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昌都:解放戰爭檔案

第3章 第03章以西南為主,多路向拉薩挺進

進軍西藏,只能走西南或西北兩條線。 共和國成立前後,毛澤東的麾下戰將如雲。西北有彭德懷,西南有劉伯承、鄧小平,東南有陳毅,大帥們各守一方。 毛澤東決定由西南進軍西藏,經營西藏。這裡有歷史、地理的因素,更有戰略性的思考。從西南進軍,可以快速、有效地鞏固西南邊防,並能首先肅清藏東、藏東南一帶的西藏地方軍軍事力量。這裡是西藏地形最為複雜的區域。假如從西北進軍,而又不能在藏北或前藏一帶聚殲西藏地方軍主力,它們就會潰散到藏東南的大山中,以地形保存有生軍事力量,與我周旋抗衡,快速解決西藏問題的前景就會變得撲朔迷離。更何況還有充滿變數的國際因素呢? 隨著國內戰局的變化,解放西藏心切的毛澤東又決定讓西北負責解放西藏,然後由西南負責管理西藏。在西北,蘭州會戰不足一晝夜就消滅了凶頑的馬步芳部隊。解放青海、新疆幾乎未損一兵一卒。而且聽說西北到西藏的路平坦好走,又有班禪集團的合作,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而西南戰火未熄,國民黨殘餘勢力仍在負隅頑抗。川西一帶國民黨的殘餘相當猖獗。無論是大規模戰役還是剿滅小股殘匪,二野都要動用相當多的兵力。

11月23日夜,出訪蘇聯前夕,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的書屋裡,給彭德懷發去急電,要求西北擔負進藏任務。 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彭德懷心裡極為興奮。 但有一條他覺得沒底:西北到西藏的道路狀況究竟如何? 他下令一野聯絡部部長范明對此進行調查,並命令情報、調查部門對西藏以及和西藏接壤地區的地形、物產、經濟、交通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期限一個月。調查的結果是,西北進藏困難太大,僅準備就需兩年時間…… 美麗的姊妹河靜靜流淌。 河邊,有一處孔策沃別墅,這是莫斯科的名勝之一。衛國戰爭時,斯大林就住在這裡,所以這裡設備齊全,內部很舒適,環境極為優美。 第一次訪甦的毛澤東就被安排住於此處。 倚在沙發上,毛澤東一支又一支地抽著煙。他的心情極壞。

這裡沒有紅燒肉和紅辣椒,只有煮得半生不熟的牛肉。更令人心煩的是,新中國剛成立,急需“老大哥”從精神到物質的援助。但這幾天,斯大林對與中國的關係,對有關條約的談判忽冷忽熱,若即若離。毛澤東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強烈刺激。 他生病了,衝著蘇聯方面的聯絡員吼道:你們把我毛澤東叫到蘇聯來,什麼事也不辦,我是乾什麼來的?難道我來就是天天在這裡吃飯、拉屎、睡覺嗎? 恰在此時,彭德懷的電報到了。 電報說,據調查由哈拉木倫山口,經奇里湖塔木薩齊到日喀則之線,以西屬後藏,以東屬前藏,全藏人口不到200萬。前藏拉薩附近地區及雅魯藏布江流域人口較密,農業為主,畜牧次之。後藏多屬游牧區,住居不固定。從於田、和田翻越崑崙山至西藏邊境黑河由鹽湖需行17天,純小路,騾馬不能通行,人煙稀少。據聞從黑河由鹽湖至拉薩騎行需要40天,一說需要2個月。從南疆入藏極為困難,飛機飛越崑崙山亦需特種裝置。另哈什噶爾經浦汴、帕米爾高原東腹道馱可行,唯須經印度境內,東行入藏北路好走,但因政治限制,故不可能。

由青海大河壩經博塞圖庫特爾別里布圖至唐古拉山口(即青康藏三省交界上系雪山),須5天才能通過積雪區,黑河至拉薩此道步行需2天半,除拉薩系農業區外,全系游牧區。 由青海玉樹經西康、恩達、嘉黎、太昭至拉薩,此路較上述之大路易走,惟大河壩、玉樹至昌都北系游牧區,昌都、嘉黎、太昭系農業區,可就此取部分糧食。總之由青海、新疆入藏困難最大,難以克服。由打箭爐分兩路,一路經理塘、科青,一路經甘孜、昌都,兩路入藏,較青、新兩路均易。如入藏任務歸西北,須在和田、於田、玉樹屯兵屯糧,修築道路,完成入藏準備,需要2年。且由南疆入藏及由大河壩入前藏兩路每年只有4個月(即5月中旬至9月)可通行,其餘8個月,因大雪封山不能行動。

蘭州、西寧兩處,現有藏民訓練班共約300人(係甘、青兩省藏民),松潘、懋功亦派有代表數十人,到蘭州致敬。班禪已回西寧塔爾寺。如入藏歸西南軍區擔任,上述藏民群眾訓練班,將來可能爭取部分送二野隨軍入藏。 毛澤東接連把電報看了幾遍,然後把它夾入一本書中。這天是12月30日。 日曆悄悄翻開了1950年的第一頁。 元月1日白天一整天,毛澤東都在莫斯科團拜和參觀。他有一個老習慣,晚飯後稍事休息,就一直工作到深夜。 飯後第一件事他就想到了彭德懷的電報,想到了遙遠的西藏。 也就是說,毛澤東在20世紀進入下半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部署解放西藏、經營西藏。 二野和十八兵團將士剛剛用生命和鮮血解放了成都,全軍上下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他們太需要一次有充足時間的休整了。從抗日戰爭一直到解放戰爭,二野都是吃苦頭最多的部隊。戰爭之弦繃緊了每個人的神經,他們也應該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且川藏線上更充滿艱難險阻,過橫斷山脈,中間橫亙著十幾座大雪山,每個大山要翻幾天,還有數不清的險灘急流……

那麼就放緩解放西藏的步伐?不,恰恰相反,在莫斯科的遭遇讓毛澤東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中國大陸必須盡快統一,中華民族必須盡快崛起,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毛澤東的思緒如一股激流,左沖右突,奔瀉而下。 凌晨,毛澤東拿起了毛筆。他是一個大書法家,平日喜歡用毛筆而不用鋼筆。這次到蘇聯訪問,也帶來了“文房四寶”。他伏案奮筆疾書,給中央、彭德懷以及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寫了一封絕密電報。 電報說,德懷同志12月30日關於西藏情況及入藏路線的電報業已收到閱悉。此電請中央轉發劉、鄧、賀三同志研究。 西藏人口雖然不多,但國際地位極其重要,我們必須解放之,並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和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既然由西北入藏每年只有5月中旬到9月中旬共4個月的時間可通行,其餘8個月大雪封路,不能通行,則由西康入藏之時間恐亦相同。而如果今年4月中旬不向西藏進軍,則須推遲至1951年才能進軍。我意如果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應當爭取於今年4月中旬開始向西藏進軍,於10月以前解放全西藏。 毛澤東對進藏的準備工作提出了六條具體指示: 甲、請劉、鄧、賀三同志於最近期內(例如1月中旬)會商—次,決定入藏的部隊及領導經營西藏的負責幹部等項問題,並立即開始佈置一切; 乙、迅即佔領打箭爐,以此為基地籌劃入藏事宜; 丙、由現在(1月上旬)至4月中旬以前共3個半月內, 被指定入藏的軍隊,應爭取由打箭爐分兩路,推進至西康、西藏的接壤地區,修好汽車路或大車路,準備於4月中旬開始入藏;

丁、收集藏民,訓練幹部; 戊、聞西藏只有6000軍隊,而且是分散的,似乎不需要我在上次電報中提議的3個軍,而只需要一個充足的軍或4個師共約4萬人左右的兵力,即已夠用,惟需加以特殊政治訓練,配備精良武器; ,已、入藏軍隊可定為3年一換,以勵士氣。 毛澤東在電報最後說:“進軍及經營西藏是我黨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西南剛才佔領,西南局諸同志工作極忙,現又給以入藏任務,但因任務重要,且有時間性,故作如上建議。這些建議是否可行,請西南局籌劃電複為盼。” 電報最後的署名是:“毛澤東,一月二日上午於遠方。”的確,寫完這封電報,已是凌晨4點多了。推開房間門,毛澤東看到一個銀裝素裹的莫斯科。 電報一氣呵成,只塗改了幾個字,說明毛澤東對西藏問題思慮已久,成竹在胸。一張白紙上行草相間,有幾個字幾乎連成一片,難以辨認,說明毛澤東的筆已經跟不上他的思維速度了。

從一個字的開始到結尾,再到這篇電文的最後,我們彷彿在觀看一場氣勢宏大的紙上舞蹈。 同一天,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正式發出命令,就進軍西藏做出具體指示: 以西南局和第二野戰軍為主,在西北局和第一野戰軍配合下,於4月開始組織向西藏進軍,10月以前解放全西藏。進藏部隊到西藏之後,要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做好統一戰線工作,要爭取上層,影響和團結群眾,保護愛國守法的喇嘛寺廟,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風俗習慣,親密團結這個民族,爭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集中打擊帝國主義及其忠實走狗——親帝國主義分裂分子。 中共中央、毛澤東解放西藏的心情非常急迫。 在重慶,劉伯承、鄧小平接到毛澤東發來的寫著四個粗黑A字的電報,經協商並徵得張國華同意後,確定由張國華率二野十八軍進藏。

1月7日,劉鄧致電毛澤東,將這個想法作了匯報。 1月10日,毛澤東回電劉鄧賀,對此表示完全同意。 也就在1月10日,在成都的賀龍經過充分調研,就進軍西藏問題向毛澤東、彭德懷和劉鄧寫了《康藏情況的報告》,對進藏路線提出具體意見。 他說,經康進藏,通常走的路線有三條:一是由打箭爐經甘孜、德格、昌都、嘉黎至拉薩。此為清朝末趙爾豐進藏舊路,有驛站。但山多且陡險,昌都至嘉黎間有東西兩大雪山,均在海拔五六千公尺,每高1000公尺,溫度(攝氏)降低4度,終年積雪,最難走。二是由昌都至恩達西北行,經類烏齊、德慶、薩爾鬆多、索克宗至黑河,再折向拉薩。三是由甘孜至玉樹西行,經布母拉,沿格爾吉河上行,至唐古拉、黑河,這條路是高原的脊背。賀龍強調指出:路線的選定,還需進一步研究。但無論走哪條路,均需以甘孜為補給站。甘孜到打箭爐有舊公路基,可以修復通車。我們已著手編三個團,稍加訓練準備後,即可開去修路。

賀龍還就西藏氣候、教派情況作了詳細報告。他特別強調:“對宗教問題處理得適當與否,是決策的一個關鍵。” 與此同時,賀龍還派測繪人員協助西藏地理學家任乃強教授很快繪出了中國第一套二十萬分之一的西藏地圖,印發給部隊。 為了分散舊西藏地方政府抵禦力量和解決糧食供給問題,從而保障西南方面進軍順利進展。劉伯承和鄧小平就向中央建議,自西康、雲南、青海、新疆四疆四省對西藏多路向心進軍,中央收到劉鄧的報告後,於1月24日向西南局和西北局發出關於進軍西藏的指示,其中第一條就是部署“多路向心進軍”:“劉、鄧已決定十八軍為進攻西藏主力,並提議由青海、新疆及雲南各出一支兵向西藏多路向心進兵,以便解決糧食及地形上的困難,劉鄧提議由西北局負責派工兵迅速修復由西寧經玉樹至甘孜的公路,並調查玉樹飛機場的情況電告。以上望西北局立即討論並提出意見電告中央及劉鄧。由新疆向西藏西部進兵問題,望王震立即調查並提出意見。又據龍雲說,由雲南麗江有一條路到西藏,騾馬勉強可走,在雲南地區多為漢人,在西藏察隅一帶氣候溫暖,糧產豐富,並有一條公路通至印度,和印度商業關係密切,應有一支兵從雲南進到察隅。此點請劉鄧在陳賡佔領雲南後令陳賡計劃並佈置。”接到這一指示後,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便命令二軍組建部隊。 4月18日,王震向西北軍區和中央軍委發電,報告了新疆入藏部隊初步行軍路線。 6月13日,二軍從四師、五師和軍部抽調30多名幹部,在于闐成立了騎兵師師部,何家產任師長兼政委,下轄一、二、三團,共4500人,另外還有一個駱駝運輸團。 7月27日,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派出一團一連為先遣連,從南疆翻越崑崙山,以便偵察道路,了解情況,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爭取上層,建立據點,為大部隊進藏創造條件。先遣連包括漢、回、藏、蒙古、錫伯、維吾爾、哈薩克7個民族的戰士。其中藏族翻譯人員如貢保等,是彭德懷從蘭州藏民幹部學校調來的,他們乘坐一架軍用飛機,從蘭州飛到新疆,又乘汽車趕往于闐。師部從全師抽調了20多名戰鬥骨幹充實進連隊,還配齊了參謀、幹事、翻譯、機要、通信等專業人員和掌工、衛生員。全連配備戰馬170匹,並充實了武器裝備。一、二、三排戰士每人一支步槍,每班一挺機槍。四排為機砲連,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兩挺、“八一”炮兩門,“六○”炮四門。為充實部隊領導力量,善於做思想工作的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奉命率先遣連執行任務。新疆軍區選派了戰鬥英雄彭清雲擔任副連長。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23週年的紀念日,先遣連在南疆普魯村舉行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大鬍子王震親自前來送行,他說話也斬釘截鐵:希望大家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把勝利紅旗插上青藏高原。二軍政治部主任、獨臂將軍左齊,把一面印有“向阿里大進軍”字樣的紅旗交給了李狄三。 永遠被白色冰雪覆蓋的阿里高原,從此有了一種鮮紅的顏色。連當時的外國人也注意到了這種顏色,他們猜測這是毛澤東的又一高招。為配合昌都戰役的進行,這支小小的部隊,從西北堵住了噶廈政府和外國勾結的可能性,並使多路向心進軍形成的大包圍圈完整起來。 先遣連是沿著古于闐前往喀喇崑崙山和西藏的一條古道進入大山的。崑崙山如劍直刺青天。 他們最先遇上了雪災。 在一個叫亂海子的地方,鵝毛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帳篷和人全被埋在雪中,好容易才爬出來。 從此他們便被雪海埋沒。李狄三牽著一匹灰色伊犁馬,吃力地奔走在深雪中。雪已經托住了馬的肚皮。強烈的雪光猶如萬根銀針扎來,閉上的眼皮如一層透明的薄紙,一戳就破。李狄三的眼睛紅腫得如兩隻熟透的桃子,粘稠的汁液不斷從眼窩裡淌下來,不知道是血還是淚。 他得了嚴重的高山雪盲症。全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戰士都得了雪盲。 為治好雪盲,有人用雪球揉搓雙眼,眼圈周圍的肉皮搓破了,血乎乎一片,像被猛獸撕咬過,讓人不忍目睹,但作用似乎不大。也有人架起漢陽鍋蒸雪水,把頭埋在騰騰霧氣之中,眼球就像掉進辣椒粉裡一樣,火辣辣的,疼得難以忍受。熏過之後,仍什麼也看不見。 最後,蒙古族戰士阿廷芳出了一個主意。小時候,他生長在草原上。草原上的人都用馬尾編成眼罩,以遮擋雪光。一束馬尾被剪下來,阿廷芳編了幾個給大家做示範。於是,一批土眼鏡製造成功了。戴著馬尾巴編成的眼罩,尚能看清道路的戰士牽著馬,吃力地走在前面,眼睛完全失明的戰士拽著馬尾巴,跟在後面,向前方走去。 走過一個盆地後,一座如刀削的冰峰立在眼前,中間只有一個窄窄的石縫可以通過。石縫里布滿了堅冰。早上,東方剛剛微白,李狄三就組織全體官兵劈冰開路。這里海拔6000多米,躺在地上也頭疼欲裂,更何況要從事重體力勞動。每個人的太陽穴似乎如充滿氣體般要爆裂。所以大家用手帕把頭緊緊裹起來。 冰道慢慢打通了。 但石縫狹窄,僅容一人側身而過。戰士們的皮衣和皮肉都被刀刃般的石鋒割破了。風從這惟一的通道中灌進來,又大又急,嗆得人喘不上氣來;更兼腳下有冰,稍不小心就要滑向石尖。 李狄三在抗日戰爭時幾次負傷,體質虛弱,他邊走邊嘔吐不止,一下子栽倒在地。年輕的戰士喬巴克和周奎棋輪流背著他走過石縫。 剛走出石縫,一陣驟起的風暴裹著拳頭大的冰雹和石塊急襲而來,人連抱腦袋都來不及。先出去的幾個如鵝毛般飄下山崖,其餘的人也全被砸得鼻青臉腫。 從8月1~15日,李狄三率先遣連橫跨崑崙山脈,進入阿里。 先遣連進入阿里近兩個月,直走到一個名叫兩水泉的地方,還是沒見到一個藏族人。李狄三的雪盲症已經治好,但他仍感覺自己像一個盲人,看不出西藏阿里的真正面目。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進軍新疆時,毛澤東就指示第一兵團:“你們的進軍任務,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新疆軍區組建獨立騎兵師,就是為了解放阿里,而先遣連是獨立騎兵師的“眼睛”和“耳目”。到現在還沒見到一個藏胞,李狄三開始心急如焚,並派出兩個偵察組四處去找人。 10月初的一天,李狄三正在兩水泉駐地的帳篷裡記日記,二排長楊福成策馬奔來,報告情況。彭清雲副連長發現幾個帶槍的藏族人,身份不明,現正予以嚴密監視。 李狄三扔下日記,鑽出已經殘破的帳篷,帶著一名藏族翻譯趕去。 在一片枯黃的草坡上,彭清雲等已和幾個背“叉叉槍”的黑臉漢子對峙了半天。他告訴李狄三,昨天,他們發現了一行行腳印,像是人、狗和羊群留下的。他們循著腳印追了半天。傍晚,發現前面有一團火光。他帶著偵察組貓腰疾進,遠遠地看到一堆篝火旁坐著兩個牧民和四個小孩。旁邊,還有一頂黑犛牛帳篷,三五成群的牛羊在遊蕩著吃草。怎樣和他們接觸?彭清雲覺得心裡沒底,就派人去報告李狄三,自己則帶人隱蔽在一個土坎下,等了整整一夜,也沒敢合眼。不料天亮後,牧民一見到持槍的漢人扔下帳篷和牛羊就往山上跑去。彭清雲怕群眾誤會,不敢緊追,又怕找了兩個月才找到的這幾個人跑了,就這麼不即不離地跟著,一直等到李狄三趕來。 李狄三分析,這幾個人如此害怕我們,卻又不逃走,一定是捨不得那些牛羊和帳篷。想到這裡,他讓隨身的翻譯手捧一條潔白的哈達,吆喝著一群羊去送給山上的牧民。接著,他走上前去,拿出一包糖塊、一包茶葉,還有一塊漂亮的花布,獻給對方一位小頭人。 小頭人告訴李狄三,就在解放軍到來之前,他聽到謠傳,說什麼一群窮漢人要來藏北搶東西,殺生滅教,云云。同時,他也接到阿里噶本的三條禁令:不准和解放軍接觸,不准賣給解放軍東西。剛才他們誤認為解放軍是來搶羊的。 他告訴李狄三,這個地方叫多孟,屬阿里改則宗頭人管轄。李狄三發出命令,讓部隊從兩水泉移師多孟。戰士們幫助牧民們放牧,打柴,背水,撿牛糞,治病,還節衣縮食,拿出自己的布匹、衣服、糧食、茶葉等物品救濟貧苦牧民。 所有謠言不攻自破。 牧民們不顧阿里噶本的禁令,為連隊搬帳篷,尋馬匹,送情報,當嚮導;還把珍藏的鹽巴和獵獲的野犛牛等送到部隊帳篷裡。 水乳已經交融。 解放軍的好名聲在牧民中不脛而走,也傳到了阿里首府噶大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