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佛祖在一號線

第49章 沃倫式新聞

佛祖在一號線 李海鹏 1016 2018-03-18
每當看到一部國外的獲獎新聞作品集,我都會大有興趣地在裡面搜尋粗糙有力的篇目,這大概是由於我自己從來都不粗糙有力的緣故。對於精美的報導,由於了解得多些,我反倒沒什麼興趣。我是這麼想的:你們再精美, 還能精美得過沃倫式的新聞嗎? 羅伯特.潘.沃倫的《春寒》是我大學時讀到的最完美的小說之一,講述一個小男孩在春寒時節路遇一個流浪漢,感到恐懼,並在成年之後仍難忘懷。全部情節就是這樣,他遇到他,害怕了,故事就完了。我覺得這裡面體現的理解力真的很棒:童年時代偶然發生、並不嚴重的恐懼經驗,其實對人的一生都有影響。可是,假設這個男孩因此在成年之後裹挾進一個殺人案件當中,哪個記者會採訪到這個根源呢? 相對於那些文學天才來說,不得不承認,記者們對事件和人的理解力總是差一些。我相信正是這個差異,而非紀實和虛構的區別,使得傳統新聞無論如何也難以具備小說式的深邃價值。實際上,題目中提到的以沃倫的名字命名的新聞並不存在,我只是相信,本來可以有那麼一種新聞,比我們看到的全部新聞都更好。可惜,“好”並不是評價新聞的標準。全球所有的媒體似乎都更在意記者的工作是不是及時、獨家、有料。如果有哪家媒體真正地信仰進步的價值觀,勇敢地推動公共利益,那麼它就是媒體中的MVP了。大學畢業後,我逐漸地醒悟到,這完全是對的。公眾確實需要時政動向、報導重大事故和殺人案,以及實用有效的發言,而非它們背後隱藏的更微妙的真實。

以前我曾夢想過報導這樣的新聞:本報訊,昨夜北京春雨迷濛,零時許,平安大街旁燈光燦爛,一棵老槐樹靜靜地死去。本報訊,大連理工學院的一位女生昨日觀看海豚表演,突然泫然欲泣,因為海豚躍出水面的那一刻,讓她覺得世界真美。不知道這麼說會不會氣倒幾位新聞學老師,不過至今我仍然相信,無論從哪個標準判斷,如此美麗務虛的新聞都無可指摘。可是我大概永遠也不會那麼寫,因為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我們真的是除了趣味之外還有職責。就算你像我一樣沒譜儿吧,可是當你看到曾被國家多次感謝的舉重冠軍貧病而死;聽見對面的沉悶的男人說他妻子某月的收入只有4毛6分;看到那麼多的孩子們因為醫院的緣故而變得雙目失明,你也會放棄那些半吊子遐思。你會琢磨琢磨自己的腳踩在哪裡。你會感到自己雖然狗屁,但血也總是熱的。

這時候我就會忘記沃倫式的新聞,嫉妒地想,現在同事某某以及某某某,正準備挖人家黑幕,隱姓埋名地在某省的危險地帶假裝溜達呢。我為他們而感到自豪:在粗糙而非精美的時刻,記者才會接近時代的潮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