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第27章 第三章茶聖陸羽上-3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舒玉杰 12679 2018-03-18
二十一、對《陸文學自傳》命題之釋疑這一傳記體文獻,為陸羽本人所撰是沒有疑問的,並可證實是撰於湖州。 《湖州府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愛山書院刊本記載陸羽生平事蹟有“《陸文學自傳》羽撰”七字。 陸羽《自傳》命題冠以“陸文學”三字,似有釋疑之必要。陸羽“詔拜太子文學、太常寺太祝不就”的時間,約在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這是《唐詩大辭典》江蘇古籍1990年11月版對陸羽“詔拜太子文學未就”的時間作出的推斷。而這恰是發生在陸羽撰寫《自傳》之後二十年左右時間裡。如果陸羽被人們稱為“陸文學”,也只能在此之後。據此分析,這份《自傳》在脫稿時其文題當為《陸羽自傳》或《陸鴻漸自傳》。那麼,“陸文學”三字是從何時、為何人所加呢?最大的可能性是,在陸羽逝世之後,其生前好友在整理、刊印其遺存文稿時加上的。故後來的文獻上刊載時都沿用《陸文學自傳》,傳世至今。

二十二、“青塘別業”與君山品茗垂釣陸羽約在唐代宗永泰元年至大歷二年765—767間,曾離開湖州前往常州義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君山①鄉一帶,進行訪茶品泉活動。之後,約在大歷十二三年777—778間,陸羽曾在君山建有臨時隱居之所。 據明代周高起《洞山岕茶系》載:“唐李棲筠②守常州日,山僧進陽羨茶③,陸羽品為芬芳冠世產,可供上方。遂置茶舍於罨畫溪④,去湖汊一里,所供歲萬兩。許有谷詩云'陸羽名荒舊茶舍,卻教陽羨置郵忙'是也。其山名茶山,亦曰貢山。 東臨罨畫溪。修貢時,山中湧出金沙泉⑤。杜牧⑥詩所謂'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泉嫩黃金湧,芽香紫璧裁'是也。山在君山鄉,縣東南三十五里。 ”

上述引文說明,唐時義興君山產之陽羨茶,所以成為貢茶,是因陸羽向當時常州刺史李棲筠建議所致。由於唐代的貢茶數質量要求越來越多越好,給廣大茶民造成了沉重負擔。 許有谷的兩句詩,含有對陸羽以陽羨茶入貢建議的批評與惋惜之意。陸羽既品陽羨茶為“芬芳冠世產”,他還可能在君山鄉罨畫溪建立茶舍期間對陽羨茶的採製技術上給予指導幫助,這當然亦是陸羽從事茶學實踐活動的必備課題。 陸羽後期在君山鄉隱居期間,他的“緇素忘年之交”——皎然上人曾追尋處士的行踪,前往君山訪問他,並作《喜義興權明府⑦自君山至集陸處士羽青塘別業》詩: ·應·難·久·辭·秩,·暫·寄·君·陽·隱。 已見縣名花,會逢闈氏粉。 本自尋人至,寧因看竹引。

身關白雲多,門占春山盡。 最賞無事心,籬邊釣溪近。 據《湖州府志》載:“陸羽別業在青塘門外。”並援引皎然《喜義興權明府青塘別業》詩作註腳。可是,湖州府城青塘門外的陸羽別業同皎然在這首詩中所說的“青塘別業”相去甚遠。經筆者仔細推敲,這是《湖州府志》誤把青塘門外的“陸羽別業”與皎然詩中的“青塘別業”誤為同一地址,致使後世學者多有信不疑者,這或許有澄清之必要。 一是,首先應明確皎然詩中的“青塘別業”是說的哪裡? 可以說皎然在這首詩中的語意都是比較明確的:他為了尋訪陸羽,先去拜訪了常州義興縣權縣令府第,才打聽到陸羽在君山鄉的具體地址,然後他們一行數人來到君山尋訪陸羽,他們卻被沿途的幽美風光的青翠奇異的竹林所吸引,真是賞心樂事,美不勝收。但終於被修竹引到了陸羽的“青塘別業”。

皎然等人,風塵僕僕,前來看望,故友重逢,這令陸羽非常欣喜,以君山新茶來招待皎然等摯友。 而皎然的詩,亦正是他當時同陸羽談話的內容。如,開篇即說:“·應·難·久·辭·秩,·暫·居·君·陽·隱。”這兩句詩既表達了皎然上人對其摯友的規勸——不宜長時間離群索居;又明確點出了當時陸羽所在的“青塘別業”是在義興君山之陽,罨畫溪之畔。 皎然在詩中,還對陸羽饒有風趣地說:你的所在環境固然幽美,屋繞白雲,門對青山,臨近釣溪,佔盡春光,真是賞心樂事之所,但亦不宜久留,只可暫居一時吧! 二是,在青塘門按:《湖州府志》載,湖州府城西門古時亦曰“青源門”外的“陸羽別業”究竟是在哪裡?經學者考證,其具體地址是在湖州城西北隅一個名叫“青塘村”的地方今湖州市東風紡織廠附近。出城門是一座大石拱橋,名曰青唐橋,橫跨苕溪該橋今已拆除。橋西堍〔tu〕橋畔有一涼亭,亭南是一條溪港,小港北岸就是青塘村。唐時這裡是人煙稀少之地。陸羽所以選擇這裡建立自己來江南的第一所住宅,是因其既近城市,又較清靜,青溪桑麻,一派田園風光。較為適宜“桑苧翁”陸羽在苕溪隱居時自號的隱居生活。

三是,陸羽別業是在湖州城郊,亦同樣得到皎然《尋陸鴻漸不遇》一詩所印證。其詩云: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向西家。 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皎然的這首五言律詩,首二句恰好點出了“陸羽別業”是既近城市“帶郭”,又臨介農村“桑麻”的這一特定環境。若將皎然《同李侍御嶀李判官集陸處士羽新宅》、《春夜集陸處士居玩月》等詩聯繫起來,那就更不難看出,皎然是陸羽在青塘村居室之常客。換言之即是說,這所“陸羽別業”同湖州府城與杼山妙喜寺都相距頗近,無論那裡有什麼樣的天然美景,也已司空見慣,詩人就絕然不會有如在《喜義興權明府青塘別業》一詩中那種處處新奇之感了。

綜上所述,可以推定:皎然詩中的所謂“青塘別業”,是陸羽在常州義興縣君山鄉罨畫溪一帶訪茶、品泉、垂釣,抑或協助義興茶舍試制貢茶活動期間建造的臨時簡易草廬,從而亦可以推測,皎然這首詩是作於唐大歷十年775以後,因這時陸羽已在湖州青塘村建立宅院,故而才別出心裁將常州義興的臨時草廬名以“青塘別業”。 〔箋注〕①君山:又名唐貢山,是唐代貢茶——陽羨茶的產地。在唐常州義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東南三十五里君一作均山鄉,東臨罨畫溪。 ②李棲筠719—776:字貞一。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進士。在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吏部員外郎等職。約在代宗永泰元年765至大歷二年767出守常州,大曆三年768遷蘇州刺史。

③陽羨茶:唐時貢茶名。產於唐常州義興縣君山鄉的唐貢山。陽羨,本古縣名即今宜興市之古名。漢置,屬會稽郡,晉為義興郡,隋改為縣,宋太平興國初改為宜興。其地自古以產茶名世,故以陽羨名茶。 ④罨畫溪:據《湖州府志》所載,罨畫溪在湖州長城縣西八里;在常州義興縣東南三十五里的唐貢山茶山之東,兩縣交界之處。春季花時,遊人競集。溪有罨畫亭。唐鄭谷詩云:“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 ⑤金沙泉:據《湖州府志》載:“金沙泉在長城縣北四十五里顧渚山下,唐時以此水造紫筍茶。《吳興統記》:“顧渚山貢茶院側有碧泉湧出,燦如金星。 ”故名。 ⑥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詩人、散文家。文宗大和進士。曾官宏文館校書郎、監察御史等職。詩:是指杜牧於宣宗大中四年850任湖州刺史期間,奉命修貢茶時所作《茶山》詩,其中有引文中的四句。

⑦權明府:古時稱縣令府邸為明府。權明府即指義興縣權縣令官邸。 二十三、參預修撰《韻海鏡源》 陸羽於唐代宗大曆八年至九年773—774進入湖州刺史顏真卿幕府,參預由顏真卿主編的大型類書《韻海鏡源》,主持“編委會”的日常工作。 據顏真卿在《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以下簡稱《碑銘》中所述:“真卿自典校時,即考五代祖①隋外史君與法言②所定切韻。引《說文》 ③、《蒼雅》 ④諸字書,窮其訓解,次以《經史子集》 ⑤兩字已以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原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 據《碑銘》等文獻記述,《韻海鏡源》前後約曆三十年時間,才於湖州最後編修校訂成書。真卿最初於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時起,即開始考證由其五世祖顏之推和隋代韻學家陸法言所定之切韻,參照漢代許慎所撰《說文解字》及《蒼雅》等文字訓古之書,準備究其訓解,編一部新的大型韻書。

在湖州之前,真卿在任平原太守及撫州刺史期間即先後與族弟顏渾及封紹、高篔、左輔元、姜如璧等人編纂成五百卷《韻海鏡源》書稿。及至真卿於大曆七年任湖州刺史後,在政務之暇,又組織了一個規模空前,人才薈萃的編修班子參預校典、修訂這部大型韻書。先後進入這個編委會的分六批,多達五十餘人。集中了唐代一批才子、隱逸高僧參預韻書的總校勘工程。 真卿在《碑銘》中記述修撰班子活動場所時寫道:“從夏季於州學及放生池日相討論,至冬徙茲山東偏。”據《湖州府志》卷十八《輿地略》記載,所謂州學即是孔子廟。 “貞觀四年630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在子城按,即是秦時的項王故城,在湖州府城的東南部南,一百一十步。亦曰州學”。唐放生池在湖州府城東南閶門之下至清代其遺跡尚存。及至冬天,編修人員又遷到杼山即茲山妙喜寺東南臨苕溪之濱的招隱院或溫閣,繼續校勘書稿。

另據《湖州府志》卷二十五《輿地略·州治》所載,顏真卿曾為編修《韻海鏡源》建造一座新樓,後人因景慕其事,而名其曰“韻海樓”。 “韻海樓”在州府治內,唐大曆七年772建。至清代康熙年間,其遺址猶存。清代湖州知府吳綺字豐南,號聽翁,別號紅豆詞人。江蘇江都人。貢生。曾賦詩詞數首,頌揚顏真卿當年修撰《韻海鏡源》的千秋業跡。如《玉樓春并序》: 韻海樓在郡治內。顏真卿守是土,延諸名士作《韻海鏡源》一書於上。朱甍畫揀,宏敞壯麗,為一郡大觀。今其書不知猶有存否?名人所至,自有可傳,豈千載下遂無有聞,而興感者乎?作《玉樓春》: 名流當日知無數,此地曾為欣賞處。 珠簾一片掛春雲,畫棟幾番經幕雨。 人間傳舍無長主,一卷能留千萬古。 焚香掃地更何人? 悵望神仙歸紫府。 又《坐韻海樓·醉蓬萊詞》: 韻海新繙,鏡源初就。慷慨尚書筆,大節千秋。危樓幾代,依欄長息。 而當年作為《韻海鏡源》高級顧問的皎然上人在《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州中重宴》一詩曰: 世學高南郡,身封盛魯邦。 九源綜韻海,七子輯文江。 惜賞雲歸堞,留歡月在窗。 不知名教樂,千載與誰雙。 陸羽在韻海編委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編委名單中不含主編排在第二名,而排在第一名的是李嶀,前任殿中侍御史,時任湖州防禦副使,有公務在身,而實際上是陸羽在主持編修班子的日常工作。這足見陸羽在古漢字韻學方面的高深造詣和淵博知識,深得精通漢學的顏真卿的賞識及編委們的擁戴。這正如皎然在一首詩中讚揚陸羽的詩句所云:“戎佐推兄弟,詩流得友朋。” 陸羽在修撰《韻海鏡源》期間,經常參預由真卿主持的宴遊、聯唱活動。據《全唐詩》真卿、皎然卷存詩所載:有《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句》、《又溪館聽蟬聯句》等多首;皎然詩有《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州中重宴》、《春日陪顏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會韻海諸生》、《奉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等詩篇。這些詩章,都真實地記錄了陸羽及諸文士在修撰韻海期間所經歷的躬逢盛事。如其中有的宴遊活動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凡與晉永和九年春王羲之於會稽山,曲水流觴,蘭亭修禊相媲美。如約於大曆八年秋真卿、陸羽、皎然等二十九人,登臨州府城南二里的硯山⑥玩賞飲宴,聯句賦詩,以紀群賢文士響集湖州之盛事。 陸羽在真卿幕府期間最為榮耀風光之舉,莫過於他於大曆八年秋十月在烏程縣杼山妙喜寺側所創建之“三癸”亭,由真卿書匾額、皎然賦詩,又稱之為“三絕”,成為湖州的勝境之一。在創建杼山亭時,陸羽曾寄獻桂花與真卿;真卿有《謝陸處士杼山折青桂花見奇之什》詩贈陸羽。其詩曰: 群子遊杼山。山寒桂花白。 綠荑含素萼。採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詩。芳香潤金石。 全高南越蠹。豈謝東堂策。 會愜名山期。從君恣幽覿從詩意看,此詩當作於大曆八年“三癸”亭落成之前。當時陸羽正在杼山建亭,修撰韻海的“群子”遊杼山返回州府之時,陸羽折青桂相寄,並附有贈詩。真卿見到那嫩綠閃光的葉片,銜托著粉白色的花萼,散發著陣陣幽香的青色桂花與陸羽的附詩之時,心中感到十分欣喜,遂有贈詩之作,以謝“逋客”逸士相寄之情。並讚賞陸羽所投贈之“岩中詩”,辭章清麗,意韻高雅,蘊含芳香,可潤金石。顏公並謙遜地說:至於東堂決策,於杼山建亭之舉,豈用相謝?你所建樹的功勳,將可全然地超過“南越”此似為杼山之代詞山上蔥鬱的茂林秀竹呢?並與之相約說,我們相見之期很快就會到來了。當杼山亭落成慶典時,一定會登臨遊歷,那時將跟隨足下,盡情飽覽名山之絕勝風光呢。 由顏真卿主編的古代大型類書《韻海鏡源》,先後歷經三十餘年,五十餘名文人才子相繼努力,終於大歷九年774春於湖州最後完成了編輯校勘工程。共成書五百卷或言三百六十卷,《宋史·藝文志》作十六卷。宋人因避諱作《韻海鑑源》。此書於切韻之外,增出一萬四千七百六十一字。起先《說文》為篆字,次為今文隸字,並列別體為證。然後引諸家字書,依句末編入本韻。 ,自唐以來,該書即成為韻學的範本。如明代《永樂大典》篆書於字下所注皆源出此書。可惜這部大型韻書今已佚散。 在時越一千二百載之後的今天,我們所以能較詳知《韻海鏡源》的編制過程,幸有顏真卿作《妙喜寺碑銘》。顧名思義,讀者以為此文一定是寫僧院佛事的,其實恰恰相反,《碑銘》文中除了所述杼山及妙喜寺歷史及其風光形勝之外,對僧院佛事並未著翰墨,而主要是記載了於杼山創建“三癸”亭和修撰《韻海鏡源》兩件千古韻事。 在真卿所撰《碑銘》中,陸羽又獨獲殊榮。在尚不及一千一百字的《銘》文中,唯一有三處書上其名的則是茶聖陸羽:一是,竟陵子陸羽作《杼山記》,真卿在《銘》文中所記述杼山歷史與風光是援引《杼山記》所載;二是,陸處士於杼山妙喜寺側創建“三癸”亭;三是,陸羽參預修撰《韻海鏡源》。 真卿在記事之後,書銘文曰: 夏杼南巡⑦。山名是因。 梁王東揆⑧。寺榜攸詢⑨。 形勝天絕⑩。規模鼎新HI。 避它城古HJ。垂釣台堙HK。 棚以桂結HL。浦由黃申HM。 二庚迢遞HN。三癸嶙峋HO。 徑列御史HP。傳紆逸人HQ。 紛吾著書RS。群彥惠臻。 《韻海鏡源》。自秋徂春。 編同貫魚。學比成鱗。 幸記勝引RI。亟倍僧珍。 庶斯見傅。金石不泯。 〔箋注〕①五代祖:指顏之推531—590字介,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為顏真卿五世祖。其生活經歷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至約隋文帝開皇十年期間。曾歷官南朝梁左常侍、散騎侍郎;南朝齊中書舍人、黃門侍郎;隋開皇時詔為太子學士。之推博覽群書,詞情典麗,世善《周官》即《周禮》、《左氏》學。 ②法言:即隋代韻學家陸法言。曾作《切韻》一書,以四聲分一百九十三韻。每韻之字,又以反切分其清濁,而以類相從。是為韻書之祖。 ③《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共十四篇,合敘目為十五篇,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字一千一百六十三。慎自序稱,依類形象為之文,形聲相益為之字,按文字的形體及偏旁構造,分列五百四十部。以小篆為主,列古文、籀文等異體為重文。字義解釋,皆出六書。歷來為治小學者所宗。 ④《蒼雅》:是指《倉頡》、《爾雅》等文字訓古之書。漢初有人將當時流傳字書以《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合為一書,統稱《倉頡篇》,又稱為《三蒼》。 ⑤《經史子集》:古代圖書分類的專名。古代著錄家序錄群書,多分為七類。在唐以前的有:如,漢劉向《七略》;晉荀勖《中經》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齊王儉有《元徽四部書目》;至《隋書·經紀志》始分圖書為《經、史、子、集》四部。自唐以後至清代修《四庫全書》,皆以《經史子集》分類。 ⑥峴山:據《湖州府志》記載,在府城南二里。本名顯山。晉太守殷康於山下建“顯亭”,因唐中宗名顯,避諱改名峴山。注:峴者見也。山之首曰見,一出定安門即見此山,故名。為湖州勝景之一,文人雅士遊宴之地。山頂有浮玉泉、窪尊石,水際有奇樹石等古蹟。山多亭榭,且近城,遊者無虛日。 ⑦夏杼:古代夏朝國君。約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十七世紀期間在世,大禹所建之奴隸制國家夏朝第七代國君。 ⑧梁王東揆:揆,在此作國家管理之意解。此句是指南朝梁武帝蕭衍於大同七年541五月之前於湖州西金牛山建妙喜寺,該寺於唐貞觀六年623遷建杼山之陽。東揆:是說南朝梁對佛教管理已東至湖州之境。 ⑨寺榜攸詢:榜,牌額、題榜。 《宋書·文帝紀》:府州佐吏並稱臣,請題榜諸門。 ”攸字在此作久、長遠解;詢,諮詢、詢問。此句意是指湖州西金牛山寺院建成後,梁武帝於大同七年541五月禦壽光閣會所司奏請置寺額,武帝因東方有妙喜佛國,因以名之。當時顏公是說妙喜寺之題額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 ⑩形勝天絕:是謂杼山風光幽美,峰巒迭翠,溪澗環繞,寺院亭閣,錯落其間,乃天然絕妙勝境,令遊者忘返。 HI規模鼎新:是指“三癸”建成之後,又為杼山增添了最新最美的景觀。 HJ避它城古:是指杼山山麓與苕溪之間的一處古城遺址——避蛇城。據《碑銘》所記:“釣台西北五十步至避它城。《說文》雲,它,蛇也。上古患蛇。而相問曰,得無它乎?蓋往古之人,築城以避它也。” HK垂釣台堙:是說晉代吳興太守何楷的釣魚台,由於年深日久,如今已堙於荒沙之中了。 HL棚以桂結:是說於“三癸”亭西北叢桂之間創桂棚。左右數百步,有芳林茂樹,悉產丹、青、紫三桂,而華葉各異。 HM浦由黃申:在杼山妙喜寺前二十步跨澗有黃浦橋,橋南五十步又有黃浦亭,其源出自杼山西南五里黃蘗山。 HN二庚迢遞:是說流經杼山妙喜寺前的苕霅二溪源遠流長。它的兩個源頭均是出自臨安縣北境的天目山詳見本書《上元初結廬於苕溪之濱》一節。 HO三癸嶙峋:是說陸羽所創建的“三癸”亭上接雲霄,下臨溪水,貯立於杼山的峭壁之間。 HP徑列御史:是說在“三癸”亭落成慶典之日,正值殿中侍御史兼浙江西觀察判官袁高視察湖州,他在顏刺史、陸羽、皎然、李嶀等一批文武官員、高僧隱逸、文人才子的陪同下,遊歷“三癸”時,曾漫步於丹、青、紫三色桂棚支徑之間。因之被呼為“御史徑”。 HQ傳紆逸人:紆,屈曲迴旋之謂。此句是說,這可令人漫步桂棚花間的曲徑,是為隱逸指陸羽所設置留傳下來的。 RS紛吾著書以下六句:是謂群士響集湖州,最後修撰、校勘、完成《韻海鏡源》之經過。 RI幸記勝引以下四句:是如顏公在《碑銘》紀事中所云,他之所以要撰寫《妙喜寺碑銘》是由於大德僧皎然之建議:“茲杼山深邃,群士響集,若無記述,何以示將來。”真卿是應求而作,得以將創建“三癸”亭,修撰《韻海鏡源》之逸事,憑藉此名山勝境,刻石立碑,以流傳後世,千載不泯也。 二十四、創建“三癸”茶亭陸羽從唐肅宗上元元年於苕溪結廬至唐代宗大歷中期,由於他的誠信人品,對佛學、詩詞韻律學的潛心探索,特別是他的淵博茶學知識和高超的烹茶技藝,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贏得了聲望。這時,陸羽不僅同詩僧皎然上人結成了“緇素忘年之交”,而且深得曾在玄、肅、代、德宗四朝歷任朝中要職、時任湖州刺史的顏真卿的賞識與信任。陸羽被邀請進入了顏刺史幕府,參預由真卿主編的大型類書《韻海鏡源》。 還參加了真卿、皎然等數十人的詩詞聯唱,結成《吳興集》十卷,成為唐代中期文壇上一時之盛事。而陸羽在湖州最令人景慕的傑作是,由他親自設計、施工,由真卿出資;皎然鼎力相助,在烏程杼山山麓妙喜寺旁創建的茶亭。因該亭是在“癸丑歲、癸卯月、癸亥日”落成,被命名為“三癸”亭。 “三癸”亭建成於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夏曆冬十月二十一日。又因有真卿墨寶題匾額兼賦詩,有皎然賦詩,為陸生所創,又稱之為“三絕”,成為當時湖州的勝景之一。 在“三癸”亭竣工之日,舉行了隆重落成慶典。時殿中侍御史兼浙江西觀察判官袁高正在巡視湖州,袁高在湖州刺史顏真卿、陸羽、皎然等一批文人雅士、高僧隱逸。官吏鄉紳的陪同之下,登臨杼山,遊覽茶亭,品飲香茗,賦詩抒懷,真乃是千古名賢、茶人之盛會,在海宇之內傳為佳話。顏真卿在慶典之後,又為“三癸”亭賦詩: 題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鴻漸所創杼山多幽絕。勝事仍跬步①。 前者雖登攀。滯留恨晨暮。 及茲紆勝引。曾是美無度。 欻構②三癸亭。實為陸生故③。 不越方丈間。居然雲霄遇。 巍峨依修岫。曠望臨古渡④。 左右台石攢。低昂桂枝蠹⑤。 山僧狎猿狖⑥。巢鳥⑦來枳椇。 俯視何楷⑧台。傍瞻戴顒⑨路。 遲回未能下。夕照村明樹。 顏刺史在詩中讚賞了陸羽對創建“三癸”的精巧設計,對四周景物作了生動的描繪。茶亭佔地雖不越方丈之間,由於陸羽構思巧妙,善借四周自然景觀,構成了一幅高低錯落有致、色彩濃淡相宜的美妙圖景:新亭古剎,岫岩奇峰;桂花修竹,花間幽徑;下臨溪水,上接雲霄。真是意境和諧,有巧奪天工之妙。如此“三癸”亭,自然使文人雅士相聚品茗,清談賞景,賦詩抒懷的茶文化達到了空前的昇華,大有超凡入聖之意境,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這首詩令人信服地說明了,連經常來杼山遊歷的顏真卿等人都為茶亭美景所傾倒,盡情領略,至暮色降臨,仍流連忘返呢。 皎然上人在“三癸”亭落成之日賦詩如下: 奉和顏使君真卿與陸處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亭即陸生所創秋意西山多。列岑縈左次⑩。 繕亭曆三癸三癸:以癸丑歲、癸卯月、癸亥日立。 疏趾HI鄰什寺。元化HJ隱靈踪。 始君HK啟高致HL。誅榛HM養翹楚HN。 鞭草HO理芳穗。俯砌披水容HP。 逼天掃峰翠。境新耳目換。 物遠風煙異。依石忘世情。 援雲得真意。嘉林幸勿剪。 禪侶HQ欣可庇。衛法大臣RS過。 佐遊群英萃。龍池RI護清澈。 虎節RJ到深邃。徒想嵊頂RK期。 於今沒遺記。 皎然這首詩,雖在題中冠以“奉和”二字,並非奉和步韻賦詩之意。在此作敬辭,是謂陪同顏公和陸羽登三癸亭。此詩作於“三癸”落成之日,時稱“三絕”之一陸羽創亭、真卿題匾、皎然賦詩謂之“三絕”。而顏真卿《題杼山癸亭得暮字》一詩,是他第二次登杼山遊“三癸”亭時所作。如其詩有曰:“杼山多幽絕。勝事仍跬步。前者雖登攀。滯留恨晨暮。”這四句詩正說明,顏公於“三癸”亭雖題匾額,但無詩作,唯恐會成為千古憾事,所以重遊“三癸”,賦詩抒懷。 皎然在詩中稱讚陸羽創建的“三癸”亭構思精巧,佈局有序,把亭池花草、樹木岩石與莊嚴的寺院和巍峨的杼山自然風光溶為一體,清幽異常,如今,這裡已成為朝廷命官、名僧雅士,群英薈萃之勝地,詩中記錄了在“三癸”落成慶典之日,以袁高、顏真卿為首的一批文武官員、名僧高士、社會名流,登臨杼山遊歷的空前盛況。 皎然在詩中還頗為幽默地說:今日我之所以要把“三癸”勝境紀述如此詳致,是唯恐總有一天“嵊頂”之期將會到來啊!即使如此,亦不引為憾事了。 “嵊頂”為佛家語。指僧侶“圓寂”。這些帶有悲涼意味的詩句,卻成了讖語,在若干年之後,皎然“圓寂”於湖州,終於進入了他所預言的墓塔之中。 〔箋注〕①跬步:跬〔kui〕,謂一舉足也。古時稱人行走,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 ②欻構:謂忽然決定構造。 ③陸生:陸羽。此句是說,所以要建造三癸亭,完全是為了陸羽開展茶學活動。 ④古渡:三癸亭建在杼山妙喜寺旁,下臨苕溪古渡口。 ⑤桂枝蠹:蠹〔du〕,《呂氏春秋·達鬱》:“樹鬱則為蠹。”詩句意謂沿路所植高低錯落的桂花開得非常繁茂。 ⑥山僧:泛指出家僧人。因寺院多建於山林之中,故稱。此句含有戲喻妙喜寺僧人之意。猿狖:狖〔you〕,黑猿或長尾猿。狎:親近之意。 ⑦巢鳥:泛指棲於林木之上的飛禽。 《文選》左思《蜀都賦》:“巢宿異禽。” ⑧何楷台:即何楷釣台,在杼山懸崖之下,苕溪之濱,從“三癸”亭上俯視可見。何楷晉代人,曾任吳興太守。 ⑨戴顒378—441:字仲若,東晉末、南朝宋初人。善琴、工書。 嘗遊吳下,當地人為其築室、聚石、植林、開洞以居;顒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宋文帝屢徵不就。戴顒路:以戴顒命名的道路,在烏程妙喜寺旁。 ⑩列岑:岑,山小而高。縈左次:是指亭建在山之右,而亭左相依一座座高聳秀麗的山峰。 HI疏趾:踪跡。 《高士傳》:“仰頌逸民,世追芳趾。”此指僧俗人眾經過寺院登遊三癸亭時留下的足跡。 HJ元化:寓指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界的歸宿。唐陳子昂《陳伯玉集》一《感遇詩》之六:“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皎然詩中的“元化”二字頗寓佛家語意,從字面意解是,今日來游三癸亭的高人雅士,也總有一天會“元化”得無影無踪的。 HK使君:對地方長官之尊稱。舊時尊稱奉命出使的人為“使君”。 漢時稱刺史為使君。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以後用以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HL高致: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幹蔣幹還,稱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晉書·稽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則千里相駕。” HM誅榛:剪除荊棘。 《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利耕乎。” HN翹楚:喻指秀美的林木。 《詩經·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後引申為在同輩中才華出眾者曰“翹楚”。詩中翹楚意謂,當亭苑四周剪除了荊棘,這里新育植的花木會生長得逾加秀美。 HO鞭草:是說當清除了雜草,花朵就會越顯得艷麗多姿。 HP俯砌至援雲六句:是為“三癸”亭環境寫意之筆:亭下波光閃動,秋水宜人;亭則高聳入雲,欲與山峰比肩;天際白雲悠悠,似與亭瓦銜接;清幽典雅的茶亭與杼山遠處的風煙溶為一體,深得造物之真意。遊覽如斯勝境,可以令人忘卻塵世間的一切情緣恩怨。 HQ禪侶:泛指佛門僧侶,此指妙喜寺僧人。 RS衛法、佐遊二句:是紀述以袁高殿中侍御史、顏真卿刺史為首的文武官員,在湖州各界名流、文人雅士的陪同下登臨杼山妙喜寺“三癸”亭時之盛況。 RI龍池:唐時池名,亦曰龍慶池。原在唐京兆長安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明皇李隆基為諸王時故宅。井溢為池,后曰龍池。 RJ虎節:古代高級官員出行時,所持符節之一種。 《周禮·地官》 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出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虎節與龍池為對仗句,形容來杼山參觀“三癸”亭的官員儀仗隊伍很長,時隱時現在峰巒煙雲之中。 RK嵊頂:嵊,本為山名、縣名,均在今浙江省。其字意可為演申“四山之合”之意。皎然用“嵊頂期”是說竟陡然想到自己總有一天“圓寂”之時,恐怕也要坐在四面相合、頂上再覆一山的墓塔之中。 二十五、苕溪草堂與陸羽新宅陸羽自唐肅宗至德初來江南至大歷中,他在湖州臨時的或較穩定的寓所,先後有妙喜寺,苕溪草廬,“陸羽新宅”或稱之為“青塘別業”。大約共有三至四處。 據《湖州府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愛山書院刊本所載,湖州有一處勝境名為“苕溪草堂”。據此,亦有學者疑為,這所“苕溪草堂”即是陸羽當年隱居苕溪時的住所。但從皎然上人所作的兩首詩來看,這所“苕溪草堂”並非是陸羽建造,亦非他人為陸羽而建。如,皎然在《苕溪草堂自大曆三年夏新營洎到秋及春彌覺境勝因紀其事簡潘丞述①湯評事衡②四十三韻》以下簡稱《四十三韻》,題序說明這所“草堂”是自大曆三年768夏開始建造到第二年大歷四年,769春,歷經八九個月的時間才基本竣工,彌覺有境勝之概。 皎然在《四十三韻》,通篇都是講他所以要建造這所“溪上草堂”,其目的只是為了“禪修”。如開篇即云:“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自從東溪住,始與人群隔。應物非宿心,遺身是吾策。”詩中還有:“二賢兼彼才,晚節何感激。不然作山計,改服我下澤。”這說明潘述、湯衡二公在建造“苕溪草堂”時曾有建言和給予實際上的幫助,這頗令皎然生感激之情,因而賦詩投贈。 皎然在《題湖上草堂》詩中就說得更明白無誤了,其詩云:“山居不買剡中③山,湖上千峰處處閒。芳草白雲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關。”詩意是說,他不願到剡溪之濱山上去買一處隱居之所,卻喜歡在這芳草萋萋、白雲悠悠的苕溪之濱清修,可以“山中聽經石,高僧詮公曰:學徒數塊石,生公有通經石。竹生自蕭散。雲性常潔白,欲見羇世人。”見皎然《四十三韻》。 至於,陸羽在上元初760結廬於苕溪之濱時所居雖亦曰“草堂”,但不僅兩處草堂在建造時間上相差九年760—769,而在地域上兩處相距約有三十里之遙按:杼山在湖州府治西南三十里陸羽在苕溪之濱所結草堂是在烏程縣妙喜寺與晉吳興太守何楷釣台之間;而皎然建造的“苕溪草堂”在府城南。 皎然上人在東溪建造的這所規制宏大的“苕溪草堂”,同陸羽亦是有一定淵緣的。據今湖州楊君提供資料稱:“唐肅宗大歷四年769皎然的苕溪草堂落成。第二年邀請陸羽同住。 五年後,即約在唐大歷九至十年774—775青塘別業落成,陸羽才有了自己的住宅。 ” 陸羽在湖州建立自己新居的時間,在唐人的詩句中亦得到了印證。如,唐詩人皇甫曾於大歷九年774訪問湖州期間,在同顏真卿、陸羽、皎然、李嶀《七言重聯句》中有兩句讚譽陸羽的詩:“夜酌此時看碾玉,晨趨幾日重鳴珂。”“鳴珂”是宅第的代詞,“碾玉”,在此不只作碾茶解,而是作為茶藝表寅的代詞。陸羽在湖州刺史顏真卿幕府期間,每逢盛餞賓友或宴請諸名士時,他往往在席間作“陸氏茶”的表演,以令賓友得嘗他精心烹製的那獨具韻味的香茗。皇甫曾是陸羽摯友皇甫冉之弟,亦同陸羽交厚。聯句中的“看碾玉”,“重鳴珂”兩句詩意是:今宵盛宴,欣嘗君友親手烹香雪;明朝有暇,再訪貴宅聆聽論茶道。詩句說明了這時陸羽已有了自己的宅院。如果這時陸羽仍在客居皎然“苕溪草堂”,皇甫曾在詩中是不會用“鳴珂”二字的。 據《湖州府志》卷二十五《輿地略古蹟》載:“陸羽別業在青塘門外”。經學者考證,青塘門外的“陸羽別業”就是陸羽自至德初來吳興十八年之後所建造的第一所住宅。在新居落成後,皎然、李嶀等曾前往陸羽新宅祝賀喬遷之喜,皎然有《同李侍御嶀④李判官⑤集陸處士羽新宅》詩: 素風千戶敵,新語陸生能。 借宅心常遠,移籬力更弘。 釣絲初種竹,衣帶近裁藤。 戎佐推兄弟,詩流得友朋。 柳蔭容客過,花徑許招僧。 不為東牆隱,人家到未曾? 皎然的這首詩,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層次分明,環境幽雅的陸羽新宅畫卷:翠竹冉冉,垂柳絲牽掩甬道;紫藤纏繞,小徑交錯布花間。詩人還推崇陸羽素有千戶難敵的古樸之風;其人格、詩品都深得友朋的愛戴與景慕;隱士今日雖身居新宅,但其心仍懷有宏遠的夙志,並非圖安樂而已。皎然在詩中還關切地說:不要只是當“隱者”,還應同鄉鄰們常常往來。 陸羽新宅落成,他總算有了屬於自己的宅院,儘管是極為簡樸的。這不僅結束了他長時間的寄居生活,使其訪茶品泉,飄忽不定的生涯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而且有了一個可令其同名僧高士往來,賞花玩月,品茗賦詩的清幽之所。皎然有《春夜集陸處士居玩月》詩: 欲賞芳菲肯待晨,忘情人訪有情人。 西林可是無清景,祗為忘情不記春。 皎然這首詩約作於唐大歷十一至十二年776—777間,在某年春天一個風清月朗之夜,皎然等人前來訪問陸羽的寓所,老友相聚,賞花玩月。皎然在詩中頗饒風趣地說:誰能說陸處士所居這西林小院沒有清幽之景?我每天只顧誦經念佛,專心修禪,似乎已淡記了這桃李芳菲的美好春光啊。今夜,我這“無情人”佛家語,指僧侶來拜訪你這“有情人”指世俗人;可是有些含苞待放的春花,彷彿要到翌晨才能開放,為了能欣賞這難得一見的名花,也只好犧陰守時,以待這良辰美景之到來了。 皎然的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陸羽在遷入新宅之後,時有高僧名士,故友新知前來與之交遊——賞花玩月,賦詩清談,品泉論茶,交流學識。 〔箋注〕①潘述:生卒年不詳。湖州今屬浙江人。曾任湖州長城今之長興縣縣丞。與皎然唱酬甚密。代宗大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預撰顏真卿主編的大型類書《韻海鏡源》,並參與真卿、皎然、陸羽等數十人的聯唱,後結為《吳興集》十卷。大歷中曾應宏詞科試未第。 ②湯衡:字裡不詳。大歷間曾官評事,與皎然為友,有詩唱和。亦參預修撰《韻海鏡源》。 ③剡中:即指唐時剡縣今浙江省嵊縣南,包括剡溪曹娥江上游在內的剡中山水。 ④李嶀: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趙今河北省趙縣人。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客居清河縣,獻計於平原太守顏真卿,大破安祿山叛軍,曾任殿中侍御史、盧州刺史等職。代宗大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任湖州防禦副使。參預修撰《韻海鏡源》和真卿、陸羽、皎然等數十人的大聯唱。 ⑤李判官:字裡未詳。判官:按唐制凡節度、觀察、防禦諸使均設有判官,是地方軍政長官的僚屬,佐理政事。李判官陪同湖州防禦副使李嶀前來陸羽新宅祝賀,其時當為湖州判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