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品中國文人

第12章 司馬遷六

品中國文人 刘小川 2632 2018-03-18
李陵事件的始末是這樣: 李陵打仗勇敢被提升為騎都尉,他身先士卒並且待人謙和,在軍中聲望很高。這兩點,李陵酷似爺爺李廣。司馬遷和他交情一般,雖然懷念他爺爺,欣賞他的為人,但並未與他深交。司馬遷交朋友很少,一是他忙,二是他窮。朝廷很多事,他默默看在眼裡,回家寫到書上。有個人叫李廣利,和衛青一樣與漢武帝有裙帶關係,他妹妹生得天姿國色,這樣的女人漢武帝是不會放過的,讓她做妃子,稱做李夫人。 “南國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首詩就是專門講李夫人的,後世所謂傾城傾國貌,因她而起,可見她美到何等程度。她還有一個哥哥李延年,在宮中譜曲,弄樂器,稱為伶人。李延年譜曲,司馬相如這種文人填詞,皇帝聽了很喜歡。李延年也生得有模樣,做伶人很有一套,時常向武帝拋去媚眼。以前和皇上“同起臥”的韓嫣,現在年紀大了,李延年正好補缺,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和皇上睡到一張床上。這樣,兄妹二人輪番侍寢,雙雙受寵。不久,李廣利也開始飛黃騰達了。兄妹三人權傾朝野,司馬遷不禁聯想到衛青、衛子夫和霍去病。史書有個常用詞:外戚專權。封建王朝,這種現像不新鮮。衛青、霍去病能打匈奴,可是李廣利呢?武帝繞著彎兒要讓他立功,只因礙於劉邦定下的鐵律:無大功者不得封侯。不會打仗的李延年帶著幾萬軍隊到大宛國搶良馬,被幾千大宛人打得丟盔卸甲逃到敦煌,派人回長安報信。武帝一點都不責怪他,再給他六萬人,其中三萬是精銳騎兵,外加輜重無數,還是去搶馬。武帝下令從各地調集十八萬軍隊,到酒泉作李廣利的後衛,為舅子立功封侯,這皇帝花血本輕描淡寫。他先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因大宛國的良馬集中在貳師城。這次李廣利搶到馬了,好馬六十多匹,損兵折將五萬人。武帝為他慶功,下令官員和伶人稱頌他的豐功偉績,封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注視著這一切的司馬遷仰天長嘆。 而李陵感到羞辱:他爺爺李廣身經七十餘戰也未能封侯。他拒絕做李廣利的部下,得罪了這位貳師將軍。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李廣利帶三萬人出酒泉攻打匈奴右賢王,派李陵帶五千人攻擊匈奴大單于,牽制匈奴主力,確保貳師將軍打勝。李陵行軍三十天到達預定位置,畫好地形圖派部屬陳步樂向武帝報告,武帝一看高興了,封陳步樂為郎官。可是沒過多久,前方傳來壞消息:李陵的五千人被匈奴大軍擊敗,李陵投降,剩下四百人逃回邊境。武帝大怒,李陵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被投入大牢,剛剛當上郎官的陳步樂畏罪自殺。 這次戰役,李廣利以強擊弱,殺敵一萬,自損兩萬。而李陵的五千人在草原深處和匈奴主力廝殺,遲遲不見援兵。匈奴單于以八萬之眾圍攻五千人,十余天血戰三次,拋下兩萬俱屍體才擊潰李陵。前方的戰況陸續傳回長安,百官交頭接耳,同聲譴責李陵。司馬遷聽了很不舒服,但他沒說什麼。武帝召集大臣議論這件事,板著面孔,“龍顏不悅”,大臣們爭先恐後斥責李陵變節投降。漢代的文職官員分九等,司馬遷就是第九等,秩比六百石,排在末位。對一個歷史學家來說,末位也挺好,能在朝議中聽到很多他想听的東西。他一般不發言,因為輪不到他說話。他要說就回家說去,拿著毛筆,對著汗青。他叩問歷史,把聲音傳給後世,實在沒有必要跟眼前的這些官員面紅耳赤爭個高低。不過,他又是西北漢子,是性情中人,是飛將軍的崇拜者,是李敢被暗殺的目擊者,這就麻煩了,矛盾了。而矛盾一旦激化,就要惹出禍端。禍從口出,古今同理,1957年劃右派,多少知識分子恨不得撕爛自己的嘴巴。司馬遷持笏站在屬於他的末位,雙唇緊閉。耳邊響起的,全是污言穢語,潑向李陵不說,還濺到飛將軍李廣的身上。司馬遷的兩隻手抖上了,血在燒心在跳。意念集中到雙唇:千萬不能開口呀他忘了雙腿——它們自作主張跨前一步走出去了,後來有個專用名詞叫“出班”,表示“微臣”有話要講。

太史令開口講話,漢武帝冷眼瞅著他。這個司馬遷,偷偷寫歷史,平時對歌功頌德也不感興趣,他這張嘴要說些啥呢? 武帝皺眉頭了,果然沒出他所料,司馬遷雖然由於亢奮而講得結結巴巴,他還是聽清楚了,司馬遷大意是說:李陵以一支偏師血戰強敵,連最後一支箭都射完了,在沒有任何援軍的情況下殺敵近兩萬,他投降有罪,但皇上能不能考慮將功折罪呢? 武帝眼中射出寒光了,而司馬遷還在發感慨:當初李陵立下戰功人人奉承,現在兵敗了,奉承過他的人又惟恐唾之不及,這毀譽是不是來得太快了? 司馬遷這麼講話,就不僅犯了龍顏,而且犯了眾怒。馬上有人反駁他,說他暗示海西侯李廣利沒去救援李陵,才導至戰事失利。李廣利,李延年,李夫人,不是武帝的大紅人,就是武帝的心上人,三個人紅透半邊天了,百官趨之若騖,這小小太史令司馬遷,是吃了豹子膽還是犯了神經病?

漢武帝手一揮,將司馬遷下獄。罪名是“沮貳師”,沮通詛,是攻擊貳師將軍李廣利的意思。罪名不小,攻擊武帝的愛將,不等於攻擊武帝本人嗎?按漢律當斬首。獄中他嚐到了酷吏的歷害,以前只是聽說,現在有了“親身體驗”,——“見獄吏則頭搶地”,身心備受折磨。漢武帝手下的酷吏是出了名的,變盡花樣羅織罪名,殺人如草芥。酷吏殺人成癮,判案之迅速令人瞠目結舌,判一個殺一個,有個叫義縱的酷吏,竟在一天之內砍下四百多顆頭。另一個酷吏抓緊時間在冬天殺犯人,因為按劉邦定下的規矩,入春停止行刑,這酷吏喟嘆說:再給我一個月該有多好,我把那些傢伙全殺光!司馬遷寫《酷吏列傳》,寫到後來用了四個字:“上以為能”——皇上認為這些酷吏很能幹。

司馬遷落到酷吏手中,被提審,拷打,驚嚇。腦袋能否保住,是個大問題。變數也是有的,得看事態如何發展,而武帝本人向來喜怒無常。有一天,他忽然覺得李陵可能的確是奮勇殺敵,彈盡糧絕才做了俘虜,於是派公孫敖帶一支人馬到匈奴境內了解情況,有機會就搶回李陵。公孫敖卻很快回長安,向武帝報告:李陵正忙著給匈奴人訓練軍隊,訓練的項目全是針對漢軍戰法。 “龍顏大怒”,滅李陵的父族,母族,妻族,數百口人被誅殺於市,其中大半是婦女兒童。著名酷吏張湯,精心安排步驟,先用小刀在死刑犯臉上刺字,然後逐一割掉鼻子,然後齊嶄嶄切下腳趾頭,然後行刑隊高舉棍子將鮮血淋漓的犯人活活打死,然後砍頭掛在旗桿上,然後將屍身剁成肉醬。

可是事情搞錯了,替匈奴人訓練軍隊的人叫李緒,不是李陵。公孫敖是邀功心切,聽了半截掉頭就走。滅三族的消息傳到塞外,李陵哭天搶地,將李緒一刀砍死,從此死心塌地投靠匈奴,娶單于的女兒重新繁育後代。 真相大白了,武帝心裡也後悔,但嘴上不置一詞。 統治者犯罪有理。該做的事還得做下去—— 為李陵講情的司馬遷繼續蹲大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