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讀書隨筆

第48章 《十曰談》、《七曰談》和《五曰談》

讀書隨筆 叶灵凤 2242 2018-03-18
《十曰談》、《七曰談》和《五曰談》 卜迦丘的 像一切偉大的文藝名著一樣,卜迦丘的也是被人談論得 很多,可是很少人曾經讀完過的一本書。我們雖然早已有了刪節過的不 完全的中譯本,但看來恰如其他國家的許多卜迦丘的讀者一般,我們所 欣賞的也不過是其中捉夜鶯的趣談或魔鬼進地獄的故事而已。 在意大利文學史上,卜迦丘的曾與但丁的《神曲》並稱。 但丁的長詩題名是《神曲》,則被稱為“人曲”。一個是詩, 一個是散文,一個描寫未來的幻想生活,一個描寫眼前的現實生活。兩 部作品的風格和目的雖然不同,但在文藝上的成就卻是一樣,都是十四 世紀所產生的一時無兩的傑作。其實,卜迦丘所描寫的和但丁所描寫的

都是同一個世界,不過但丁著重這一個世界的生活和另一個想像中的未 來世界的關係,卜迦丘則拋開了人和“神”的未來關係,全部著重眼前 這個世界的一切活動。在他的書中,世界就是世界,人就是人,不管他 或她的職業和地位如何,他們都受著人性的支配。這就是這部作品被稱 為“人曲”的原因。西蒙斯在他的大著《意大利文藝復興史》中說得好: “但丁在他的神曲中企圖對於世界的基本現象予以揭露,並且 賦予它們以永久的價值。他從人性與神的關係去著手,注意這個世 界的生活與墳墓那邊生活的關係。卜迦丘則僅著重現世的現象,無 意去尋求經驗的底下還有什麼。他描繪世間就如眼見的世間,肉就 是肉,自然就是自然,並不暗示還有什麼靈的問題。他將人類的生

活看成是運氣、詼諧、慾望和機智反覆的遊戲。但丁從他靈魂的鏡 子中視察這個世界,卜迦丘則用他的肉眼;但是這兩個詩人和小說 家卻從同一人類中去採取題材,在處理上都顯示同樣深切的理解”。 正因為卜迦丘在他的中將這個世界描寫得太真實了,太 沒有顧忌了,遂使這本該是歡樂的泉源的好書(作者自己曾表示寫這本 書的用意是這樣),卻招惹了許多愚昧的紛擾和褊狹的嫉憤。從它初出 版以來,這本書就被梵諦岡列入他們的禁書索引中,經過了五六個世紀, 至今仍未解禁。同時,在這期間,偽善者對於這本書所表示的誤解和愚 昧,並不曾因了人類文化的進展而有所醒悟。 喬奧伐裡?卜迦丘,這位的作者,父親是意大利人,母

親是法國人。他是在巴黎出世的,出生年代和日期沒有準確的記載,這 是因為他父親是在巴黎作客期間結識這個法國婦人的,年代大約是一三 一三年左右。他父親後來似乎並未與這個法國婦人正式結婚,因此有人 說卜迦丘象達文西一樣,也是一個私生子,甚至有人說他根本不是這個 法國婦人生的。但無論如何,他含有法蘭西的血統卻是一件沒有人否認 的事實。也許就是這一點淵源,使得他的充滿了法國中世紀 文學特有的機智諷嘲和詼諧趣味。 卜迦丘的父親是商人,他跟隨父親回到佛羅倫梭以後,父親有意要 使他成為商人,後來又想他學習法律,但這一切安排都不能阻止卜迦丘 對於文學詩歌的愛好。他成為但丁的崇拜者,曾寫過一本但丁傳,這書

至今仍是研究但丁生活的最可靠的資料。象但丁的伯特麗斯一樣,他也 有一位愛人,這是一個有夫之婦,卜迦丘將她理想化了,取名為費亞米 妲,用來媲美但丁的伯特麗斯,後來並用這美麗的名字寫了一部小說。 除了上述的兩部作品外,卜迦丘又寫過好些長詩和散文,但他主要 的作品乃是,而且僅是這一部書也盡夠他不朽了。 作於一三四八年至一三五三年之間。當時歐洲人還沒有發明印刷,這書 只是藉了抄本來流傳,直到一四七一年才有第一次印本出版,因此這書 也是歐洲最早的印本書之一。 (Decameron)的巧妙的結構和它得名的由來,是這樣的: 一三四八年左右,佛羅倫梭發生了一場流行的大瘟疫,死亡枕藉,

人煙空寂,倖存的都紛紛逃往他處避疫。這其中有七位大家閨秀和三個 富家青年,也都是從佛羅倫梭逃避出來的,偶然大家不約而同的在一座 山頂上的別墅中見了面。因為是萍水相逢,大家無事可做,便互相講故 事消磨客中無聊的歲月。當時大家約定每天推一人輪流作主人,每人每 天要講一個故事。這樣一共講了十天,總共講了一百個故事。恰好疫氛 已過,大家便互相告別各奔前程去了。因為這些故事都是在十天內講出 來的,因此這書就名為。 卜迦丘實在是古今第一流的講故事能手。在裡,他的態 度冷靜莊重,不作無謂的指摘和嘲弄,也不拋售廉價的同情。他不故作 矜持,也不迴避猥褻,但是從不誨淫。那一百個故事,可說包括了人生

的各方面,有的詼諧風趣,有的嚴肅淒涼,但他卻從不說教,也不謾罵。 他將貴族與平民,閨秀與娼婦,聰明人與蠢漢,勇士與懦夫,聖者與凡 夫,都看成一律,看成都是一個“人”。而且在人生舞台上,有時娼婦 反比閨秀更為賢淑,蠢漢更比聰明人佔便宜,而道貌岸然的聖者卻時常 會在凡夫俗子麵前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引起一般聽眾的喝采,同時卻 激起了偽善者和衛道之士的老羞成怒。正因為這樣,這雖然 時時受到指摘和誣衊,但仍為千万讀者所愛好,使他們從其中享受到了 書本上的最大的娛樂。 裡的故事,多數並非卜迦丘的創作,而是根據當時流傳 的各種故事加以改編的。因為說故事和聽故事正是中世紀最流行的一種 風尚。這些故事大都來自中東和印度,有的出自希臘羅馬古籍,有的更

是歐洲各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經過了卜迦丘巧妙的穿插和編排,便 成了一部古今無兩的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寶庫。有一時期,法國有些學者 指摘卜迦丘的抄襲法國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頗多,但這並不 能損害在文藝上的價值,正如莎士比亞和喬叟雖然也從《十 日談》汲取他們的劇本和長詩題材,但也並不減低他們的成就一般。 為了反抗僧侶們所標榜的不近人情的禁慾主義,出現在黑暗的中世 紀的這部,可說是給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照耀開路的一具火 把,因為他首先將“人”的地位和權利從桎梏中解放出來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