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抗美援朝的凱歌

第21章 第二十章志願軍維護停戰協定的鬥爭

抗美援朝的凱歌 刘培一 11505 2018-03-18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一起,經過歷時3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以軍事打擊和政治鬥爭的勝利,迫使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定。 這種局面,有利於中朝兩國人民從事和平建設事業,也有利於各國人民爭取世界持久和平的鬥爭。而對於積極擴軍備戰和在全球進行冷戰的美國當局則是不利的。因而朝鮮停戰僅是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還有待雙方對停戰協定全部條款的切實遵守和執行。因此,停戰後是否遵守和維護停戰協定,便成了敵我鬥爭的焦點。美國並不甘心其失敗,把朝鮮停戰作為一種獲得喘息之機的權宜之計,想方設法破壞停戰協定的實施,阻撓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力圖繼續保持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據此,停戰後志願軍的歷史使命是:遵守和維護停戰協定的實施,鞏固朝鮮停戰,嚴防侵略戰爭再起,進一步謀求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在停戰後的5年間,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和軍事分界線上,同美國阻撓和破壞停戰協定的行為堅持不懈地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這對停戰協定的實施和保持朝鮮局勢的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志願軍還大力幫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家園,進一步增進了與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

1953年7月28日,根據停戰協定的規定,戰俘遣返委員會成立。朝中方面委員為李平一上校、王健上校、崔學崇上校;對方委員為費萊德斯達夫上校、畢陶夫上校、艾德華茲上校。該委員會是在軍事停戰委員會的督導下負責戰俘遣返工作。同日下午該委員會在板門店舉行第一次會議,決定從8月5日開始,進行直接遣返戰俘的移交工作。停戰協定及其附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規定:在停戰協議生效後60天內,雙方應將其收容下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分批直接遣返,交給他們被俘前所屬的一方,不得加以任何阻難;未予直接遣返的其餘戰俘,則應從拘留一方的軍事控制和收容下釋放出來,統交由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以求得對他們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朝中方面到9月19日止,將收容的“聯合國軍”方面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人員12773名(內南朝鮮7860名、外俘4913名),全部直接遣返完畢。美方到9月24日為止,遣返朝中方面被俘人員75801名(其中朝鮮人民軍70161名、志願軍5640名)。在遣返戰俘過程中,美方百般阻撓我方被俘人員歸來,我方則不斷揭露美方扣留戰俘的陰謀。而美方至少還扣留了堅持遣返的朝中被俘人員300餘人。

不直接遣返的戰俘是戰俘問題中鬥爭最尖銳的部分,美方蓄意要強迫扣留朝中方面這部分戰俘。 1953年9月9日,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正式成立。印度的蒂邁雅中將為主席,由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瑞典各1人為委員。按照停戰協定的規定,停戰後雙方將不直接遣返的戰俘移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印度部隊看管,雙方派代表對本方的戰俘進行解釋90天,凡願回鄉者立即遣返;90天期滿後,有關尚未要求遣返戰俘的問題,交由雙方政治會議在30天內予以處理;30天后如尚留存戰俘,則由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宣布解除他們的戰俘身分,使之成為平民,然後根據個人申請分別處理。朝中方面子同年9月24日,將收容的拒絕遣返的美方戰俘359名,送至板門店松谷裡移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美方也將所謂不直接遣返的朝中方面被俘人員22604名,送至板門店東場裡移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美方交出的人數,與朝中方面根據各種有關材料掌握的實際數字相比,還差得較多,要求美方交代這些人員的下落,而美方一再拖延,經再三催促,美方始於1954年5月13日作了不負責任的交代。朝中方面表示不能接受,並要求對此作出誠實的交代。

美方還破壞朝中方面的解釋工作,強迫扣留了朝中被俘人員2.19萬餘名。根據停戰協議的規定,對交由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的不直接遣返被俘人員的解釋工作,本應從1953年9月25日開始,但由於美方拖延修建解釋設備,致使朝中方面的解釋工作推遲到10月15日才開始。解釋工作開始後,美方又指使早已混雜在朝中被俘人員中的特務分子進行破壞和搗亂,用暴力阻撓戰俘出營場聽取解釋,甚至還冒充“戰俘代表”,對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和印度看管的部隊進行威脅,阻撓他們行使其合法職權。因此,朝中方面的解釋工作從一開始就無法正常進行,實際只進行了10天,每天不足8小時,有機會聽到解釋的朝中被俘人員還不到總數的七分之一。儘管如此,中朝方面被俘人員仍有629名(志願軍441人、人民軍188人)冒著生命危險要求遣返而回到了我方。朝中方面曾提出補足90天的解釋時間的合理要求,竟遭到美方的無理拒絕。然而,美方阻撓朝中方面進行解釋的根本企圖是強行扣留朝中被俘人員。於是,在1954年1月20日和21日,在全副武裝的美軍士兵和戰俘營特務的押解和脅迫下,非法接收了中立國遣返委員看管的2.19萬餘名朝中被俘人員,並非法宣布改變他們的戰俘身份,把他們強迫送交南朝鮮當局和台灣國民黨當局。對此,朝中方面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曾提出了強烈抗議。

另外,美方清楚地知道,朝中方面移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美方359名不直接遣返的戰俘所作出拒絕遣返的決定,完全是出於自願的,所以美方很長時間不去對這些戰俘作解釋工作。後來只進行了幾天的解釋,沒有什麼結果(改變決定要求遣返的僅幾個人)。這樣,1954年1月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將這些美方戰俘移交給中國和朝鮮的紅十字會,由紅十字會協助他們安居於中國和朝鮮。美方為掩蓋其強迫扣留大批朝中被俘人員的罪行,卻反誣我方扣留戰俘,並要求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派機動小組到朝中方面某些部隊進行調查。朝中方面對此予以駁斥和拒絕。 朝鮮戰爭雖然停了下來,朝鮮問題卻並沒有解決。停戰協定第4條第60款規定:“為保證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雙方軍事司令官茲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在停戰協定簽字並生效後的三個月內,分派代表召開雙方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等問題。”這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美國在停戰協定簽字後的第12天(8月8日),即同南朝鮮簽訂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使美國軍隊取得了無限期駐留南朝鮮的“權利”。他們還在同一天發表了聯合聲明,公開揚言如果在政治會議開了90天之後,把朝鮮“統一”在李承晚的統治下的目標無法達到的話,“我們就共同退出會議”。這就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設置了一個重大的障礙。為使政治會議能在合理的基礎上與和諧的氣氛中召開,保證會議有成功的可能,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相南日,於1953年8月24日和25日先後分別發表聲明,一致主張政治會議應採取圓桌會議的形式,即朝鮮停戰雙方在其他有關國家參加之下共同協商的形式,而不採取朝鮮停戰雙方單獨談判的形式。但會議的任何決議,必須得到朝鮮停戰雙方的一致同意才能成立。中朝兩國政府又於10月先後就有關召開政治會議的問題作過多次聲明和建議。從10月26日起,朝中兩國政府代表和美國政府代表在板門店舉行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雙方會談。會談開始,美方就在參加政治會議成員問題上製造障礙,反對中立國家參加。後來美方勉強同意中立國家參加會議,但又設置種種障礙。朝中兩國代表建議邀請蘇聯、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緬甸5個中立國參加,美方反對。在討論政治會議的地點時,朝中代表建議在板門店或新德里,美方卻提出了舊金山、檀香山、日內瓦、墨西哥、馬德里、羅馬等十幾個地點。特別是在討論政治會議的程序對,朝中代表主張採取雙方對等的形式,一切問題均以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為原則,雙方每一國家均受協議的約束,美方不僅無理地主張限制中立國家發言,並主張採用“單位投票”,即停戰雙方各國都作為一個單位來投票的方法進行表決,而參與表決的國家卻又可以不受它所不同意的決定的約束。對此,朝中兩國代表予以駁斥。在討論政治會議的時間時,朝中代表建議在1953年12月份,具體日期定子雙方會議就成員、地點問題達成協議後的12月26日,美方提出將不具體定開會日期,而靈活地定為:雙方會談對各項議程達成最後協議之日加上會前準備所需的時間。從上述分歧的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根本不想召開政治會議,所以在政治會議的預備會談中採取了種種拖延和破壞手法,最後在12月12日雙方舉行的第23次會議上,美方代表竟片面宣布雙方會談無限期休會。 14日,朝中兩國代表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美方中斷會談的行徑,暴露了美國“希圖破壞政治會議,使朝鮮問題不得和平解決,以便藉此保持國際緊張局勢。”這樣,朝鮮停戰協定中明文規定的高一級政治會議未能召開。

為繼續爭取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1954年4月26日至6月15日,在日內瓦召開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蘇、美、英、法和朝鮮南北雙方、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希臘、盧森堡、荷蘭、新西蘭、菲律賓、泰國和土耳其,共19國。在日內瓦會議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蘇聯的代表就撤退在朝鮮的外國軍隊、恢復朝鮮的統一和組織全朝鮮自由選舉等問題,多次提出合情合理的方案和建議。然而均遭到美國代表的無理拒絕。美國還糾集侵朝16國宣布會議破裂。由於美國自始至終的破壞,舉世矚目的此次會議在51天中開了15次大會,最後卻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而結束。美國的真面目,在全世界面前進一步暴露。

日內瓦會議以後,朝中方面繼續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而努力。多次建議召開有關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討論朝鮮的和平統一問題。 1954年9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具體建議,主張召開由亞洲中立國參加的會議,從速解決朝鮮的和平統一問題。 10月12日,中蘇兩國政府在其聯合宣言中表明:“兩國政府認為有必要在最近的將來召開討論朝鮮問的約會議,由有關各國廣泛參加。”1955年8月12日,中朝兩國政府外交部在分別發表的聲明中,建議有關國家舉行由亞洲國家廣泛參加的遠東會議,來謀求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 1956年4月9日,中國政府向英國政府並通過它向“聯合國軍”有關各國政府建議,召開有關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商討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與和平統一朝鮮問題。但是,美、英等國於1956年5月拒絕了上述建議。

這一系列事實說明,朝鮮停戰後,美國根本不想從朝鮮撤退軍隊、不想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致使朝鮮南北處於長期分裂對峙局面,朝鮮和平統一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根據停戰協定的規定.聯合紅十字會小組於1953年8月3日成立。當天即簽訂了《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工作協議》。聯合紅十字會分南、北兩個小組,即:南組為朝中紅十字會代表組,北組為美方紅十字會代表組。兩組建立後即由板門店出發,分別到南,北方訪問本方的被俘人員。朝中方面為來北方訪問的美方紅十字會代表組提供了各種方便,使其順利地進行工作。然而,美方對去南方的朝中紅十字會代表組的訪問工作,不但不給予方便,反而進行種種阻撓。 8月9日6時45分,朝中紅十字代表在巨濟島受到美方催淚性毒氣的襲擊。 13日,朝中紅十字會代表在臨津江橋向朝中被俘人員表示慰問時,美國兵用槍撞擊中國紅十字會代表潘芳的胸部,蠻橫地阻止對朝中被俘人員的慰問。

對上述事件,朝中方面於8月20日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提出,21日決定邀請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派小組進行調查。經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協調組調查結果,情況完全屬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和聯合紅十字會均向美方提出了嚴重抗議。 更嚴重的是,美方破壞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工作,非法運進大批作戰物資。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於1953年8月1日成立,參加委員會的有: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瑞典、瑞士的4位將軍。該委員會的任務是:監督交戰雙方實施停戰協定。它是和軍事停戰委員會平行的獨立機構,可以自行作出判斷,向軍事停戰委員會提出建議,但它無權直接處理有關實施停戰協定的事宜。 8月10日,由中立國監察委員會4國成員又組成10個監察小組。這些小組前往停戰雙方後方特定口岸,常駐那裡進行輪換和替換的視察。

停戰初期,美方對南方口岸的管理紊亂,漏洞很多,違反協定事件不斷被我方揭露,在政治上陷於被動。美方改善了對南方口岸的管理後,就對視察小組的工作進行阻撓和破壞,甚至對其進行侮辱和威脅。停戰協定中第13款卯項規定,停戰雙方不得以增援性的作戰武器進入朝鮮,毀壞耗損的作戰武器只能在一件對一件的條件下進行替換。但是,美方在初期為了逃避視察小組的監督,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運進大量作戰武器的拆散件與零件,以便裝配成作戰武器。從停戰開始到1953年9月30日,視察小組發現美國從朝鮮境外運入了106門迫擊砲拆散件。美方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不承認這是破壞協定的行為,還為自己辯解,說什麼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彈藥的零件及拆散件不受該規定的限制。朝中方面對美方的破壞行為和無理狡辯表示堅決反對,並於10月3日發表公報揭露與駁斥了美方上述破壞協定的行為。但美方仍繼續破壞停戰協定的規定,到1954年2月底,中立國視察小組發現的美方經由朝鮮特定口岸運入的武器拆散件與零件,就可以裝配成火箭筒6400具、迫擊砲145門、榴彈砲及其他類型的砲465門、機關槍1365挺。到同年4月15日止,為中立國視察小組所發現的美方私自運進南朝鮮的作戰飛機達177架之多。朝中方面對美方這些行為,都及時在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議上予以揭露和抗議。

1954年1月20日至21日,美方在南朝鮮仁川港藉口“戰俘移動”,把2.19萬朝中被俘人員押走時,強行禁止中立國視察小組進港視察。隨後又阻撓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對此,朝中方面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多次對美方提出嚴厲譴責。 日內瓦會議前後,美方對中立國監察委員由不合作、限制活動發展到危害他們的人身安全,直至要解散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對此,朝中方面則在維護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工作的方針問題上,與美方進行了限制和反限制、破壞和反破壞的鬥爭。 1954年4月15日,美方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中的首席委員,無理指責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已喪失了它的作用。 7月30日。南朝鮮軍憲兵司令元容德發表聲明,威脅中立國視察小組“立即撤出”在“聯合國軍”控制下的南朝鮮,否則要採取“必要措施”。 7月31日,李承晚在華盛頓公開表示支持元容德“對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所採取的行動”,並說:“早就應採取這種行動”了。同一天下午,駐南朝鮮釜山的中立國視察小組人員,遭到槍彈射擊。 8月1日,又投進駐群山的中立國視察小組的住所3顆手榴彈。他們妄圖用恫嚇的手段迫使視察小組離開南朝鮮。 8月3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贊同終止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活動”。對上述行為,中朝兩國政府堅決反對,並發表了強烈聲明,使美方沒有達到趕走中立國視察小組的目的。 1955年下半年,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再度組織所謂的“示威遊行”,威脅視察小組人員的安全。 8月5日,南朝鮮當局公然要求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駐南朝鮮各口岸的視察小組子8月13日起撤離南朝鮮。對此,中國外交部和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並提出嚴重警告,使其妄想又未得逞。 此後,美方又變換手法限制視察小組的活動。它以保證小組人員安全為藉口,讓小組人員乘直升飛機在空中視察,或把物資搬到小組住所來讓其視察,使小組不能進行有效的視察活動,而變成了有名無實的視察。到1956年5月31日,美方公然要求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停止在南朝鮮執行任務。對美方這一行為,中國外交部於6月1日發表聲明指出:美方無理宣布中立國監察委員停止在南朝鮮的活動,是公然破壞停戰協定的行為。朝中方面對其提出了強硬抗議和嚴重警告後,考慮到為了停戰協定不至在視察小組問題上遭到破壞。和視察小組在此工作的實際困難,同意暫時撤回視察小組。但在聲明中指出:一、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及其視察小組的職權不變;二、這一措施是暫時性的,在一方提出有根據的指控時,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有權再派出小組駐特定口岸行使監察工作。 隨後,我方對美方片面廢除停戰協定第13款卯項和非法運入原子武器等行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57年6月21日,美方在軍事停戰委員會第75次會議上,片面宣布他們將不受停戰協定第13款卯項的約束。 6月22日朝中方面就此事致函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表示堅決反對美方這一嚴重違反停戰協定的行為,指出:美方的片面行動是完全非法和無效的。 6月25日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討論了此函,委員們在會上指出美方違反停戰協定,企圖運入新式武器的危險性,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應設法制止美方的違反協定行為。 7月,美方把“聯合國軍司令部”從日本移至南朝鮮,並把F-100噴氣式飛機、280厘米口徑的原子大砲和“誠實的約翰”火箭等新式武器運入南朝鮮。同時美方把美國駐南朝鮮的2個師改編為原子師,並積極幫助南朝鮮軍進行原子戰爭訓練。 1958年1月,美軍和南朝鮮軍等,在靠近非軍事區的地帶組織數万人參加的原子戰爭演習。 2月1日,朝中方面就美方運入原子大砲和在非軍事區舉行大規模原子出擊演習事件,向美方提出最強硬抗議。美國這種公然破壞停戰協定的行動,也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 停戰協定關於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規定:自本停戰協定簽字後12小時起(即1053年7月27日22時)完全停止在朝鮮的一切敵對行為,雙方各自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公里,中間寬達4公里的地帶為非軍事區,其中心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派出對等的民政警察(各方不超過1000名)維持軍事分界線南(“聯合國軍”)北(志願軍和人民軍)各自非軍事區的秩序。軍事分界線,非經軍事停戰委員會特許的人員不准越過。這樣形成了在軍事分界線南北的非軍事區內,雙方民政警察警戒對峙,在非軍事區南北則是重兵把守的局面。美國為了繼續製造朝鮮、遠東的緊張局勢,則在軍事分界上和非軍事區不斷製造事端,經常發生違反協定的事件。所以,停戰後朝中人民部隊在軍事分界線上又和“聯合國軍”進行了尖銳複雜的鬥爭。 朝鮮停戰協定是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雙方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勝的情況下簽訂的。美國雖然被迫接受了停戰,但卻不肯就此甘休,更不會就此放棄其侵略計劃;而朝中方面的力量及其他條件,也還不足以能迫使“聯合國軍”接受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主張。這樣,維護停戰線的穩定,便是一場長期而復雜的特殊戰鬥。美國侵略者破壞政治會議的召開,阻撓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製造朝鮮的不穩定狀態;李承晚集團在停戰前,就竭力反對簽定停戰協定,吵著要“單獨幹”,停戰後它在美國支持下,又不斷叫囂“北進”和“武力統一”,大力擴軍備戰,多次掀起企圖撕毀停戰協定的風波。在軍事分界線上,美方的飛機和武裝人員越界襲擾、破壞等違反協定的事件,屢見不鮮。特別是停戰初期,對方違反協定事件更多,軍事分界線上局勢相當緊張。對方破壞的主要手段:一是派遣武裝人員越界,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二是軍用飛機入侵朝中部隊地區上空偵察、騷擾;三是派遣特務刺探朝中方面軍事情報和進行破壞活動;四是向非軍事區或朝中部隊陣地打槍打炮,進行挑釁活動,威脅朝中部隊的安全;五是偷偷地移動軍事分界線標誌,破壞實際控制線現狀,等等。僅停戰後的第1個月,美方即7次派遣特務和軍事人員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朝中方面的非軍事區以至軍事控制區,進行特務活動和武裝襲擊。美軍飛機多次侵犯上述區域,1953年12月30日,竟有8架美軍飛機兩次進行這種侵犯。 與其相反,朝中部隊在停戰後,嚴格遵守和履行停戰協定的各項條款,積極拆毀清除非軍事區內的爆炸障礙物,重新調整部署,努力維護軍事分界線的穩定。為了維護停戰協定關於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條款的實施。並根據鬥爭的尖銳性持久性的特點,志願軍一線部隊,樹立抗美援朝持久鬥爭和常備不懈的思想,修築、加固陣地工事,加強武器裝備的維修保養,進行軍事、政治和文化訓練,加強現代化建設,保持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保持良好的備戰狀態,做好應付敵人突然襲擊的準備;在非軍事區擔任警戒執勤任務的民政警察,認真履行其職責,積極維護該區內的秩序。為了及時打擊潛入的敵特和敵小股武裝的襲擊等破壞活動,朝中方面的民警採取瞭如下措施:一是嚴密觀察,做好預防。設觀察所、觀察哨,在前沿組織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觀察網,及時掌握對方的活動情況,並找出其規律,及時採墩預防措施,以挫敗對方的破壞活動。 5年中,敵特潛入及小股武裝襲擾活動,大都沒有逃脫我觀察網的嚴密監視,致使敵人的襲擾活動屢遭失敗;二是認真巡邏,保衛邊界。在軍事分界線我方一側非軍事區內,堅持晝夜巡邏,嚴防敵人的滲透和破壞活動。 1953年底,敵在南大川向我方移動軍事分界線標誌物,企圖掠佔這一地區,我方巡邏民警及時發現,並立即對敵提出嚴正抗議,迫敵不得不將標誌物挪回原來位置;三是設伏待機,制敵滲透。根據觀察、巡邏掌握敵特的活動情況和規律,在敵特可能潛入的地區設伏,是捕捉敵特滲透的最有效的手段。 5年間,我方捕獲了美方特務和武裝人員達700餘人,沉重地打擊了對方的破壞活動。由於我軍高度戒備和採用上述主要的鬥爭措施,使敵在非軍事區或通過非軍事區違反停戰協定的792起挑釁活動,都被我軍擊破,有效地保衛了軍事分界線。 與此同時,為了揭露敵人的破壞陰謀活動,使其政治上陷於被動,朝中方面民警還採取瞭如下對策:一是做好粉碎敵挑釁之準備,但不主動惹事;二是積極向敵方宣傳和平政策,做好爭取對方的工作。先通過正常交往,消除對方人員的敵對情緒和思想顧慮,取得對方的信任;再通過經常的交談、聚餐、節假日贈送些禮品、搞聯歡等活動,宣傳我軍的和平政策及主張,揭露美國侵略戰爭的實質和挑起事端的真相,促使其思想轉變。據一線某軍的不完全統計,在5年裡,我方主動與敵方人員接觸443人次,聯歡44次,經過工作後對我方和平政策表示理解和同情的達377人,投向我方者10人,有的還主動將其本部的部署、換防等情況告訴我方;三是抓住對方破壞停戰協定的重大事件,進行共同調查,以鐵的事實揭露敵人的假和談真要戰爭的陰謀,並公諸於世,使其失去國際信譽,在政治上陷於被動。 1955年8月17日和1956年11月7日,中朝人民軍隊先後擊落2架侵入朝中方面軍事控制區上空的美方軍用飛機。 10日,朝中代表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對美方飛機侵越軍事分界線的挑釁活動予以揭露和抗議,並提請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派出視察小組進行調查後,將飛機的殘骸和兩名駕駛員的屍體、1名生俘的駕駛員交給了美方。在人證物證面前,美方的處境十分尷尬。 1954年8月30日,美方派遣武裝特務3人越過軍事分界線,入侵我方非軍事區進行破壞活動,我方民警當即將其全部抓獲。對此事,軍事停戰委員會第4聯合觀察小組於9月1日進行共同調查,美方在鐵的事實面前,不得不表示“遺憾”。隨後,我方代表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向美方提出指控,並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人民廣播,使美方在政治上更加被動。由於朝中方面嚴格遵守停戰協定,高度戒備,並對敵方違反協定事件進行了堅決鬥爭,在政治上給了敵人以很大的打擊,使敵方破壞停戰協定有所顧忌,違反協定的事件逐年減少,使其不敢在朝鮮貿然發動新的戰爭,從而保持了停戰局面的相對的穩定。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與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並遵循著毛澤東主席“愛護朝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指示,尊重朝鮮政府,團結朝鮮人民,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志願軍在戰火中搶險救災,搶救朝鮮人民生命,出現了羅盛教那樣的國際主義戰士;在戰鬥空隙中,盡一切力量幫助朝鮮人民,生產勞動。歷時3年的戰火,使朝鮮城鄉一片瓦礫,廣大人民災難沉重。停戰以後,朝鮮人民立即響應朝鮮勞動黨發出的“一切為了加強民主基地,恢復和發展戰後人民經濟”的號召,投入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事業。志願軍廣大指戰員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並響應彭德懷的“以自己的勞動來幫助朝鮮人民克服困難,並以此為最光榮的任務”的號召,在維護停戰協定的同時,把幫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美好家園,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1953年11月12日,應中國政府的邀請,金日成首相率領朝鮮代表團到中國訪問,與毛澤東主席親切會見。為了全面地支援朝鮮人民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副總理等,於12日至24日與朝鮮政府代表團在北京進行會談,商定瞭如何援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等問題,兩國締結了《中朝經濟及文化合作協定》,並發表了談判公報。中國政府決定,將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12月31日止這一時期中,中國政府援助朝鮮的一切物資和費用,均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並決定子1954年至1957年4年內,再撥人民幣8億元,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作為恢復其國民經濟之費用,等等。金日成首相這次訪問取得的成果,把中朝友誼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戰爭剛結束,志願軍以建設祖國般的高度熱情,參加了恢復重建朝鮮北半部的工作。指戰員們奔赴平壤、成興、新義州等重要城市的建築工地和廣大農村。他們的口號是:“工地就是戰場”,“多流一把汗,多增加一分友誼”。其勞動熱情就如同在戰場上的士氣那樣旺盛。有一首戰士的詩歌反映了當時志願軍的精神面貌: 志願軍鐵道兵部隊,與朝鮮人民共同努力,在停戰數小時後,就使平壤至新義州的鐵路暢通。而聯結著這段鐵路的清川江大橋僅從1953年1月到停戰時止,就遭到敵機1200多架次,在橋的周圍投下3170多枚各種炸彈的嚴重破壞。志願軍鐵道兵部隊決定用3個月時間重建這座大橋。全橋工程規模很大,僅用的鉚釘連接起來即達7公里長。經指戰員們日夜緊張地勞動,比原計劃提前14天完成了任務,並節約價值40萬元人民幣的材料。停戰3個月,即修復、修整和新建橋樑308座全長1.5萬多米,並修復線路7000多米,車站37處,迅速地全部恢復了朝鮮北半部的原有鐵路線。擔任重建平壤的志願軍工程兵部隊承擔了一批規模巨大的工程。大家以無比光榮的心情·都願把自己的名字和這個舉世聞名的英雄城市的名字連在一起。他們“以建設北京的勁頭建設平壤”,邊幹邊學,很快掌握了各種技術,還有很多創新、並以厲行節約、利用廢料的辦法,解決了物資器材不足的困難。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在平壤市修建了辦公大樓、醫院、學校等建築20多萬平方米。 志願軍還以大量人力,幫助朝鮮人民修復被毀壞的水利工程,還興修了一批新的水利工程。到1957年底,志願軍指戰員幫助朝鮮人民先後修復了見龍、泰川等8座水庫,修築堤壩1300餘座,全長310多公里。次年,又參加了修建定州、谷山等水庫工程。在施工中,指戰員以高度的勞動熱情,有的在齊腰洪水中搏鬥,有時在冰水中施工,有的戰士在施工建築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表現了無私奉獻和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 當停戰後在接近戰區的許多地方,朝鮮居民重返故鄉時,志願軍駐當地部隊立即進行了緊張的突擊勞動,積極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不少戰士變成了木匠、鐵匠、泥水匠、磚瓦匠,蓋房子,修學校,填平炸彈坑,起出敵人埋下的地雷等爆炸物,使居民盡快進入溫暖的住宅,恢復生產,早日安居樂業。在朝鮮東、西海岸上的志願軍部隊,幫助朝鮮漁民修補漁船,織補漁網。駐東海岸的一支部隊,專建了一個鐵匠爐,為附近的4個漁業生產合作社打了1200多個修補漁船的釘子,修理了800多件工具,還把漁港附近6000米長的道路加修成公路,使漁民們捕獲的鮮魚能用汽車迅速運到附近的火車站。 據不完全統計,志願軍在朝鮮的8年間,主要是戰後5年多時間裡,共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412間,恢復和新建大小橋樑4263座,修築堤壩4096條(全長249公里),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全長1218公里),田間勞動8.5億坪,運輸物資6.3萬多噸。志願軍對待朝鮮人民的疾苦,就像對待自己親人的疾苦一樣關心。 8年來,特別是戰時志願軍節衣縮食,以糧食1000多萬公斤,衣物58萬餘件,幫助部分駐地人民度過災荒。為朝鮮人民治病188萬多人次。 這一切實際行動,體現了志願軍的國際主義精神,進一步增進了中朝友誼,受到了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朝鮮人民的熱情稱讚。以金日成首相為首的朝鮮黨政領導人多次到工地看望和慰勉志願軍。金日成說:“我們朝鮮人民從參加朝鮮戰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身上,看到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同誌所領導的光榮的人民中國的新兒女,看到了把朝鮮人民的艱難困苦當成自己的艱難困苦並為克服這種艱難困苦而奮鬥努力的崇高而純潔的新型人物的真面貌。”並指出:“這種高貴的道德品質,不能不為朝中兩國人民和所有尊重人類尊嚴的人們引為驕傲。”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還給在重建工作中成績卓著的志願軍指戰員授予勳章、獎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