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下)

第33章 03.屈辱與榮耀

蘇軍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照片,極具歷史價值。但美中不足的是,照片中那個雙手扶著舉旗士兵的軍官,兩隻手上居然都戴著手錶。一隻手上戴著手錶,是為了看時間;兩隻手上都戴著手錶,說明了什麼呢?說明蘇軍進入德國境內後在到處搶劫。蘇軍官兵最鍾愛的就是手錶,這名蘇聯軍官成了20世紀40年代的“表哥”。 很快,照片拍攝者哈爾捷伊便接到命令,要求他修改照片,只留下一塊手錶。其實,蘇聯人這麼做是欲蓋彌彰。 當然,比起搶劫手錶,更嚴重的是強姦婦女。柏林戰役結束後,柏林婦女被蘇軍士兵強奸的事情時有發生。有位德國母親回憶,自己被槍逼著任蘇軍發洩,那名蘇軍戰士就像倒光一個罐子一樣把自己掏空。 與之相反,蘇聯元帥崔可夫在他的《戰爭回憶錄》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攻克柏林的最後戰鬥中,近衛軍第八集團軍的戰士馬薩洛夫在攻擊開始前,忽然聽見在敵方控制區內一幢建築中傳來孩子的哭聲,孩子哭喊著的是任何民族都能聽得懂的單詞:媽媽。此時蘇軍的砲火已準備完畢,為了不使孩子葬身火海,在連隊機槍火力的集中掩護下,馬薩洛夫居然孤身衝進德軍陣地,救出了這個孩子。就在他剛剛把這個三歲的德國女孩抱回來的時候,蘇軍上千門大砲開始了對德軍陣地毀滅性的轟擊…… 崔可夫的記載不是胡編,是真實的。這種事還不止一次,有的蘇聯士兵還為救德國孩子獻出過生命。保護孩子當然值得尊敬,但是,如果這個士兵在戰火熄滅後遇到小女孩的母親,他很可能又會強姦孩子的母親。保護孩子與強姦母親,這就是人性的詭異之處。

蘇聯紅軍是以復仇者的身份來到德國,並意圖懲罰德國人的。因為德軍之前在蘇聯佔領區就是這麼幹的。德軍所到之處,不僅強奸了很多當地婦女,而且設立了大批公開與非公開的妓院,強迫這些婦女“慰安”德國官兵。因此,斯大林在反攻開始時曾說:血債要用血來還。 蘇聯作家愛倫堡在1945年1月寫道:“德國人已在奧佩倫、哥尼斯堡和布雷斯勞受到懲罰,但仍不夠,一些人已受到懲罰,但還未達全部……”此外,一些蘇聯將軍的言論也鼓動了士兵。 1945年1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對他的部隊說:“無論對誰都不應有任何憐憫,因為我們也未得到任何憐憫……法西斯的土地必須成為沙漠……” 而在德國方面,任何組織市民撤離的行為都被納粹政府禁止,以提升部隊士氣。不過,德國市民很清楚蘇軍對平民的戰爭方式,非常害怕蘇軍。另外,納粹政府也在以宣傳方式描述蘇軍暴行,使得民間出現恐慌。於是,平民開始自發地向西逃竄,以躲避即將到來的蘇軍。據統計,有超過200萬的德國東部居民,因為寒冷和飢餓、戰後種族清洗或捲入戰場而死亡。其中,很大部分死亡是由於難民隊伍被蘇軍追上,難民被洗劫、槍擊、謀殺,婦人和女孩被強姦後遺棄,任其自生自滅。蘇聯空軍的戰鬥轟炸機也曾攻擊難民隊伍。

那些沒有逃走的德國人,則必須承受蘇軍統治的重負:謀殺、強姦、搶劫和放逐。比如,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加里寧格勒),在蘇軍佔領此城時,大約有10萬德國市民居住,當德國人在1948年被驅逐出哥尼斯堡時,只剩大約2萬人還活著。 1945年5月1日,在特羅恩布里珍,至少有88名男性市民被集合後槍決,這一暴行發生在蘇聯士兵的勝利慶祝之後。在慶祝中,有很多婦女被強姦,導致一名蘇軍中校被槍擊。蘇聯人為了報復而大開殺戒。 有學者統計,在二戰末期,共有200多萬德國婦女被蘇軍強姦,其中柏林就超過10萬。 1946年柏林出生的嬰兒,3.7%是蘇軍強姦導致的。這些受害的德國婦女中有20萬人之後死於受傷、自殺或被殺。許多受害者多次被強姦或被輪姦。

蘇聯作家愛倫堡曾說:“要用暴力打破德國婦女的種族驕傲。要把婦女當作合法的獵物。”德國前總理科爾的夫人也曾遭此厄運。朱維毅先生的《尋訪“二戰”德國兵》一書裡,採訪了當年受害的德國婦女,對蘇軍的暴行有詳盡描寫。 從1945年夏天開始,因強姦被抓的蘇聯士兵通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從拘留到處死。不過強姦犯仍然層出不窮,直到1947年冬,蘇軍士兵被限制在嚴密看管的駐地和軍營,將他們與東德居民完全分離,方才解決問題。 美國歷史學家諾曼·奈馬克在書中寫道:“不只每個受害者都在她的餘生背負創傷,整個東德也遭受了巨大的集體創傷……強姦犯罪在蘇軍佔領的第一天就刻在佔領區人民的社會心理上,持續到1949年秋東德的成立,甚至持續到今天。”

在蘇聯佔領區,德國統一社會黨成員曾經向斯大林報告,蘇軍士兵的洗劫和強姦行為可能會導致德國人對蘇聯的仇恨,並傷害整個東德社會主義的未來。斯大林回答道:“我不會容忍任何人玷污紅軍的榮譽。” 於是,所有有關蘇軍在德國占領區內洗劫、強奸的證據,如檔案庫內的報告、照片等文件,全部被抹去。但是,在人們的記憶中、在私人日記和相片簿裡,蘇軍的暴行被記錄了下來。 柏林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納粹德國的徹底滅亡。 1945年5月7日和9日,受剛剛接任德國總統的鄧尼茨元帥的委託,德國代表向蘇聯及其盟國前後兩次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納粹德國戰敗投降了,堅持到最後的德國軍人卻不在柏林,而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庫爾蘭。這個不大的地方曾經見證了納粹德軍最後的掙扎。

1944年,除拉脫維亞西部沿海的庫爾蘭地區還有被圍困的德軍30多個師外,其餘所有德軍都被蘇聯紅軍驅逐出境。而堅守在庫爾蘭的德軍,頂住了蘇軍強大砲火下的6次進攻,頑強抵抗了8個月,這也是蘇德戰爭結束前唯一沒有被蘇聯征服的德國領土。 庫爾蘭半島的海岸線向南一直延伸到東普魯士,向北一直延伸到列寧格勒,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因此,德軍非常重視庫爾蘭地區,這是德軍撤退的重要通道。庫爾蘭半島上的港口是德軍的一個命脈,一直被德軍牢牢掌握在手中。百萬蘇軍先後6次攻擊,還是沒有將庫爾蘭的守軍分隔開,沒能拿下庫爾蘭。 庫爾蘭戰役從1944年10月至1945年5月8日,堅持了整整8個月。庫爾蘭守軍共掩護了100萬德軍撤入本土,近300萬難民逃離此地。每一個逃離此地的德國難民都飽含著熱淚,感激著這些誓死保衛祖國的軍人。守衛在庫爾蘭的德國軍人已經完成了由入侵者到保衛者的角色轉變,一旦他們的使命不再是侵略其他國家,而是守衛自己的國土,他們煥發出的戰鬥力令對手都感到敬畏。

堅守在庫爾蘭的每一個軍人,不論級別,不論兵種,都在戰壕里並肩戰鬥,於是出現了戰爭史上極其少見的步兵、水兵、空軍、軍官、將軍在一起戰鬥的場面。一個人倒下去,馬上有戰友衝上去繼續戰鬥。蘇聯人勸降時,庫爾蘭守軍的回話是:決不投降! 8個月的頑強抵抗,連敵人也被感動了。蘇聯人從來沒見過有哪一支軍隊這樣頑強過。 1945年5月8日,德國已經宣布投降,堅守在庫爾蘭的最後18萬德國軍人唱著軍歌走出陣地向蘇軍投降。這個時候,許多蘇聯軍人自動向他們致以崇敬的敬禮。 出人意料的是,蘇聯政府釋放了這18萬軍人。這也是蘇聯政府1945年特別釋放的戰俘,其他300萬德國戰俘都被送到西伯利亞做勞工,最後很多人都被累死、餓死、折磨死。

軍人的職責就是保衛祖國,保衛領土完整,保衛人民不受外侮,只有這樣的軍人才會讓對手尊敬。 18萬堅守在庫爾蘭的將士回國後,不論生活在東德還是西德,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