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7章 第7節鮁魚之歌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931 2018-03-18
鮁魚學名為藍點馬鮫,也叫馬鮫魚、燕魚,鱸形目魚科。北京海鮮市場,就叫它鮁魚,我初聽是霸魚,看它牙齒,頗似,鋒利如鋸麼。然在海鮮裡,它的價格便宜,多半是2·5元一市斤。比較起淡水魚,這個價格簡直是有損大海的海格。 鮁魚體長多在25~100厘米,它流線狀形體像一把織布梭子,或一枚小型魚雷,側扁而有些圓潤,尾柄各有3條隆起嵴,中央嵴長而高,側線位亦高,為不規則波紋,背部深藍黑色,體被細小圓鱗,腹部銀灰色,背鰭、臀鰭各有8個小鰭,沿體側中間有數列黑色圓斑,牙大尖銳,是太平洋西北部暖溫區性情兇猛的魚類。 撰寫魚類教科書的專家往往稱其“肉厚緊實,呈蒜瓣狀,肉色發紅,刺少味美”。這就像營養學家,見什麼甲殼類動物,就稱“它含有26種胺基酸”,此間奧妙被我洞察,見到瓜果,我就搶先說“它含有ABCD多種維生素”,就也專家似的。實際上,鮁魚做不好,就是一堆鋸末,索然無味,比雞肋還肋。味道鮮美,到哪去鮮美?放味精或雞精,那是對美食的背叛!我們可以如此粗暴與專制地解決美食問題嗎?於是,我用愚公移山精神研究鮁魚,不做好鮁魚決不罷休。

那時候,我住在勁松農光裡,有管道煤氣。買鮁魚,請賣主刀刃了鮁魚頭尾,中間一劈兩半,去了五臟,回家洗淨,用緻美齋醬油、鎮江香醋和薑絲裝碗醃漬一個下午,或長些時間。下廚時,撈鮁魚瀝乾,熱油將鮁魚兩面煎黃,就佐紅辣椒、薑絲、蒜瓣、花椒、老乾媽豆瓣醬(或陽江姜豉)、醬油、醋、紹興花雕及蔗糖若干,燜。燜到半乾時,加56度紅星二鍋頭三錢和五香粉若干,翻動再燜,至有一層淺淺湯汁時,起鍋。 這鮁魚就是結實的蒜瓣肉,蘸著湯汁吃,是些許綿甜,有醬香,有魚鮮味,有微辣,有瀰漫性向外擴張的美好氣息,它有點粗糙的肉質纖維在口中,寬厚而綿延不絕的味道源源釋出,如海洋的敦厚,或時間的溫情積澱,或火焰的熱灼飛揚,它給人以一種混沌之美,沿著醬味的指向,把握鮁魚肉身的海洋氣息,那種信息素,它撕開人味蕾之上的蒙昧,是太平洋宏闊景色,平安與永久。近時,我又發現,去了鮁魚頭,掏空內臟,將桶狀鮁魚用細火翻煎,皮表至咖啡色,略佐花雕、鎮江香醋、緻美齋醬油,在鍋烘乾,吃起來香味也不錯,另有《羊城晚報》的朋友通報,最後用蕃茄燜,則可將油吸乾,一試,亦佳,它符合北方口味或曰國際流行口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