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50章 第50節辣椒的本土化生存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1271 2018-03-18
辣椒早年叫做番椒,但除了學術交流之外,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番椒這個名字,若不是特別地提問,也不會有人去過問辣椒是不是中國本土就有的原生植物,我也是在《新文化》討論它時,才忽然想起這個問題:辣椒是中國本土就有的嗎? 後來查資料,見介紹開頭就這麼說:辣椒,也叫番椒……我知道後面就不用再考證了。番椒,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是泊來物,是從國外進來的:番椒、番茄、番薯、番瓜。 老祖宗比現代人聰明,對待客觀事物一是一二是二,不像現代人這麼喜歡胡說八道,做學問是精益求精。記得以前,中國人把有洋名稱的物資:洋火、洋油、洋灰、洋釘、洋鎬、洋鐵桶……悉數抓來改名:火柴、煤油、水泥、鐵釘、十字鎬、薄鐵桶。這麼一改的好處就是,沒有了人見人煩的洋字,十分痛快,就像辣椒,誰也不知道它們是泊來品還是本土原創。改名運動是在一個奇怪的名目下進行的:反對崇洋媚外。

我在吃辣椒的時候這麼想過:老祖宗崇洋媚外過麼?沒有。老祖宗的時代,沒有洋人甚麼事兒,只是到了中近代,洋人才發達了起來,也許老祖宗給洋物取名的時候,也就按過去的老法子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地取個名字:洋火、洋油……如是放在了現在,還不搞個什麼“克隆”、“摳機”之彆扭來?平心而論,改名運動也是在一種完全自卑的心理環境進行的。 胡番夷洋西……這五個名號,皆是給非我族原創之物的,胡服、胡椒、胡蘿蔔,這是古代對外來物的稱謂。胡以後,就稱番,番以後為夷,夷後為洋,洋以後為西。可以說崇胡媚外麼?崇番媚外麼?崇夷媚外麼?那時候根本不會這麼想吧。據說,漢人以前是穿長衫的,後來打仗和勞作不便,就學著胡人穿短衫。這種處世法則較好,有什麼好的馬上拿過來,還要什麼中外之分叫呢!老祖宗這種取名法,後人做學問省卻了許多事,如胡椒,一看就是泊來品,如果把它改成香椒、東方椒什麼的,考證起來就費事多了。

其實元被明所打敗,也就是置換了服裝。漢人穿起胡人的胡服方便多了,元揀起了漢人的長衫以後,就每況愈下。這其中的土番置換的奧秘仍有不解,反正80年代一開始改革,中國人馬上就穿起西服,中國人一穿別人的衣服馬上就變了樣,中國人是由外而內發生變化。西是洋以後的泊來品的中性修飾詞,是具指而不含崇洋成分:西服、西瓜、西餐、西紅柿……心態平衡多了,比洋服、洋瓜、洋餐、洋紅柿順眼順耳。 從番椒到辣椒,說明辣椒深入到世俗生活中的程度,也許到今天大家都希望它是中國原產而不是泊來品,不是來自智利或墨西哥。 1990年代以後,辣椒的引進也沒有終止,以色列辣椒、荷蘭辣椒都被中國農民大量引進,現在有一種五彩椒就是引進來的產品,我在山東壽光品嚐過,它有紫色、黃色、白色、綠色等,已經是不辣了,唯有辣椒的青味,吃其如水果。

我倒是希望,再從外面引進的植物甚麼的,仍舊冠它一個番字,或者在胡番夷洋西中任選一個冠名,比如五彩椒取名叫番紫椒、番黃椒……這總是比五彩椒精確一些。啟用西字系列也可以,總之它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一種名稱分類法,這對於泊來品有所戒備,比如泰國椒蠅,它是一種可怕的辣椒害蟲,界定泰國椒的泊來身份十分重要。中外生物還是區分開好,當然也不一定要把辣椒改回到番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