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49章 第49節辣椒的家園意象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1247 2018-03-18
乘坐省際公共汽車眺望鄉野,有兩個意象會讓我產生一些暖意,它們是托舉在巨樹上的雀巢及懸於屋簷下的紅辣椒串。巨樹上的雀巢毫無疑問是一個家園的意象,它本身就是家園。相對於家園的雀巢,紅辣椒串則是家園中世俗生活的溫馨標誌。 鄉村的屋簷下,經常懸掛的幾種物資:紅辣椒、玉米、高粱、帶花盤的向日葵、臘肉、鹹魚、鹽鴨、葫蘆、番薯、蘿蔔幹、番薯藤、大蔥、大蒜頭……這些有味道的物資積澱在我心靈裡面,有家園的特別感召力的就有兩樣:紅辣椒和金玉米。前者艷紅如霞,後者金光燦爛。 想起來如我這等中國人對家園的認同,是早已經固定在鄉村里了,雖然我在工廠的家屬區住的時間遠遠多於鄉村,但心境是一種特殊的東西,它不由時間來確定,有時空間也不需要,它甚至可能就是一種經驗主義的語言表述,忽然間潛入於心,我相信我這樣的中國人的都市認同心理弱於鄉土,這與中國鄉土文化濃厚以及宗教的在野原則有關。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提到宗教影響似乎是值得特別質疑。中國影響面積最廣至少在漢族中間影響最廣的宗教應該是佛教和道教,佛教從印度傳入,全盛時期達到國教的程度。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信徒不敵佛教信徒之眾,然道教的信徒多為影響力廣的知識分子,所以它們在中國的影響力巨大。 可是,佛教和道教的廟、觀都建設在名山巨川之間,於是信徒們的心就係於名山大剎,只有肉身在村莊與城鎮間走動。它總是在引發、在暗示……自然之美,天地之闊,歲月之悠悠。在這種宗教氛圍下,中國人及中國文化怎麼不想從村莊與城鎮逃遁而最終皈依名山巨川呢?反觀成功完成都市化的西方,他們是把教堂往人多的地方建設,往城鎮中間建設,這樣一來,只要教徒們信教,他們在心中就嚮往著城鎮,他們會從山野、平原、水埠……四面八方向城鎮集合,城鎮是他們的精神家園。

中國人信教,就從村里和城裡往外走;西方人信教,就從外面往村里城裡走。西方又把朝拜的日子固定,六天后一個禮拜,它剛好是一個勞作的周期,一氣乾了六天生理上就需要休息一天,這又奠定了西方都市化和原初秩序的基礎。為什麼佛教與道教沒有一開始在都市紮根?難道一開始就統一信奉自然?天人合一?想想也不見得,比較可能的是,歐洲曾經歷過政教合一的階段,只要是政教合一,那麼教堂定會建設在都市,中國沒有政教合一,根據一山不容二虎的規律,政在都市教只有往外走,而道教的主體本身就是失意的知識分子,他們的逃避主義心理決定了道教不會紮根都市。如果從都市化及家園認同感來考察,政教合一的功績實在不可抹殺。由此,也就可以從中感覺到,中國人建設城市,至今仍有一種臨時駐紮的心態,西方人建設城市,他們就是在建設自己的家園。

時間久了,人們就發現,西方早四個世紀已經都市化了,中國現在還在討論要不要都市化。 哦,這與辣椒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因為它同是一個家園認同的關係。遠遠在公共汽車上看到農家的屋簷下,掛著一串串的紅辣椒,心靈裡面就悠然而升的有關歲月,有關祖母,有關童年的記憶,它已經宗教般鏤刻在記憶的深處,永遠也消逝不去,其永不能漂白的艷紅顏色,令我終身對都市抱有敵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