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遙遠的鄉愁

第10章 【第一章】 往事

遙遠的鄉愁 重返61号公路 9633 2018-03-18
(1975年前的台灣流行音樂)你不要對流行歌曲毫無敬意,持有成見,你以為人類的情感,已經由那些古典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表達淨盡了嗎? --音樂家盛家倫台灣在日本侵占時期(1895-1945)的流行音樂主要包括傳統民歌(南管、北管、歌仔戲)、日本侵占時期被稱為"那卡西"(走唱)的日本風格音樂及1920年代至1940年代流行於內地的"時代曲"。 台灣唱片的普及是在1925年,每片只賣三五角的小型唱盤開始發行,材質採用厚紙板塗賽珞珞。 1931年之前,台灣雖然有很多家唱片公司,但所發行的唱片多是歌仔戲與山歌、採茶歌,不能稱之為歌謠。 1930年以後,日本人主持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從長遠出發,才開始台灣本土歌謠的創作與記錄。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 1950年代台灣社會極不穩定,經濟秩序尚未形成,因而作為娛樂業的唱片工業也無法建立。許多由內地來台的人希望在台灣重新建立以前的生活模式,他們成為"時代曲"的主要消費者。當地電台播放的以及歌舞廳中演唱的依然是周璇、白光式的舊上海式流行歌曲,主流作曲家仍是黎錦光(《夜來香》)與香港的姚敏(《春風吻上我的臉》、《情人的眼淚》)及台灣的周藍萍(《綠島小夜曲》)等。此外,由於歷史原因,日文歌在台灣也有很大的聽眾群,當時的歌廳中仍保留著許多穿著日式服裝模仿1940年代日本民謠歌手的表演風格。 1960年代,由於實行外資引進,台灣經濟呈現上升趨勢,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唱片業的繁榮。比較活躍的歌手有紫薇、美黛、席靜婷、姚莉等,其中紫薇的專輯《綠島小夜曲》銷量高達20萬張。

1965年,美國全面介入越戰,台灣被規劃為越戰的後勤地區,在台灣度假的美國大兵增多,造成PUB與小酒吧的興盛。當時美軍基地的俱樂部有許多駐唱歌手,這種風氣不僅使歌手也使大眾對英文流行歌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台灣因此也成為一個很大的英文歌市場。西洋樂壇的著名歌手如鮑勃?迪倫(BobDylan)、瓊?本茲(JoanBaez)等人的反戰、平等、和平、民權等觀念的歌曲深受知識分子的歡迎,於是大多數人尤其是知識分子更傾向於聽唱西洋歌曲(即熱門音樂),從而排斥本土流行音樂,批評其為靡靡之音。 在台灣,熱門音樂(HITSONG的直譯,意思是暢銷、知名的歌曲,自1950年代末DJ費禮將它用在其主持的電台節目名稱以來,這個詞多半是指西洋的特別是美國的受到年輕人喜愛的音樂)最初由幾個電台節目帶動推廣。最早的電台節目在1950年代中後期開播,正聲、幼獅、"警廣"等電台的亞瑟,空軍電台的傑平及同台"熱門音樂"的費禮,"警廣"、"中廣"的馬軍是台灣早期最知名的DJ。同時組熱門樂團及辦演唱會的風氣亦漸漸形成,如彗星、洛克、三兄弟、巨人、海韻等等便是早期演唱會場上的演出樂團。此外,1954年開播,1957年進一步擴充設備的美軍電台(即AFNT)亦是重要的傳播媒介。

以美軍俱樂部及飯店夜總會為主的據點帶動了熱門音樂樂團的發展,如1960年代中的電星、雷鳥、石器時代、MJD等樂團以及1970年代初的陽光、時光、愛克遜、水晶、鵝媽媽等等,同時翻版唱片工業亦在1960年代末興盛,如神鷹公司的"學生之音"系列幾達每月一張的出片量。 在不斷接觸、聆聽的過程中,年輕人學習到一些基本的演唱、伴奏技巧,從一把吉他開始,走上一條當時算是前衛的音樂之路。但同時,熱門音樂帶來的歌手與樂迷男生蓄長發、奇裝異服、舞會等現象,卻遭到傷風敗俗的批評,並不為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尤其是部分樂迷在一些熱門音樂演唱會中除了對異類音樂報以噓聲、開汽水瓶之外,聽到興奮時甚至會放鞭炮、吸大麻、割椅墊,有時候主辦單位不得不請憲警來維持秩序。一些較富盛名的熱門合唱團出場演唱的時候,如1970年代的時光、2001,甚至被形容為"最容易製造觀眾暴動"的樂團。

在西洋歌曲盛行的同時,出現了一些中文歌曲的創作人,不過由於那時候還是戒嚴時期,很多主題不能碰觸,大多歌詞仍局限於情愛的表達,這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國語流行音樂本土化的進程。 從1960年代中後期開始,台灣的經濟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以流行歌曲為主的唱片工業也開始初具規模。到了1970年代初,本土的通俗音樂雜誌出現了,台灣已經成為東南亞一帶華語流行歌曲的中心,註冊的有聲出版企業達200多家,以"中廣"(中國廣播公司)為代表的傳播媒體推動著唱片業的發展。 上篇:清風對面吹(台語流行音樂)人到初老,只好靠著記憶的魔手,拼命拉回那一段段早已失去的歲月。大抵懷念者,不是懷鄉,便是懷人。

--台語詞作家王昶雄 台灣有兩千一百萬人口時曾經做過統計:客家人佔12%,原住民只佔1.7%,閩南人佔73.3%。如此大的人口比例使閩南人的福佬語系(河洛話)取得台灣話的主導地位。 1945-1995年這五十年間,客家與原住民歌曲在主流媒體毫無表現的機會與地位。台灣的族群意識、省籍情結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政客的手段,隨著1980年代解嚴時代的來臨及各種威權政策的結束,過去被政府壓抑的各種方言、母語逐漸獲得重視。進入1990年代,政治人物、民眾、媒體開始反省台灣的族群融合的問題,使得族群與省籍意識不再失控。 久遠的年代,開拓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就創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歌謠,體現著這裡獨有的風土人情、社會變遷以及生存狀態。比如《天黑黑》、《一隻鳥仔哮救救》、《丟丟銅》,這些不知作者姓名的歌謠長存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 2000年夏天,剛出道的孫燕姿以一曲融入古老歌謠《天黑黑》的同名歌曲一舉成名,一時之間,用台語演唱"天黑黑,欲落雨"成為一種符號。

通常1932年至1940年被視為台語歌謠的第一個創作黃金期。眾多優秀的創作者們突破日本人1917年的禁令,透過野台戲或酒家女的傳唱,替台語歌打下一片天,也成為1990年代口水歌(即老歌翻唱)的重要來源。 台語歌謠的創作經歷過鼎盛期,壓抑期,直到1990年代才又重新得到該有重視。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過程,的確需要從頭講起。 下篇:我有一段情(國語流行音樂)音樂的腳步一定要跨出去,不可以死守,好比我們台灣就是歌仔戲的調子,或者我們就是那一種旋律,但是我們的特色,我們保留了,把他們的五顏六色,裝扮我們,裝扮我們東方的、本土的音樂。 --音樂人左宏元 1945年之前,國語歌曲在台灣毫無市場可言。台灣使用的語言只有日文與其他台灣地方語言,台灣人讀漢文書皆是用河洛(閩南)語或客家話。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是在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後,才逐漸形成國語歌曲的市場。

1945年左右,由內地流行到台灣的國語歌曲中有一首陳歌辛(即作曲家陳鋼的父親)作詞作曲的《恭喜恭喜》,演唱者是當時被稱為銀嗓子的姚莉與胞兄作曲家姚敏,此曲至今仍是台灣過年時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陳歌辛是中國三四十年代流行音樂大師,被譽為"歌仙",早年曾隨外國音樂家弗蘭克學習作曲、聲樂、鋼琴和指揮。一生創作頗豐,包括《恭喜恭喜》、《玫瑰玫瑰我愛你》、《花樣的年華》、《蘇州河邊》、《鳳凰於飛》、《夜上海》、《漁家女》等等。早年間在"左聯"影響下創作抗日歌曲,被日本憲兵逮捕,同時押進囚車的還有魯迅夫人許廣平。在被關押期間,受到坐電椅、灌辣椒水、老虎凳、狗咬等嚴刑逼供,但陳歌辛只有一句"我是一個中國人",沒有牽連任何人。 1961年,陳歌辛卻被錯劃為右派,因飢餓得病與世長辭,年僅46歲。

相同命運的還有三四十年代的流行音樂大師黎錦光,1983年病逝於上海。黎錦光的作品流傳到台灣的也很多,他創作的《夜來香》可能是七十年來被翻唱次數最多的國語歌曲,他卻一輩子生活清苦,戰戰兢兢。陳歌辛曾經說過,如果讓黎錦光去國外領取《玫瑰玫瑰我愛你》的稿費,他可以捐贈一架飛機給國家,說這話的時候是1950年代。 1950年台灣光復後第一部國語劇情片《阿里山風雲》(又名《吳鳳傳》)的主題曲《高山青》(鄧禹平作詞,張徹作曲)流行一時。 1984年,香港歌手奚秀蘭受邀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過此曲。 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難道你不明白是為了愛/只有那有情人眼淚最珍貴/一顆顆眼淚都是愛/都是愛/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難道你不明白是為了愛/要不是有情郎跟我要分開/我眼淚不會掉下來/掉下來/好春才來/春花正開/你怎麼捨得說再會/我在深閨/望穿秋水/你不要忘了我情深深如海--《情人的眼淚》(1950年)詞:陳蝶衣曲:姚敏1950年代,是台灣國語流行音樂的翻版時期,唱片公司先取得香港或國外的母片,再在台灣製作成翻版唱片。 1950年也是居住在香港的作曲家姚敏最風光的一年,當年的流行歌曲,除了《南屏晚鐘》是由王福齡作曲,方達(即陳蝶衣)作詞外,其餘的流行歌曲不論署名姚敏、梅翁或杜芬,都是姚敏所作。姚敏與陳蝶衣合作的《春風吻上我的臉》、《我要為你歌唱》、《我是一隻畫眉鳥》、《東山飄雨西山晴》、《情人山》、《江水向東流》、《小小羊兒要回家》及《情人的眼淚》等,都是當年度最流行的國語金曲。

陳蝶衣與姚敏合作,通常是奉旨填詞。儘管如此,依然留下無數佳作。陳蝶衣一生填詞超過五千首。 《情人的眼淚》中,歌者與等待者都是女性,這種訴求是早期國語流行音樂的主流。 1990年代,林憶蓮曾經翻唱此曲。陳蝶衣的另外一個成就,就是擁有成為著名指揮家的兒子陳燮陽。 陳蝶衣第一次婚姻是舊式婚姻。在陳燮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母子二人,直到母親39歲早逝的時候,心裡還懷著恨。父親去香港之後,兩人就失去了聯繫。分別二十六年後,已經成為指揮家的陳燮陽才輾轉打聽到父親的消息,42歲那年終於能再見到父親,那時陳蝶衣已經73歲。 據說陳蝶衣創作的《我有一段情》就是為思念兒子、思念故鄉而寫。雖然從小失去父愛,但陳燮陽還能擁有如此成就,是父親最大的驕傲。 2002年,在澳門舉行了一場陳蝶衣作品音樂會,擔任指揮的正是陳燮陽,那是父子二人的第一次合作。那一年,陳蝶衣94歲。

1953年,週藍萍作曲、潘英傑作詞並由紫薇唱紅的《綠島小夜曲》是一首描寫台灣風景的歌。這首歌最初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後來因南洋華人的推崇,幾年後才回紅台灣,紫薇也因此成為最暢銷的歌手。 週藍萍與呂泉生一樣,來台初期也是在"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工作,後來受到朋友鼓勵開始寫曲。由於週藍萍、呂泉生在"中廣"的關係,"中廣"的工作人員在台灣流行音樂早期的發展上有著功不可沒的地位。據說,週一生也有超過五千首的作品。他的作品中,比較著名的還有莊奴作詞的《願嫁漢家郎》與求如填詞的《姑娘十八一朵花》。 1960年代是台灣流行音樂的自製生產時期,甚至可外銷至東南亞市場。那時的做法是由唱片公司像海山、大眾等邀請香港、上海等地的音樂人錄製"時代歌曲",大多仍是姚敏、陳蝶衣等人的作品,因此那一時期台灣的國語流行音樂被稱為海港派(即上海與香港)。電影業的發展與傳播也造成電影主題曲的流行,同時也有一些政治歌曲得到主流媒體的宣傳。 此時傳播渠道除唱片之外,還有歌廳、電台、電影及電視,其中又以1962年"台視"的開播衝擊最大。歌手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如"台視"《群星會》中的歌手張琪、紫薇、冉肖玲、金燕、謝雷等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他們外形華麗,走的是百老匯舞台表演的形式,開始具有明星藝人的架式。 "中視"、"華視"陸續開播,電視綜藝節目更是促銷流行歌曲,讓唱片暢銷、歌手走紅的重要基地。打歌風氣全面由東洋傳送過來,讓姚蘇蓉、鄧麗君、鳳飛飛、甄妮、劉文正、崔苔菁等歌手如虎添翼地成為台灣歌迷耳熟能詳的巨星。 唱片公司也開始培養本地第一代詞曲創作人才。 1960年代末期,台灣樂壇上出現了一大批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詞曲創作者,他們對於本土原創作品的關注和努力,使得流行音樂又重現生機。他們當中的代表者--莊奴、左宏元、劉家昌、孫儀、湯尼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受到大眾的矚目。 有人說,台灣華語流行樂壇的三十年間,有三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即1970年代的劉家昌,1980年代的羅大佑和1990年代的李宗盛。李宗盛曾經說過,自己早期創作的《雲霧》就有劉家昌的味道,他認為劉家昌是1970年代對台灣樂壇影響甚遠的一位音樂人,也是創作行業的奇蹟,因為在劉家昌的全盛時期,一年便有近二十首流行曲,以目前樂壇的發展情況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宗盛說:"劉家昌的歌曲旋律、和弦都很簡單,很容易打動人心,可能就只需用幾個弦,或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但卻有絕好的旋律感,會寫出大家喜歡的旋律,在現今華語流行歌曲的創作人之中,是沒有人比得上的。"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綠/看到了梅蘭就想到你/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綠/看到了梅蘭就想到你/我要永遠地愛護你/因為你梅蘭有氣息/我要永遠地伴著你/今生今世永在一起/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綠/看到了梅蘭就想到你--《梅蘭梅蘭我愛你》詞曲:劉家昌唱:劉文正劉家昌1940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幼時隨父母移居韓國,1962年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 1966年,劉家昌開始從事音樂創作,主要為電影配樂和寫作電影歌曲。 1970年代,劉家昌的歌曲開始走紅,並培養了大批樂壇重量級人物。之後,劉家昌又從音樂創作轉入電影拍攝。在創作的巔峰期,劉家昌曾同時幫多位歌手寫歌,也發生過在同一錄音室同時有多位歌手都在錄劉老師的歌的情形。有很多歌手都是由劉家昌帶入行的,如劉文正、甄妮、張艾嘉、費玉清、陳淑樺、鳳飛飛、楊林……劉家昌的很多經典作品在1980年代流向內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內地流行音樂的進程,如《遲到》、《晚安曲》、《梅蘭梅蘭我愛你》、《我家在哪裡》、《往事只能回味》、《海鷗》、《一簾幽夢》、《秋詩篇篇》、《只要為你活一天》和《愛的路上千萬里》等等,而他後期創作的《在雨中》和《我是中國人》等等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十年前,劉家昌退隱樂壇,與夫人甄珍客居美國。 2001年,劉家昌舉家回遷,在上海定居。甄珍是1970年代與林青霞、林鳳嬌齊名的瓊瑤電影女主角,劉家昌與甄珍結婚的消息曾經轟動一時。鉛華洗盡的甄珍專心相夫教子,而劉家昌談到妻子時則說:"我們兩個蠻真的,我承認男人有時會逢場作戲,但我在精神上可以說從來沒有背叛過她,只是,如果有得選擇的話,下輩子我希望當她的兒子,不要當她的先生,她對兒子愛到簡直是要到天上去摘月亮。我形容得一點都不過分,她是良母中的良母……我希望我死在我老婆之前,她不可以死在我前面,她死在我前面我就活不下去了。"左宏元曾經講過一件關於劉家昌的往事:有一次當紅主持人白嘉麗找到他說想唱歌,左宏元就把她介紹給劉家昌。結果白嘉麗還在那裡一邊搖動身體擺著手,一邊表情豐富地演唱時,劉老師卻不見了,只剩下工作人員與白嘉麗。唱完歌后,白嘉麗問:"老師,你覺得我唱得好不好啊?"再抬頭一看,老師已經不見了。白嘉麗當晚就找左宏元哭訴,左宏元也很著急,半夜就找到劉家昌,"你做老師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白嘉麗唱著歌,你怎麼跑掉了呢?"劉家昌無奈地說:"全世界啊,白嘉麗只知道五個音,但是這五個音都不准。"這也是劉家昌的一貫風格,他一定要歌手唱劉派的唱法,不管男的女的都是如此。左宏元當時覺得很頭痛,只好親自給白嘉麗寫歌,如《喜相逢》、《可愛的陌生人》,這位主持人亦在歌壇走紅。 雖然兩個好朋友做事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在做著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音樂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玩的東西。因為年輕,也因為這種玩心太重,使他們成為廣受歡迎的音樂人。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過去/又喝了第二杯/明知道愛情像流水/管他去愛誰/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並沒有醉/我只是心兒碎/開放的花蕊/你怎麼也流淚/如果你也是心兒碎/陪你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美酒加咖啡》詞:林煌坤曲:古月(左宏元)唱:鄧麗君左宏元在大學當古典音樂的助教,兼職在"台灣廣播電台"彈鋼琴。他每週寫一首兒歌發表在電台雜誌,這些比較流行化的兒童歌曲深受全台灣的小孩與年輕媽媽們的歡迎,比如《大公雞》、《醜小鴨》、《太陽出來了》等。但因為怕老師反對,左宏元最初發表作品時都是用"古月"這個筆名--古月即為胡,他說寫歌就是要敢於胡思亂想。他開始為姚蘇蓉、鄧麗君、甄妮、鳳飛飛寫流行歌,同時也製作,某種程度上說,這幾位歌手的成名也得益於左宏元的栽培。歌手唱紅了之後就由經紀人管理,他卻沒賺到什麼錢,甚至當時窮得連吃碗牛肉麵的錢都沒有,但是左宏元卻認為那是他一生當中最幸福、最快樂的階段,他和這些藝人可以是一輩子的朋友。 左宏元放棄古典音樂投身流行音樂後,與劉家昌比拼著寫歌--劉家昌寫《梅蘭梅蘭我愛你》,左宏元就寫《美酒加咖啡》,劉家昌寫《往事只能回味》,左宏元就寫《你怎麼說》。劉家昌進入音樂界也是因左宏元的引薦,兩個人性格不同,但卻是很好的朋友。當時唱片公司的老闆大多是做盜版出身,買一張日本唱片盜了來,或者就日文歌重新填上台語歌詞,如果成功了就到處喝酒,如果失敗了就走路躲債。劉家昌替左宏元決定"不跟他們玩了"。他們開始做電影,劉家昌不僅創作兼演唱,有時候也主演一把。 莊奴是台灣真正的詞壇泰斗,曾創作過不少於三千首詞作。據說他為鄧麗君創作《甜蜜蜜》只用了五分鐘,而他與鄧麗君雖然只見過有限的幾面,卻情同父女。目前莊奴已經舉家定居重慶,那個他去台灣前曾經居住多年的城市。 有人說"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也有人說"左宏元培養的歌手中鄧麗君是最著名的",在老師們的愛護下,鄧麗君成為華語樂壇唯一可以真正稱為超級巨星的歌手。從小就以童星身份出現的鄧麗君,受過完整的音樂訓練,她的歌曲及演唱技巧也影響了許多的歌手。尤其在內地,鄧麗君的歌可以視為流行音樂的起源。據左宏元描述,年幼的鄧麗君雖然不懂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但她獨特的嗓音和演唱方式,以及天生的領悟能力,使她演唱的每首愛情歌曲都感人至深。 1995年,年僅40的鄧麗君因突發哮喘在泰國的清邁意外離世,為歌迷留下了一個永遠的悵惘。 儘管擁有如此多的創作人才,1970年代初期台灣國語歌曲在形式上並沒有太多改變,所以依然沒有重大的突破。除去民歌運動,翻唱西洋歌曲亦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之一。西洋歌曲在1970年代初為知識分子所喜愛,僅限於對原版歌曲的聆聽,直到大量西洋歌曲被翻唱,新的編曲、電子樂器的使用,台灣流行音樂才開始走上真正西化之路。黃露儀(黃鶯鶯)、茱莉(蘇芮)是當時最著名的翻唱西洋歌曲的歌手。她們後來會成為國語流行音樂的天后級歌手,黃鶯鶯得益於劉家昌為其製作的電影主題曲《雲河》,而蘇芮則得益於1980年代初李壽全的一曲《一樣的月光》。 在政治方面,因官方推行的淨化歌曲運動,造成國語流行歌曲近十年的中斷。僅1968年至1975年,禁唱的歌曲就有五六百首之多。流行歌曲的歌手也面臨著被禁唱的風險,比如1969年姚蘇蓉因演唱禁歌《負心的人》,演員證被扣發,而以美式表演風格著稱的高凌風則是上"新聞局"解釋說明的次數比演唱的機會還多。 某次流行歌曲作曲者翁清溪(筆名湯尼)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不斷以"我們還是不談這些吧"迴避關於流行歌曲形象的問題,無奈之情溢於言表。而在《中華日報》所開闢的圍剿專欄中,發言的歌星並未提出強有力的答辯,有的甚至站在批評的一邊。 1970年代會成為民歌運動的天下,也是環境使然。因民歌運動的影響,及對更深刻的音樂內涵的要求,國語流行音樂中各種類型的歌曲有了很好的培育土壤,製作人也開始發掘歌手性格、思想當中獨特的一面,比較全面的創作人逐漸成為樂壇的中堅,這使得1980年代至1990年代成為台灣國語流行音樂最輝煌的階段。 在1970年代,雖然因為淨化歌曲運動及民歌運動的影響,國語流行音樂進入了相對黯淡的時期,但事實上,這個階段依然有不少優秀的歌手與作品出現。 1974年,在楊弦與胡德夫等人籌備"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時,製作人同時也是創作人的劉家昌為在美軍電台演唱西洋歌曲的黃鶯鶯製作了第一張個人專輯《雲河》,這張唱片使黃鶯鶯從演唱西洋歌曲改型為國語歌手,一躍成為國語歌壇的佼佼者。原本甄妮是《雲河》這首歌的原唱,但當時並未出版唱片。在同一時期,劉家昌離開海山和歌林簽約,之前劉家昌的歌手如鳳飛飛、尤雅、甄妮和江蕾都屬於海山唱片,所以黃鶯鶯便成了劉家昌在歌林製作的第一位歌手。 歌林唱片還有一位重量級歌手,就是帽子歌后鳳飛飛。國中的時候,原名林秋鶯的鳳飛飛家庭突遭變故,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她不得不提前輟學,並希望通過參加歌唱比賽改變全家的命運。經歷過一次失敗,倔犟的鳳飛飛在第二次比賽中獲得冠軍。雖然因此找到一份餐廳駐唱的工作,但一直未受到重視。幾年之後,鳳飛飛因參演電視劇《燕雙飛》被大眾接受,開始在綜藝節目上唱歌。鳳飛飛這個藝名就是那時候取的。 不過,鳳飛飛最初的走紅既不是因為唱歌也不是因為演戲,而是因為在"台視"主持一檔現場綜藝節目《我愛週末》。她的個人魅力使這檔節目成為最熱門的娛樂節目。每次錄影,許多她在南部的死忠歌迷甚至會包遊覽車北上到現場觀賞打氣。鳳飛飛當時的聲勢也隨著她陸續幾張唱片《愛要讓他知道》、《未曾留下地址》、《巧合》大賣而扶搖直上。因為她喜歡戴各種各樣的帽子,因而被稱為帽子歌后。不久,歌林公司挖鳳飛飛過檔,推出的第一張專輯是《星語》,同名主打歌也是電影主題曲,這張專輯中有很多歌都被反复翻唱過。 當時最走紅的男女歌手與莊奴、左宏元、劉家昌等音樂人在創作方面的成就,離不開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一種文藝電影--瓊瑤電影的傳播。因瓊瑤的電影廣受歡迎,不僅捧紅了甄珍、林青霞、呂繡菱等多位影壇巨星,也使演唱電影主題曲與插曲的歌手們成為歌迷們追捧的對象。鳳飛飛的《我是一片雲》就曾經在當年度創出10萬張的銷售佳績。 還有兩位巨星不得不提,一個是"白馬王子"劉文正,一個是"青蛙王子"高凌風。 1975年,被稱為"白馬王子"的劉文正以一首劉家昌創作的《諾言》闖入樂壇。劉文正憑著高大英俊的外表與模仿自貓王的舞颱風格,迅速成為台灣第一代超級巨星。劉文正中學時就組過樂團,後到國外留學,汲取了很好的音樂養分。劉文正的經典作品不計其數,在流行音樂與校園歌曲的模糊地帶,他演唱的《三月裡的小雨》等作品至今仍被津津樂道。劉文正再度與劉家昌合作,演唱《小雨打在我身上》,以法國影星阿蘭?德隆(AlanDelon)的造型(包括西裝、帽子、白色圍巾)開創了個人歌唱生命中最鮮明的形象。在費翔的回憶中,劉文正當時在歌壇如日中天,紅得不得了,他對剛出道的費翔說:"你想紅嗎?送你一句話--你想成為紅星,一定要把自己的優點秀出來,缺點隱藏起來。"這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對費翔影響頗大。 "我還是花了一點時間,才體會這句經典名句的含義。"目前劉文正以經商為主,投資房地產、股票,理財很有一套。這些年,劉文正在美國、新馬等地輪流住,偶爾也悄悄飛回台北,只是行踪都很保密。有很多演出單位想聯絡這位紅極一時的巨星舉辦演唱會,但劉文正始終沒有鬆口,如果不能以最佳的形象、最好的聲音狀態出現,對他來說是不能原諒的。 與劉文正同期的另一位舞台表演更為前衛大膽的歌星高凌風以《燃燒吧,火鳥》走紅,推出他的怪歌系列《姑娘的酒窩》等。這位極富爭議的"青蛙王子",國語並不標準,歌聲亦不好,鼻音很重,外型更是不及劉文正俊美,卻可躍升大牌之林,憑藉的是領先潮流的舞台設計與無可取代的個人風格。與劉文正不同的是,高凌風的人生哲學是"永不退場",他不僅仍開演唱會、出唱片,更在主持界贏得一席之地。他曾經說"人生太好玩了,十本書都寫不完",瓊瑤就曾以他的真實愛情故事寫過一本小說《女朋友》。經歷過無數感情挫折的高凌風仍然相信愛情:"愛情是一種原動力,是一種活力。只不過現在追求不同了,這個年紀想要找的是一個以後可以一起聊天的妻子,而更多的關注則是給我的孩子。"如此高齡卻仍可以在演唱會中熱舞,並故意露出丁字內褲,為此,對他的永不退場表示尊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