,兩個眼皮一張一合地在試探著聽話人的態度,這是她多年的習慣。我只是聚精會神地聽,不用話去安慰她,因為過去的傷心事,安慰是沒有用的,只有讓她把苦水吐出來心裡才舒服些。 “我們在宮裡的生活可以用四個字把它概括下來,那就是'真哭假笑'!”她又斷斷續續地說下去,聲音拉得很長。 “我們可以說沒有真正痛痛快快地由心裡頭笑過。一天從早到晚,主子笑我們陪著笑,我們的下頦要永遠是圓的。主子生氣我們倒霉,哪有件痛快事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沒有真正地笑過。可我們受到了冤屈更沒處去訴苦,也不容我們訴苦,只有憋在心裡,找個僻靜沒人的地方一個人嗚咽流淚,哭完以後,用手絹把眼睛一抹,誰也不讓看見,該干什麼幹什麼,再說不干也不行。我們宮女子十個有九個半是狠心的,把下嘴唇咬出血來也不能叫苦,因為叫苦也白叫,沒有人心痛。這就是我們的真正生活。” 我趕忙用話岔開她的牢騷,有時她會說個不停。如果不用話岔開,她會絮絮地說一個上午。這大概是她的心病,我不知聽過她多少次了。我慢慢地說:“難道你們一年到頭,就沒有鬆心的日子。”這時她推著磨有時發瘋似地轉十幾下,有時停下來,木然地兩眼看著牆角,半天動也不動,更不答理我的話。我知她又犯心病了,只得找她熟悉的事引起她的興趣。 “老太后不是最愛聽戲嗎?”我有意無意地說。 “《坐宮》,是她老人家最喜歡聽的戲,裡頭鐵鏡公主打坐在皇宮內院和駙馬爺猜心事一段,您還記得吧?”她說:“老掉牙的戲咧,誰不知道呀!”我說:“'閒著也是閒著'(鐵鏡公主的戲詞),您就找您愛說的給說點吧!”她想了想說:“我就給您說七月七吧。”我笑著說:“我是個漢民,可不能照你們旗人吃大餑餑似的,渣全掉了,光剩個核(音胡)啦,我要求有花有葉。”她終歸笑了,低頭想了想,說:“就依著您!”我總算把她的牢騷給岔開了。於是就靜靜地等著她開口。 “七月七不算大節氣,比起過年、五月節、八月節來,根本算不上什麼,可在我們小姐妹的體會中那卻是個再大也沒有的節日了!我們整年沒有節日,過年過節,主子舒服我們受累,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輕鬆的味兒,幸虧不知道由什麼朝代傳下來的風俗,女孩兒有幾個不許摸針的日子,這就等於是我們的假日了。我們還不太感到輕鬆,因為不論什麼節日也得照樣伺候人,但那些繡鞋的、做針線的女人,難得停工一天,這一天真是她們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們宮裡頭年輕的女人把七月七看成是女兒節,也暗暗的看成是夫妻節。女孩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心事,到夜晚在藤籮架下,葡萄園裡喁喁地對著天河傾吐著自己的心願。”她說到這裡,我看她眼圈又發紅了,跟著兩行熱淚掉下來了。我趕緊對她說:“您有什麼傷心的事就說吧,我不忌諱!”我心想,好容易晴天了,怎麼一小會兒又下起雨來了。 她停了一會兒說:“我真不應該,給您添不順氣了。”她斷斷續續地說: “入宮的時間長了,年齡一年大著一年,也漸漸地懂人事了。有一次,大概是光緒二十四年吧(戊戌年,1898年)七月初六的傍晚消閒的時候,我暗暗地找到張福大叔。我裝沒事的樣子,對他說,我有件心事,求您給佔一卦!”他眨眨眼說:'您有什麼事?姑娘!'張福是一雙胡椒眼,單眼皮,小眼睛,一眨一眨的透著機靈,這個日子口找他,他當然心照了。我說:'又求財又求事。外帶佔一佔流年如何?'他看我很誠懇,說'你,洗手、焚香、磕頭吧,我給你占文王六十四卦'。這是莊重的大卦。我虔誠地搖了搖盒子裡的六枚制錢,把盒揭開,用盒子把製錢倒出來(不許用手摸)擺在桌上,張福楞了半天神沒言語,說:'榮姑娘,不是我嘴直,這個卦可不好,是個下下的卦。卦辭叫: 乞巧(2) -------------------------------------------------------------------------------- 隔河望見一錠金, 欲往取之河水深。 卦名是空亡。求財取不得,求人不見,求事不成。姑娘,你眼下對什麼事都要謹慎小心。遇事要多思索,免得事情落空,要謹防小人,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張福大叔藉著卦象暗暗地點醒我,讓我遇事多思索,小心上當。張福在那個環境下,是不能說三道四的。可我沒有省過味來。多善良的福大叔哇!現在想來,怎會不讓我傷心呢?我對不起福大叔的一片苦心啊!” 這是她憋在肚子裡的心病,所以一張嘴就迫不及待地噴吐出了。我同情她又可憐她。她把我看成最可靠的親人了。我慢慢地勸導她說:“人應該往高處看,也應該往低處看,比您這一生高貴的人固然不少,但比您低的受苦受窮的人,也不算少,主要儘自己的力量往前奔,光後悔是沒用的。有的悔,想一想有用,增加點經驗;有的悔根本沒用,悔斷了腸子也白搭。書上講要有黃山落帽的精神,黃山是個高山,山高風大,有一個人在遊山,一陣風來把遊山人的帽子刮跑了,這個人頭也不回。他想山又高風又大,帽子掉了根本沒處找去,回頭看也沒有用。您就要有遊山人的氣度。”她回答得很乾脆:“八個帽子掉了我也可以不回頭,我丟的是我一輩子的幸福,我能不傷心?”她用話噎得我很難受,這是觸到她的痛處了,平常是不會這樣的,我只得用別的話說,“我是個書呆子,牽牛織女的故事,2000多年前就有,宮裡頭又是個大節日,您詳細給我說說,讓我知道個大概”。 她說:“這還得要由七月初六說起。 “前面我已經說過,什麼事都離不開小太監。在初六以前,小太監就要準備好水碗了。大丫頭都有幾個當碎催的小太監,他們甘心情願為我們服務。其實這也有原因,是他們的師傅暗中囑咐,說和我們打交道沒他們的虧吃,最低還可以由我們的嘴裡聽點消息。本來七月七宮裡準備有青瓷鐘形深鬥的水碗,每個碗還配有一個小瓷碟,是一整套的玩具。可我們怕臨時碗不夠用,所以讓小太監給準備。這都是搶陽鬥勝的表現。 “七月初六中午,要開始曬水了。每個人要曬三到四碗水備用。 “碗要一點油星不帶,水要清水,一點沉澱的東西不許有。碗要放在廊簷下、太陽能照到的地方,而又不能沾塵土,主要是在能請老太后觀賞評比的地方,擺在老太后用完午膳遛彎常到的地方。這就最好選在天棚外,一進門花池子裡的地方了,讓小太監搭來兩個長幾,把碗挨著個擺好,注滿了清水。據傳說,織女在這個紀念的日子裡是要不斷流淚的,雖然是老夫老妻了,但年年月月的相思,臨到快見面了,難免心情激動引起傷感,所以七月初六、初七是下雨的日子。織女斷斷續續地流淚,影響到人間霎時晴霎時雨,也忙壞了小太監,一會兒遮水碗,一會兒曬水碗。我們真感謝他們既細心又忠心。 “曬水可不是簡單的活,要把水曬出一層皮來,水皮上放一根針水能把針托起來。怎樣才知道水有皮沒皮呢?用手摸不行,用嘴吹也不行,用眼看也看不出來。但小太監會告訴你有皮沒皮。在曬水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同時曬幾碗水,要用鼻子試。憋住了氣,把鼻子尖輕輕地挨到水面上,鼻子尖感到涼絲絲的,但是又沾不了水,又能把水皮輕微地按下一個坑,這就說明水有皮了。水皮在碗裡是一整張,破一點就沒有表面的繃勁了。小太監護著水碗兢兢業業地輪流著看守,直到初七的中午。宮門(指樂壽堂)外是講規矩的地方,他們要畢恭畢敬地輪流站上幾個時辰,可是他們心甘情願。我們心疼他們,也感謝他們。 “晚上,'差事'下來後,坐在廊子底下,面對著天河,有說不盡的夢想。往日的笑語,今天沉寂了,年歲一年一年的大了,在這個日子口容易惹動每個人的情緒,各人想著各人的心事。我們旗下人生下來就是龍睛魚眼睛,歷來就是勢利眼——望天,永遠往上看。誰都願意嫁個有出息的男的,可真要有出息了,又免不了三房四妾,哪裡能像天河上牛郎織女那樣美滿,一夫一妻,男耕女織,男的憨厚勤樸,女的聰明伶俐,兩個人過著恩愛的日子,更加天如人願,生下了一男一女,圍繞在自己的跟前。又有一頭老牛,馴順地為家裡勞動,他倆用自身的勤苦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的舒心日子。可是不幸,這樣甜蜜的日子,硬被老寡婦王母娘娘給破壞了。據說有的寡婦看到別人小兩口恩愛,她就有氣,瞧著眼饞,嫉妒,大概王母娘娘就是這類人物。她有權有勢,於是她發狠了,嚷著說:你倆整天的恩恩愛愛,不干活了,一定要把你倆分開。用拐棍子一劃,就成為天河,說一年七月七才許你們見一次面。恩愛的夫妻就這樣硬給分開了。織女想念著牛郎,把心愛的織布梭隔河拋過來,因為她心裡難過,又沒有力氣,遠遠地拋在牛郎的眼前,嘴裡說:想我的時候,就看看我心愛的梭吧!牛郎也把牛背上搭著的弓子拋過去了,說:想我和家裡的牛就看看我心愛的牛弓子吧。請你放心吧,孩子我會精心照顧的。男孩子小,我多照顧點,擔在前面;女孩子大,放點心,我擔在後面。這牛弓子正好拋在織女的腳下。現在天河兩邊,織女在東邊,略比牛郎高一點,那是她整夜翹著腳在看望牛郎呢,腳下有三點星星的牛弓子。河西里牛郎擔起他的一兒一女在追趕著織女,眼前不遠有四顆棱形的星星,那是織女拋過來的梭,現在還可以看見憨厚的牛郎大步流星地擔著嬌兒弱女拼命追趕這個隔河相望的賢妻良母。多麼好的恩愛夫妻呀!多麼誠樸的男人啊!我真願有這樣一夫一妻的家庭,有這純貞相愛的丈夫,我想我也會像織女那樣勤勤苦苦珍惜著我的家庭的。想著想著,我的眼睛潮濕了。想起了張福的卦象,又使我悸栗栗地打了個冷戰,往四外看看,已經是寂靜無人了。我記得很清楚,這是我出嫁前半年的七月初六夜晚,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幻想了,有的只是眼前的現實,使人傷透了心的所謂的'家'了。咳!女人,女人,嫁雞順雞,嫁狗隨狗,嫁給扁擔抱著走。老天爺啊!我得罪誰了呢?”我們彼此相處斷斷續續有八九年了,這樣的坦白相告還是第一次,旗下人是不願意把隱私告訴給旁人的,這大概是痛苦到了極點才傾吐出來的吧!她雙手扶著磨,頭低下去,枕在手上……好長的時間沒有聲音! 乞巧(3) -------------------------------------------------------------------------------- 她痛定思痛,傷心過去以後,慢慢地抬起頭來,突然向我說,“您不會嫌我冒失吧?我實在忍不住了!”我又能對她說什麼呢。 她呆呆地對我說:“傷心的人也不光是我一個,和我同樣的人,在頤和園裡也並不少。”這使我十分驚訝了。難道清宮里和明朝宮裡一樣,也有太監和宮女並度的事嗎? 在明朝,自從“十三入得萬年宮”以後,宮女子就沒有出宮的一天,和清朝到廿五歲以前就要打發出去嫁人不同。因此,太監和宮女為了彼此得到安慰,多有並居的,這在明朝宮裡也並不忌諱。如天啟皇帝的奶母,有名的奉聖夫人客氏,在丈夫侯二死後,就更瘋狂了。曾先與王國臣、後與魏忠賢並居。 《天啟宮詞》裡說:“宮人有菜戶,猶民間之夫婦也。客氏菜戶初為兵仗局掌印王國臣,國臣與魏忠賢結盟為兄弟,忠賢狡猾,潛通客氏,以分其愛。辛酉夏(天啟元年,1621年),將半夜,兩人爭寵,於乾清宮西暖閣,上驚起,下樓,兩人偕客氏跪聽處分。上笑問:'客,你虔心要跟著誰,我替你斷。'客氏微露厭薄國臣之意。次日忠賢矯旨勒令國臣告病,尋縊殺之,於是忠賢始得安據客氏為菜戶矣!”這就是說明明朝的太監與宮中女人並度,已是公開的事實,在皇帝面前也不避諱,而且早有專名詞曰“菜戶”,可見已是源遠流長的了。但有清以來,對宮廷非常嚴謹,尤其對太監控制特別嚴格,很少有流言蜚語,今天聽老宮女的話,難道有弦外餘音?無論如何,她是個下層人,所接觸的也是下層人物多,所以由她嘴裡可能知道些常人所不知道的事。 “早來一陣風兼雨”,現在已經平靜下去了,她繼續和我談著,她邊回憶邊說。 “本來七月七是我們最好的節日,上頭不加限制,又不分這個宮和那個宮,宜芸館的(皇后)、望雲軒的(四格格)、瑾小主和珍小主的侍女都可以來玩,大家聚在一起。平常她們隨著主人朝見老太后時,我們樂壽堂的人並不以大欺小,所以我們幾處的宮女子相處得相當隨和,都是我們曬好了水,約好了她們到時候來玩。可西邊的繡工不一樣了,她們多在排雲殿以西的幾排房子裡,平常日子時間緊,和我們規矩也不一樣,在京里有親有友的,跟管事的請個假,可以溜出園子去走一趟,但時間必須當日去當日回,不許過夜,而我們則是決不許可的。她們也不全是旗人。因為繡工技藝好,也有由地方選送的,——就在這些人裡,因技術拔尖,就只能長期在宮裡服役,更沒有回鄉的日子,眼看著紅顏漸老,出嫁無成,人老珠黃,為了搭伴生活,也就只有和太監並度過日子了。她們各有所得,也各有去處。因此,在七月七日,繡工們很少和我們相聚玩耍的。我們在園子裡雖然比在宮裡隨便,但我們是近侍,規矩相當嚴,排雲殿以西的地方是不許去的。聽說她們並居多在後山里蘇州街一帶。乾隆皇帝南游不是看到蘇杭的人民在小街道上人來人往的很熱鬧嗎,回來後就在頤和園後山蓋成一道小街,仿照蘇州人里巷一樣,於是起名叫蘇州街,老太后時代就已經很冷落了,我們從來沒跟老太后游過那裡。可能因僻靜的關係,就成為太監和老繡工並居的秘密地方。民不舉,官不究,也就相安無事。這些地方我只是聽說,根本沒到過。聽老太監們告訴我們,那地方很荒涼,鳥啼雀噪,不是人們經常去的地方。我們當近侍的女孩子決不許遠離自己的主子,要隨叫隨到,有差遣到某處去時,也永遠是兩人一對,如果到生地方去,回來後必定要用一盆清水,把自己前前後後照一照,據說如果有妖魔鬼怪附在人的身上,用清水一照就能照出兩個影子來,魔鬼就會自動逃走的。這是宮裡的規矩。我們知道頤和園外有很多的墳地,聽老北京人常說:'城西一帶土饅頭,城裡盡是饅頭餡。'荒墳冤鬼極多,常附在人身上。我們回到宮裡,必須用水照一照的。這好像成為我們的習慣。免得帶臟東西進宮。 “我光說閒篇了,沒有書歸正傳。”她抱歉似的說。我說:“閒篇也好嘛!正傳可能有的人還知道些,閒篇反而沒人知道了。”她說:“真要說起閒篇來,沒完沒了。七月的頤和園和哪個月也不一樣,先說伏天雨多,雨後小蛤蟆、小蚧哈子滿地亂蹦,都像棗那樣大小,小蚧哈子更不得了,兩道黑黑的八字眉毛,一蹲一蹭地滿地亂爬,大的有盤子那樣大小,讓人看著肉麻。最可怕的是蛇。有一種渾身是綠色,頭邊上有紅點,這種蛇還好些,見到人就慢慢地爬走了。最可怕是褐黃色的,我們宮裡管它叫箭桿子,不怕人,尤其一到七月,吃得膘肥體壯,太陽一到午前午後,它們就爬出來了,小太監管這叫'曬鱗',盤踞在台階下、牆角邊,把比臂膀還粗的身體,在地下一盤,頭揚著動也不動,嚇得我們誰也不敢出入。但老太后有令,蛇是護園子的,誰也不許打,只有請小太監用竹竿把它們挑走,這是讓我們提心吊膽的事,如果有朝一日老太后出來,偶然鑽出一條蛇來,把老太后嚇一跳,那可誰也擔不起。在七月七這個日子裡,我們更要加倍的小心。在頤和園裡最膩煩的事——是蛇,是七月的蛇。甚至我們休息的下房門口,在吃完午飯回來時,也有蛇在攔路。小太監說,它們就愛在方磚地上臥著,因為太陽把方磚曬得很熱,像睡熱炕一樣。不說閒話了。 乞巧(4) -------------------------------------------------------------------------------- “織女是天上最巧的人,能織出春天的朝霞,夏天的彩虹,秋天的流雲,冬天的瑞雪。她又是個善良的人,常常把自己的'巧'分給別人一點,就這一點點,在人間的人已經是巧到極點了。今天是她們歡會日子,在這時候她是肯於施捨的。所以地上的女孩子們要向她'乞巧',誰不願意有一雙巧手呢?能得到她給的一點巧,這個人就奇巧無比了。這是天下的女孩們多麼美好的願望啊!我們仰望著上天,祝愿她,希望她今天不要哭。 “向織女'乞巧'是很細緻的事。 “自七月初六中午曬水以後,到初七的偏晌午,已經是十多個時辰了。水早就起了皮。瓷青的小碟,有方的,有圓的,裡邊放上小的繡花針,都是經過特別挑選的。要選針細孔大的,尤是孔大最重要。 “這種遊戲,叫丟針看影,是宮中閨門特有的,主子奴才可以一起玩,老人青年可以一起玩。 “前兩三天我們就暗地裡商量,要請好了諸葛亮,給我們當主帥、當軍師。最好不過當然是請老太后最喜愛的四格格了。這兩三年來,老太后靜養在頤和園裡,春天冰一開化四格格就來,冬天結了很厚的冰時才走,下大雪的時候,又由宮裡匆匆地趕來賞雪。聽老太后說,有位會享福的老壽星,是一位王爺的福晉,在下大雪的天裡,帶著孫兒、孫女、娘家孫女、外孫女、姨婊孫女,以及孫兒媳婦、丫頭、婆子等一大群人,到蘆雪亭裡,一起喝酒、烤鹿肉吃,吟詩作畫,下棋聽書,樂在其中,享盡清福。老太后自命為古今中外第一人,無論做什麼事,處處比著乾隆。乾隆爺不是冒雪騎馬到過西山嗎?老太后就要冒雪逛頤和園。老福晉不是冒雪帶孫兒孫女們行樂嗎?老太后也要帶後、妃、格格們賞雪作樂,而且一定要蓋過那個老福晉去!在高高的聽鸝館裡,屋子里火盆生得暖洋洋的,支上兩盆烤肉架,烤羊肉、牛肉。用頤和園的松塔(松樹結籽的蒂)作劈柴,遠遠地就聞到松香味道,每次給老太后烤肉的,都是四格格。四格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