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11章 第11節他們的美食觀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2081 2018-03-18
探究當今人類的吃法,大抵是有三種,中國、日本、越南、南北韓用筷子;歐洲和北美用刀、叉、匙;非洲、中東、印尼、印度次大陸用手指抓。吃法能否作為一種文明標準呢?想到哈佛地理經濟學的“歐洲緯度”授人以柄,就也不敢亂下定義,但感覺到還是可以這樣排列:用金屬刀叉進食的動物第一兇猛,用竹木筷子進食的動物第二兇猛,徒手進食者第三凶猛。如果不同意的話,可以把軍隊拉出來練練。周作人對此是用文明的三個狀態來表達,他說:“中國人說吃飯,歐洲人說吃麵包,這代表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本是一樣都是穀食,米與麥實在所差無幾,可以一個是整粒的煮,一個是磨了粉再來蒸烤,在製法這一點差異上就發生了吃法的不同,吃麵包用刀叉,吃飯則是用筷子的。這兩者的起源同是出於用手抓,西方麵食的省五指為三成為刀叉,東方米食乃省而為二,竹木的筷子。用叉的手勢通用於拿鋼筆,兩隻筷子操縱稍難,但運動也更自如,譬如用筷子夾一顆豌豆,在西洋人看來有點近於變小戲法了,在中國卻是尋常的事,只要不是用的象牙或銀筷子。與拿鋼筆同一個道理,中國執筆的手勢與拿筷子也是同一基礎的。”

吃法不過三,說法是多多了。其實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美食發言人,或多或少都對吃下過不同的定義,不說吃的人,我相信是沒有的。不過是平常人並不珍惜自己的語言,不記錄下來以便大眾學習。所以,只好由不平常人來對美食說三道四,卻還往往成為經典學說。恩格斯說:“請素食主義者先生們原諒,如果不吃肉,人是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吃肉創造文明,十分贊同,我投恩格斯一票,當總統還是當總理聽便。繼續美食的文明說,則要授予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愛中國主義稱號”,他說:“自從罐頭食品問世以來,要享受飲食文明,只有到中國去。”多麼可愛的首相啊,我們給他立一座碑吧?愛中國主義還是中國人居多,孫中山感嘆中國事事落後惟有飲食領先於世界:“烹調之術本於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種族,則烹調技術不妙。中國烹調之妙,亦是表明進化之深也。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相比較之,瞿秋白來得快刀切豆腐般的爽:“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吃豆腐當然好,淮南豆腐最好,那是淮南王劉安所創麼。

錢鍾書學貫中西,遇事總要從兩個向度來考慮,他說:“烹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裡最親切的表現,西洋各國的語文裡'文藝鑑賞力'和'口味'是同一個字taste,並非偶然。”這個並非偶然初讀有一些突兀,再讀一下,就有些不突兀了,文藝與食藝之鑑賞,都是一樣的雅緻,似乎食還應該在先,費爾巴哈說:“人必須先吃飯而後思維,而不是先思維而後吃飯。”朱自清用先哲的論述支持吃飯的重要性:“我們有自古流傳的兩句話:一是'衣食足則知榮辱',見於《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為天',是漢朝酈食其說的。老子說'食、色、性也',是從人生哲學肯定了食是生活的兩大基本要求之一。《禮記·禮運篇》也說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更明白。照後面這兩句話,吃飯和性慾是同等重要的,可是照這兩句話裡的次序,'食'或'飲食'都在前頭,所以還是吃飯第一。”到底是散文家,字都寫得多些,畫家就不一樣,張大千說:“吃是人生最高藝術。”醫家則凡事想著安生固本,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兵家大約都是孫子這樣的簡要,孫子說:“味不過五,其變不可勝嘗。”馬克思是跳出美食來談美食,他說:“一切勞動,首先原來也是把食物的佔有和生存為目的。”那麼,教育家的定義與總結就有了分科編類的意義,蔡元培說:“我認為烹飪是屬於文化範疇,飲食是一種文明,可以說是'飲食文化'。烹飪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

大師們認同食文化與食文明,也有一群喜歡對廚房指手劃腳的人,羅伯特(英)說:“沒有洋蔥,烹調藝術將失去光彩。一旦洋蔥從廚房裡失踪,人們的飲食不再是一種樂趣。”一個惟蔥獨尊的人,有點固執,卻是可愛。莎士比亞表現得像個哲學家,他說:“不能舔自己手指的廚師就不是好廚師。”看來,他比羅伯特更可愛。徐悲鴻則有平民化的傾向,他說:“一個廚師能夠把山珍海味做得好吃並不是太難的;要是能夠把青菜、蘿蔔之類的小菜做得好吃,那才是具有真本領的好廚師。”此言卻也是道出藝術的真諦,好的畫也是在普通的畫布上所畫的麼。托爾斯泰看上去一輩子僱的都是欠水準的廚師,因此抱怨道:“上帝給我們送來了食物,而魔鬼卻派來了廚師。”魯迅的鄉思如今想來也是那個百草園吧,他也犯了以為大人與小孩味覺一樣的錯誤,他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盅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它們也許要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滄海桑田,歲月如梭,五歲的味覺怎麼可以跟五十歲的味覺一樣呢?還是寫過的盧梭一直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的話在今天仍然有著啟蒙的意義:“節制和勞動是人類的兩個真正的醫生:勞動促進了人的食慾,而節制可以防止他貪食過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