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我們台灣這些年

第9章 1984

我們台灣這些年 廖信忠 8246 2018-03-18
1984年的3月,發生了一件“螢橋小學學生被潑灑硫酸事件”,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可憐的同學叫官聲彥。 上一年級前的暑假,我又回到鄉下老家去,在鄉下那台收訊不是很清晰的破電視上一次又一次看著菲律賓反對派領袖艾奎諾·科拉蓉回國在機場被刺的畫面。在那個炎熱的夏天裡,風扇一邊嘎嘎地吹,大家一邊坐在榻榻米上討論這件事。台灣會特別注意這件事,是因為艾奎諾當時就是從台北乘中華航空的班機回菲,在機艙門口下樓梯時就被打了一槍。他倒下的那畫面,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一直忘不了。 沒想到兩年以後馬科斯就下台了,我又在同一台電視機上看到艾奎諾·科拉蓉夫人上台。 這一年,我上了小學。其實像我這種11月生的,應該是在來年9月才進小學才對,但關心孩子者如我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所以當年就把我弄進小學。方法是,找個認識的小學校長,先把我弄進去讀三天,然後再轉到我家旁邊的小學。因為那間學校在陽明山上,所以,我還記得那三天我媽每天都帶著我坐公交車上山的情景。

上小學後,我開始學鋼琴,一直彈到我上中學為止。學鋼琴是個很痛苦的回憶,因為那個老師特別嚴格,一發現我彈錯,一塊小木板馬上就向手背打了下去,也不管彈完了沒! 當時台灣生活水平開始提高了,父母喜歡把小孩送去學各種才藝:英文、音樂、畫圖是基本的,可能還有什麼心算、珠算、功文、數學的。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父母在彌補自己以前無法學這些東西的缺憾,就是所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衝太快又有什麼用? 上小學,我開始接受正式的教育,乖乖的,進到學校裡見到蔣介石銅像都要鞠個躬才繼續走,而且不能走過之後朝著蔣介石的屁股敬禮,否則會被罵。 學校也開始規定上學要講國語,如果被發現講閩南語要被罰。所以,小孩為了向大人爭寵而暗生的劣根性也在這時出現了,各種打小報告的人紛紛出現。但小孩子就是笨,老師聽了其實也不會太在意,只是笑笑而已。

一般小學的班級裡,會有一些幹部,除了班長副班長外,還有如—— 風紀股長:就是抓你不守規矩,是大人的黨羽。 學藝股長:其實就是幫老師收簿子。 衛生股長:檢查每天早晚掃地有沒有掃乾淨,並分配打掃區域的。 總務股長:收班費的。 …… 除此之外還有值日生,一天兩名,也就是下課擦黑板,提水桶,幫老師倒茶等雜事。 每節課就在老師走上講台,然後大家喊“老師好”,老師說“各位小朋友好”的儀式後開始,然後下課前也會重複敬禮一次:“謝謝老師!”其實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人都還不錯,也不會跟小朋友計較太多。 那時候,老師說的話簡直就跟聖旨沒什麼兩樣,小朋友開口閉口就是“老師說”。老師總是說“小朋友不可以穿越馬路哦,有斑馬線要走斑馬線……”後來大一點兒時,有一次,我不小心看到老師穿越馬路,幼小純真的心靈頓時受到極大的衝擊。

到了每天放學前的最後一節課,下課時班長會喊“起立!立正!敬禮!”這時候大家就會同聲說:“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大家明天見!”不過比較頑皮的小朋友就會故意說成“大家明天都不見”。 台灣第一間麥當勞在1984年開張了。對小孩子來說,這可能比其他事情都重要。那場開張儀式辦得熱鬧非凡,結果第一周營業額就達到140萬元,打破了當時的全球最高紀錄。 “健康歡樂又明亮”的麥當勞,漸漸成為死小孩心目中的聖地,紛紛吵著父母帶他們去吃。結果這一間麥當勞,在當時會有老阿公老阿媽從中南部包車北上參觀,成為一個另類的觀光景點。還有主婦聯盟也來湊熱鬧抗議,說漢堡賣得太貴、垃圾食品之類的,不管怎麼說,當時的那家店真是熱鬧非凡,風光無限。

而麥當勞的快速展店,每展一處,均帶動當地的房價飆漲。當然有另一個說法是,當時台灣土地到處都在漲,麥當勞地點又選得好,所以麥當勞跟地價有種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反正,短短的時間內,我家旁邊的馬路兩邊,當初的國外快餐巨頭——麥當勞、肯德基、溫蒂漢堡均相連而開,一場快餐業大戰就活生生地在我家附近上演。當然,那整個地段的地價都狂飆起來。 所以當初別人問我住在哪裡,我總是回答“麥當勞旁邊”,無形中還會有種虛榮感。 很快,小學生的休閒活動開始變成去快餐店了,這三家店也開始搶占小學的午餐市場。每天中午,麥當勞的工作人員把大批食物拿到學校傳達室門口分時,總會引起很多小朋友羨慕的眼神。麥當勞在當時的價格的確也是偏貴一點兒,似乎吃麥當勞的就高人一等,是種非常享受的事。等我開始能自己打工賺錢時,可能是小時候的慾求不滿,有一陣子我簡直就是狂吃麥當勞的各種食品,每一頓都吃得飽飽的。那一陣子吃了那麼多垃圾食物,怪不得特別胖。

每次經過那條路,都會看到三家店標誌性的人偶以親切的微笑立在店門前。小朋友坐公車經過那條路時,都會大聲喊:哇!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溫蒂姐姐耶! 麥當勞叔叔的造型是他的一隻手伸開,做歡迎狀;肯德基老頭的造型大家都知道,詭異得慈祥,呵呵地笑,手掛著拐杖;溫蒂姐姐的造型是雙手做向人撲來擁抱狀。 有一天我很早起來上學,看到這麼一幅匪夷所思的畫面:麥當勞叔叔像是打了肯德基老頭一巴掌,溫蒂夾在中間好像在勸架似的把兩人推開。不知道是哪個好事者乾的。 過了幾年,溫蒂漢堡因代理商經營不善,黯然退出台灣市場。而在1992年時,就在那第一間麥當勞,發生了炸彈爆炸案,炸死一個拆彈警察,成為當年的熱門新聞。

這一年年底的海山一坑煤礦災變,也是當年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這兩年絕對是台灣煤礦最黑暗的兩年,發生了好幾次的災變,每次都死了將近一百人。 但是這些底層的工人跟小市民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何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因為有位叫周宗魯的工人奇蹟般活了下來。 周宗魯也是個外省老兵,是個經歷大小戰役的倖存者。據他口述,在戰爭中曾經兩次,全連就只有他和兩三個人活下來,也算是命大的傢伙。跟其他外省老兵一樣,周宗魯退伍後沒什麼謀生技能,就去挖煤礦。 海山一坑爆炸災變後,他被封在坑里約五天才被救出,是唯一的生還者。在那個高溫40度的坑里,沒有食物和水分進補,他只好喝自己的尿才活下來,可說是奇蹟。 他覺得是上帝救了他,所以後來當牧師去了。前幾年在街上看到他在傳福音發單張,沒什麼人理他。誰曉得他就是當年轟動全台的人物呢!到現在,每提到台灣的礦業歷史,都不得不提到他。但從這幾次災變之後,台灣的礦業也沒落了。

蔣經國上台後,給人一種特別親民的形象,常常穿著夾克便裝走訪“民間”,結交許多“民間友人”,給人的印象越來越良好,也讓許多民眾對這位原來的“蔣太子”印像不錯,開始對蔣家的印象改觀。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是“民間友人”,那相對的,蔣經國應該就是在“宮廷”,高高在上的嘍?那個時候,報紙就常常會看到“民間”這類字眼,可見過去封建的思想餘孽仍然佔據著人們的思想陣地而不自知,簡單地說,就是奴性。當局施點兒小惠就叫“德政”,其實,這些還不都是當局本來就應該做的嗎? 無論如何,蔣經國在位的這幾年,民眾對當局在情感上有那麼一些稍微改觀。但是這年發生的“江南案”,又讓大家徹底失望了一次。 江南本名劉宜良,是台灣報社的駐美特派記者,有一個說法是,其實他也負有收集情報的特工身份。江南在美國期間寫了《蔣經國傳》,並於美國報上連載。這本傳記,詳細地記載了蔣家內部許多不為人知的八卦以及國民黨內部派系的爭權鬥爭歷史。當時,當局認為他是為污衊蔣家而心生不滿。

因此,由當時的情報局長汪希苓經人介紹認識“竹聯幫”幫主陳啟禮,派竹聯幫幫眾赴美國“鋤奸”,在舊金山暗殺了江南。 結果這件事幹得不夠乾淨利落,加上聰明的陳啟禮已經先行錄了一卷自保錄音帶給別人保管,因此馬上被查出來跟台灣當局有關。美國政府大怒,因為,台灣情報機構公然派殺手到美國本土刺殺了已經是美國公民的江南。但又有一說,江南原來也是FBI的線民,是三面間諜,所以美國才那麼積極偵查。 當然,當事人後來都作鳥獸散,四處逃亡,陳啟禮也逃回台灣。這件事除了讓民眾對當局有非常非常負面的印像外,也讓民眾深深感到黑社會之恐怖——當局原來與黑社會有這樣的掛鉤! 蔣經國到底知不知情,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但執行策劃者是他的兒子蔣孝武。後者本來應該是最有希望成為接班人的,後來雖然他沒事,但也從此被外放到島外冷凍著。

後來當局為了轉移話題,拾回形象,在當年年底也展開了台灣史上最大的一次掃黑行動“一清專案”,許多大哥不管有事沒事通通落網。在過去,“綠島”本來是專門關政治犯的地方,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成了“大哥的故鄉”,號稱“綠島大學”——要成為大哥,都要先去那裡“進修”一下。 那時我年紀小,記得電視上總是有掃黑的宣導短片,一堆明星穿著警察的製服,拿著掃把在掃著地上一堆堆黑黑的紙屑,在“掃黑”。 幾十年後,電視再訪問當時的當事人,他們還是認為那時所做的是為了台灣為了當局,一點兒錯也沒有。看看台灣後來的社會發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仍然覺得一點兒錯都沒有,只是他們認同的對象錯了而已。 那幾年的流行語是:“他被江南了……”

台灣的娛樂工業,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了個爆發式的成長。可以說,大家有了錢,就開始愛聽靡靡之音。 電視台三台都有許多的綜藝節目出現,尤其是星期六及星期天晚上,是綜藝節目的主戰場。當時的許多主持人或跑龍套的,現在都已經是綜藝界的大佬。不過當時的綜藝節目,在一陣歡樂過後,主持人及來賓們一定都會合唱幾首“淨化歌曲”——不外就是那些“觀念正確、意識健康”,鼓吹樂觀向上人生觀的歌曲,就是怕大家聽太多靡靡之音導致風氣敗壞。於是每當節目結束前,我們就會看到所有參與這次節目的藝人排排站,在各無線電視台大樂隊的伴奏下,一起雙手打拍子,隨著伴奏搖擺,一起高聲齊唱“淨化歌曲”。間奏時,主持人還會順便感謝一下所有來賓,以及由×××指揮所領導的×視大樂隊。 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印象最深刻的80年代初的綜藝節目,一定是張小燕在華視主持的“綜藝一百”。那時候,美國電影《第三類接觸》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那五個音符。因此,張小燕也打扮成科幻狀,化名“易百拉”來主持其中一個單元,口號就是“達啦哩達啦”那五個音符。 “綜藝一百”可能是台灣最早的“娛樂新聞”。其中有個單元叫做“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是非常受到大家歡迎的。以全台灣各地唱片行的專輯唱片銷售量為依據統計,於每週日的節目中發表排行概況,並在隔天的星期一,在《民生報》刊登榜單及介紹。這是台灣第一個流行歌曲的排行榜,每個禮拜天,牽動著萬千歌迷的心。 華視的“綜藝王國”大概就是從那時開始確立下來的,尤其是星期天晚上的節目,都是傾電視台之力打造的。 另一個節目是鳳飛飛主持的中視的“一道彩虹”。鳳飛飛在當時是台灣的平民天后,親和力又夠強,受到基層百姓的喜歡,她的許多歌曲如《飛上彩虹》、《掌聲響起》、《祝你幸福》,到現在大家都還能朗朗上口。 等到鳳飛飛離開台灣後,接替她的節目就是“黃金拍檔”。這是台灣第一個大型綜藝節目,每個禮拜錄製節目都把整個藝文表演會館包下來,讓千餘名觀眾進場觀看現場節目。這個節目大受歡迎,幾位主持人張菲、倪敏然、檢場、羅江、徐楓,合稱“黃金五寶”。其實這個節目有點兒模仿當時日本的“志村加藤大爆笑”、“八點,全員集合”等節目,但這也是後來看到“志村加藤大爆笑”的錄像帶才知道的。 這個節目編排大概也就是一堆戲謔的短劇、唱歌、觀眾遊戲等,但都因為沒有劇本及固定台詞,一切都是靠五位主持人及特別來賓的臨場發揮,所以也出現了不少超爆笑的突發狀況。 因為舞台大,所以一切看起來都超豪華。他們也曾經把軍艦或者747客機的機翼當做舞台來表演,在當時的綜藝節目來說,簡直就是超大手筆。 “黃金拍檔”不僅捧紅了張菲、倪敏然等人,也捧紅了短劇裡的幾個人,如張菲演的“董娘”、倪敏然演的“七先生”等。還有比如互砸蛋糕麵粉等橋段也是那時開始的。每次的短劇一播出,有什麼新的花招,到了禮拜一,一定都是小朋友們模仿的項目,比如說那時候大家特別喜歡誇張地笑倒在地,就是從“黃金拍檔”裡學來的。那時候大家都想去參加“黃金拍檔”的現場錄製,如果誰去了,別人一定羨慕得半死。 當時當局也很喜歡辦一些大型的綜藝晚會,不過都帶有些政治目的。比如一些名目如“三民主義”藝演晚會、“團結自強”晚會、“雙十”晚會等,而且一定會三台聯播,比如說每年“雙十節”晚上一定都是“四海同心”晚會。一開頭不免就是蛙兵表演蛙操、儀仗隊來表演個操槍分列式,然後歌星唱唱歌。每年必唱的是“淨化歌曲”,而舞台背後一定都動員學生,將練了很久的排字秀展現出來。其實這些內容都大同小異,不過在那隻有三台節目的時代,大家也都喜歡看。 20世紀80年代初的台灣流行歌壇剛脫離民歌的年代,但又受到“民歌世紀”的影響,所以多少還是有點兒清新的感覺。而且,那是一個“玉女”當道的時代。 林慧萍、金瑞瑤及楊林等人就是這個時代出現的。玉女們總是以清純的形像出現,有一點兒楚楚可憐的樣子,但多是“東洋風”。許多玉女偶像都參考日本的歌手來定位,如當時的金瑞瑤,以一曲翻唱自日本歌曲的《飛向你飛向我》迅速走紅,搭配歌曲的手勢與迷人的長腿,風靡於青少年間。而有點兒走憂鬱路線的林慧萍,很明顯的就是模仿中森明菜。至於楊林呢,以一首《玻璃心》而大紅,她的標準動作就是左手握拳,輕拍著臉嘟嘴微笑。那時候的少女們,都瘋狂地學著這樣笑,硬是把前兩位擠了下來。現在看來,當今“90後”們自拍時的“招牌”動作,早在30年前就流行過了。 而轉入幕後,劉文正組“飛鷹唱片”,推出了伊能靜、方文琳、裘海正三位新人組成“飛鷹三姐妹”:日本漫畫美少女般的伊能靜,氣質路線的方文琳,運動健美型的裘海正。後來,方文琳緊追在楊林後面搶奪玉女寶座。這些玉女歌手們,大多數是受到男性歌迷的喜歡,以現在的術語來說,都是走“療傷系”的路線。在摩托車眾多的台灣,當時要看夠不夠紅,其實就是觀察照片有沒有登上摩托車的擋泥板。當時,方文琳、林慧萍、楊林並列為摩托車後擋泥板最熱門的三大玉女偶像。 當然,那個時候在歌壇,羅大佑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對知識分子而言。他當時一身離經叛道的造型,加上又是那麼才華洋溢,尤其《戀曲1980》和等歌,無論是詞曲還是演唱方式,都跟以往的音樂有著耳目一新的不同。接下來,他又推出《之乎者也》與《鹿港小鎮》等更含深層意義的歌曲,雖然有抗議精神,卻也引起更多年輕人共鳴,馬上造成極大轟動。而費玉清當時也越來越受歡迎。早期國語歌分為兩大主流,一個是有官定意識的“淨化歌曲”,另一個就是所謂的“靡靡之音”。早期費玉清就屬於前者,到後來才開始唱些民謠小調的。另外,充滿了書生憂鬱氣息的薑育恆也是這個時候出道的。 而對小朋友來說,以上幾位影響都不大。一方面歌詞太深,是“大哥哥大姐姐”們喜歡的;另一方面,唱的歌又太古板,媽媽應該會喜歡。對小孩子來說,歌詞和音樂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歌手夠不夠吸引人,特不特別。所以,當初的“蚱蜢王子”李恕權那動來動去好像跳個不停、隨性不羈的演唱風格,真的是抓住了大家的目光。 李恕權的成名是突如其來的。在某一天,本來名不見經傳的李恕權,首張專輯《回》靜悄悄地上了各唱片行的版面,只不過三個星期的光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上“綜藝一百”國語流行暢銷榜的亞軍位置,硬是把當時正紅的林慧萍、鄭怡等歌手擠了下去。李恕權也真的是個人才,在NASA當工程師當煩了就改行玩音樂,居然在美國也能拿了個“格萊美獎新人獎”入圍。李恕權回到台灣後,他那種美式的表演風格及曲風——誇張的奇裝異服,動感的跳舞風格簡直讓青少年們為之瘋狂而爭相模仿,因此橫掃了當時的排行榜。 另外還有齊秦、薛越等人也是同時期出道的,因為那時候的印像不深,在此就不提了。 女藝人方面,1983年的電影《搭錯車》獲得極大成功,因此大家都會唱上一兩句蘇芮的“酒干啊倘賣無,酒干啊倘賣無……”不過小朋友們也僅僅只會唱這一句而已。另外一個對小朋友影響比較大的女歌手應該是“娃娃”金智娟,她那時候還在“丘丘合唱團”裡。大家也都會唱那一句“就在今夜……就在今夜!”(越唱越高亢狀),不過唱到後面基本上也都開始胡亂唱了。 而同時,最紅的西洋歌曲可能就是WE ARE THE WORLD。同樣,每天下午掃地時常放這首歌,小朋友們也是只會唱這一句而已。到了1985年,台灣的眾唱片公司及歌星,也來了一次大聯合的“群星為公益而唱(Band Aid)”,由羅大佑等人作詞,寫出了《明天會更好》這首歌,可以說是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不過後來這首歌被國民黨拿去當競選主題曲,氣得羅大佑不想回台灣。 20世紀80年代初,有四位電影演員不只是小朋友喜歡,而且應該算是當時在影壇上最火爆的電影明星了,尤其是電視節目貧乏、電影有更多聲光效果的年代。台灣電影市場簡直就是整個蓬勃起來,主要是以娛樂片為主。 這四個人分別是陶大偉、孫越、方正、許不了。在大家的印象裡,前兩個人是一組的,後兩個人是一組的,但是他們四個人也一起拍了好幾部喜劇片。再加上當時這幾部戲像林青霞、張菲、胡瓜、張小燕等人都有參與演出,可說是大牌雲集。 許不了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的喜劇泰斗,他的出身非常草根,一步步刻苦努力爬上來的,因為紮實的演藝訓練,說學逗唱樣樣都會。那時候台灣流行“秀場”,即一邊吃飯喝茶一邊看藝人表演的地方。其他大牌藝人可能都要唱歌跳舞加上樂隊才能撐完全場,但許不了光憑說笑話就能撐完全場。他的形象非常滑稽,電影《小丑》的形象深植在當時台灣人的心裡,這部笑中帶淚的電影可說是他的代表作。現在回頭來看這部影片,會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喜劇天才,周星馳可能還差他遠了。他的人生也跟小丑一樣,在人前盡量表現歡樂給大家看,但背後有各種如工作、黑道等的壓力,只能藉酒消愁。那幾年他每年至少都有九部以上的電影,可見壓力之大。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得了肝硬化,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只有34歲。讓人不勝欷歔,也結束了那幾年的“許不了時代”。 方正跟許不了是同期的人物,當初大家都叫他“大饅頭”,他跟許不了的配合默契簡直已經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但他在許不了過世後,也慢慢淡出影壇,後來做生意不太順利,近幾年出現在台灣是2005年的倪敏然過世的場合上,聽說他現在在美國當牧師了。 孫越和陶大偉這對活寶兄弟,對那時的小朋友影響更大。 孫越也是個外省老兵,加入軍隊裡的話劇隊後正式開始他的演藝生涯。在早期的台灣電影裡,他都是以大反派的角色出現,後來參與電視演出後,開始轉型為諧星路線。 1981年他跟陶大偉合作的《朋友歌》,可是當時大家都會唱的歌,後來一直到我上了中學為止,辦什麼活動都一定會放這首歌,影響很大。 他後來受陶大偉影響,也接受了基督教。 1983年的《搭錯車》是他演藝生涯的巔峰,得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部片很多都是在討論當時台北的眷村改造以及老兵的問題,但劇情很感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自此之後,孫越開始獻身公益活動,現在在台灣雖然已經息影,但形象仍然十分良好正面,大家都叫他“孫叔叔”。 陶大偉就是陶喆的爸爸,在當時他是個絕無僅有全能型的天才藝人,不管是詞曲創作、畫圖、演戲等才藝都全包了,可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藝人之一。他那個娃娃臉,其實大家看了都會覺得輕鬆。在他的電影或音樂作品裡,總是詼諧逗趣,又有點兒童心未泯,很多都是小人物為主角,鼓吹著一種樂天、知足、存善的勵志人生觀。所以,民眾對他的印象總是輕鬆、歡樂、有朝氣。 當時的小朋友最喜歡的可能就是陶大偉,都叫他“陶叔叔”。主要原因就是他在演藝生涯達到最高峰時,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跑去做兒童節目,並擔任主持人。那個節目叫“嘎嘎嗚啦啦”。節目裡陶大偉用孫越的形像做了一個小布偶叫“孫小毛”,跟他一起主持。這個節目大受小朋友歡迎,可說是影響了台灣所有20世紀70年代後半段出生的小朋友,家長也鼓勵小朋友看。所以說,在這四個人裡面,陶大偉對我們這群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影響是最大的。 說到這四個人的合作,就不得不提到朱延平這位導演。他在台灣是專拍商業喜劇片的,近幾年的作品,可說是毀譽參半,2008年的《功夫灌籃》就是他的作品。現在回頭看他幾十年前拍的那些,會發現以前拍的水準怎麼那麼高,現在就拍成這樣子了啊! 此外,1984年,香港導演麥當雄的電影《省港旗兵》也在台灣上映,是媽媽帶我去看的。現在想起來,媽媽一定不知道那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才帶我去看的。片子里大圈仔的凶狠讓我看得呆掉了,在滑冰場的那場槍戰戲到現在一直忘不了。最後一幕,警察朝著閣樓掃射,全部死光光的畫面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痛苦。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總覺得香港的治安很差,就是看了這部片的原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