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第6章 第一章中國名茶一、綠茶-1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舒玉杰 8211 2018-03-18
筆者按:當今中國茗苑正在邁向一個新的興旺發展時期,傳統名茶工藝精湛,愈並名重天下;新品名茶層出不窮,溢芳競秀海宇。其質量之精美絕倫,花色品種之豐富多姿,堪稱世界之最。業經茶學專學鑑評為今古名茶的品種,總數不下二三百種之多,由於本書的結構所致,只能選載名茶百品。目的在於使廣大讀者得以較系統地了解我國各品類品種名茶產地的獨特自然生態環境、人文景觀勝跡,茶樹品種,採製工藝,茶葉品質,沖飲方法,以及茗事典故和茶葉生產發展的今昔興衰史。從而使飲茶愛好者獲得與茗飲生活最相關的茶學常識與茶文化知識。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乾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新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雨茶:原係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槍、大方三種。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又稱西湖龍井。鮮葉採摘細嫩,要求芽葉均勻成朵,高級龍井做工特別精細,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徵。旗槍:產於杭州龍井茶區四周及毗鄰的餘杭、富陽、肖山等縣。大方:產於安徽省歙縣和浙江臨安、淳安毗鄰地區,以歙縣老竹大方最為著名。

在炒青綠茶中,因其製茶方法不同,又有稱為特種炒青綠茶,為了保持葉形完整,最後工序常進行烘乾。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在此只簡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以碧螺峰的品質最佳。外形條索纖細、勻整,捲曲似螺,白毫顯露,色澤銀綠隱翠光潤;內質清香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幼嫩柔勻明亮。金獎惠明:產於浙江雲和縣。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而得名,外形條索細緊勻整,苗秀有峰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而持久,有花果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

烘青綠茶: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國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峰: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像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乾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綠茶: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乾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 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制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制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區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佔內銷總量的1B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1.二泉銀毫二泉銀毫,產於江蘇太湖之濱風景秀麗的無錫市郊區。於1986年創製成功,屬綠茶類全國名茶之一。 無錫是我國江南著名風景區和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天下第二泉”是無錫遊覽勝景,原名惠山泉、又名漪瀾泉,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開鑿於唐代大歷十四年779,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曆史。唐代品泉家劉伯芻,把宜於煮茶之水分為七等,把金山中泠泉評為第一,把惠山泉評為第二;茶聖陸羽將其品鑑過的天下名泉佳水分為二十品,把廬山康王谷水簾泉評為天下第一泉,對無錫惠山泉亦繼作了同樣的評價,從此,“天下第二泉”馳名中外,便成為古往今來帝王將相、騷客文人必欲登臨的著名景觀。宋高宗趙構南渡,飲此泉後,建有“二泉亭”。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和清代書法家王澍分別在亭內和亭外的石壁上書有“天下第二泉”的石刻,字跡蒼勁,雄偉古樸。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在惠山竹爐山房以二泉之水烹茗品嚐,揮毫題詞作詩。康熙有詩曰:“塞雲覆樹昔年經,再品山泉到此亭”;乾隆亦曾吟詩“江南稱第二,盛名實能符”贊惠泉。

因此,二泉銀毫,偕千古名泉之名、融銀毫珍品為一體而定名。 二泉銀毫的品質特徵:條形挺秀似針,銀綠隱翠,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嫩綠,葉底勻整。製作二泉銀毫的原料來自無錫市種植的無性大毫品種茶樹的新梢芽葉,以一芽一葉初展和半展為主體,芽葉長3—3.5厘米,在室內攤放經過輕度萎凋後付之加工。經殺青、揉捻、搓條、整形、乾燥等工序精製而成。 二泉銀毫,投放市場之後,即受到茶學界與茗飲愛好者的讚賞:1988年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銅牌獎;1989年農業部在西安召開的全國名優茶評選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1993、1994年連續獲得江蘇省“陸羽盃獎”,其精製的包裝和優良的品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九華毛峰九華毛峰,屬綠茶類名茶。產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區。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方圓一百多平方公里,山色奇秀,中心在九華街,有“九華一千寺,灑在雲霧中”之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遊九華山後寫下“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的詩句。九華山奇峰峭壁,共有九十九座山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現存有化城寺、甘露寺、慧居禪寺等古剎七十八座,佛像一千五百多尊,明萬曆皇帝聖旨、藏經及眾多的佛教文物。 九華山的茶產區主要分佈於青陽縣城南的主峰十王峰,在千米以上的高峰還有蓮花峰、天華峰、天柱峰、翠峰、獨秀峰、五老峰、沙彌峰、雲外峰、七賢峰、羅漢墩等地,在地理上北臨長江,南連黃山,方圓約200華里。九華山區與黃山區是安徽省兩個主要毛峰茶產區,九華毛峰品質,僅次於黃山毛峰,為安徽省主要歷史名茶。其品質最優者為十王峰南麓道僧洞詳見本章《黃石溪毛峰》一文的黃石溪毛峰和十王峰北麓下閔園的閔園毛峰。

九華山區的茶園即分佈在這峰巒起伏,瓊樓仙宇,秀峰怪石,煙濤雲海、飛瀑流泉,綠樹翠竹之間。土層深厚,多為酸性棕黑色森林土及黃沙土,茶樹生長良好。尤以海拔700~800米的黃石溪,年均氣溫15—16℃,年均降水量為1600~1800毫米,日照短,漫射光多,土層深厚肥沃,多為微酸性砂質黃土,花草林木繁茂,極宜種茶。 採製工藝與茶品特色:其採摘期較普通低山茶園遲半月左右,一般在穀雨前三四天開園,專採一芽二葉初展,採後按葉質老嫩與採摘先後分等定級付制加工。其製法分殺青、揉捻、烘乾三道工序。成品茶條索勻整緊細,色澤嫩綠微黃,白毫披露,色湯碧綠清亮,葉底柔嫩,開湯時霧氣結頂,滋味鮮醇濃厚,香氣高爽,回味甘甜,沖泡五六次,香氣猶存。

九華山早在千餘年前即栽有本地“茗地源茶”種與印度的“梗空簡者”種茶樹,現已成為安徽毛峰的主要產地。由於該地為佛教聖地,遊客多視此茶為“佛茶”。 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優質名茶,產品分為三級。一級九華毛峰出口港澳地區,國內銷往廣州、上海、天津、北京、杭州、蘇州、南京等地。 3.萬年青牌特珍萬年青牌特珍,係由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選擇全國優質眉茶中的珍品,由一芽一、二葉的鮮嫩芽葉為原料,通過精製,採取揚長避短的拼配、技術加工而成。出口茶號為G371,小包裝茶號為G101。該茶形美質優,兒茶素和安基酸的含量適宜,色、香、味、形各具特色,適合消費者的需求,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萬年青牌特珍,在歷次國際、國內優質食品評選中屢獲殊榮:1985至1992年連續被上海市評為優質出口商品的稱號;1985年5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商業評論》主辦的評獎會上,獲得1985年《國際最優質量、服務獎》;1986年10月,在法國巴黎國際美食及旅遊協會的評選中,被授予國際高品質金桂冠獎;1987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第26屆世界優質產品評選大會上,榮獲金質獎;1990年,在《國家優質食品》評選中,獲得金質獎。

1991年,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特珍約2000噸。主要銷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法國、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利亞、多哥、岡比亞、沙特阿拉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4.天目青頂天目青頂,又稱天目雲霧茶,是在國際商品評比中獲得金獎的古今綠茶上品。產於浙江省臨安縣的天目山區。天目山,古稱浮玉山,主峰東天目和西天目,海拔均在1500米左右,峰頂各有一池,池水清澈如鏡,形如一雙天目,故名天目山。巍峨的天目山,屹立於浙江省西北部,山勢由西南向東北延展,層巒疊嶂,如龍飛鳳舞,氣象萬千,蜿蜒數百里,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莫干山是其餘脈。天目山區有數不盡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觀,奇峰異岩,古木參天,溪澗縱橫,古剎禪源寺;有仙峰遠眺,雲海奇觀,經台秋風,平溪夜月,玉劍飛橋,蓮花石座,懸崖瀑布,西關龍潭等勝景。由於天目山地處中亞熱帶邊北緣,是我國植物的過渡地帶,山上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達三千多種,而茶葉則是天目山區的特產之一。明代袁宏道在《天目山記》贊曰:“天目山,三件寶,茶葉、筍乾、小核桃。” 天目山是我國古代老茶區之一,產茶歷史悠久。茶聖陸羽在《茶經·八之出》載有“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陸羽的“緇素忘年之交”唐代著名詩僧皎然在《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茶詩詳見本書第八章《今古茶詩》上唐釋皎然茶詩之四對天目山茶之採摘、焙製、烹煮、品茗等均作了描述。由此可見,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中葉,天目山茶已是聞名於世的上品名茶了。明代屠隆在《考盤餘事》中還將其列入全國茶葉六大佳品之一,與“龍井”、“虎丘”、“天池”、“陽羨”、“六安”齊驅,以貢品的身份登上大雅之堂。明代文震享《長物誌》載“龍井天目,山中早寒,冬來多雪,故茶之萌發較晚,採焙得法,亦可與天池並。”明代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對天目茶泉則更是作了高度評價“今天目遠勝徑山,而泉亦天淵也”。清宣統《臨安縣志》載“天目雲霧,天目各鄉俱產,惟天目山者最佳”。至清末宣統二年1910臨安天目雲霧茶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展評會上曾榮獲特等金質獎章。約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因抗日戰爭百業凋零,天目雲霧茶亦遂被湮沒,製茶技術也年久失傳。 臨安縣委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生產和對歷史名茶的恢復試制工作。 1979年由縣科委組織縣茶葉公司、農業局與茶農三結合的技術攻關協作組,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吳森林①老評茶師擔任天目茶的試制工作。在攻關組的通力協作下,終於使已失傳四十多年的傳統名茶——天目青頂重展勝過昔日的芳姿,飲譽世界。 天目雲霧茶的主產區分佈於東天目山臨目的太子廟、龍鬚庵,楊嶺的溪里、小嶺坑,東坑的朱家,橫渡的森羅坪、徑山靈霄峰、龍宮山、白雲山等地。而集中產地則在龍崗鎮的裴後茶果場,現有茶園300餘畝。 1990年荷蘭和加拿大茶學專家曾來裴後茶果場考察,認為“天目青頂”生態環境優越,是不施農藥和化肥,又無工業三廢污染的“三無茶”。 天目山地處北緯32°2′,臨近東部海洋,屬副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較低,相對濕度大。常年雲霧籠罩,霧日年均250天以上。茶樹多種植於海拔600~1200米之間的較為避風的山凹或山塢中。土壤多為由茂密的森林樹葉落地所形成的棕色森林土,腐殖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十分有利於高山雲霧茶的發育生長。 青頂茶精細的採製工藝:青頂茶的採摘時間較晚。按採摘時間、標準和焙製方法不同,茶色按質分為頂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個品級。頂谷、雨前屬春茶,稱“青頂”,茶芽最幼嫩纖細,色綠味美。梅尖、梅白稱“毛峰”;小春則屬高級綠茶。鮮葉採摘要求:選晴天葉面露水乾後開採。用手指合力提採,不能用指甲掐,不能帶魚葉;鮮葉標準為:一葉包一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一芽二葉。採下的鮮葉薄攤在潔淨的竹匾上,置陰涼處5~6小時,使鮮葉的內含物質發生緩慢的變化,以利於色、香、味、形品質的提高。在平鍋或電鍋內以高溫殺青,鍋溫160℃左右,投葉量每鍋250克,用雙手或右手在鍋內抖殺,排除部分熱水汽;再以右手抓葉在手,以四指翻動殺青葉;要使葉溫迅速升至70°~80℃,以達到破壞酶的活性和避免產生紅莖紅葉;待達到葉質柔軟、葉色青綠、有茶香出現時,即可起鍋,並將殺青葉抖散在竹匾內攤涼。揉捻時將毛茶放在粗麻布上輕輕搓揉,不使茶葉汁液外溢,並註意掌握輕、重、輕的手法,以保持茶品色澤綠潤;然後投葉於鍋炒二青,投葉量每鍋200克左右,用雙手或右手在鍋內透炒,鍋溫從110℃逐漸降至90℃,炒至失重20%左右起鍋,將結塊抖散在竹匾內冷卻,使茶條內水分調整均勻。烘乾要求:採用竹製平頂烘籠,選用天生柴頭青炭,燒紅後蓋上一層薄灰以控制火溫,籠頂蓋上一塊潔淨白布,每次上烘量為300克二青葉,籠頂溫度控制在70℃左右,在烘乾過程中要經常用雙手將襯托茶葉的布角折攏,使茶葉翻動均勻,攤平再烘至足乾為止。 青頂茶的品質特色:挺直成條,葉質肥厚,芽毫顯露,色澤深綠;滋味鮮醇爽口,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淨,芽葉朵朵可辨,沖泡三次,色、香、味猶存。 天目青頂茶,重新研製開發成功引起了茶學界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高度評價:1986年5月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優質名茶之一併獲得榮譽證書;1987、1988年先後在浙江省茶葉學會鬥茶會上和省農業局名茶品評會上,天目青頂被評為優秀名茶和名茶一類產品;1988年11月臨安縣科委在杭州召開了天目青頂鑑定會,由浙江省茶學界等十七個單位的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了名茶標準鑑定書;同年又獲臨安縣1988年度科學進步一等獎;在1991年中國杭州國際文化節上,天目青頂被評為“中國文化名茶”並頒發給獎杯和獎狀;同年5月浙江省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浙江農業大學教授、當代茶葉科學家莊晚芳為天目青頂題詞:“天目俯視山景美,青頂雲霧翠茶香。” 天目青頂茶,雲霧地帶茶園一萬多畝,現已形成批量生產,年產量可達5噸左右。從1989年至1994年,除內銷外,先後銷往荷蘭、加拿大、德國、美國、日本和香港地區。 〔箋注〕①吳森林:是臨安縣茶葉公司其前身為土特產公司的一位熱心於製茶和茶文化事業有四十多年茶學實踐的老評茶師。他為已失傳四十多年的古今名茶——天目青頂重展芳姿,飲譽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4月榮獲臨安縣“1988年度科學進步一等獎”;1988年5月12日《浙江日報》在一版頭條以《青頂雲霧翠茶香》為題報導了他參加重新開發“天目青頂”的動人事蹟。這篇天目青頂茶簡介即是由吳茶師提供的豐富資料寫成的,天目茶的開發研製第一次詳載於。 5.天然富硒紫陽茶金蕾牌天然富硒紫陽茶,由陝西省紫陽縣科技開發中心研製、陝西省紫陽縣金蕾茶廠生產。 紫陽縣位於陝西南部、大巴山的北麓、漢水流域,是我國傳統的茶產區之一。紫陽茶品質優良,在歷史上享有盛名。 早在漢唐時期就曾作貢茶晉獻宮廷享用,同時還隨絲綢之路銷往西域和海外。在清代紫陽毛尖已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紫陽縣又是我國的兩個富硒區之一,因土壤中含硒量高,茶葉及其他植物中含硒量都十分豐富。硒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據醫學家研究與測定,有四十多種疾病的發生與缺硒有關,如心血管病、癌症、貧血、糖尿病、白內障等。 而硒具有抗癌、抗輻射、抗衰老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天然富硒紫陽茶的研製開發與生產,是我國茶學界、醫學界、營養學界對增強人體免疫能力與提高飲茶者健康水平作出的科學貢獻。 1989年9月6日,陝西省科委在北京召開了紫陽富硒茶開發研究鑑定會,對由陝西省紫陽縣科委主持的“紫陽富硒茶品質、含硒量及保健作用研究”成果,進行了科學鑑定。經以亞太地區營養學會執行主席沈志平教授為首的十三位營養學、茶學、醫藥學專家鑑定認為,紫陽富硒茶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1.有益成分豐富,自然品質好。該茶經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測定,含氨基酸3.08%,最高達5.69%;茶多酚30.35%;每克蒸青葉含兒茶素207.3毫克;每克一級烘青茶含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122.86毫克。茶葉自然品質好,是適合製名綠茶的優質原料。 2.無農藥污染,符合衛生標準。紫陽縣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紫陽茶園不用農藥,經商業部茶葉加工研究所檢測,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總局、衛生部頒發的關於綠茶、紅茶衛生標準。 3.富含硒元素。是國內外少有的特種富硒茶。平均含硒0.6530ppM,最高值為3.8536ppM,比我國非富硒地區茶葉平均含硒量0.1158ppM高5.5倍,具有很強的營養保健作用。 4.富硒紫陽茶,是具有廣闊前景的保健品,特別對人體補硒有益,並有一定的增強機體活力、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輻射作用。為國內首次通過審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在國內領先。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習仲勳欣然為富硒紫陽茶題詞“健康佳品,馳譽神州”。全國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為富硒紫陽茶題詞“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為茶中珍品”。亦有學者題聯語贊曰:“陸羽聞知應奮筆,茶經續寫富硒篇。” 天然富硒紫陽茶的珍品是紫陽毛尖和紫陽翠峰。紫陽毛尖傳統制法是以日光曬乾或陰乾;現改為炒烘結合,炒烘型亦稱為紫陽毛峰,其品質特徵是:芽葉嫩壯勻整,白毫顯露,色澤嫩綠;香高持久;湯色淺綠、清澈;滋味鮮爽,醇和回甜;葉底嫩綠明亮。 紫陽毛尖早於1987年就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8年被評為省地方名牌產品,同年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銀獎;1991年獲全國優質保健品金獎。 紫陽翠峰成品茶,外形緊秀顯毫,肥嫩壯實,色澤翠綠;香氣高爽,鮮純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回味甘甜;葉底嫩勻,明亮成朵。天然富硒紫陽茶,自開發投放市場以來,頗受國內外廣大茗飲者的青睞,在國內、國際名優產品評比中屢獲殊榮:1991年紫陽毛峰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鑑評,符合優質茶品質要求,頒給了《優質茶品鑑定認可證》。同年在第六屆全國發明博覽會上獲陝西省優秀新產品獎;在“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獲金獎。紫陽翠峰於1991年獲“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文化名茶獎;1992年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