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品中國文人

第24章 陶淵明九

品中國文人 刘小川 1828 2018-03-18
平坦的原野交匯著遠來的風,油綠的麥苗欣然迎接萬象更新。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這兩句,蘇東坡玩味再三,連稱好、好,寫條幅送人,不計其數。換成海氏語言,它表達了植物的“朦朧的欣悅”,這境界,任何科學都難以問津,唯有詩與思,方能捕捉動植物的靈魂。 淵明以真性情感知物的萌動,物的欣悅。他曾指斥當世:“真風告逝,大偽斯興。”“斯”為語氣助詞,大偽遍天下,官場尤甚。在他,偽已無痕,真也消隱。而我們恰好在“偽”的背景中讀他,將他顯現為真。海氏有名言:惡是善的惡。淵明向我們指出:真是假的真。真善美,假惡醜,辯證依存。 淵明的真性情,指向一切虛假之物。 初春的麥苗,還看不出一年的收穫,那無邊無際的新綠,不也讓躬耕之人與良苗共欣悅嗎?太陽下山,結伴還家,喝幾盅解解乏,芳鄰有好酒,有好語,款款入夜。詩人長吟掩柴門:今生就這樣吧,做個壟畝間的農民。

淵明的選擇,沒人能夠責怪。他付出了代價:五個兒子沒一個成器的。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看見朋友的小孩面色紅潤,他才發現自己的兒子營養不良。老大懶惰,老二不好學,老五隻知找東西吃……宅邊五柳樹,堂前五個孩子,樹成材,兒子難成器。淵明無話可說。也許當初辭縣令,他已想到這一層。他盡力補救。不過,世事也難料,當官招禍的例子很多。晉末亂世,今天朋友明天敵人的,早晨發誓晚上翻臉的,整個一筆糊塗賬,孔明再世也弄不清。淵明能保全身家性命,已是一大功。 潯陽那邊戰事告停,淵明搬回上京里老家,大約不到四十九歲。 上京里距柴桑縣城五里,老宅闊別六七年,越發破敗了。淵明辦私學,收點錢貼補家用。他以前幹過的。南村看來不行,素心人多,有錢人少。柴桑畢竟是縣城,富人的孩子能交學費。可是淵明為人爽直,有人裝窮他也當真。私學規模不大,收入有限的。他好酒,倒是收下不少酒。翟氏把他的酒藏起來,每日限飲二壺。可是來了客人,她經不住丈夫央求,說出藏酒之處。有朋友叫顏延之的,能寫詩,會當官,宦游至柴桑小住,每天出城看望他,對飲稱快。顏延之要走了,到廣西桂林做大守,留下二萬錢,卻留在酒肆,免得淵明賒酒賬。二萬錢,夠淵明喝兩年了,他很高興。上京里,柴桑城,他都是名人。他常打赤腳,頭戴葛巾帽,腰間有個酒葫蘆。進城,小孩兒要圍觀的。他人緣好,行為異常,天命之年名播四方。有和尚名慧遠,跟皇帝都有書信往還的,想跟淵明交朋友,淵明卻冷淡。慧遠派人到上京里邀請他,請不動。劉柴桑受慧遠委託又來請,淵明去了,只喝酒,拒絕加入和尚搞的什麼協會。雙方不愉快,淵明掉頭走人。素心人與雜心人,走不到一塊兒的。這事眾口相傳,一幫小隱士學他的模樣,也戴葛巾帽,也掛酒葫蘆,心裡卻裝著朝廷官府。淵明一笑置之,並不道破。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人間指官場。淵明不會輕生的,他活得很好。 他在酒肆請客,大夥兒七歪八倒,杯盤狼藉。他也在家中獨酌。老宅很大的,雖然年久失修,卻也春花秋菊。蕭統說: 淵明詩篇篇有酒,其意不在酒。 不在酒在何處呢?蕭統是梁朝太子,看淵明的眼光,跳不出朝野模式。淵明喝酒便喝酒,哪有許多意思。酒是興奮劑,藝術也是興奮劑,“詩酒趁年華。”中國詩人喝酒,淵明是巔峰人物。阮藉早他百餘年,酒量比他大,時常爛醉如泥。淵明不是這樣,他也醉,但醉了尚能寫詩,能觀周遭風物。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這詩有禪味兒。詩人靜觀,更能感受生命的律動。蘇軾受他啟發,寫下名句:“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由於靜,而對群動了然於心。由於空,而將萬物納入眼底。

公元416年,五十二歲的陶淵明寫《飲酒二十首》,序言說:“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耳。” 名酒從何而來,他沒說。什麼牌子他也不講,不然的話,今人拿去做品牌,不在茅台之下。時令在春夏之交,晝長夜短。名酒數量不少,他無夕不飲,說明他喜歡傍晚飲酒,喝到夜幕四垂,滿天星斗。他字跡潦草,老友加以整理,換紙書寫。他揮毫運思俱蕭灑,以為一時之歡笑耳,並無傳世的意思。但老友為他收集,想必有這層考慮。淵明寫詩,盡興而已,他又不拿去發表。英國大詩人濟慈,隨寫隨扔,他的傳世之作,大半是朋友在地上撿的。包括畫家音樂家,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好詩像原野吹來的一陣風,風過了無痕。多謝淵明故人,整理書寫二十首,全是佳作。其中第五首,後世詩人視為聖品,焚香沐浴方能展讀。這詩明白如口語,體現淵明的一慣風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