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12章 第十章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

南昌會戰剛剛開始時,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就己得到中國第一、第五戰區將向信陽、應山等地區發動局部攻勢,以威脅和消耗武漢地區日軍的情報,同時了解到,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己由江西豐城、樟樹地區調至江北棗陽、隨縣地區。日軍攻占南昌,武寧,基本上解除了中國軍隊對九江及長江航道的威脅。岡村寧次決定先發製人,在日本國內新擴建的第33、第34師團增調至武漢地區,加入第11軍戰鬥序列後,於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之前,向隨棗地區進行攻擊,以殲滅或驅逐湯恩伯集團,鞏固武漢防務。準備使用3個師團及1個騎兵旅團的兵力進行這次作戰。 1939年4月17日,擬好作戰計劃。其作戰方針是:為確保現佔領地域,摧毀中國軍隊繼續抗戰的意志,預定於5月初殲滅武漢西北方向的中國軍隊。其作戰指導是:在主力發動進攻之前,以一部兵力對大別山南麓地區進行攻擊,以牽制中國軍隊於該地;主力在鍾祥以東向棗陽並向唐河一帶迂迴,切斷中國軍隊向南陽的退路,以殲滅其主力兵團第31集團軍的2軍於唐河以南之棗陽附近。達成作戰目的以後,除確保隨縣附近地區外,各師團迅速返回,恢復原警備態勢。要求參戰各部隊於5月初秘密集結完畢。其兵力部署是:令第3師團(為加強該師團進攻能力,另配屬1個步兵聯隊、2個野戰重砲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山砲兵大隊、1個迫擊砲大隊、1個機槍大隊、1個戰車大隊、2個裝甲車中隊)於4月末集結於孟畈店地區,5月初發起進攻,突破中國軍隊防線後,向隨縣以北的高城鎮、唐縣鎮攻擊前進,以牽制中國軍隊主力於棗陽東南方向;另以一部兵力向棗陽東北的新集一帶迂迴;必要時,以一部兵力由信陽向桐柏方向進擊,以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令第13師團和第16師團分別集結於鍾祥東北的黃家集和鍾祥附近,進攻開始後,兩師團突破當面中國軍隊的防線,並列向棗陽以南的吳家店和棗陽以西的雙溝前進,切斷棗陽地區中國軍隊與襄陽的聯繫。令騎兵第4旅團(為加強該旅團獨立作戰的能力,另配屬1個騎兵聯隊和1個騎兵大隊)集結於鍾祥東南的鄭家集和天門以西的多寶灣地區。進攻開始後,俟第16師團進至樊城東南的方集、大廟山一帶時,迅速超越該師團,攻擊雙溝,並向新野唐河迂迴,以形成對棗陽地區的雙重包圍,遮斷中國軍隊向南陽的退路。當第3師團進至唐縣城附近時,第13,第16師團從白河以東向右迂迴、進攻棗陽以北地區,殲滅中國軍隊主力兵團於棗陽附近。作戰目的達成後,第3師團確保棗陽地區,掩護其他部隊返回原駐地。其他部隊撤回後,第3師團除留一部兵力佔領隨縣外,主力亦返回原駐地,恢復原態勢。此外,還令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2個偵察中隊、1個戰鬥機戰隊、2個輕轟炸機戰隊)協同進攻部隊作戰。這一計劃的中心思想,是以第3師團在右,騎兵第4旅在左,以迂迴行動對棗陽地區形成包圍,爾後,以第13、第16師團北進,以圍殲中國軍隊之第31集團軍。

武漢會戰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退守鄂西北及鄂豫邊境地區,將所屬部隊區分為江防軍、右集團軍、左集團軍、第二線兵團和游擊部隊5個兵團。江防軍(司令郭懺,轄第94、第26、第44軍和第128師及游擊第7縱隊,連同暫歸第九戰區指揮的第75軍,共13個師及1個游擊縱隊)擔任長江北岸至襄河(襄樊附近漢水河段)間及當陽、宜昌、江陵一帶地區之守備;右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轄第33集團軍第77、第59軍,第29集團軍第67、第55、第45軍及第6游擊縱隊,共11個師及1個游擊縱隊)擔任襄河兩岸及大洪山之守備,主力集結於宜城以南地區;左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轄第11集團軍第39、第84軍,第31集團軍第13、第85軍及第1、第5游擊縱隊,共11個師、2個旅及2個游擊縱隊)擔任桐柏山與大洪山間地區之守備,主力集結於隨縣至棗陽間地區;第二線兵團(總司令孫震,轄第22集團軍第41軍及第N9師,共4個師)控制於襄樊附近地區;游擊部隊(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廖磊,轄第7、第48軍,第2、第3游擊縱隊,共4個師及2個游擊縱隊)以大別山為根據地,策應主力部隊作戰,另外,第一戰區之第68軍駐桐柏、明港一帶,主力控制於桐柏西北,可策應第五戰區作戰。 1939年4月上旬,軍事委員會命令發動“4月攻勢”時,第五戰區之江防軍及左右集團軍,均曾以少數兵力向隨縣以東及安陸、應城、天門等地進行戰術性出擊;豫鄂皖邊區游擊隊亦曾向信陽、廣水、花園等處進行襲擾,均以兵力過小,效果很小。 4月下旬,偵知日軍有2個新的師團增援武漢,日軍第11軍正向鄂北集中,有向戰區進攻的徵候。李宗仁遂於4月25日下令,停止“4月攻勢”,調整部署,作抗擊日軍進攻之準備。同日,制定出新的作戰計劃。其作戰方針是:“戰區決以長久保持桐柏、大洪兩山地帶,以攻為守,予敵以打擊。”其兵力部署的基本精神是:以一部兵力防守襄河,以主力配置於襄(陽)花(園)公路方面,伺機反攻,另以一部兵力配合游擊部隊攻擾平漢路。同時,還請求軍委會令第一戰區之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南移桐柏、唐河,以鞏固兩戰區之結合部。計劃經軍委會批准後,李宗仁按照計劃於4月30日下達作戰命令。其主要內容為:“戰區決以主力行攻勢防禦,粉碎敵人之企圖,長久保持襄河左(東)岸地區,一部渡河攻擊,竭力牽制敵之兵力,俾我主力作戰容易。”令第21集團軍以2個師並指揮2個游擊縱隊,主力向花園、廣水間,一部向信陽西進,策應主力之作戰;令江防軍以第26軍為主力,推進至沙洋、沙市間地區,並以攻擊行動牽制敵軍;今右集團軍加強襄河左岸地區兵力,防止日軍北上及渡河,令左集團軍在現陣地(隨縣地區)阻敵前進,將主力配置於左翼,伺機向敵側背攻擊;令二線兵團之第41軍在唐河、白河及襄河右岸扼要防守,第45軍集結於茅茨販附近,分別準備策應左、右集團軍。此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尚在棗陽。

1939年5月1日,日軍第3師團在航空兵直接支援下,首先在東部發起進攻,由信陽、孟畈店、徐家店、浙河分4路向守軍第84軍及第13軍陣地進攻。戰至5月3日,日軍突破守軍的前進陣地,開始向主陣地帶攻擊。又經過4天的激烈戰鬥,至7日晚,守軍退守厲山南北之第二線陣地,日軍先後攻占塔兒灣、高城、隨縣等地。在日軍第3師團開始進攻後,日軍第13、第16師團亦開始向守軍第45、第59、第77軍的陣地實施火力攻擊。當中國軍隊第31集團軍已被日軍第3師團牽制了襄花公路方面時,日軍2個師團及騎兵旅團遂於5月5日開始由鍾祥、黃家集發起進攻。日軍第16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沿襄河東岸向北攻擊前進,突破守軍陣地後,於6日攻占長壽店,7日攻占張集、蔡陽。日軍第13師團乘守軍左、右集團軍主力與日軍第3、第16師團激戰之機,由黃家集、平壩鎮兩路向北急進,沿途未遭堅強阻擊,於7日夜分別佔領棗陽及隨陽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已將長官部轉移至襄陽,鑑於當前情況,乃決心令左集團軍主力依桐柏山地,對棗隨盆地佔領側面陣地,側擊北進之敵,不得已時,則分向唐河、新野轉進;並以第39軍及第13軍一部留置大洪、桐柏山區,發動游擊,襲擊敵人;令右集團軍河東部隊竭力來擊北進之敵,遲滯其進展。各部隊接到命令後,左集團軍以第39軍進入大洪山,第84軍及第31集團軍則逐次抗擊、交互掩護,向唐河轉移。右集團軍以一部兵力及江防河東部隊,分向敵後挺進,企圖切斷日本第16師團及騎兵第9旅團與後方之聯繫。

日軍第13師團佔領棗陽後,各部隊仍按原計劃繼續進攻。第3師團由信陽出發之第34聯隊,於5月10日擊退第一戰區第68軍第119師,佔領桐柏,其他3路於8日突破守軍厲山一線的第二陣地後,於12日進至棗陽東北的西新集地區。第16師團在擊退第59軍第180師的阻擊部隊後,由張集經棗陽之西迂迴至棗陽以北的太平、湖河。騎兵第4旅團於9日晚徒涉渡過唐河,10日拂曉徒涉渡過白河,中午攻占新野,遂即放棄、繼續東進,12日與第2集團軍第30軍激戰後,佔領唐縣,不俟守軍反擊,又放棄唐縣,迅速南返至太平、湖河地區,與第16師團會合。至此,日軍3個師團及騎兵旅團均在棗陽東北地區會合。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於當夜下達命令,令進攻部隊返回各自駐地,並規定在返回途中分段掃蕩第五戰區留在日軍後方的部隊,同時令第3師團以一部兵力據守隨縣。

第五戰區左翼集團之第84軍於5月9日撤至吳山店,獲悉棗陽已為日軍佔領,北進道路受阻,於是轉向南陽、方城間突圍,於20日到光化集結,第31集團軍於9日在桐柏以北的劉家河、江頭鎮地區與日軍第3師團激戰終日,傷亡頗重,當晚獲悉,信陽日軍已迫近桐柏,鍾祥日軍己佔棗陽,10日又偵知棗陽以北日軍正向東北突進中,而桐柏已為日軍佔領,並正向西進攻,第一戰區援軍尚未到來,遂決心於當晚向唐河轉進,留第23師及獨立第1、第2旅歸張軫軍長指揮,在桐柏山游擊。撤退途中,於11日得知唐河、新野已為日軍攻占,遂令各部經平氏,西新集間,轉向東北之泌陽轉移。 15日撤退至泌陽,蔣介石將其調至內鄉、鎮平。右集團軍河東部隊連日襲擊日軍後方,先後在田家集、耗子崗等地側擊北進日軍;第132師一部切斷長壽店以南日軍交通;第55軍一部渡河向京鐘路游擊;第67軍之1旅圍攻舊口,均有斬獲。 5月13日,李宗仁認為右集團軍牽制日軍北上的任務已經完成,令其“停止進攻,回保河西防務”。河東各部隊遂先後退回河西。

在日軍進攻期間,江防軍和大別山的部隊,按照第五戰區的命令,頻頻出擊以牽制敵人。第7軍一部曾於4月30日一度攻人麻城北門,5月4日圍殲日軍一小部於紅安以北的打油尖。第2游擊縱隊將夏店至花園間的交通,通訊徹底破壞,並與第3游擊縱隊協同,於5月3日占領東莫店,擊退由廣水來援的日軍小部隊。 5月13日,14日,日軍第3,第13,第16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開始由棗陽地區分路南撤。 15日,其第13師團在茅茨畋、朱家集一帶,遭到留置大洪山的第39軍阻擊。 16日,日軍第3師團亦加入戰鬥。激戰至18日,第39軍接到李宗仁17日發出的指示:“務避實擊虛,勿堅守一點。”劉和鼎軍長遂令其第34、第56師,化整為零,分散進行游擊。 17日後,日軍各部隊均返回駐地,除隨縣為第3師團之一部隊佔據外,恢復了會戰前的態勢。此次會戰,據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統計,中國軍隊傷亡及失踪人員共2.8萬人,據日軍統計,日軍共傷亡2450人。 (第五戰區當時據各部隊戰鬥祥報統計,日軍損失約2萬人)。

隨棗會戰,日軍沒有實現殲滅中國軍隊主力部隊的戰役企圖。爾後,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又遭受挫折。特別是中國軍隊發動的冬季攻勢,使突出在武漢地區的日軍深感威脅。為了確保武漢和威脅重慶,日本大本營於1940年4月10日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以第11軍進攻宜昌的命令。這時,岡材寧次已經調走,由關東軍第7師團長園部和一郎繼任第11軍司令官。所屬部隊、亦己有所調整;共轄第3、第6、第40、第33、第34、第13、第39師團,獨立混成第14、第18旅團,臨時混成第101旅團及野戰重砲兵第6旅團。其中,4個師團和1個旅團駐於江南,3個師團和2個旅團及砲兵旅團駐於江北。園部和一即將進攻宜昌的作戰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打擊棗陽地區的第五戰區主力,第二階段再渡過襄河進攻宜昌。其第一階段進攻計劃的作戰方針是:以機動神速之進攻,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於隨縣、襄陽一線以北地區;爾後,將漢水以西的中國軍隊向宜昌地區壓縮並殲滅之。其作戰指導的主要內容是:以兩翼迂迴包圍、中間突破,殲滅第五戰區主力。其兵力部署是:令第3師團(配屬第40師團3個步兵大隊、1個山砲兵大隊,第34師團2個步兵大隊)由信陽經明港至唐河左旋,進攻新野南的白河地區與樊城附近,與第13師團會合,切斷第五戰區主力向北的退路;令第13師團(配屬第15師團4個步兵大隊,第22師團3個步兵大隊、1個砲兵大隊)沿大供山以西漢水東岸北進,迂迴包圍樊城一帶第5戰區主力,與第3師團協同作戰;令第39師團(配屬第6師團的3個步兵大隊、1個山砲兵大隊、)於隨縣正面展開,當兩翼師團形成包圍後,從中路向棗陽進攻,與第3、第13師團協同,殲滅包圍圈內第五戰區之第11集團軍。為了牽制和迷惑中國軍隊,江南各師團在進攻開始前對當面之敵發動攻擊;在棗陽地區作戰時,宣傳此次作戰結束即返回原防,使中國軍隊放鬆下一步作戰的準備、並製造假命令,故意丟失。預定5月1日開始進攻。

中國第五戰區於4月初便得悉日軍向第五戰區調動兵力的情報,13日召開各集團軍總司令會議,研究對策。判斷“敵似將以主力由襄花路方面攻擊,企圖殲我襄河以東地區野戰軍,並相機攻略沙(市)、宜(昌)”,決定以戰區主力守備襄河以東經大洪山、桐柏山至信陽北明港一線;控制機動兵力於葉縣、確山地區,準備從正面和側方打擊進攻之敵。其兵力部署為:江防軍司令郭懺指揮第26、第94、第75軍,第128師及第6、第7游擊縱隊,防守襄河東、荊河右岸;張自忠為右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33、第29集團軍,防守襄河及大洪山;黃琪翔為中央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11集團軍、第45軍及第1游擊縱隊,防守隨棗地區正面並擔任大洪、桐柏山口游擊作戰;孫連仲為左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2集團軍及鄂東游擊隊等,防守明港鐵路兩側;湯恩伯為機動兵團總司令,率其第31集團軍位於葉縣、南陽地區;孫震為預備兵團總司令,率其第22集團軍集結於棗陽東北地區。

1939年5月1日,日軍按計劃開始行動。第3師團由信陽地區北進。當日,擊退守軍第68軍及第30軍的部隊,攻占明港、獅子橋及小林店、轉向西進,5日占泌陽、桐柏,7日攻占唐河;第13師團由鍾祥北進,突破第55、第77軍和第67軍部隊的陣地,3日占領長壽店、田家集,6日攻占豐樂、張家集,7日進至襄棗公路,8日,其騎兵部隊攻占新野;第39師團俟兩翼師團形成包圍後,於5月4日開始向守軍第11集團軍的陣地攻擊,5日攻占高城、安居。守軍退守環潭,又退棗陽,再退唐、白河後方,其第173師擔任後衛,掩護主力撤退。 7日日軍攻占隨陽店、吳家店,8日攻占棗陽。第173師完成掩護任務突圍時,遭日軍戰車部隊襲擊,師長鐘毅力戰犧牲,官兵傷亡甚重。 3路日軍於8日晚在唐河、白河之畔會合。園部和一郎認為第一階段作戰任務已經完成,於當夜下令停止進攻。 9日,各師團開始後撤。此時,第五戰區各部隊均已轉移至外線。李宗仁遂部署部隊,準備圍殲其一部。令第2、第31集團軍及第92軍,由北向南;第29、第33集團軍,由南向北;第39、第75軍由西向東,包圍棗陽地區日軍。並令第94軍深人至敵後之京山、皂市、應城、雲夢地區,第7軍與鄂東游擊隊襲擊信陽以南鐵路沿線之柳林、李家寨、雞公山車站附近日軍。

第五戰區的上述部署及蔣介石於11日18時發給李宗仁、命其“利用此一絕好之時機,竭盡全力,以完成在運動中殲滅敵人之光榮任務”的電報,均為日軍截獲。日軍還從張自忠向蔣介石報告所率5個師的行動的電報中,了解到第33集團軍的具體位置。園部和一郎遂決定,集中第13、第39師團的兵力,沿漢水東岸南下,反擊張自忠集團軍。令在新野以南的第3師團撤至棗陽附近,掩護後方。日軍情報部門又從電台聯絡呼號及方法,採取電波測向,一直掌握著第33集團軍總司令部電台的向外聯絡情況和位置。了解到張自忠總司令部位於宜城東北約10公里一帶地區,日軍遂在航空兵配合下向這一地區合圍。 15日夜,日軍第39師團由方家集、南營向南瓜店逼進,16日拂曉完成對第33集團軍司令部的戰術包圍,在砲火支援下,四面圍攻。守軍第74師英勇抗擊,並不斷實施反沖擊,陣地失而復得數次,激戰至下午,特務營亦參加了戰鬥。此時,日軍進攻部隊已達5000餘人,集中砲兵火力,猛攻守軍的最後陣地。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壯烈犧牲,第74師傷亡殆盡。

此時,日軍第3師團配屬之第216聯隊正在棗陽西北遭第31集團軍包圍猛攻,日軍援軍激戰至18日上午,方得解圍後撤。但日軍各師團仍處於被包圍狀態,在中國軍隊的阻擊、側擊下,傷亡亦重。園部和一郎為擺脫不利的被動局面,決定以進攻手段打破包圍,令部隊在撤至樊城、棗陽一線時,向追擊部隊實施突然反擊,並向北攻擊前進,以擊潰由北向南圍攻的第五戰區主力部隊。俟進至鄧縣、老河口附近,在第五戰區尚未了解日軍真正意圖前,突然快速後撤至樊城、棗陽一線,作進攻宜昌的準備。 5月19日拂曉,日軍按照計劃突破第五戰區的包圍圈,攻擊北上。 20日,第39師團先頭部隊第233聯隊進至白河南岸。當夜受命徒涉渡河,半渡之際,蔭蔽在北岸的第31集團軍部隊,集中火力,實施突襲。該聯隊死傷過半,倉皇退回。 21日,園部和一郎下令,命各師團立即撤至樊城、鍾祥間漢水東岸地區。為補充此次作戰所損兵力,調九江獨立混成第14旅團的獨立61、62、63大隊和安義第33師團第215聯隊第1大隊加入作戰部隊,同時令第40師團在漢水以東大洪山地區繼續向第五戰區的部隊進攻,以保障進攻部隊的後方。 5月31日晚,日軍第3、第39師團由歐家店、宜城間強渡襄河,6月1日攻占襄陽,3日占南漳、宜城,轉向南進。第五戰區的第41、第77軍尾隨敵後,收復襄陽、南漳。當日,第13師團由舊口及沙洋附近強渡襄河,與宜城南下日軍相策應,向江防軍進攻。江防軍主力退守董市、古老背、雙蓮寺之線主陣地。 5日,日軍攻占沙詳,6日占荊門、十里鋪、十回橋。 8日,日軍佔領遠安、河溶、江陵、沙市,主力展開於荊門、十里鋪、江陵之線。 9日開始,在航空兵直接支援下,向守軍主陣地進攻。午後,右翼陣地被突破,當夜退守宜昌外圍陣地。日軍繼續進攻,激戰至12日16時,宜昌失守。日軍第11軍原定在攻占宜昌後,各部隊即返回駐地。佔領宜昌的當晚,園部和一郎即令從速整理態勢,作撤退的準備。 6月15日,下令撤退,16日全部撤出。第五戰區第18軍當即收復宜昌,日本大本營受歐洲德國占領巴黎和意大利宣布對英、法作戰的影響,為進一步加強對重慶的威脅,不顧兵力不足,又命中國派遣軍確保宜昌。 17日12時許,日軍第13師團又攻入宜昌。此時、大洪山地區的日軍第40師團已被第29集團軍包圍,激戰6日夜,傷亡極重,師團長天谷直次郎負傷,糧食、彈藥全靠空投。園部和一郎因無機動部隊可以增援,只好令第40師團自身組織突圍。 6月21日,突出包圍圈,到達鍾祥以北漢水東岸。至此,會戰結束。 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