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10章 第八章武漢會戰

武漢三鎮位於長江中游,戰略位置極力重要。既有長江水路聯絡東西,又有平漢、粵漢鐵路貫通南北,並溝通西南和西北地區,從國外購買的各種戰略物資,大多由廣州運至此地再分運各個戰區,南京失守之後,國民政府雖已遷至重慶,但實際上,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則在武漢。因而,國民政府提出“保衛大武漢”的口號。保衛大武漢的中心思想、並不在於武漢三鎮本身的得失,而是以武漢為核心,在其外圍皖、鄂、贛、豫廣大地區,與日軍進行作戰,消耗其戰力,挫敗其士氣,為杭戰的最後勝利奠定基礎。 1937年12月13日,中國軍事委員會在南昌制定的《軍事委員會第三期作戰計劃》方針就規定:“國軍以確保武漢為核心、持久抗戰、爭取最後勝利之目的,應以各戰區為外廓,發動廣大游擊戰,同時從新構成強韌陣地於湘東、贛西、皖西、豫南各山地,配置新銳兵力,待敵深入,在新陣地與之決戰。”徐州會戰後,第五戰區各部隊,除韓德勤之第24集團軍撤向蘇北,準備進行游擊作戰外,主力部隊撤至豫東、皖北、皖西的商城、六安,霍山一帶,一面休整,一面準備依託大別山有利地形,阻擊可能西犯的日軍,楊森之第26集團軍則撤至安慶附近,準備固守安慶、無為、廬江地區,並協同江南第三戰區的部隊,阻擊沿江西進之日軍。同時成立武漢衛戍總部,以陳誠為總司令,開始進行武漢會戰的各項準備工作。

徐州會戰末期,第五戰區各部隊突圍轉移,日軍跟踪追擊。 日華北方面軍沿隴海路西進,在豫東擊敗第一戰區的阻擊部隊後,於1938年6月6日占領開封。當向鄭州前進時,蔣介石下令炸毀花園口黃河河堤,製造水障,日軍暫時被阻於黃泛區以東。日華中派遣軍沿長江和合肥西進,6月12日占領安慶、舒城等地。日軍企圖進攻武漢的形勢已極明顯。 中國軍委會為適應作戰的需要、增強指揮機構,遂調整了戰鬥序列,除江防部隊指揮系統(江防總司令劉興、江防要塞守備司令謝剛哲)不變外,將武漢衛戌總部改編為第九戰區,以原衛戌總司令陳誠任戰區司令長官,轄第1、第2兵團,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江北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兩戰區協同作戰,共同保衛武漢。中國軍委會的作戰指尋是重點立於外線,以保證機動的自由。採取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方針,主要防禦方向置於長江以南。以南昌、九江、黃梅、大別山東麓向北延伸之線為第一防禦地帶,在此以東為游擊區,由此地開始實行逐次抗擊;萍鄉、銅鼓、瑞昌、廣濟、羅田、麻城至武勝關一線為第二防禦地帶,亦即決戰地帶。

其具體作戰計劃,第九戰區:令第1兵團薛岳所部防守南潯線,井沿鄱陽湖沿岸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令第2兵團張發奎所部確保九江及田家鎮,並沿江構成陣地帶,必要時逐次抵抗,消耗敵人,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岳陽、蒲圻、咸寧;另以有力兵團,分別控制於各重要據點之間及武漢、長沙地區,以便隨時策應爾後之作戰;司令長官部設於武昌,第五戰區:以第4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以一部佔領廣濟東西亙浠水一線的縱深陣地,阻擊敵人;以第21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位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日軍;以第3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位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阻擊該方面日軍;以第24集團軍韓德勤所部任敵後游擊;以第29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第二線兵團,隨時準備策應第一線的作戰。

武漢會戰開始時,中國軍隊參戰兵力4個兵團,轄5個集團軍(第20、第9、第3、第31、第32集團軍),共30個師、1個旅、2個團及3個野戰砲兵團、2個要塞砲兵團。會戰中不斷增兵,至後期,總兵力約達124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7個野戰砲兵團、3個要塞砲兵團。其中110個師是參加此前各會戰的部隊,傷亡、損失甚重,雖曾進行過整補,但缺員仍在半數左右,平均每師約5500人。後增加的14個師,多為滿員,每師約1.1萬人。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總兵力約75萬人。其中有不少是沒有受過訓練的新兵。 第九戰區和第五戰區的戰鬥序列為: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所屬部隊有:第1兵團(薛岳),轄第9集團軍(吳奇偉,第4,第8、第66軍,第29、第37軍團),第20集團軍(商震,第32、第18軍)及第74、第29軍,第167師及鄱陽湖警備隊等;第2兵團(張發奎),轄第3集團軍(孫桐萱,第12軍),第30集團軍(王陵基,第72、第73軍),第31集團軍(湯恩伯,第13、第98軍),第32軍團(關麟徵,第52、第92軍),第11軍團(李延年,第2軍)及第75、第94、第37、第6、第16軍。戰區直轄第30軍團(盧漢,第60軍),第26軍團(萬福麟,第53軍)等,共約61個師。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所屬部隊有:第3兵團(孫連仲),轄第2集團軍(孫連仲兼,第30、第42軍),第26、第55、第87軍;第4兵團(李品仙),轄第29集團軍(王纘緒,第44、第67軍),第11集團軍(李品仙兼,第84、第48軍),第28、第86軍等,戰區直轄第26集團軍(徐源泉,第10軍,第199師),第21集團軍(廖磊,第31、第7軍),第5集團軍(於學忠,第51軍),第33集團軍(張自忠,第59軍),第24集團軍(韓德勤,第57、第89軍),第27集團軍(楊森,第20軍),第17軍團(胡宗南,第1軍)等,共約51個師。 此外,尚有江防總司令劉興指揮的第16、第43、第73軍及馬當、湖口、九江、田家鎮籌各守備區和江防要塞部隊等,共約12個師。海軍艦艇有“永績”、“中山”等8艦,“寧字”、“勝字”砲艇10艘,“史可法”、“岳飛”等號快艇10餘艘,參加會戰的空軍,有轟炸機2個大隊、驅逐機3個大隊、偵察機1個中隊,作戰飛機126架。另有蘇聯志願航空隊3個大隊,飛機120架。

日本在佔領南京後,中國軍隊主力並未被其殲滅,而國民政府正以武漢為中心,繼續組織抗戰。日本大本營繼續尋找中國軍隊的主力進行決戰。為控制中原地區,切斷中國的戰略通道,以迫使國民政府屈服,曾提出在1939年下半年攻略武漢的建議。並擬出沿平漢路南下或沿長江西進的兩個作戰人案。但由於日本政府及軍方內部看法不一,1938年2月16日的御前會議決定“暫不擴大”戰局,日本軍事當局則始終未放棄攻略武漢的企圖。徐州會戰期間,日本已深感侵華軍隊的兵力不足。繼1937年9、10月新組建7個師團之後,於1938年4月間再次組建第15、第17、第21、第22、第23、第27、第104、第106、第110、第116等10個師團。 (日本原有常備軍17個師團,七七事變後新組建的7個師團,2個調至華北戰場,4個調至淞滬戰場,1個在內蒙)。徐州會戰術期,日本大本營特別是侵日軍事當局,決定利用徐州會戰的有利形勢,逐次調整部署,進行攻略武漢的準備。

6月初,日本負責研究和製定國策的昭和研究會,也向近衛內閣提出了《關於處理中國事變的根本辦法》,建議“為了徹底打擊國民政府……必須攻下漢口、廣州”,認為“只要國民政府還佔據在漢口,漢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為其勢力範圍的共產軍和主要控制著西南各省的國民黨軍之間的接合點,和兩黨合作的楔子……所以,首先為了摧毀抗日戰爭的最大因素——國共合作勢力,攻下漢口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佔領了漢口,才能切斷國、共統治區的聯繫,並可能產生兩黨分裂”。此時,新組建的10個師團已基本組建完,6月15日的御前會議,遂決定進攻武漢。 6月18日,日本大本營正式下達第119號作戰命令和參謀總長第161號作戰指示。主要內容是:預定秋初攻占漢口,令華中派遣軍首先攻占淮河以南和長江沿岸至九江地區,以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令華北方面軍準備以一部兵力向鄭州方向前進,以牽制北方的中國軍隊。

日華中派遣軍接到命令和指示後,積極進行進攻武漢的準備:一面調整部署,整補軍隊;一面令已佔領安慶之波田支隊(波田重—少將的台灣旅團,轄步兵2個聯隊、山砲兵1個聯隊)及海軍第11戰隊,吳港第4、第5特別陸戰隊等繼續沿江向馬當、湖口、九江進攻。本來準備令己佔領桐城、舒城地區之第6師團繼續向大湖、黃梅進攻,以配合彼田支隊及海軍第11戰隊的作戰。但由於從合肥西進過程中大批人員染患瘧疾,減員2000餘人,其先遣第11旅團又不斷遭到中國軍隊第21集團軍第31軍第135師的反擊,傷亡極大,已無力繼續進攻。因而被迫停止在潛山地區休整,直至7月下旬方投入戰鬥。 日軍波田支隊及日海軍第11戰隊於6月22日開始溯江進攻,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23日,突破馬當、東流附近之水雷封鎖線,在香口以北登陸,與馬當守備區第16軍第53師在黃山、香山陣地進行激烈的爭奪戰後,於26日攻占馬當要塞。陳誠急電相鄰第一戰區第18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命其“督率第16軍、第49軍及11師、16師等部,務速恢復香山,馬當陣地而確保之,並規定攻克香山、及馬當要塞區者各賞洋5萬元”。羅卓英僅派劉多荃之第49軍馳援,而劉多荃只派其第105師北進,第105師則令其第313旅向香山反擊。 28日收復香山。復令第313旅進攻香口。因反擊香山己傷亡數百,日軍又得到艦上火力的支援,故未能攻克。此時,日軍後續部隊、新從日本調來之第106師團已到達馬當地區,其第101旅團與波田支隊由南岸迂迴至香山後方,於29日攻占彭澤。香山的第313旅等部隊被迫撤回。日軍於7月之日從彭澤西進,猛攻湖口守軍第26師陣地,水,陸、空協同作戰,激戰兩天一夜。 7月4日20時,湖口失守。

1938年7月4日,日本大本營確定進攻武漢所使用的兵力,並下達編成的命令。其戰鬥序列為: 華中派遣軍(畑俊六) 第11軍(岡村寧次) 第6師團(稻葉四郎) 第9師團(吉住良輔) 第27師團(本間雅晴) 第101師團(伊東政善) 第106師團(松浦淳六郎) 波田支隊(台灣旅團、波田重一) 第116師團之石原支隊(會戰後期加入戰鬥) 戰車第2聯隊 野戰重砲兵第6旅團 海軍第11戰隊(又增加第11、第12砲艇隊的滑走艇隊)及吳港第5特別陸戰隊 第2軍(稔彥親王) 第3師團(藤田進,8月25日編入第2軍) 第10師團(徐塚義男) 第13師團(荻洲立兵) 第16師團(藤江惠輔)

騎兵第4旅團(10月11日由華北方面軍轉隸華中派遣軍,10月14日配屬第2軍) 戰車第1聯隊 野戰重砲兵第5旅團 海軍吳港第4特別陸戰隊航空兵團(德川好敏,8月2日由華北方面軍轉隸華中派遣軍) 第1、第3、第4飛行團,共有戰鬥機7個中隊、偵察機4個中隊、輕轟炸機6個中隊、重轟炸機4個中隊、共有飛機約200架。 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第12、第13、第15航空隊和第3航空戰隊,共有飛機約200架。 湖口失守後,第九戰區判斷日軍將進攻九江、瑞昌,遂將第1兵團部署於鄱陽湖西岸,以防日軍向南昌、長沙方向迂迴、而將第2兵團部署於星子、九江亙碼頭鎮沿湖江之線。第2兵團總司令張發奎的防禦部署是:王敬久指揮其第25軍及第90師之1個旅,守備星子至姑塘間地區;李漢魂指揮第64,第8軍及預備第2、第9、第11師等,守備姑塘亙九江及其以西地區;霍揆章指揮第54軍守備碼頭鎮至富池口間地區,吳奇偉指揮第4、第60軍及第19師為兵團預備隊,控置於九江西南之馬迥嶺、沙河、瑞昌等地。

日華中派遣軍攻占湖口後,根據大本營下達的進攻武漢的戰鬥序列,進行了短時間的調整,擔任主攻方向的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由第2師團長升任)於15日到達南京,19日下令進攻九江、奪取前進陣地。命令主要內容為:令在湖口的波田支隊及第16師團與海軍第11戰隊協同,23日開始由姑塘進攻九江;令在潛山的第6師團向太湖、宿松、黃梅進攻,以策應九江方面的作戰;令第101師團推進至湖口附近,隨時準備支援第一線的作戰,並接替第106師團的守備。武漢會戰由此正式開始。 7月23日零時,日軍波田支隊首先在姑塘強行登岸,突破守軍預備第11師的陣地,向西攻擊前進,並擊退守軍第128師的反擊。日軍第106師團繼波田支隊之後,亦於姑塘附近登陸。 24日,波田支隊繼續向預備第8師防守之鴉雀山陣地進攻,第106師團全部登陸完畢。 24日晚,波田支隊與第106師團突破守軍第8軍的陣地,從廬山北麓迂迴,向九江進攻。與此同時,為策應波田支隊及第106師團的作戰,日海軍陸戰隊分別由九江東之洋油廠和九江西北之小池口登陸,擊退守軍預備第9師及第119師後,向九江近迫並切斷九江守軍與江北守軍的聯繫。激戰至25日黃昏,第2兵團放棄九江,退向南昌鋪、沙河之線,26日,日軍波田支隊進占九江。經3天戰鬥,武漢第一防禦地帶即產生缺口,被日軍打開了進軍武漢的大門。 日軍佔領九江後,岡村寧次令進攻各部隊繼續推進,擴大戰果,以掩護主力的集結和為其戰略展開準備條件。江北的日軍第6師團,在波田支隊等進攻九江的次日(24日),亦由潛山進攻太湖,經3天激烈的爭奪、拉鋸戰,26日攻占太湖。據日軍第6師團統計,3天的進攻戰鬥,曾遭到守軍第31軍數十次反擊,傷亡極大。佔領太湖後,繼續南進,擊退守軍第88軍後,於8月2日、4日先後佔領宿松和黃梅。由於損耗過巨,停止前進,原地休整。第106師團於7月28日沿南潯鐵路向九江以南的沙河南昌鋪進攻,遭到第4軍及第64軍的堅強抗擊,雙方在馬鞍山、金家山一帶激戰至8月9日,許多陣地多次反复易手。第106師團傷亡過半(約8000人),陣亡聯隊長2人、大隊長4人,頓兵於中國守軍陣地之前,毫無進展。 12日,岡村寧次令剛由蘇北地區轉來的第101師團加入戰鬥,在海軍及航空兵支援下,在星子附近強行登陸,於21日攻占星子。當其繼續西進、準備進攻德安時,遭到守軍第25軍的頑強阻擊。血戰至28日,日軍進攻受挫,師團長伊東政喜負傷,岡村寧次被迫下令暫停進攻,形成對峙。日軍波田支隊沿江西進,於8月10日在官湖港口附近登陸,向瑞昌進攻。為加強其進攻力量,岡村寧次令第9師團第6旅團在波田友隊後跟進。守軍第81師堅守望夫山陣地,日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數次攻占該山,又數次被守軍反擊奪回。激戰至13日,該陣地失守。第22師在牯牛嶺進行阻擊。 22日,第9師團第6旅團加入第一線進攻。 23日,該陣地失守。 24日午,日軍佔領瑞昌。 8月下旬,日軍第11軍和第2軍主力基本上均已進至進攻出發地,位之九江地區和合肥地區。 8月22日,日本大本營下達攻略武漢的第188號作戰命令。主要內容為:華中派遣軍與海軍協同,攻占漢口及其附近各要地,以達到將國民政府驅逐出中原地區的目的,殲滅中國軍隊,則為次要目的。為切斷中國的國際補給線,將同時攻略廣州。日華中派遣軍於當日17時下達進攻命令,令第11軍在海軍協同下,沿長江兩岸攻占武漢,主力置於長江以南,從咸千地區切斷粵漢鐵路,以一部兵力向德安、永修前進,相機攻占南昌;令第2軍主力由大別山北麓攻占信陽,爾後沿平漢路南下,從北、西北迂迴包圍武漢,以一部兵力橫越大別山迸至麻城,從東北方策應沿江部之作戰。規定8月27日進攻開始。 長江方面,日軍第6師團由黃梅向西攻擊前進,在廣州以東遭到守軍第84、第26軍及第67軍等部隊從正面和側面的不斷阻擊、側擊,至9月9日,方攻占距黃梅僅30公里的廣濟。休整7日後,9月15日,其第11旅團協同海軍向田家鎮要塞進攻,被守軍第48、第26軍及第86軍等部圍困於黃泥湖、馬口湖附近,傷亡1000餘人。增援部隊經7個日夜的苦戰,方得與其會合。此時,日海軍陸戰隊已由武穴登陸,雙方會攻田家鎮。與守軍第2軍及要塞守備部隊激戰3日,29日,攻占田家鎮要塞,日軍第116師團第120聯隊進駐田家鎮,第6師團第11旅團回廣濟與主力會合。 10月8日,田家鎮的日軍第120聯隊擊退第87軍的部隊,進占蘄春。 日軍波田支隊沿長江南岸與海軍協同,於9月14日攻占碼頭鎮,16日進至富池口以東,在航空兵與艦炮火力支援下,猛攻富池口要塞,守軍第54軍及要塞守備部隊奮勇抗擊,苦戰8日8夜,23日失守。 日軍第9師團由瑞昌向西攻擊前進,遭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的阻擊,進展滯緩。在富河一線激戰至10月6日,方渡過富河。又遭第54軍等抗擊,停滯於八相廟、大橋鋪之線。激戰至17日,突破守軍陣地,進至辛潭鋪、三溪口以西之線。 日軍第27師團由平津地區轉進至九江後,於9月16日由瑞昌向西南進攻,亦遭到守軍第13軍的頑強抗擊。 10月23日,岡村寧次又將第101師團第102旅團配屬給第27師團,在白水街附近加入戰鬥,在守軍第18軍陣地前受挫。其第103聯隊死傷近千,聯隊長谷川幸造陣亡。第27師團遂改變主攻方向,於10月1日攻占大橋河,爾後向東南進攻,於10月5日攻占箬溪。 日軍第101師團及第106師團分由廬山東西,沿南潯鐵路進攻德安、武昌。第101師團由星子南進,突破守軍第190師西孤嶺防線後,即被阻於隘口東北附近。第106師在得到杭州第22師團的1個山炮聯隊的加強後,於9月中旬攻占馬迥嶺。 25日向萬家嶺方向進攻。 30日被第1兵團第66、第74軍及第4軍6個師包圍於萬家嶺。松樹熊、石馬坑劉、大小金山等地區。 10月7日,中國軍隊在第9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指揮下開始總攻,激戰4日3夜,至10日,日軍的防禦體系全被打破,第66軍奪回萬家嶺,第4軍收復大金山,箭爐蘇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日軍第106師團被壓縮於雷鳴鼓、石馬坑、松樹熊狹小地域內,補給全靠空投。日軍第27師團派來增援的部隊,被第64軍阻止於箬溪東的跑馬嶺、龍頭渡一線。岡村寧次急令第101師團第102旅團(配屬戰車第5大隊)及蘇州地區的第17師團2個聯隊馳援。 10月12日後,第1兵團的攻擊部隊傷亡較大,進展甚微。日軍第102旅團及第17師團的援軍於15日進至甘木關。因而,薛岳於16日下令撤出戰鬥,部隊轉移至德安以西、以北地區。萬家嶺戰鬥,中國軍隊給予日軍第106師團以毀滅性打擊,殲滅9000餘人。時稱之為萬家嶺大捷,第106師團及第101師團均已失去進攻能力,後在九江以南地區擔任守備及休整。原命這2個師團進攻南昌的任務,被迫取消,直至會戰結束。 大別山北麓方面,日軍第10師團在北,第13師團在南,分別由合肥地區向六安、霍山進攻。經連日猛攻,突破第77軍和第51軍的陣地,於9月2日進至黎家集葉家集之線,與守軍隔史河相峙,第10師團於9月5日擊退第59軍,6日占領固始。 日軍第13師團進攻第71軍防守之富金山受挫。第10師團派第33旅團往援,在武廟以東中伏,被第71軍第88師殲滅500餘人,被迫撤回固始。第13師團在航空兵大力支援下,苦戰至11日,守軍第36師因傷亡過重,主動轉移至商城西南之沙窩地區。 9月12日,日軍第16師團到達時家集以西加入戰鬥,向商城進攻,與守軍第30軍在商城以東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因商城地形低窪,無險可守,第30軍於16日放棄商城,轉移至南沙窩、打船店之線。孫連仲指揮第3兵團,依據大別山的有利地形,修築大縱深的防禦工事,利用交叉火力和不時的出擊,激戰40余天,阻止了日軍第16、第13師團的猛攻,粉碎了日軍由東北方向進攻漢口的企圖。 日軍第10師團由固始西進,擊退第59軍後,於9月19日攻占演川,21日攻占羅山。由於沿途遭到第3兵團打擊,傷亡極重。以其第8旅團第39聯隊為例,由合肥出發時有2800人,五羅山僅餘800餘人。因而,日軍第2軍司令官稔彥親王將第3師團投入戰鬥,並以之作為進攻信陽的主要力量。羅山失守後,信陽形勢嚴峻,第17軍團長胡宗南指揮第1、第45軍在羅山以西以攻勢作戰抗擊日軍。開始進展順利,日軍第3師團於28日加入戰鬥後,改取守勢。 10月5日,第19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衛戌總司令羅卓英,奉命擴編為第5兵團(豫南兵團),指揮第12軍、第17軍團、第16軍、第31軍、第13師、第106師,負責平漢路及信陽方面的作戰,日軍第2軍令第10師團主力進攻柳林車站,令第3師團進攻長台關車站,令第10師團第8旅團進攻五里店,從南、北、東三個方向合擊信陽。 10月12日,日軍攻占信陽。至17日,守軍第5兵團轉移至武勝關、平靖關、應山地域。羅卓英調至江南,第5兵團由李宗仁直接指揮。 1938年10月中旬,武漢外圍第二防禦地帶各要點多已為日軍佔領,武漢三鎮已外於三面被圍的境地,中國軍委會認為已達到消耗日軍之軍事目的,沒有必要死守武漢,與敵硬拼,10月16日開始作撤出武漢的準備工作。戰鬥至10月24日時,日軍第2軍已進至麻城、花園之線,第11軍已進至黃肢、葛店和金牛鋪、仙索橋、太平山以東之線。此時,在武漢之重工業及國民政府各機構,均已西遷重慶,廣州已於21日失陷,國際交通線亦告阻斷,武漢得失之重要性已較前減少,因而、中國軍委員決定放棄武漢。 10月24日開始,全線轉移。日軍於25日占領武昌,26日占領漢口,27日占領漢陽。其第11軍各部繼續向南進攻,於11月12日占領岳陽。此時,第五戰區主力已轉進至湖北、河南平漢路以西,固安、隨縣、京山、天門一線;第九戰區主力已轉迸至江西、湖南永修、幕阜山、岳陽以南一線,日軍攻勢達於極限,無力前進。武漢會戰結束。 武漢會戰初期,中國空軍曾以主力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因損失過巨,至後期僅以一部支援地面部隊作戰。與日軍航空兵的空戰,極為頻繁,其中最著名的有2次。 1938年2月18日,日海軍第1聯合航空隊的15架攻擊機,在第2聯合航空隊的11架戰鬥機掩護下襲擊武漢。中國空軍第4大隊的29架驅逐機升空攔截,激戰12分鐘,擊落日機12架,中國空軍損失飛機5架;4月29日,日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出動27架戰鬥機、18架攻擊機襲擊武漢。中國空軍第3、第4、第5大隊的19架驅逐機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45架戰鬥機迎戰,經30分鐘空戰,擊落日機21架,中國空軍及蘇聯志願隊共損失飛機12架;1938年2月23日,中國空軍決定空襲台灣台北松山機場。共組成2個飛行隊,一隊為駐南昌的12架轟炸機,系中蘇混合編隊;一隊為駐漢口的28架轟炸機。由武昌起飛的一隊,因領航員計算有誤,偏離了航向,被迫在福州機場降落,加油後返回,未能完成任務。漢口的一隊到達松山機場上空時,日軍毫無準備,共投彈280枚,擊毀地面飛機12架、營房10棟、機庫3座,焚毀該機場可用3年的航空油料,使松山機場1個月不能使用。 1938年5月20日,中國空軍2架重轟炸機,由第14中隊長徐煥升和第19中隊副隊長董彥博駕駛,跨海遠征日本,在長崎、福岡上空。空投近百萬份《告日本人民書》等各種傳單,安全返航。時人稱之為“人道遠征”、“紙片轟炸”。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遭外國飛機“轟炸”,在國際上影響極大。 武漢會戰,由安慶失守算起,時間長達4個半月,大小戰斗數百次,戰場地幅包括江西、安徽、河南、湖北4省。雙方兵力,日本用於進攻的編制人員約25萬,會戰期間曾補充4、5次人員,投入總兵力當在30萬人左右;中國軍隊使用124個師,兵力高達75萬。這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這次會戰,不僅粉碎了日本妄圖以武力迫使國民政府屈服的戰略計劃,而且嚴重打擊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據日軍發表的統計資料,日軍第2軍傷亡960人,第11軍傷亡21886人,連同海軍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國民政府軍委會軍令部據各部隊戰鬥詳報統計的日軍死亡人數為25.6萬人。很顯然,日本發表的數字偏低,而國防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根據日軍戰史透露的信息和日軍被俘人員的交代,日軍各師團傷亡人數並不相同,有的在半數以上,如第6、第106師團等;有的則較少,如第3,第16師團等,平均當在30%至40%之間,傷亡總數約10至12萬人。中國軍隊傷亡人數,國民政府國防部史政局統計為陣亡254628人,恐亦難以準確。日軍統計數字,可供參考。日軍第2軍統計該軍當面的中國軍隊陣亡5.2萬人,第11軍統計該軍當面的中國軍隊陣亡145439人,總計陣亡197439人。 廣大愛國官兵作戰是極為英勇頑強的。但軍事委員會及有些高級將領在作戰指導上有欠妥善,以致在消耗敵人的同時,過多消耗了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兵力分散,以連綿不斷的一線式陣地進行防禦戰鬥,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戰略預備兵團;在會戰過程中,經常處於被動地位,處處追隨在敵人的行動之後,不少措施似“挖肉補瘡”;在領導指揮體系上,受人事關係影響過大,許多兵力調配,不是以戰爭需要為依據,而是按派系及資歷任官,職務與所屬兵力不適應,造成層次過多的弊病,自軍委會開始,要經過戰區、兵團、集團、軍團、軍,爾後才能到達師。命令報告,轉達費時,貽誤戰機;一個會戰,由兩個戰區分別指揮,各行其是,難以密切協調,特別是將兩個戰區的分界線,劃在日軍主攻方向的長江水道上,尤屬失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