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10章 第10節論職業歧視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2794 2018-03-18
在今日這個分工合作的現代社會裡,如果你一定要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不會有人把你送到法庭上去,但肯定也不會有人認為,你是堅持了人類社會的普遍真理。讀書是現代社會人生一個必備過程,現代社會理念是人人必須讀書,如果還有一些人未能讀書,那就是社會的一個缺憾。至於具體到成人後的職業分工,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總體來說是分工優劣與文化成正比。教授的後代不一定當教授,農民的後代也可以當教授,然教授的後代執掌牛鞭的機率極低,北京胡同大雜院什麼職業的人都出,卻也鮮見誰個去了鄉村種植莊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現代化進程中的一般規律。當然,人若能夠選擇個人喜歡的職業,那是最好不過。沒有選擇空間,為謀生計從事某個本人並不喜愛的職業,也只有如此。記得我工作的時候,為選擇職業很苦惱,後來我選擇了機械修理,我覺得工人就應該跟機器打交道,從事機械修理這個職業之後,我滿心高興,十分勤奮,在地質隊裡小有名氣,待上級讓我進機關時,我對瀰漫著機油、柴油和鐵屑氣息的車間懷有戀戀不捨的感情。

一個人從事某個職業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俗話說乾一行厭一行就是此理。有厭煩之情緒,就慢慢產生痛苦,這也是一般的規律。痛苦之後,還得乾下去,畢竟職業是個人謀生的位置。不過,自己痛苦也就罷了,若是旁人又對此有鄙視表露,那就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了,比如我做機械修理,有個小白臉站在我身邊指著我對別人說:看看這個傻大粗黑的傢伙,他還蠻像回事呢!我就會勃然發怒,舉起12寸板手警告他。若是我還在扛大包做碼頭工人,我就會伸出老拳揍他。擺開來說說吧,我幹什麼職業與你有什麼相干?話是這麼說,對我個人內心深處一番檢查,卻也是經常歧視別的職業者,如我對機關職員總是不以為然,以為他們耍嘴皮子,光說不練,身無一技之長,應該早點把他們改革下去,特別是那些專事表揚領導批評群眾的宣傳幹部,乾脆把他們劃入寄生蟲的範疇,直到我自己從事宣傳這個職業,我才暫時決定不把宣傳工作者劃歸寄生蟲——但是,我去做了流浪作家以後,我又覺得應該把宣傳工作者劃歸寄生蟲了。

自己從事什麼職業,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是喜歡還是不滿,總體來說是一個客觀事實,旁人說三道四,只會叫人反感和憤怒。中國這個社會,很多人尊敬科學家、教授、醫生、藝人、官員等等,這沒有毛病,如果尊敬廁所保洁員,人就會說你沒有志氣。反之,你若鄙視廁所保洁員、掃馬路的清潔工,乃至種植糧食的農民,人就不會說你沒有志氣。但這樣是不對的,理由不用說了,那不過是一個職業而已,從人格上來說,一個省長和一個廁所保洁員是相等的,做人的權力和義務是一樣,省長和廁所保洁員在工作上的努力均應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讚揚和獲得獎勵。雖然社會現實使這種平等遙遙不能實現,這只能說社會人文環境的改造任重道遠。 法屠聯(法國屠夫聯合會)最近採取一系列措施為本行業正名,法屠聯領導人認為,屠夫不是壞人,新聞媒體經常把殺人犯、戰爭罪犯稱之為屠夫是不恰當的,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東條英機稱之為屠夫也是不恰當的!真正的屠夫,他們是一些善良的人,屠夫從事的是一個非常正當理應受到人們尊重的職業。屠夫宰殺動物,是為人類和平幸福的生活提供肉類食品,跟種植糧食和釀酒一樣,當你和家人享受牛排的鮮美味道時,這裡面有著屠夫一份貢獻。屠夫的職業與殘忍的兇殺、謀殺等等暴力沾不上邊。他們認為,濫用屠夫這個詞是對屠夫的傷害,並且著手選擇一些詞彙提供給新聞界,以便新聞界在報導兇殺和謀殺之案時不再使用屠夫這個詞。法屠聯的感覺和措施我以為是正當、合理的,把殺人罪犯濫稱為屠夫是不對的,一個終身為人類提供肉類食品而勞動的人總是與罪犯沾著邊,讓人不好想,我們是屠夫是善人,或者說,這僅是一個職業分工,是一份工作而已。

法屠聯不是沒事找事,反過來說,屠夫要在文章中這樣描述他的刀下畜牲:這豬在脖子上給了一刀以後,它就像記者一樣嚎叫起來——記者看了也不會很舒服。用一個職業的稱謂來表達某個事件、行為,總不是很恰當。這種現象當然不僅限於法國,在我們中國也是不能例外,歧視某個職業的情況,傳統文化寶庫中有,現代錦囊中也是能夠找到。過去管演員就叫戲子,這當然不好;過去還有這樣的俗話,叫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當兵這事是保家衛國的大事,好男為什麼不當兵?怕死是也。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典故來考察,此種對軍人的歧視實乃貪生哲學的旁注。工匠是文人筆底缺乏靈氣智知愚笨的一種人,說某個畫家的畫不好,不直說不好,說是充滿了匠氣,這個畫家不是一個畫家,是一個畫匠。把什麼職業後綴一個匠字,保准是一個貶意,最低也是一種輕視,如教書匠、剃頭匠、寫字匠等等。雖然你說還有匠心獨運、科學巨匠之說,卻顯然也無法與前者抗衡。舊時候的工匠,大抵是這樣幾種人:木匠、泥匠、鐵匠、縫紉匠、鐘錶匠——不好的畫家或者別的什麼家=匠。這個等式多少是有著職業歧視的,工匠相當於某個行當裡的次品,這不能讓我接受。魯班是工匠,詹天佑是工匠,黃道婆是工匠,那麼蔡倫當然也是工匠,可他們在人類歷史進程中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啊!由此可見,蔑視工匠不是一個好傳統,也許中國在近幾個世紀科學和工業落後,與這個傳統有關。我以為一個國家最好有八成聰明人去從事實業,二成聰明人去玩弄思想、理論和藝術。

工匠在中國文化里上不了檯面,今日這已不是最重要職業歧視,中國經過一個多世紀挨打的歷史以後,知道理工的現實意義重大,今日最氾濫的職業歧視轉向了農民,它表現在對農民這個詞語的使用上。像“我們要克服農民意識”、“他們還是那樣充滿小農思想”這樣的表述,可謂在報刊上比比皆是,直至進入官方文件。我一直想問,“農民意識”是一種什麼樣的意識?狹隘、偏執、保守、愚昧、沒文化、鼠目寸光、小富即安?我感覺到好像有點將什麼東西都往裡裝的意思,這肯定是不對。農民是指從事農業勞動這樣一個職業群體,在中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起碼有八億,這樣一個大的社會群體叫做農民,他們中當然有很多人有“農民意識”,正如別的群體中很多人有“農民意識”一樣,這很正常。農民有這種“農民意識”,卻也有許多優良品質,所以把落後說成是農民意識,不落後的就不說成是農民意識是不對的,不公正,隱含有嚴重歧視的成份。

工匠和農民不被看好,這兩大緊跟物質生活相關的群體上不了文化檯面,另外一個跟物質生活相關的群體就更加不妙,他們就是:商人。奸商、無奸不商、商人的銅臭氣等等,對於他們這就不是歧視,而是鄙視,這樣的文化心態也是要不得的,用過去的話來說,那就是打擊一大片,打擊得太多太狠了一點,因為商人並非都是奸商,也有無姦也商的商人。商人這個職業特定了他們要把東西便宜買進來,再貴些賣出去,我們可能更喜歡商人把東西貴些買進來,便宜些賣出去,如果我們要求商人這樣做,那麼,我們就是奸商了。再聯繫法屠聯的抗議,中國屠夫在文人筆下似也沒有什麼好形象,除了皰丁這個人以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