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昌都:解放戰爭檔案

第14章 第14章多路向心,鐵騎千里襲昌都

西北野戰軍,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進軍西藏的戰略決策,確定由一軍派騎兵部隊進軍玉樹,配合二野十八軍解放西藏。青海省委也要求一軍抽調幹部組成玉樹地方乾部大隊,隨軍開進,建立中共玉樹地委,接管已起義的舊玉樹專員公署,建立玉樹、稱多、囊謙縣委及人民政府,團結各族人民,肅清匪特,安定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生產,建設新玉樹,支援解放西藏。 1950年4月15日,一軍首長考慮到青藏高原人口稀少,部隊要在冰天雪地中行軍作戰,補給困難,高原缺氧,氣候異常,須組建一支精幹,堅強的騎兵部隊,才能肩負起西北野司賦予的光榮、艱鉅任務。為此,確定以軍騎兵團第二營和特務連為基礎,補充人員、馬匹,改善武器裝備,擴建成一軍騎兵支隊。用2個月時間,做好擴編整訓和思想動員工作,待命行動。同時任命冀春光為中共玉樹地委書記、騎兵支隊政委,孫鞏為支隊長,魏家禎為副支隊長,田惠普為副政委,郭守榮和蘇誠分別任參謀長、政治處主任。

騎兵支隊兼玉樹軍分區工作。到達玉樹後,要肅清匪特,維護社會治安,保衛新建的人民政權開展工作,建立地方武裝。 為加強騎兵支隊領導機關,軍從司政後各部門及軍騎兵團,選調幹部,組建支隊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衛生隊,任命陳煥章為後勤處主任,賀山桂為衛生隊長。 騎兵支隊下轄騎兵一、二、三連,重機槍連、砲兵連、特務連,後勤處下設一個運輸隊。司令部直轄五部電台,保證支隊在高原地區進行遠距離無線通信聯絡。為提高支隊獨立作戰能力,軍增調了輕機槍、衝鋒槍、迫擊砲、五七無後座力砲,槍榴彈發射筒及彈藥補充支隊下屬各連,增強了連隊火力。軍後勤給幹部、戰士換發了皮鞋、皮衣、皮大衣、黃呢軍服、雨衣、雨布。連隊以班、機關以股為單位配置了帳篷及炊具,並增設了馱馬、預備馬。在一軍首長和機關的親切關懷下,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騎兵支隊建制達到680人,馬騾800餘匹。做到了裝備精良、幹部齊全,被服裝都能適應高寒草原生活的需要。

為支援解放西藏,《青海日報》社派出了新聞台的負責人賀敬義,班禪行轅派其警衛隊長何巴敦及藏族幹部益喜楚臣等共20餘人隨支隊行動,協助支隊在藏族同胞中開展工作。 為建立玉樹地區各級黨政領導機構,軍從一、二兩師中選調了部分營、團職幹部,出任玉樹地委、專員公署及玉樹、稱多、囊謙三個縣委和縣政府的領導。 1950年5月,軍將轉業地方工作的干部和警衛勤務。人員共120餘人,集中於西寧市,編成玉樹地區幹部大隊,集中學習了黨的民族政策。一軍廖漢生政委號召參加學習的干部發揚光榮傳統,戰勝困難,努力完成建設新玉樹的光榮任務。 為了保障玉樹黨、政、軍的物質供應,繁榮地方經濟,支援解放西藏,西北野司責成一軍調集部隊8000餘人,組成築路大軍,於1950年5月在湟源以西到黃河沿一線的雪山草原上,逐步搶修公路。部隊克服了天寒地凍,高原缺氧,在沼澤泥漿地帶施工的種種困難,終於在昌都戰役之前修通了近500公里的急造公路,及時運送物資彈藥,保障騎兵支隊進行昌都戰役和玉樹黨、政、軍機關物資供應的需要。

擴建中的騎兵支隊按期完成補充訓練和思想動員工作,提高了乾部戰士關於進軍玉樹、解放西藏偉大歷史意義的認識,克服了貪圖安逸,怕苦畏難的情緒,學習紅軍前輩走草地、過雪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堅定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鋼鐵意志。許多同志向黨表示,一定要把五星紅旗插到長江源頭,解放那裡受苦受難的藏族人民。 由西寧到玉樹約900公里。途經鄂拉山、積石山、巴顏喀拉山,其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雪山草地,人口稀少,氣候異常。這給行軍帶來不少困難。當地群眾說:“進草地,七、八、九月最好走。”6月間,積雪融化,牧草已長到1寸多高,騾馬可以放牧啃青了。軍首長選定6月21日作為進軍玉樹的出發日期。 6月5日,魏家禎副支隊長帶先遣連和電台先行出發,勘察進軍路線,選定水草良好的設營地點,警衛軍後勤在黃河沿設立了補給站。 17日騎兵支隊集結於西寧市大教場,與玉樹地方乾部大隊匯合,整裝待發。 20日晚,青海省委和一軍聯合舉行歡送晚會。會上,廖漢生政委作了重要講話。他號召幹部、戰士到達玉樹後要安心紮根,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團結各族人民,建設人民的新玉樹,發展生產,支援解放西藏,完成統一祖國的光榮使命,賀炳炎軍長向騎兵支隊授了軍旗、支隊幹部受委託宣讀了進軍誓詞。這既是盛情的歡送會,又是進軍的誓師大會,充分體現了黨、政、軍領導和機關對進軍玉樹部隊的深切關懷。

21日上午,幹部大隊和騎兵支隊在軍旗和軍號的引導下穿過西寧大街,受到了駐西寧的機關、學校和各族各界人民群眾2萬餘人熱烈的歡迎。盛情的場面激動著幹部戰士的心扉,此時我們共同的心願就是;建設新玉樹,支援解放西藏,完成好這一光榮任務,不辜負黨、政、軍首長的重托和各族人民的期望。從此,騎兵支隊踏上了征途。 同月24日,我們越過了日月山,進入青海西部的茫茫草原,部隊開始了草原野營的生活。各單位均派出拾牛糞組,沿途拾糞,充作燒飯煮水的燃料。從大河壩西行,雄偉的鄂拉山橫亙在進軍途中。這座山海拔4500米,7月的陽光仍未融化山巔的積雪。我們選擇了近4000米的山埡口通過。山上空氣稀薄,人馬呼吸急促,步履艱難,我們只好挽馬緩步而行,少數體力不支的同志坐上馱載擔架,30公里的山路,走了一整天。 7月3日晚,支隊野營於鄂拉山西口。

當晚,三名戰士心髒病發作,搶救無效,長眠於鄂拉山上。同志們忍痛告別了倒下的戰友,繼續穿越積石山北端的花石峽,於7月9日到達黃河沿,徒涉黃河上游,露宿於星宿海的紮陵湖畔。這里水草茂盛,但氣候多變,時而陽光燦爛,時而雨雪交加,時而冰雹驟降。部隊在此休整了2天,總結行軍經驗,表彰先進。地委和騎兵支隊黨委分別召開了進入草原後的第一次黨委會。會上,同志們分析了前段進軍情況,研究了下一段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辦法,動員幹部戰士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齊心協力戰勝大面積沼澤泥潭地給行軍造成的困難,奮力完成最後一段進軍里程。 部隊在黃河沿補充了15天的糧料之後,穿越扎陵湖東南沙漠地區後進入醉馬灘。此灘寬百餘里,灘中生長著一種醉馬萆,馬不能吃,水味苦澀,人不能飲。幹部戰士忍飢耐渴一氣前進60公里,順利地進入了野牛溝。 7月中旬,我們進抵巴顏喀拉山下,當時積雪融化,凍土化凍,一個大面積的沼澤泥潭地帶,出現在騎兵面前。人雖可踩踏浮在泥潭上的草垛跳過,但馬的重量大,躍入泥潭,越陷越深,難以救出。我們只好卸下馬鞍以及武器彈藥,用人背扛分段運送,騾馬則由人牽引,踩踏著草垛,逐匹通過。雖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員和馬匹躍入泥潭,但都被戰士們用繩索、綁帶拉了出來,使千餘匹騾馬、重武器和其他物資安全通過了東西查拉坪,穿越了巴顏喀拉山口,於7月21日到達通天河畔。這裡離長江源頭已不遠了,河面雖只寬百餘米,但水深流急,河上只有一隻用鐵索牽引的木船,我們用它渡運武器彈藥,人員則坐藏族人民製造的牛、羊皮舟渡河,馬匹浮渡。到23日,全部渡河完畢。

7月24日,幹部大隊及支隊共800餘人經23天的艱苦行軍,勝利進抵玉樹地區。當地各族人民、寺院喇嘛,吹奏著樂器,迎接親人解放軍的到來。玉樹地區各族人民從此獲得解放,在中共玉樹地委領導下,進入了建設人民的新玉樹的重要歷史時期。 一軍騎兵支隊進駐玉樹後,總結了進軍的經驗,評比了先進。 7月末,接軍轉西北野司電令:命騎兵支隊配合十八軍,解放昌都,並接受該軍指揮。要求我們積極做好戰前準備,修復巴塘機場,以利大型飛機運送物資。 8月上旬,十八軍孫培根科長來到玉樹,了解騎兵支隊實力與備戰情況,開通了十八軍與騎兵支隊的無線通訊,也使我們了解到十八軍五十二師已進抵金沙江東岸的鄧柯地區。 支隊黨委認真研究了上級的電令和指示,確定集中全力,把戰前準備與掩護地方政權開展牧區工作結合起來。在具體作戰任務尚未明確以前,主要抓好幾項戰前準備工作:

由郭守榮參謀長率領騎二連及偵察參謀於農田、藏族幹部益喜楚臣等前出囊謙,協助新建縣委開展工作,查明昌都及黑河地區藏軍分佈與兵力編成,調查進軍昌都兵要地志,建立囊謙補給站。他們從來往於昌都地區的香客、商人中基本查清了黑河、類烏齊,昌都地區的藏軍兵力部署。繪製了進軍昌都各條路線的兵要地圖,較好地完成了偵察任務。 巴塘機場位於玉樹以南20公里的巴塘草原上。原系馬步芳反動政府統治青海時期,用鵝卵石及草皮填築起來的。這裡從未落過飛機,只有幾個氣象工作人員守護機場。原跑道寬50米,長2500米,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損壞。在無建築材料,無工程技術人員指導的條件下,我們僱請玉樹縣草原牧民600餘人,加上四個騎兵連共千餘人,在魏家禎副支隊長統一領導下,軍民協力,於8月下旬整修好機場。

青藏高原,村莊稀少,部隊所需糧料物資不能就地補給,全靠西寧供應。作戰地區遠離西寧1500餘公里,能不能在1個月的時間裡,將部隊存放在黃河沿的糧料物資運到玉樹來,已成為當時支隊能否順利進行昌都戰役的關鍵。玉樹地委對此非常重視,責成稱多、玉樹兩縣政府,組成藏民運輸隊,各帶500至800頭犛牛,將物資運到玉樹、囊謙。到8月末,後勤已在這兩處屯集了昌都戰役所需的物資,並且採購了一批牛肉,分給連隊及機關人員,製成牛肉乾,以供部隊戰時食用。 1950年9月初,十八軍五十二師師長吳忠、副政委陰法唐在鄧柯,召集一五四團、騎兵支隊領導研究昌都敵情,部署戰役迂迴任務,—五四團團長郄晉武、政委楊軍、騎兵支隊副政委田惠普和我參加了這次會議。我們向師首長匯報了騎兵支隊的實力、偵知的敵軍情況和昌都地區兵要地志。當時,吳忠師長指出:昌都是西藏的大門,解放昌都必須將藏軍主力圍殲於昌都,為爾後進軍拉薩,解放西藏全境創造條件。現敵人在金沙江西岸採取重點設防,憑險扼守,其態勢南北寬窒近千里,東西長約350公里,兵力分散,間隙大。要合圍它,就得實行遠距離的戰役迂迴,切斷敵人退路。騎兵支隊與五十二師一五四團要共同擔任戰役外翼側的迂迴任務。取道巴塘、囊謙,消滅類烏齊之敵,直插恩達,斷敵西逃退路,然後配合主力,攻取昌都。他還指出:部隊進入敵人縱深後,要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損壞藏族人民一草一木。要有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克服—切困難,猛打猛追,不使敵人逃脫,力求全殲。 9月末完成戰前準備,待命行動。

我們返回玉樹後,召開支隊黨委會,傳達鄧柯會議精神和五十二師首長指示。隨後將駐巴塘、稱多的分隊集中於玉樹,進行戰前訓練及思想動員,檢修武器裝備。地委還責成囊謙縣組織藏民支前運輸隊,用犛牛馱運彈藥糧食,尾隨部隊行動,支援解放昌都。 9月末集中精力,進行戰鬥動員,使乾部、戰士人人理解,解放昌都對進軍西藏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號召幹部、戰士為統一祖國、解放西藏立新功,各連隊也普遍掀起立功競賽熱潮。 昌都戰役自1950年10月7日發起到21日結束,歷時14天。戰役布勢:以十八軍五十二師、軍偵察營、工兵營和一軍騎兵支隊組成北集團,由五十二師統一指揮,該集團以一軍騎兵支隊(附五十二師騎兵偵察連)、五十二師一五四團組成右翼縱隊,拊敵左側背,攻占類烏齊、恩達,斷敵西逃退路。五十二師主力由鄧柯隱蔽渡江,殲滅當面之敵後,直取昌都。北集團左翼由十八軍偵察營、工兵營和五十四師砲兵連組成,奪取同普,而後由東向西攻擊前進。

南集團由五十三師一五七團及雲南軍區一個團組成,拊敵右側背,殲滅寧靜守敵後佔領邦達,斷敵南逃退路。 一軍騎兵支隊(附五十二師騎兵偵察連)奉命於10月7日由玉樹出發,前去巴塘接收空軍空投的銀元。 8日與十八軍一五四團會合。 9日右縱隊通過巴塘草原:翻越位於囊謙以北的5100米的高山,渡過扎曲河,於12日到達囊謙。支隊在此補充糧食後,向類烏齊方向挺進。 14日夜進入青藏邊境時,騎兵支隊的電台與十八軍前指接通了聯絡,張國華軍長命騎兵支隊不等後續部隊到達,晝夜兼程南進,攻占類烏齊,奪取恩達。騎兵支隊頂著風雪,在夜霧瀰漫中通過近20公里長的高山深澗,翻越賊美以北海拔5200米的永戛山。山上呼吸困難,人馬難行,戰士們互相攙扶著行進,有的則拉著馬尾,十分艱難地通過了永戛山口。 16日拂曉前,支隊以兩個連兵力襲擊賊美,騎兵連在濃霧中突然發起攻擊,斃敵30餘人,俘20人。戰鬥結束後,支隊又向東急進,於17日當午到達類烏齊,藏軍第七代本400餘人在此防守。我們從觀察中看到,敵在類烏齊南北山地和鎮邊的房屋上先我展開。支隊以五十三師騎兵偵察攻占南山要點並向鎮東攻擊,以騎三連攻取北山,以騎一、二連向鎮西攻擊。在重機槍和炮火掩護下,騎一連首先突入鎮南,防守南北山之敵,邊戰邊退,在騎兵追擊下,大部潰散,躲藏到山密林中,第七代本帶百餘名殘敵向東逃竄。此次戰鬥,我斃傷、俘敵60餘人,繳獲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 攻克類烏齊,只是打開了進軍昌都的西大門,北集團右翼縱隊的戰役迂迴任務尚未完成。支隊決心不顧部隊疲勞,和戰馬不斷倒斃的困難,集中力量於當日黃昏出發,奔襲恩達。支隊參謀長郭守榮留守類烏齊,組織無馬的戰士搜山清剿,又召回—批藏兵投降,並督促前運糧料。 18日拂曉,騎兵支隊以騎三連襲擊恩達,殲滅第七代本一個排,生俘10餘人。從俘虜口中證實第七代本殘部70餘人向西逃跑。我佔領了恩達,截斷了敵人唯一退路後,決心依托恩達,在扎曲河鐵索橋兩岸構築陣地,組織防御准備阻擊敵人,等待右縱隊主力的到達。 19日,張國華軍長指示,主力部隊已攻入昌都,但守敵大部潰逃,去向待查,可能向西逃跑。 “你們即向昌都攻擊前進,抓住敵人,猛打猛追,敵人逃到哪裡,你們就追到哪裡。”支隊接命令後,立即向昌都攻擊前進。 20日拂曉,進抵昌都以西的宗驛山口。從群眾口中得知,此處有大小道各一條,均經浪達至昌都。為防止敵人從兩條路上逃走,支隊領導研究後決定,以騎一連張寬連長帶沒有馬的騎兵攜重機槍一挺,取小道經朱古寺向浪達攻擊前進。支隊主力取大道越宗驛山口,同時向浪達攻擊前進。 前衛連下山後,即與敵一個山砲連遭遇,騎兵乘馬衝擊,敵人就地繳械投降。我們除留少數兵力打掃戰場外,主力迅速前奔浪達。從當地藏民中偵知:西逃的敵人搶了村里的馬匹,取小路向朱古寺方向去了。騎兵支隊和五十二師騎兵偵察連即從浪達進入朱古寺谷道東口,途中遇見阿沛·阿旺晉美派出的與我軍聯繫的代表。在他們引導下,主力急速奔向朱古寺。 張寬連長所帶的步兵,取小道向朱古寺搜索前進,發現寺院附近駐有藏軍,即令部隊搶占朱古寺西山口的各個要點,一面向敵進行火力射擊,一面用藏語喊話,使藏軍終於向我投降。 20日下午2時,支隊主力與張寬所帶步兵會合於朱古寺。朱古寺東西山口要道及藏軍聚集地區內的各個要點,均被我騎兵控制。被圍的藏軍和家屬驚恐不安。為防止意外,由魏家禎、田惠普兩同志負責指揮部隊,由我帶警衛人員和藏族幹部益喜楚臣進入朱古寺,會見了西藏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及他屬下四品以上官員10餘人。 我向他們講明了當時的形勢和我軍的政策,希望藏軍放下武器,走祖國各民族團結、統一的道路。阿沛及在座的官員均表示感謝解放軍,即命令藏軍放下武器,並當即交出了英籍特務福特、印籍報務人員和全部通信器材。會見後,藏軍按指定地點送交武器。這時一五四團政委楊軍同志帶騎兵偵察排也趕到朱古寺,該團主力20日進抵恩達。 22日,支隊副政委田惠普組織幹部建立遣散站,對藏軍官兵及其家屬發放遣放證明,路費(銀元)、糧食,對於婦女兒童和傷病官兵還發了馬匹,共遣散連排軍官85人,士兵2562人,發放路費2萬多銀元,發給馬匹510匹。被遣返的人員無不感謝解放軍的寬大政策,有的叩頭流淚對我軍幹部說:你們新漢人是菩薩軍,是救命恩人,返回家鄉後,再不替西藏反動派賣命了。 10月28日騎兵支隊撤離朱古寺,帶著戰鬥勝利的喜悅,返回玉樹歸建。我和田惠普同志帶著藏軍的高級官員前往昌都向用廢布料,撕成細縷,結成長條,以代替青麻和皮筋製成牲口的用具。 ” 當然,這是一個並不十分複雜然而卻是十分艱苦的創造過程。工作首先在五連展開。這個連在營長唐保興的直接領導下,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經驗,試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他們結的籠頭,打的韁繩,既結實又美觀。於是在“向五連學習”的口號下,全團都採用了他們的先進經驗。從此,新的創造像雨後春筍,不斷湧現。一連三排長陳金保,他用老鄉的破紡車當作打繩工具,打出來的成品又快又好。但是紡車太少,找遍駐地也只找到幾架。因此,八連又想出了—個新辦法,他們把木板鑿上眼,穿上一根彎曲的木棍,比紡車還頂用。 勞動人民出身的戰士們,有著不甘落後的爭勝心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因而,工作進展十分迅速。一連胡洪雲3天打成了20多根韁繩。他說:“韁繩打不好,任務完不成,進軍西藏如何立大功!”全營在他的影響下,4天內就打成了400根韁繩。又如,六連張其禮由於精心鑽研,結籠頭由1天結一個,提高到1天結兩個,並鼓動全連一齊下手,取得了5天結80多個馬籠頭的好成績。而八連的黃洪君更是手勤眼快,廢寢忘食,3天就結了13個馬籠頭。 最後,方剛笑逐顏開地告訴我:“1個星期之後,770匹牲口都換上了嶄新的籠頭、韁繩和捆繩。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困難,被解決,被戰勝了。當一個又一個運輸連整裝出發時,許多人望著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晶眼睛都濕了。當然,每一個領導幹部也深受教育,任何困難也擋不住為人民事業永遠前進,永远战鬥著的人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