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四野全戰事

第17章 第十六章南下廣東,彈指一笑輕取羊城

四野全戰事 郭辉 8795 2018-03-18
余漢謀手握15萬烏合之眾,坐守廣東。四野勇士分兵三路,跨越五嶺,直取廣州。林彪下令停止前進,陳賡憤憤不平:這是什麼命令嘛?一支香煙在毛澤東的指間燃起,還是按原計劃行動。五羊城內人心惶惶,李宗仁慌忙遷都。余漢謀到底向西逃了還是向西南逃了?李成芳狂追七晝夜,卻開玩笑似地說:應該給玉皇大帝記個首功!廣東最後一個國民黨兵團無奈地飄向南海去了。 1949年5月26日,為了更好地執行毛澤東對中南,西南的國民黨軍的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特將第二野戰軍的陳賡4兵團劃撥林彪的4野指揮,收拾白崇禧集團。 廣東是國民黨統治最重要的地區之一。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後,國民黨政府遷往廣州,企圖重整軍力,負隅頑抗,所以廣州號稱“新都”。

早在8月24日,國民黨國防部給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下了一道指令,要他糾集廣東境內所有兵力,確保廣州安全,並策應湖南白崇禧作戰。 此時,余漢謀轄區內尚有從福州逃來的胡璉的12兵團6個師,從江西逃來的方天的13兵團4個師,有劉安琪兵團殘部6個師,有陳濟棠指揮的60、63兩個軍,加上余漢謀的嫡系39、109軍,總兵力近15萬人。即便如此,當余漢謀接到命令後,仍不免發出陣陣苦笑。他深知,單從兵力數量看是挺嚇人的,但這些人馬多是一些讓共產黨打敗過的殘兵敗將,散兵游勇。 但不管余漢謀如何叫苦,解放軍大部隊卻已推到了他的面前。就在四野中、西兩路大軍會戰衡寶之時,東路大軍已拉開了廣東戰役的序幕。陳賡、鄧華兩兵團進抵粵贛邊界,盤馬彎弓,蓄勢待發。

9月7日,葉劍英在贛州召開作戰會議,與陳、鄧兩兵團首長共同製定了解放廣東的作戰計劃。會上,葉劍英傳達了中央指示,以及在武漢與林彪商討的作戰預案,經過周密研究,決定由陳賡指揮這次戰役。 9月29日,陳賡上報了廣東戰役的行動計劃:此次進攻,兵分三路。以二野第4兵團為右路軍,9月30日出發,向汝城、樂昌、仁化進擊。如敵扼守曲江、英德、翁源地區,則第14軍沿北江西岸,經英德、清遠直插三水,截斷敵西退廣西的道路;兵團主力攻占曲江,然後南下協同第15兵團殲滅英德、翁源之敵,由西面進攻廣州,如敵不守英德、翁源,則迅速協同第15兵團南下,進攻廣州;以第15兵團為左路軍,10月1日出發,由翁源以東,向英德進擊,然後南下龍眼洞、車陂之線,從東北方向進攻廣州;以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組成南路軍,進至東莞,衝破敵順德、佛山防線,截斷廣州守敵南逃退路。

10月1日,毛澤東正在準備開國大典,百忙之中,回電陳賡:“同意你們向廣州進攻之部署。”次日,陳賡指揮三路大軍南下,揭開了廣東戰役的序幕。 此時,四野主力正征戰在湘南,白崇禧將桂係部隊收縮到衡寶一線,使得“湘粵聯合防線”自動瓦解了。白崇禧已是自顧不暇,廣東的防禦只能靠余漢謀自己維持了。 可余漢謀率領著15萬大傷元氣的殘兵敗將,又如何抵禦陳賡的威武之師呢?只有臨時抱佛腳了。他匆匆地建起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曲江、始興、南雄、樂昌,由第39、第63軍防守;第二道防線為英德、翁源,由江西第4兵團的第23軍和第70軍防守;第三道防線為花縣、從化,由從青島來的劉安琪兵團第32軍和第50軍防守。此外,在廣東境內還有從福建逃來的胡璉兵團第10、第18軍,駐在粵東的潮安、汕頭地區;廣東省主席兼保安總司令薛岳率第62、第64軍則位於湛江至海南島地區。

余漢謀自知這幾道防線無力保住廣東,只想抵擋一陣,然後西逃廣西與白崇禧合流,或直接逃往海南島。 10月2日,陳賡揮師南下,先頭部隊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挺進廣東。粵軍聞風喪膽,紛紛棄陣南逃,一周之內,解放軍已突破樂昌、仁化、曲江、英德,攻到了連江口車站。 此時,衡寶戰役正在激烈地進行著,林彪鑑於中路大軍已抓住桂系主力的4個師,認為白崇禧必然要率部北返援救,這將是聚殲白崇禧部於湘桂邊境的大好時機。於是林彪想改變廣東戰役計劃,調陳賡兵團進入廣西,參加圍殲白崇禧集團的作戰。 10月10日,林彪致電軍委:由衡寶線南退之敵7軍、48軍主力共4個師,已被我包圍於祁陽以北地區。敵戰力甚強,其他各軍亦正回頭北援。我13兵團正由芷江東進,但一時趕不到,而我在祁陽以北兵力沒有迅速消滅敵人的絕對把握。因此祁陽以北戰役必須相當時日才能解決;現韶關至廣州線的敵人正向鐵路以西撤退,廣州必將放棄,故建議陳賡兵團應由英德、韶關一線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前進,藉以增大消滅桂敵的計算。目前似應以集中兵力殲滅白崇禧兵力為主。否則,今後兵力分散各省,而敵兵力反而形成集中,則使戰局對我不利。

毛澤東聽林彪說已抓住桂系主力4個師,並誘白崇禧部主力回援的消息非常高興。於當日告訴林彪和陳賡:你們已抓住桂軍4個師於祁陽以北,其餘敵軍亦正回援,我軍有在湘桂邊區殲白崇禧主力之可能。聞之甚慰。完全同意你們的提議,陳賡兵團即由韶關、英德之線直插桂林、柳州,斷敵後路,協同主力聚殲白匪。此計劃如能實現可以大大縮短作戰時間,請即刻施行。 但事實上,這是林彪錯誤的估計。白崇禧的確曾一度想率主力回援被圍的4個師,但很快就放棄了這種打算,使得林彪要殲白崇禧主力於湘桂邊區的計劃落入空谷。 但林彪既然已下令陳賡兵團暫停進攻廣東,不想再改變命令,仍然堅持要陳賡兵團西進入桂。 11日,他以四野前委的名義致電軍委:從多次行動中可以看出白崇禧的作戰方針,是集結其最精銳的主力,以流竄不定的方式,尋求我之弱點攻擊。其部隊是很有戰鬥力的,行動甚快。我如不殲滅此敵,則兵力不能分散發動群眾和維持交通。根據這一情況,欲殲白崇禧,我方兵力須絕對優勢,採取至少由兩個或三個方面向敵進攻,造成圍剿的形勢;同時須設法使廣東之敵不能與白崇禧靠攏,以便分割敵人,各個殲滅。所以,我們認為,為了廣東之敵退不回廣西,我應暫不繼續進攻廣東,而以廣東的大城市與重要地區作為吸引廣東之敵的工具;同時能使我集中更優勢的兵力與廣西之敵作戰,首先達到殲滅廣西之敵,然後在軍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隊解決廣東之敵。

林彪洋洋灑灑地發出了這份長達千字的電文,主要是想表明,他的作戰意圖是先桂後粵各個擊破,用廣州這一政治經濟中心吸引粵軍,以免粵軍向廣西撤退。 在向軍委發出電報的同時,林彪也電令陳賡、鄧華兩兵團:如目前尚無敵人被你們圍住和尚無可靠地抓住敵人的可能時,則陳、鄧兩兵團各部皆應現地停止待命,暫勿南進。但如某部業已圍住敵人或正有把握圍住敵人時,則某部可繼續前進,其餘部隊仍停止待命。 “這是什麼命令嘛?”陳賡接到上述電報,心情十分不快,他很快就找來了葉劍英等人,攤開地圖,一面指點著一面說道:“首先,我堅決支持軍委和四野關於在湘贛邊殲滅白崇禧主力的方針。但是,對放棄進攻廣州和調我兵團入桂,本人頗有看法。我們距桂林直線距離有650公里,從時間上計算,不如18軍、46軍和13兵團快,這些部隊都比我們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如果我兵團放棄廣東作戰,恐怕會兩頭失算。在廣西方面,我們來不及切斷白崇禧南退的後路;在廣東方面,15兵團等兵力不夠,難以完成解放全省的任務。”

葉劍英等聽了陳賡的分析,不禁連連點頭。 陳賡繼續說道:“不如我們先打下廣州,我兵團再立即從水路經梧州直取南寧。” “陳賡同志的建議很好,我同意按此向軍委和四野前委上報。”葉劍英拍了板,不過他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為防止林彪有看法,又補充道,“在電報的後面特別應加上一句,這也許是我們偏重局部的看法,如果軍委及四野前委站在全局的高度,認為應當改變廣東作戰計劃,調我兵團入桂,我們也將堅決執行。” 當日晚21時,衡寶戰役大局已定,林彪在考慮了陳賡等人的意見後,仍堅持暫時不打廣州,以免余漢謀與白崇禧兩支力量合為一處。 林彪和陳賡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毛澤東只好親自出面了。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他拿著放大鏡對照軍用地圖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他最初支持林彪調第4兵團入桂的建議,是因為桂敵北援,而現在已證實桂敵並未北援。陳賡的分析是正確的,第4兵團入桂因距離太遠,是堵不住桂敵南撤的。這樣一來,白崇禧因為西南有退路,很有可能退入雲、貴兩省。四野經營的範圍是中南六省,雲貴屬二野的作戰區域,二野兵少,難以獨立解決西南和華中合流之敵。勢必要四野跟踪白崇禧部入西南,這樣一來將會打亂整個戰略部署。

一支香煙在毛澤東的指間燃起。 12日凌晨6時,毛澤東終於發出了給林彪的電報:如敵守廣州或我軍有可能在廣州或廣州以外,求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時,則陳鄧兩兵團仍繼續向廣州前進。但請陳鄧注意先以必要力量直出廣州、梧州之間,切斷西江一段,斷敵西逃之路,不使廣州敵向廣西集中。如查明廣州一帶之敵向廣西逃竄時,陳賡兵團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如廣州一帶之敵並不向廣西逃跑,則陳鄧兩兵團仍執行原計劃佔領廣州不變。 毛澤東的電報簡潔利落,陳賡如獲尚方寶劍,立即揮師廣州。 陳賡第4兵團作為右路軍得令後火速南進,13日拂曉,43師、45師率先渡過琶江,將敵103師和147師的4個團擊潰。與此同時,40師在清遠縣城附近將敵23軍的兩個師擊潰,旋即佔領清遠,繼續推進。

此時,左路軍鄧華的四野15兵團也正在向廣州方向殺來,李作鵬的43軍和方強的44軍來得尤為迅速,他們日夜兼程,由翁源、新豐一帶直插向佛岡、從化、增城。 43軍前衛師在師長王東保、政委劉錦屏率領下,從南康出發跨越廣東門戶梅嶺關,跋涉在大庾嶺和滑石山脈裡。 10月9日,路過翁源時,偵察連長帶著剛抓到的兩個俘虜,向師長王東保報告說,前面佛岡縣、花縣有敵39軍103師的號稱“鋼鐵團”的307團據守。該敵共2,000餘人,全副美械裝備,已佔領佛岡河兩岸山地,並構築有較堅固的工事和地堡。 佛岡距廣州僅100多公里,顯然,敵人想在此阻止解放軍向廣州挺進。 43軍前衛師立即急行軍70餘公里,包圍了佛岡,並於10月11日15時發起總攻。

在強大的砲火支援下,經兩個小時激戰,殲滅了敵“鋼鐵團”團長王家幀以下2,000多人,並佔領了佛岡。與此同時,該軍128師從佛岡城以東向花縣、廣州方向挺進,於10月13日,奪取了高塘鐵路橋及仁和墟的公路橋,殲敵兩個營。 至此,解放軍已從東、北兩個方向逼近廣州。廣州以北和以東的國民黨部隊,除廣九路上的109軍一部逃往潮汕外,其餘均縮進廣州。余漢謀見形勢大為不妙,立即按蔣介石“保存實力、撤往海南”的部署,開始緊張地佈置總撤退。 廣州城內頓時亂成一片。 10月11日,李宗仁召集緊急會議,商議“遷都”事宜,這是國民黨政府半年之內第二次遷都了。出席會議的有行政院長閻錫山,參謀總長顧祝同以及廣東、廣西的余漢謀和薛岳等。 “目前局勢嚴重,廣州淪陷在即,我們要加速實行分地辦公計劃,總統府和行政院暫遷重慶,中樞各院遷往海南島。”李宗仁對余漢謀說:“請你指揮劉安琪兵團掩護政府機關撤離。機關人員兩天之內必須撤退完畢,至於我,已決定與閻院長堅持到20號再走。” 李宗仁的“遷都”計劃把蔣介石也給驚動了,這位滿面愁容的老委員長12日親自飛抵廣州。但他這次來不是提什麼建議的,是專門拆自己的老對頭李宗仁的台來了。 “閻錫山就不要去重慶了,我看去台灣更好。”蔣介石不陰不陽地說。 閻錫山果然對蔣介石言聽計從,李宗仁又成了光桿司令。第二天,他再也不堅守到20日了,自己收拾收拾東西,氣乎乎地離開了廣州。 大家都走了,就剩下余漢謀自己在那裡發愁了,他見了參謀總長顧祝同就開始叫苦:“總長啊,你讓我們拿殘破不全的部隊如何抵擋虎狼之師呀,我看廣州是保不住了,不光廣州保不住,弄不好,我這點部隊也要完蛋了。” 顧祝同拍了拍余漢謀的肩膀:“甭守了,守了也沒有用,蔣總裁在上飛機前特別指示,廣州部隊全部撤往海南島,還叫什麼苦,趕快行動吧。” 余漢謀聞聽大喜,興高采烈地奔往海南島去了,臨行前告訴所屬部隊:“軍用物資能帶走的盡量帶走,帶不走要一律毀掉,一點東西也不要留給共產黨!” 顧祝同在後面也添油加醋地下達著命令:“總裁指示,必須炸掉白雲和天河機場,石井、石碑、黃埔等地的軍用倉庫,以及市內主要公路、鐵路橋都必須炸毀。重要工廠和高等院校設備運不走的也要加以破壞。” 廣州城變得更亂了,燒、砸、炸、搶,充斥整個市區。 而這個時候,陳賡的三路大軍還沒有到達廣州呢。這些疾馳而來的軍隊中跑得最快的應該是李作鵬第43軍的128師了。他們一路追擊退出三道防線的殘敵,於14日下午追進了廣州。 可迎面而來的不是廣州的守敵,卻是一群揮著三角彩旗的學生。 “解放軍同志!”學生們見了親人似地高聲大喊,“國民黨的大部隊已經逃跑了,市民正準備歡迎解放大軍進城。你們快去阻擊特務們的破壞活動吧。” 128師的官兵們聽說城內特務們正在炸橋、燒倉庫,急令部隊跑步前進。他們迅速地接收了城內的廣播電台和警察局,並佔領了李宗仁的總統府和閻錫山的行政院,以及白雲機場。 與此同時,第44軍第132師也很快從廣州東北郊進入市區。 次日夜,解放軍佔領了市區內所有重要目標。 國民黨在南京“失陷”後,半年之內第二次喪失了“都城”。 就在43軍和44軍的部分部隊佔領廣州的同時,其他各路人馬仍在各地緊張地清掃著廣東殘敵。 14日下午,第14軍第40師攻下三水縣城,隨即與敵第21兵團第39軍的103師隔江對峙。 余漢謀指揮的三個兵團,一個是從江西逃來的,一個是從福建逃來的,都受到過解放軍的重創,已沒有多少戰鬥力了。而真正屬於廣東建制的只有劉安琪的第21兵團,39軍正是這個兵團的骨幹力量。這個39軍曾於1948年10月隨著侯鏡如參加了援助錦州的戰鬥,在塔山與四野面對面地交過手。遼沈戰役之後又調到蚌埠參加淮海戰役,杜聿明集團覆沒後,該軍撤到了南京。這個軍的第103師和第91師大部為貴州人,在南京政權風雨飄搖之際,他們目睹四大家族將財富紛紛轉往台灣,他們已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末路。 兩個師的將領早就在籌劃著伺機起義事項。由於103師參謀長牟龍光與李濟深的秘書餘確是老朋友,在1949年初就開始了聯繫。 5月中旬,牟龍光動身去香港見到了余確,可是當時李濟深已去北平籌開政協會議。後經餘確牽線,牟龍光聯繫到了中共在香港的負責人張彤。 張彤很明確地指出了39軍起義的重大意義,他說:“39軍目前是國民黨軍裝備最好,人員也最充足的一個軍,其他的都垮了。桂系現在還有十幾萬人,但大多是淮海戰役以後擴充的,人員裝備都不如你們好。”張彤拿出一個日記本翻開給牟龍光看,“目前到香港接頭的部隊很多。國民黨已打算逃到台灣避難,大陸上基本沒什麼大仗可打啦,你來了我們很高興,我們很重視你們這個軍。” 牟龍光誠懇地說:“為國家和人民著想,我們不願再打下去了,願意投向共產黨,以早日結束戰爭,重建家園。” “你們舉義投向人民,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張彤合上筆記本,“你們在曲江等著,待解放大軍南下與你們取得聯繫後,再一同配合解放廣州。”張彤交待道,“我們會通知地下黨與你聯繫的,當然會保證你的安全。請轉告你們師長曾元三和91師師長劉體仁,中共竭誠歡迎他們舉義!” 牟龍光返回曲江,將詳情向劉體仁等人說了,就一直在等著解放軍打到廣州來。 10月13日下午,解放軍先頭部隊到達三水,曾元三見時機成熟,就悄悄地跟牟龍光說:“參謀長,你快設法跟解放軍聯繫吧。” 牟龍光隨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連夜過江交給了打到江對面的解放軍第14軍第40師王硯泉副師長。 40師馬上停止了戰鬥,陳賡於次日派兵團政治部的范子明等人過江談判。 范子明見了曾元三、牟龍光說:“陳賡司令員早知二位愛國愛民,同情共產黨和解放軍,你們在抗戰時立過汗馬功勞,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曾元三笑了笑:“謝謝陳賡將軍的誇獎。老實說,我是下決心不打仗啦。我們這個師,軍官大部為貴州人,士兵多為山東人,我不忍心把他們拖下海,遠離家鄉親人。我沒有別的要求,只要不打仗了就行。” 范子明於是切入了正題,他提出了五項要求:發表通電宣布起義;以曾師長的名義,把已打到遠處去了的309團叫回來;挾住第23軍,不讓該軍通過你師陣地;與91師和147師聯繫,爭取他們一同起義;你師起義後渡江集結整編。 曾元三立即提出了不同意見:“別的我沒有什麼想法,挾住第23軍一條,本人不能同意。” 牟龍光忙勸道:“挾住23軍是革命行動……” 曾元三打斷他的話,說:“但這種事情我不能幹,我們都曾在一起打仗,現在是各走各的路,我決心投降,別人投不投降我不干預,對本師也是這樣,309團願意回來我歡迎,不願回來我也不追。” 由於意見不一,范子明決定先將談判情況向第14軍首長匯報,請示定奪。 軍長李成芳了解情況後,點了點頭:“挾住23軍勢必要發生戰鬥,他們不願打,不必勉強。我們的要求只提四條:一、立即廣播起義;二、師長曾元三先行到我軍部,雙方動員船隻,部隊也要渡江集結;三、同91師通話,介紹我們的人去做工作;四、一定要將309團追回來。” 對於李成芳的要求,曾元三立即表示同意。 10月16日,曾元三發表通電宣布起義,隨即率部乘船過江,接受改編。 309團接到曾師長的命令後也火速趕回,得知全師已經起義,也立即渡江參加了起義隊伍。 此時,已撤到鶴山一帶的第91師得知103師5,000餘人已經起義,也很快跟解放軍接上了頭。 10月17日,91師共2,700人也接受了解放軍的改編。 曾元三等人起義後,陳賡馬上就清楚了余漢謀主力的動向,除第63、第109軍逃往廣西外,其餘均向陽春、陽江方向潰逃了,最終目的是逃往海南島。 本來,陳賡得知我軍攻下廣州後,正在判斷余漢謀的動向。毛澤東也在這個時候發來了電報: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四兵團似應乘勝追擊,直至佔高要、德慶、封川、高明、新興、雲浮、郁南、羅定等縣,必要時並佔領梧州,然後停下來休整待命,聽候你的統一部署入桂作戰。因為佔領上述諸縣,一則可能殲滅逃敵一部或大部,使15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二則即是對於入桂作戰完成了部隊的展開。是否可以這樣做,請按情況酌定。 陳賡接到毛澤東的上述電報後,心中犯難:粵敵主力究竟是“向西入廣西”,還是“向西南入海南島”呢?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接到了李成芳的報告,不禁高興得連聲叫好:“李成芳的這一情報非常重要。這下子我們完全知道了逃敵的方向。” 於是,陳賡立即決定由李成芳軍長統一指揮14軍的3個師,15軍的43、44師和13軍的38師共6個師,火速向西南部的陽春、陽江方向追擊。 李成芳受命之後,馬上根據這6個師目前的位置,兵分三路猛追逃敵:右路軍為42師之125團和40師之120團,由高要南渡西江,經腰古墟、春灣墟向陽春方向追擊;中路軍為41師及118團,由高要、西南鎮出發,搶占新興,切斷高要之敵南逃退路後,經天堂圩向陽春追擊;左路軍為43師、44師,從西南鎮出發,經鶴山、單水口向陽江方向追擊,控制北津港;以38師為第二梯隊,由清遠乘船疾駛三水,向新興、陽春方向追擊,爾後由高明向恩平方向機動。這時候,各部隊已經連續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行軍作戰,相當疲勞,但他們卻以驚人的毅力,接連7個晝夜的追擊,終於在南海邊上的陽江、陽春地區追上了逃敵。 這個時候,正趕上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在這片丘陵地帶除了山地就是水網縱橫的稻田。但這些困難沒能阻止善於吃苦耐勞的解放軍官兵,卻大大地遲滯了余漢謀殘部的行進速度。後來,李成芳曾開玩笑似地說道:“如果不是老天爺開恩,連日下雨,敵人可能就溜走了,應該給玉皇大帝記首功。” 三路人馬中,速度最快的是西路,他們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向敵右翼迂迴。有的連隊兩天只做一頓飯,戰士們邊走邊吃乾糧。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往往走著走著就打起了磕睡,班長怕有人掉隊,拿出了東北時的老辦法,全班牽著一根繩子,班長在前面牽繩頭,班副在後面牽繩尾。他們順著與敵平行的路線,逐漸追上了敵人,至10月23日晚,終於超過了敵先頭部隊,迎頭攔住了敵西逃之路。 次日,中、東兩路部隊亦進抵陽江地區,完成了對粵軍主力的合圍。 粵軍第21兵團司令官劉安琪發覺處境危險,他已經無法到達湛江,於是請求余漢謀派軍艦到海陵島,以便就近登船逃跑。 24日,劉安琪指揮粵軍向西突圍,先後發動6次攻勢,均被西路解放軍擊退。 25日凌晨1時,李成芳將前線6個師的兵力分成東、西兩個集團,對敵實施兩面夾擊。天亮後,劉安琪調整部署,再次發動新的攻勢。雖然粵軍困獸猶鬥,進攻得一次比一次瘋狂,而解放軍陣地卻巍然屹立。八次攻勢就像巨浪拍在礁石上,雖然聲勢嚇人,卻毫無效果。 戰至下午14時,劉安琪見向西突圍無望,遂下令向南朝海邊轉進。但海邊沒有大港口,船也不會太多。他清楚這是第21兵團的最後一個黃昏,已顧不上別的了,能逃多少算多少吧。 李成芳發現劉安琪的企圖後,立即命令東路部隊向南推進,首先攻取海岸要點。劉安琪已是窮途末路,只得一面令到達海邊的部隊登船外逃,一面令後續部隊做好掩護。解放軍的砲火攻向海岸,並封鎖了近海海面。從25日黃昏至次日拂曉,劉安琪的隊伍除少量粵軍乘軍艦逃脫外,有近萬人被擊斃或溺斃於近海。 總攻令下達了,三路部隊同時發起進攻,十幾支突擊隊突入敵陣迅猛穿插,將敵軍剁得七零八碎,建制大亂。戰至當日中午,被圍之敵悉數就殲,“兩陽圍殲戰”落下了帷幕。解放軍第4兵團一舉殲滅了余漢謀集團第21兵團和第4兵團等部共4萬餘人,50軍、23軍、70軍、39軍的番號從此在國民黨的軍隊序列中已不再存在,109、32、63軍也只剩下一絲苟延殘喘的力氣了。 而守在潮州、汕頭地區的胡璉兵團自覺自身難保,始終沒敢西進一步。觀望到24日,胡璉知道大陸已無他的立足之地,便發電給蔣介石,申明自己四面楚歌的困境,請蔣委員長指示。蔣介石知道胡璉一個兵團已無戰力,不如撤到台灣或海南去,就電令他從海上撤走。胡璉部當即乘船離開大陸,漂向海南去了。 10月29日,廣東戰役宣告結束。在這場歷時34天的連續戰鬥中,陳賡指揮第4、第15兵團等部共殲滅余漢謀集團萬餘人,解放縣城38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