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經-下

第11章 一、茶與文化-3

中國茶經-下 陈宗懋 11611 2018-03-18
“種荈已成園,栽葭寧計畝”(這裡荈、葭都是茶的別名)。 茶功之詩飲茶之功有破睡、益思、醒酒、代藥、代酒等。白居易詩:“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曹鄴詩:“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薛能詩:“得來拋道藥,攜去就僧家”。陸龜蒙詩:“綺席風開照露晴,只將茶荈代云觥”,雲觥: 酒器,此處借指酒,即以茶代酒之意。皮日休詩:“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即荼可醒酒。 其他類還有一些茶詩,不能包括在以上10類之中,但同樣很有價值,如皮日休《包山祠》詩,提到了“以茶祭神”之事:“白雲最深處,像設盈岩堂。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漿”。 “村祭足茗粣”是說村里人用茗、粣來祭祀包山祠之神。 茗即茶,粣有兩種解釋,一說為粽子,一說為馓子。馓子是油炸麵食,現在的馓子,形如柵狀,細如麵條。歷史上傳說茶曾用來作為祭天地、敬祖宗、拜鬼神的祭祀品,但在詩中提到的卻很少,皮日休可能是第一人。杜牧的《遊池州林泉寺金碧洞》詩,杜甫的《進艇》詩,都表明古人在旅遊時要隨帶茶葉:“攜茶臘月遊金碧”(杜牧詩)。 “茗飲蔗漿攜所有”(杜甫詩)。

唐代,特別是中唐以來,正如白居易詩句所說的那樣: “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或飲一甌茗,或吟兩句詩”,茶和詩一樣,成為詩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樂趣,於是相襲相傳,使茶詩、茶詞在茶葉和詩詞文化中形成、發展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文化現象。 而唐代茶詩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大量出現,對茶葉文化和詩詞文化本身的發展,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先以茶對詩來說,如唐人薛能所吟:“茶興復詩心,一甌還一吟”;“茶興留詩客,瓜情想戍人”;劉禹錫在《酬樂天閒臥見寄》中吟:“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司空圖的詩句也稱:“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很多詩人都提到,茶有益思的作用,能激發詩人們的詩興和創作才華。第二,由於茶業的發展,作為社會生活中一種新的內容或現象,其對詩詞創作藝術的特點、風格等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很多人熟悉的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對“七碗茶”的描述,可說是茶詩中一首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此外,茶詩中現實主義的作品也很多。如李郢的《茶山貢焙歌》、袁高的《茶山詩》,就都是力陳貢茶弊病之作。這裡舉袁高的《茶山詩》為例:這首詩的一開頭,就用“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後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伸;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這幾句,直言不諱地告訴皇帝,貢茶是一樁糜費擾民之舉。接著,袁高又以十分同情的筆觸,訴說了“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敧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的勞動艱辛情況。在詩的最後,袁高以問句的形式,提出“況減兵革困,重茲固疲民;未知供禦餘,誰合分此珍”;責問這種勞民傷財的貢茶,除皇帝外還配給誰喝?在末句,甚至以“茫茫滄海間,丹憤502茶文化篇何由申”的問句來束筆。茶詩中這些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當然是與這時詩詞和具體詩人的風格、特點分不開的,但是,茶作為其時一種新的受人矚目的物品,對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傳承,不會是沒有影響的。同樣,茶詩作為茶葉文化的一種載體,對茶文化的流傳和茶業的發展,也是有其明顯的作用的。有人說,古代茶詩,起到茶葉史料的保存作用。其實,茶詩不僅具有歷史意義,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對茶業的傳播和發展,也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歷史上茶詩的大多數作者,都是各時各地的達官名士,他們對茶的嗜好、崇尚,都起到一種能使社會仿效的作用。如唐朝宜興、長興的紫筍茶,宋朝建甌的北苑茶,本來無名,經一些詩人和詩篇贊吟以後,不只名聞遐邇,並且被唐宋兩代定為主要的貢茶。

(錢時霖、朱自振) 3.宋代茶葉詩詞宋代茶葉詩詞是在唐代基礎上繼續發展的一個時代。如北宋初年的著名詩人王禹偁,中期的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後期的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南宋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等,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和茶葉詩句。宋朝的詩人,非常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如北宋前期詩人,最重視學習白居易和韓癒的風格;加之其時大城市的發達和茶館、飲茶的盛起,詩人們都尚茶、嗜茶,所以茶詩在許多詩人的詩詞作品中,往往佔有很大的比例。以梅堯臣為例,據不完全的統計,單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寫有茶葉詩詞25首。 愛國詩人陸游,曾寫下了300多首茶葉詩詞,他並以陸羽自比。蘇東坡的茶葉詩詞也不少,有70餘篇,人們把他比作盧仝,東坡亦以盧仝自許。黃庭堅寫了許多宣揚雙井茶的詩篇,他的另一些茶詩還引用了佛教的語言。范仲淹的《鬥茶歌》可以與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相比美。歐陽修寫了許多讚美龍鳳團茶的詩,也寫了雙井茶贊詩。其他如蔡襄、曾鞏、週必大、丁謂、蘇轍、文同、朱熹、秦觀、米芾、趙佶(徽宗皇帝)、陳襄、方岳、杜來、熊蕃等都寫過茶詩。

(1)茶葉詩詞的形式與唐代大同小異,但增加了“茶詞”這個新品種。 古詩這一類茶詩很多,五言古詩如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蘇軾的《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等。七言古詩如黃庭堅的《謝劉景文送團茶》、葛長庚的《茶歌》等。 律詩亦有五律、七律、排律。五律如曾幾的《謝人送壑源絕品,雲九重所賜也》、徐照的《謝徐璣惠茶》等。七律如王禹偁的《龍鳳茶》、歐陽修的《和梅公儀嘗建茶》等。排律有余靖的《和伯茶自造新茶》。 絕句亦有五絕、七絕,還有六絕。五絕如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朱熹的《茶坂》等。七絕如曾鞏的《閏正月十一日呂殿丞寄新茶》、林逋的《烹北苑茶有懷》等。蘇軾有六絕一首《馬子約送茶,作六言謝之》:

珍重繡衣直指,遠煩白絹斜封。驚破盧仝幽夢,北窗起看雲龍。 宮詞徽宗皇帝趙佶曾寫過一首宮詞: 702茶文化篇今歲閩中別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竹枝詞(竹枝歌)古代歌曲的一種,原是西南地區的民間歌謠,宋代茶詩中亦可看到,如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閒當採茶。 聯句有洪邁、方雲翼、黃介、向旙、許子紹五人的《秀川館聯句并序》一首: 勸頻難固辭,意厚敢虛辱(許)。一一罄瓶罍,紛紛吐茵蓐(方)。茶甘旋汲江,火活乍燃竹(向)聊烹顧渚吳,更試蒙山蜀(洪)。清風生玉川,石鼎壓師服(黃)。 ” 回文詩這種詩無論順讀、倒讀,都可以讀通,詩體別緻,蘇東坡就寫過這種體裁的茶詩:《記夢迴文二首並敘》。東坡在詩敘中還講了一個故事:在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剛過天氣轉晴,我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位漂亮的女子以雪水烹小團茶給我飲,她還唱著歌。我便在夢中寫了回文詩,等到醒來,只記得一句:“亂點餘花唾碧衫”,於是把它續成二首完整的詩:“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唾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 茶詞從宋代開始,詩人們才把茶寫入詞中,寫得最多的為蘇東坡、黃庭堅,還有謝逸、米芾等。如蘇軾《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鬥嬴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2)茶葉詩詞題材幾乎和唐代相同。 名茶之詩宋代名茶詩篇中詠得最多的為龍鳳團茶,如王禹偁的《龍鳳團茶》、蔡襄的《北苑茶》、歐陽修的《送龍茶與許道人》等。其次是雙井茶,如歐陽修的《雙井茶》、黃庭堅的《以雙井茶送子瞻》、蘇軾的《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等。日鑄茶,如蘇轍的《宋城宰韓夕惠日鑄茶》、曾幾的《述侄餉日鑄茶》等。其他如蒙頂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修仁茶(孫覿的《飲修仁茶》)、鳩坑茶(范仲淹的《鳩坑茶》)、七寶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月兔茶(蘇軾的《月兔茶》)、寶雲茶(王令的《謝張和仲惠寶雲茶》)、臥龍山茶(趙的《次謝許少卿寄臥龍山茶》)、鴉山茶(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揚州貢茶(歐陽修的《和原父揚州六題時會堂二首》)等。

茶聖陸羽之詩宋代詩人常常在茶詩中提到陸羽,這是他們對這位茶業偉人表示景仰之意,尤其是陸游更為傾心,“桑苧家風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遙遙桑苧家風在,重補茶經又一篇”、“汗青未絕茶經筆”、“茶荈可作經”等,從這些詩推測,陸游可能也寫過茶經。 煎茶之詩蘇東坡的《汲江煎茶》詩寫得最好,楊萬里對之讚歎不已,他評價該詩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902茶文化篇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 飲茶之詩最膾炙人口的是范仲淹的《鬥茶歌》,其詩題的全稱是《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終朝採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祝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萬像中,焉知無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鬥歸。

這首《鬥茶歌》,歷史上已有過很高的評價,如《詩林廣記》引《藝苑雌黃》說:“玉川子有《謝孟諫議惠茶歌》,范希文亦有《鬥茶歌》,此兩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優劣論。” 鬥茶又稱茗戰,即評比茶葉品質的優劣,盛行於北宋,宋唐庚有《鬥茶記》。 王安石的《寄茶與平甫》詩,則反映了唐宋人的一種飲茶習慣: 碧月團團墮九天,封題寄與洛中仙。石樓試水宜頻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王安石對他弟弟平甫(即王安國)說,在“金谷園”看花的時候,不要煎飲茶,因為“對花啜茶”是“殺風景”(即令人敗興之事)。此在唐代李商隱的《義山雜纂》中曾提到,有16種情況都屬於殺風景,如“看花淚下”、“煮鶴焚琴”、“松下喝道”等,“對花啜茶”也為一種。

名泉之詩宋人非常喜愛惠山泉,因此詠惠泉的詩特別多,尤其是蘇東坡。其他有廬山的谷簾泉(王禹偁的《谷簾水》)、江西廬山三疊泉(湯巾詩)、安徽滁縣瑯琊山麓六一泉(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山東濟南金線泉(蘇轍的《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江蘇揚州大明泉(黃庭堅的《謝人惠茶》)、江蘇鎮江中泠泉(范仲淹的《鬥茶歌》)、湖北天門文學泉(王禹偁的《題景陵文學泉》)、湘北宜昌陸游泉(陸游詩)等。 蘇軾詩:《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湯巾《以廬山三疊泉寄張宗瑞》詩:“鴻漸但嘗唐代水,涪翁不到紹熙年。從茲康谷宜居二,試問真岩老詠仙。”

湯巾認為三疊泉要超過谷簾泉。 湖北宜昌陸游泉有一段故事,1169年陸游到四川奉節任通判,入蜀時過此汲泉品茗,吟成《三遊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詩一首:“苔徑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 岩空倒看峰巒影,磵遠中含藥草香。汲取半瓶牛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 112茶文化篇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詩人,便把它稱為陸游泉,或稱陸游井、陸游潭,在湖北宜昌市西陵山上三遊洞下百餘步的半山腰崖腳處,有“神水”、“瓊漿玉液”之讚語。 茶具之詩有蘇軾的茶磨、石銚詩:《次韻黃夷仲茶磨》、《次韻週穜惠石銚》,秦觀的《茶臼》詩、朱熹的《茶灶》詩等。 採茶之詩有丁謂的《詠茶》、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等。 造茶之詩有余靖的《和伯恭自造新茶》、梅堯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蔡襄的《造茶》等。 茶園之詩有王禹偁的《茶園十二韻》、蔡襄的《北苑》、朱熹的《茶坂》等。 茶功之詩有蘇軾的《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 其他之詩如楊萬里的《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是一首很有趣的茶詩。分茶,又名茶戲、湯戲,或茶百戲,是在點茶時使茶汁的紋脈形成物象。宋陶谷的《清異錄》說:“沙門福全能注湯幻茶,成詩一句,並點四碗,泛手湯表。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全自詩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學不成。卻笑虛名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清異錄》又說: “茶自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七,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像者,禽獸魚虫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蘇轍的《茶花二首》、陳與義的《初識茶花》。歷代詠茶花的詩比較少,蘇、陳可謂別出心裁。 (錢時霖、朱自振) 4.元、明、清茶葉詩詞元、明、清各個時期,除了有茶詩、茶詞之外,還增加一個新品種,即以茶為題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為盛行。 (1)元代這個朝代時期不是太長,而且崇尚武功,“只識彎弓射大鵰”。所以比之唐宋,詠茶的詩詞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詠茶詩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謝宗可、劉秉忠、張翥、袁桷、黃庚、薩都剌、倪瓚、李謙亨、馬臻、李德載、仇遠、李俊民、郭麟孫等。 ①元代的茶葉詩詞體裁有古詩、律詩、絕句。並出現一個新品種:元曲。 古詩如袁桷的《煮茶圖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詩如耶律楚材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這首律詩的七首詩,都用了茶、車、芽、賒、霞的幾個韻寫成,別有風味: 第一首:“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第七首:“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芽。筆陣陳兵詩思勇,睡魔卷甲夢魂賒。精神爽逸無餘事,臥看殘陽補斷霞。” 絕句有馬臻的《竹窗》、虞集的《題蘇東坡墨跡》等。 312茶文化篇元曲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進入了這個領域,如李德載的《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節錄如下: 一、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七、兔毫盞內新嘗罷,留得餘香滿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風韻煞,到底屬陶家。 十、金芽嫩採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②元代茶葉詩詞題材亦有名茶、煎茶、飲茶、名泉、茶具、採茶、茶功等。 名茶詩有虞集的《遊龍井》詩。這首詩把龍井與茶連在一起,被認為是龍井茶的最早記錄。 ”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薝葡中,餘香不聞嗅。 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 詩中提到該茶為雨前茶(不取穀雨後),香味強烈(如薝葡,即梔子花那樣的香氣)。龍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劉秉忠的《嘗云芝茶》詩,李俊民的《新樣團茶》詩等。 煎茶詩有仇遠的《宿集慶寺》詩:“旋烹紫筍猶含籜”。 謝宗可的《雪煎茶》詩:“夜掃寒英煮綠塵”。 飲茶詩有吳激的《偶成》詩:“蟹湯負盞鬥旗槍”。 名泉詩有郭麟孫的《遊虎丘》詩:“試茗汲憨井”。 茶具詩有謝宗可的《茶筅》詩。 採茶詩仇遠詩:“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詩耶律楚材詩:“頓覺衰叟詩魂爽,便覺紅塵客夢賒”。 (2)明代明代初期,社會經濟曾有過一個比較繁榮的局面,但在茶葉詩詞的發展上,明代未能達到唐、宋的高度。寫過茶詩的詩人,主要的有謝應芳、陳繼儒、徐渭、文徵明、於若瀛、黃宗羲、陸容、高啟、袁宏道、徐禎卿、徐賁、唐寅等。 ①茶葉詩詞體裁不外乎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宮詞和茶詞等。 古詩陳繼儒有《試茶》四言古詩一首: 綺陰攢蓋,靈草試奇。竹爐幽討,松火怒飛。水交以淡,茗戰而肥。綠香滿路,永日忘歸。 律詩如居節的《雨後過雲公問茶事》詩(五律)。 絕句如徐禎卿的《煎茶圖》、《秋夜試茶》等。 竹枝詞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詞》: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種梅花下種茶。茶綠採芽不采葉,梅多論子不論花。 宮詞金嗣孫有《崇禎宮詞》一首: 雉尾乘雲啟鳳樓,特宣命婦拜長秋。賜來穀雨新茶白,景泰盤承宣德甌。 茶詞有王世貞的《解語花——題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蘇幕遮——夏景題茶》等。 ②茶葉詩詞題材有名茶、茶聖陸羽、煎茶、飲茶、名泉、採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詩以詠龍井茶最多,如於若瀛的《龍井茶》、屠隆的《龍井茶》、吳寬的《謝朱懋恭同年寄龍井茶》等。其他如餘姚瀑布茶(黃宗羲的《餘姚瀑布茶》詩)、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石埭茶(徐渭的《謝鐘君惠石埭茶》)、陽羨茶(謝應芳的《陽羨茶》)、雁山茶(章元應的《謝潔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運的《君山茶》)等。 茶聖陸羽詩韓奕《山院》詩有:“入社陶公寧止酒,品茶陸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壺道人》詩:“臥雲歌酒德,對雨看茶經”。 煎茶詩有文徵明的《煎茶》,謝應芳的《寄題無錫錢仲毅煮茗軒》等。 飲茶詩如王世貞的《試虎丘茶》,王德操的《謝人試茶》等。 名泉詩主要是吟惠山泉,如文徵明詩:“穀雨江南佳節近,惠山泉下小船歸。”謝應芳詩:“三百小團陽羨月,尋常新汲惠山泉。”吳寬有《飲玉泉》詩:“龍唇噴薄淨無腥,純浸西南萬疊青。地底洞名凝小有,江南名泉類中泠。御廚絡繹馳銀甕,僧寺分明枕玉屏。”此係指“北京玉泉”。清代乾隆皇帝認為水質輕重是評定泉水好壞的標準。他曾下旨特製一隻小型銀鬥,用它秤量過國內許多名泉水,結果是北京玉泉名列首位。乾隆並特地撰寫了《御製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茶具詩煮茶用茶爐、石爐、竹爐,運輸茶用山籠。唐寅《題畫》詩:“春風修禊憶江南,酒榼茶爐共一擔。”魏時敏《殘年書事》詩:“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陳繼儒詩:“竹爐幽討。”高啟《送芒湖州》詩:“山籠輸茶至,溪船摘芰行。” 採茶詩有高啟的《採茶詞》等。 造茶詩高啟的《過山家》:“隔崦人家午焙茶”。 茶功詩高啟的《茶軒》詩:“不用醒吹魂,幽人自無睡。” 潘允哲的《謝人惠茶》詩:“冷然一啜煩襟滌,欲禦天風弄紫霞。” 其他詩有陸容的《送茶僧》等。 (3)清代寫過茶葉詩詞的主要有曹廷棟、陳章、張日熙、曹雪芹、何紹基、龔自珍、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鄭爕、高鶚、陸廷燦、汪巢林、顧炎武等人。 ①茶葉詩詞體裁有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茶詞,還有“道情”等。 古詩如杜芥的《永寧寺試泉》(五古)等。 律詩如屈大均的《西樵作》(五律),顧炎武的《大同西口雜詩》(五律)等。 絕句如楊大鬱的《敲冰煮茶》,胡虞越的《敲冰煮茶》 等。 竹枝詞如鄭爕所作的《竹枝詞》,是一首愛情詩,通過喫茶表示了一個女子對一個小伙子的深情的愛: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喫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茶詞鄭爕有《滿庭芳——贈郭方儀》詞一首: 寒窗裡,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 道情道情為曲藝的一個類別,其特點是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鄭爕作有“道情十首”,其中第二首提到茶:“黑漆漆蒲團打坐,夜燒茶爐火通紅”。 ②茶葉詩詞題材有名茶、茶聖陸羽、煮茶、飲茶、名泉、茶具、採茶、造茶、茶園、茶功等等。 名茶詩以詠龍井茶最多,乾隆皇帝南巡到杭州西湖,寫下了四首詠龍井茶詩:《觀採茶作歌(前)》、《觀採茶作歌(後)》、《坐龍井上烹茶偶成》、《再遊龍井作》。其次有武夷茶(陸廷燦的《詠武夷茶》)、鹿苑茶(僧全田的《鹿苑茶》)、碧螺春(無名氏作)、岕茶(宋佚的《送茅與唐入宜興制秋岕》)、松蘿茶(鄭爕詩)、工夫茶(王步蟾的《工夫茶》)等。 茶聖陸羽詩“桑苧傳舊有經”(陸廷燦詩)。 “黃泥小灶茶烹陸,白雨幽窗字學顏”(鄭爕《贈博也上人》)。 煎茶詩有王貴一的《觀仲儒熹儒煮茗》、杜浚的《弘濟寺尋蒲庵》等。 飲茶詩有杜浚的《北山啜茗》、《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等。 名泉詩清人們已不太注重千里取名泉水,所以從茶詩看到的常常是山泉、冰、雪水等。 “雪罷寒星出,山泉夜煮冰”(杜浚《北山啜茗》)。 “煮冰如煮石,潑茶如潑乳”(胡虞逸《敲冰煮茶》)。 “卻喜侍儿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曹雪芹《紅樓夢·四時即事·冬夜即事》)等。 茶具詩鄭爕《李氏小園三首之三》: 兄起掃黃葉,弟起烹秋茶杯用宣德瓷,壺用宜興砂。 採茶詩陳章、張日熙均各有一首《採茶歌》。詩中表示對採茶的勞動人民寄於深切的同情。 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陳章詩)。布裙紅出儉梳妝,茶事將登蠶事忙。 玉腕薰爐香茗洌,可憐不是採茶娘(張日熙詩)。 造茶詩宋佚的《送茅與唐入宜興制秋岕》:“煙暖焙茶香”。岕為荈茶,唐代的顧渚紫筍茶發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岕茶這個新品種,秋岕即秋季的岕茶。 茶園詩屈大鈞的《西樵作》:“絕頂人皆住,茶田滿一山。”曹廷棟有《種茶子歌》:“槐根劚泥淺作坎,下子繼以大麥摻。糠秕雜土層覆之,要令生意交相感”。它表明了茶子與大麥混播的一種種茶子的方法。這是研究我國古代茶樹播種方法的一份好材料。 茶功詩高鶚有《茶》詩,他運用了許多典故來闡明茶的功用,讀之覺得詩味無窮。 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後,寒夜客來時。漱齒濃消酒,澆胸清入詩。樵青與孤鶴,風味爾偏宜。 其他詩寶香山人有一首以茶祭亡友詩《大明寺泉烹武夷茶澆詩人雪帆墓同左臣右誠、西濤伯藍賦》: 茶試武夷代酒傾,知君病渴死蕪城。不將白骨埋禪智,為薦清泉傍大明。寒食過來春可恨,桃花落去路初晴。松聲蟹眼消間事,今日能申地下情。 寶香山人,為卓爾堪之號,他系漢軍人,工詩,著有《近青堂集》。雪帆:宋晉之號,道光進士。 以茶祭亡友的詩實是少見。整首詩,猶如一篇祭文,充滿著悼念之情。 (錢時霖) 5.近代茶葉詩詞我國的茶葉生產,在清代後期,逐漸衰落,本世紀50年代以來,茶葉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因此,茶葉詩詞創作也出現了新的局面,特別是80年代以來,隨著茶文化活動的興起,茶葉詩詞創作更呈現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為人們留下了許多韻味盎然的新作。 如朱德的《看西湖茶區》、《廬山雲霧茶》,董必武的《遊龜山》,陳毅的《梅家塢即景》,郭沫若的《初欽高橋銀峰》等,此外趙樸初、唐弢、康濯、愛新覺羅·溥杰、蘇步青、啟功等,以及茶葉界人士胡浩川、莊晚芳、王澤農等也都寫過茶葉詩詞,他們均以清新的筆觸,把我國傳統茶葉詩詞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錢時霖) 茶歌、茶舞,和茶與詩詞的情況一樣,是由茶葉生產、飲用這一主體文化派生出來的一種茶葉文化現象。它們的出現,不只是在我國歌、舞發展的較遲階段上,也是我國茶葉生產和飲用形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經常內容以後才見的事情。從現存的茶史資料來說,茶葉成為歌詠的內容,最早見於西晉的孫楚《出歌》,其稱“薑桂茶荈出巴蜀”,這裡所說的“茶荈”,就都是指茶。至於專門詠歌茶葉的茶歌,此後從何而始? 已無法查考。從皮日休《茶中雜詠序》“昔晉杜育有荈賦,季疵有茶歌”的記述中,得知的最早茶歌,是陸羽茶歌。但可惜,這首茶歌也早已散佚。不過,有關唐代中期的茶歌,在《全唐詩》中還能找到如皎然《茶歌》、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等幾首。尤其是盧仝的茶歌,常見引用。在我國古時,如《爾雅》所說:“聲比於琴瑟日歌”;《韓詩章句》稱:“有章曲日歌”,認為詩詞只要配以章曲,聲之如琴瑟,則其詩也亦歌了。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在唐代是否作歌?不清楚;但至宋代,如王觀國《學林》、王十朋《會稽風俗賦》等著作中,就都稱“盧仝茶歌”或“盧仝謝孟諫議茶歌”了,這表明至少在宋代時,這首詩就配以章曲、器樂而唱了。宋時由茶葉詩詞而傳為茶歌的這種情況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採茶歌》的序文中稱: “先朝漕司封修睦,自號退士,曾作《御苑採茶歌》十首,傳在人口。蕃謹撫故事,亦賦十首獻漕使。”這裡所謂“傳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間。 上面講的,是由詩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變成民間歌詞的。茶歌的另一種來源,是由謠而歌,民謠經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間。如明清時杭州富陽一帶流傳的《貢茶鰣魚歌》,即屬這種情況。這首歌,是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按察僉事韓邦奇根據《富陽謠》改編為歌的。其歌詞曰: “富陽山之茶,富陽江之魚,茶香破我家,魚肥賣我兒。採茶婦,捕魚夫,官府拷掠無完膚,皇天本聖仁,此地一何辜?魚兮不出別縣,茶兮不出別都,富陽山何日摧?富陽江何日枯? 山摧茶已死,江枯魚亦無,山不摧江不枯,吾民何以蘇? ! ”歌122茶文化篇詞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唱出了富陽地區採辦貢茶和捕捉貢魚,百姓遭受的侵擾和痛苦。後來,韓邦奇也因為反對貢茶觸犯皇上,以“怨謗阻絕進貢”罪,被押囚京城的錦衣獄多年。 茶歌的再一個也是主要的來源,即完全是茶農和茶工自己創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傳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採製茶葉的勞工中的歌,其歌詞稱: 清明過了穀雨邊,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無走頭,三更半夜爬上樓。 三捆稻草搭張鋪,兩根杉木做枕頭。 想起崇安真可憐,半碗醃菜半碗鹽。 茶葉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賽過雞。 採茶可憐真可憐,三夜沒有兩夜眠。 茶樹底下冷飯吃,燈火旁邊算工錢。 武夷山上九條龍,十個包頭九個窮。 年輕窮了靠雙手,老來窮了背竹筒。 類似的茶歌,除江西、福建外,其他如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誌中,也都有不少記載。這些茶歌,開始未形成統一的曲調,後來,孕育產生出了專門的“採茶調”,以至使採茶調和山歌、盤歌、五更調、川江號子等並列,發展成為我國南方的一種傳統民歌形式。當然,採茶調變成民歌的一種格調後,其歌唱的內容,就不一定限於茶事或與茶事有關的範圍了。 採茶調是漢族的民歌,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演化產生了不少諸如“打茶調”、“敬茶調”、“獻茶調”等曲調。例如居住在滇西北的藏胞,勞動、生活時,隨處都會高唱不同的民歌。如擠奶時,唱“格奶調”;結婚時,唱“結婚調”;宴會時,唱“敬酒調”;青年男女相會時,唱“打茶調”、“愛情調”。又如居住金沙江西岸的彝族支系白依人,舊時結婚第三天祭過門神開始正式宴請賓客時,吹嗩吶的人,按照待客順序,依次吹“迎賓調”、“敬茶調”、“敬煙調”、“上菜調”等等。說明我國有些兄弟民族,和漢族一樣,不僅有茶歌,也形成了若干有關茶的固定樂曲。 當代,茶農隨著經濟上的日漸富足,文化上的不斷提高,正如有些茶區的民謠所說:“手採茶葉口唱歌,一筐茶葉一筐歌”,歌聲更是不絕於茶園,迴盪在山谷。與此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到茶鄉采風,使茶葉民歌由山鄉登上舞台,走進銀幕,響徹大江南北,傳遍長城內外。如周大風詞曲的《採茶舞曲》,風貌一變,展現了一幅清新的江南茶園的茶事風光畫卷。如其歌詞云: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麼好風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們東山西山採茶忙。插秧插到大天亮,採茶採到月兒上;插得秧來勻又快,採得茶來滿山香。你追我趕不怕累,敢與老天爭春光,爭呀麼爭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採呀麼採茶忙。姐姐呀你採茶好比鳳點頭,妹妹呀你摘青好比魚躍網。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葉往簍裡裝;千簍萬簍堆成山,簍簍嫩茶發清香。多快好省來採茶,好換機器好換鋼,好呀麼好換鋼。” 上面講的是茶歌,《採茶舞曲》其歌其曲可以單獨演奏、演唱,但其創作的主要用途,還是伴舞。關於以茶事為內容的舞蹈,可能發軔甚早,但元代和明清期間,是我國舞蹈的322茶文化篇一個中衰階段,所以,史籍中,有關我國茶葉舞蹈的具體記載很少。現在能知的,只是流行於我國南方各省的“茶燈”或“採茶燈”。 茶燈,和馬燈、霸王鞭等,是過去漢族比較常見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茶燈,是福建、廣西、江西和安徽“採茶燈”的簡稱。它在江西,還有“茶籃燈”和“燈歌”的名字;在湖南、湖北,則稱為“採茶”和“茶歌”;在廣西又稱為“壯採茶”和“唱採舞”。這一舞蹈不僅各地名字不一,跳法也有不同。但是,一般基本上是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也可有三人以上)參加表演。舞者腰繫綢帶,男的持一錢尺(鞭)作為扁擔、鋤頭等,女的左手提茶籃,右手拿扇,邊歌邊舞,主要表現姑娘們在茶園的勞動生活。 除漢族和壯族的《茶燈》民間舞蹈外,我國有些民族盛行的盤舞、打歌,往往也以敬茶和飲茶的茶事為內容,這從一定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一種茶葉舞蹈。如彝族打歌時,客人坐下後,主辦打歌的村子或家庭,老老少少,恭恭敬敬,在大鑼和嗩吶的伴奏下,手端茶盤或酒盤,邊舞邊走,把茶、酒一一獻給每位客人,然後再邊舞邊退。雲南洱源白族打歌,也和彝族上述情況極其相像,人們手中端著茶或酒,在領歌者(歌目)的帶領下,唱著白語調,彎著膝,繞著火塘轉圈圈,邊轉邊抖動和扭動上身,以歌縱舞,以舞狂歌。 近40多年來,我國文藝工作者在“採茶燈”的基礎上,先後又創作出了“採茶撲蝶舞”、“採茶舞”等一系列茶葉舞蹈,使“採茶燈”這一原先行於山鄉的民間舞,由山區跳至城市,由南方舞到北方,由中國展姿世界,從而使這一由茶文化派生的中國特有的舞蹈形式,直接邁進了世界舞蹈藝術的殿堂。 (朱自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