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9章 第七章豫東會戰和花園口決堤

徐州會戰進行期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及未來可能的發展,判斷日軍“最近之企圖,在先求打通津浦線已甚顯然,惟敵人打通津浦線後,當以鄭州及武漢為其作戰目標”。同時,還判斷日軍“侵襲鄭州及武漢之路線”,可能性最大的力“沿隴海線西進圖取鄭州,以斷我平漢線之連絡,同時安陽方面之敵沿平漢線南下,以夾擊黃河北岸之我軍”。因而,在1938年5月1日,制定了《國軍作戰指導方案》,決心“以阻止敵打通津浦路之目的,在魯南集結相當限度的兵力,行攻勢防禦,但敵如由國內大舉增援至兵力絕對優勢時,剛應避免決戰,逐次抵抗,以消耗敵之戰力。同時在武漢及鄭州以西集結兵力,準備誘敵深入與之決戰”。並決定“集中20個師以上兵力於武漢外圍及核心”,“集中約15個師於隴海路鄭州以西地區”。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後,第五戰區部隊先後與日軍脫離接觸,轉移至安徽、蘇北等地。日本大本營認為徐州會戰基本結束,為“擴大徐州會戰的戰果,要求侵華日軍停止於蘭封(今蘭考)、歸德(即商丘)、永城、蒙城聯結線以東”。其實,華北方面軍早在進入徐州的19日夜,就已下達了向西擴張戰果的追擊命令,令第2軍進占商丘、永城一帶,令第1軍第14師團協助第2軍進攻商丘。第2軍部署第16師團配屬混成第3旅進攻商丘,部署第10師團配屬混成第13旅進攻永城。但是第1軍沒有按照方面軍的命令行動。早在16日,方面軍就曾令第14師團向商丘方向前進,協助第2軍攻擊商丘。這是第二次重申,第1軍依然命令第14師團進攻蘭封。此時,正與中國第一戰區宋希濂之第87軍在內黃附近激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為將突出的日軍第14師團殲滅於內黃、儀封、民權之間,命第29軍團軍團長李漢魂指揮第74軍、第64軍第155師為東路軍,由而丘西進;命第27軍軍長桂永清指揮第71軍為西路軍,由蘭封東進;命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及第20集團軍商震部為北路軍,在定淘、菏澤,東明、考城(今蘭考東北煙陽)附近,切斷日軍退注黃河北岸的通路;同時,令第8軍軍長黃杰指揮第8軍、第64軍第187師及第24師等部,堅守碭山、商丘,阻止由徐州沿隴海路西進的日軍。

5月21日,第一戰區部隊開始向日軍第14師團發動進攻。經激烈戰鬥,第74軍第51師及第71軍第88師1個旅收復內黃;第71軍第87師收復儀封。 5月23日,第71軍及第74軍又奪回西毛姑寨、楊樓、和樓等村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第14師團集中力量向楊堌集、雙塔集地區攻擊。第27軍陣地被突破,桂永清率領所屬部隊退向開封、杞縣,令第88師接替第106師防守蘭封。而第88師師長龍慕韓在桂永清退走後,亦於23日夜擅自棄城逃走,致日軍於24日不戰而佔領隴海路上的戰略要點蘭封。此時,據守碭山的第8軍第102師在日軍猛攻下,師長柏輝章下令放棄陣地西逃。日軍第16師團於24日占領碭山。 軍事委員會對蘭封的輕易失陷,大為震驚。蔣介石於24日電令第一戰區,命第19集團軍總司令薛岳指揮俞濟時第74軍、李漢魂第64軍、宋希濂第71軍、桂永清第27軍,由東向西;命第17軍團長胡宗南由西向東,包圍蘭封、羅王寨、三義集、曲興集一帶的日軍第14師團,於25日開始進攻。同時,還告誡各軍將領:“此次蘭封會戰,關係整個抗日戰局,胡、李、俞、桂、宋各軍,應遵照薛總司令所示任務,務於本月25日午後6時30分全線總攻,務須於明26日拂曉前將蘭封、三叉集、蘭封口、陳留口、曲興集、羅王寨地區間之敵殲滅。如有畏縮不前,攻擊不力者,按律嚴懲。”

5月25日,薛岳指揮豫東兵團對日軍第14師團發起猛攻。當晚,第71軍奪回蘭封車站。 26日,第74軍奪回羅王車站,第71軍猛攻蘭封外圍日軍陣地。 27日,第64軍攻占羅王寨,第71軍掃清外圍據點,收復蘭封。日軍第27旅團殘部逃去三義寨。羅王車站和蘭封的收復,使隴海路恢復了通車,被隔離於商丘附近的42列滿載物資的火車遂得以撤至鄭州。日軍第14師團被豫東兵團壓縮、包圍於三義寨附近。但當日軍於28日向第27軍陣地反擊時,桂永清又一次“獨斷命令各部隊向楊堌集、紅廟間地區轉移陣地,沿途拋棄無線電機及武器、彈藥,情形頗為混亂”。 軍委會對豫東各部隊未能在限期內攻殲蘭封附近日軍和第一戰區的部署有所不滿。 5月28日,蔣介石下達手令:“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務請毅然決心,速抽6師以上兵力在側後方作總預備隊,而指定李鐵軍、李漢魂、俞濟時3軍,負責掃清當面殘敵。即使被敵突破數點,衝出包圍圈外我可與之野戰,則較為得計。此時東路敵軍必於二、三日內向西急進,由周口直出許昌、鄭州,則後方在在堪虞。若我軍不早為計,則如此大兵群集於狹小區域,且左限黃河,殲滅甚易。希當機立斷,即於本晚實施。一面整理陣線,一面抽調部隊,以備萬一。並以此意轉薛伯靈(薛岳)、胡宗南,決心遵行,勿稍延誤。”第一戰區當即從東路軍中抽出第87、第88,第155及第61師,由李漢魂指揮,星夜轉移至杞縣、太康作總預備隊;令攻擊三義寨地區日軍第14師團的各軍、師、由薛岳統一指揮,迅速調整陣線,並以有力一部,固守蘭封附近國防工事,準備對東作戰。

日軍第10師團混成第3旅,5月28日,正向亳州、渦陽進攻中;第16師團及混成第13旅團,26日攻占虞城,同時向商丘外圍陣地進攻。當夜,黃杰第8軍退至商丘郊區一帶。 27日,程潛電令黃杰,務須死守商丘,在蘭封地區日軍被擊殲前,不得放棄。但黃杰根本不執行戰區司令長官的命令,竟於28日擅自率第40、第24師退向柳河、開封,將第187師留防朱集車站和商丘。 29日拂曉,師長彭林生率第187師退走,商丘要點又為日軍第16師團不戰而佔領。商丘的失守,嚴重地威脅了進攻日第14師團的薛岳軍之側背,第一戰區被迫再一次調整部署。 5月29日晚下達命令,令第102、第187師在睢縣、寧陵附近佔領陣地,竭力遲滯沿隴海路西進日軍的前進;令第87師開太康、淮陽,第88師開龍曲集,第61師開楊集,第58師開杞縣,佔領要點,組織防禦;令第155師集結於孫寨附近;令俞濟時指揮第20、第51師、新編35師與桂永清第27軍(第46、第106師)、胡宗南第17軍團(第1、第36,第78師)繼續包圍三義寨、曲興集地區的日軍,改取守勢,待敵竄動,舉全力殲滅日華北方面軍團第1軍第14師團被包圍於蘭封地區,陷於苦戰。 5月28日下令,命“第2軍盡力以更多的兵力,不失時機地逐次向開封東南地區進攻”。第2軍當日命“第16師團(配屬混成第3旅)確保歸德及其要點,主要從杞縣方面擊敗第14師團當面之敵;第10師團在繼續執行現在任務(進攻永城)的同時,準備以有力一部緊急派往杞縣方面;混成第13旅團佔領渦陽後,即轉隸於16師團”。接著,30日又將第10師團瀨谷支隊配屬給第16師團,以加強其進攻能力。至5月31日,日軍第10師團攻占渦陽,亳州,第16師團進至杞縣東南。

第一戰區根據形勢的發展,認為,不僅由徐州西進的日軍已加強了力量,而且黃河北岸的日軍(混成第4旅團)也正經封丘、貫台組織強渡,企圖增援被困於蘭封地區的第14師團。豫東方面的各軍帥,數日來激烈戰鬥,傷亡較大,已開始處於不利地位,於是決定,令“豫東、魯西作戰軍,即向西轉移”。 5月31日,下達《戰區兵力轉移部署方案》。其方針是:“避免與西犯之敵決戰”,“主力向平漢線以西地區轉移”。主要內容力:令商震指揮第32、第37軍及新編35師,萬福麟指揮第53軍、新編8師,彭進之指揮第70軍、第45師,分別防守汗封鄭州、汜水鞏縣和洛陽澠池地區黃河南岸,絕對阻止日軍渡河;令開封、鄭州、許昌、郾城、駐馬店、周家口,準陽、沈邱、商水各地駐防部隊,盡力遲滯、消耗日軍兵力,掩護主力轉移;令石友三、曹福林等在魯西,豫東進行游擊作戰,襲擾日軍,使其西進困難;令宋希濂軍、胡宗南軍團、李漢魂軍、桂永清軍、黃杰軍、俞濟時等中央嫡系軍隊,分別向鞏縣、洛陽、泌陽等豫西及豫西南地區轉移。薛岳於6月1日又下達行動命令,要求“各軍派出之戰場掩護部隊,須沉著應戰,努力抵抗,遲滯敵軍,確實掩護我主力轉移之安全”;還規定“孫桐萱、商震兩總司令所部,應俟我主力軍轉移完畢,再於6月3日轉移”。

日本大本營5月29日決定追擊行動,停止在蘭封、商丘地區,命令:“未經批准,不許越過蘭封、歸德、永城,蒙城、正陽關、六安一線進行作戰”。但華北方向軍根本不聽大本營的命令,於6月2日將第14師團配同給第2軍,令其向蘭封以西追擊,並令其以一部兵力,迅速挺迸,切斷平漢線。 6月3日,日軍第16師團攻占杞縣、通許,陳留,新35師師長王勁哉放棄蘭封。 4日,本已陷於被圍困境的日軍第14師團佔領蘭封後,繼續向開封進攻。開封守軍為第141師(欠第4旅,附稅警旅)。 5日夜,日軍開始攻城,6日凌晨1時許,宋肯堂即率第141師棄城退走,開封失陷。此時,日軍第16師團已佔領尉氏、扶溝,第10師團已佔領柘城。薛岳致電商震:“宋師擅自撤出開封,即令固守中牟縣城至中牟車站之線……非奉命令,再敢擅自撤退者,決依法嚴辦。”但事買上,高級將領畏死或無能,豫東會戰中擅自撤退及私自逃走者大有人在。加主力軍之第29軍團第187師“團長張鼎光於2日守杞縣豬皮崗時,擅自撤退;該師參謀長漲淑民屢次煽動退卻,复敢棄職潛逃;旅長謝錫珍,首先退出豬皮崗,未經報告師長,便藉口收容,擅自乘車南下;葉賡旅長,當唯縣之戰時,突告失跡,事後知己易服逃赴漢口”。

日軍第14師團及第16師團的西進,嚴重威脅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鄭州及平漢路的安全。當時,第一戰區雖有近30個師數十萬軍隊,而且大多為中央嫡系的所謂主力部隊,卻不敢抵抗日軍2個師團的西進,最高統帥蔣介石決定掘開黃河、製造水障,以阻止日軍西進。這一主張,在蔣介石思想上並非臨時產生,早在1937年7月間,他的德國首席顧問法爾肯豪森就曾建議“將黃河決堤”,以阻止日軍。 1938年4月13日,正當台兒莊戰場上中國軍隊追擊敗退日軍時,陳果夫又致函蔣介石,主張准備在河南武涉的沁河口附近決黃河北堤,他是因為“恐敵以決堤制我”而建議採取的反措施,他說:“沁河附近之黃河北岸,地勢低下,敵如在下游沿岸任何地點決堤,只頂將沁河附近北堤決開,全部黃水即可北趨漳衛則我大厄可解,而敵反居危地。”蔣介石批示“電程長官核辦”。徐州失守後,姚瓊等主張由河南銅瓦箱決堤,恢復清咸豐五年前的故道,使黃河河水經徐州,淮陰以北人海;陳誠及其部屬則建議由黃河南堤黑崗口等處決口,當日軍於6月1日占領睢縣,迫近蘭封,杞縣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即決定決堤。並通過侍衛室主任林蔚向蔣介石請示,得到蔣的口頭同意。但程潛深知此舉後果嚴重,又以正式電文請示,經蔣由電文批准後,才開始實施。

第一戰區召集黃河水利委員會及有關河防軍政人員會議,研究決堤位置,最後選擇中牟縣趙口。遂令第20集團軍商震負貢,限6月4日夜間12時決堤放水。同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遷駐洛陽。商震令萬福麟第53軍派1個團施工,至6月5日上午,仍未完工。蔣介石在電話中令商震“嚴厲督促實行”。商震帶參謀長魏汝霖親去監工,加派劉鼎和第39軍1個團協助,並令工兵用炸藥炸開堤內斜石基。下午8時放水,因缺口傾頹,水道阻塞,又未成功。 6月6日重新開挖,仍告失敗。軍委會及第一戰區對此“異常焦的”,日必三、四次詢問。商震又令剛剛爆破黃河鐵橋的新8師增派1個團。該師師長蔣在珍觀察後,建議改在花園口決堤,經蔣介石及程潛批准後,6月7日偵察,8日開工,9日9時完成放水,當時正值大雨,決口愈衝愈大,水勢漫延而下。 12日,又與趙口被沖開的水流匯合,沿賈魯河南流,使賈魯河,渦河流域的鄉村城鎮一片汪洋。水流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商水一帶,形成一條廣闊的水障地帶。

日軍第14師團於6月7日攻占中牟,派騎兵聯隊於10日炸毀鄭州以南的平漢鐵路;第16師團第30旅團長彼原次郎所率挺進隊(步兵5個大隊),於6月12日炸毀新鄭以南平漢鐵路。由於水障的形成,日軍各部隊都停止了追擊。第14師團一部被洪水圍困於中牟縣城。第2軍組織了1個工兵聯隊、6個工兵中隊的救授隊,用大批舟艇援救其被困部隊。位於氾濫區中心的日軍第16師團一部。來不及撤走的車輛、火砲、戰車等重武器均沉於水底,並沖走、淹死一部分士兵。日軍航空兵以飛機空投食物及醫藥、救生設備,達61.5噸。位於氾濫區以東的日軍也迅速後撤。被洪水隔斷於新鄭以南的第16師團第30旅的5個大隊。就地組織防禦,亦靠空投補給軍需物資。最後,由第2軍派出的船艇隊將其撤回。 6月15日,日本大本營令關東軍混成第3、第13旅返回東北。 17日,第2軍進行如下部署:令第14師團在開封、蘭封集結,今第16師團在杞縣、睢縣、寧陵間集結,令第10師團主力在夏邑、會亭集、永城附近集結,以一部兵力佔領柘城、鹿邑,亳州、渦陽地區。

急流的黃河水注入淮河,淹沒了淮河堤岸。 7月13日,衝斷蚌埠淮河大鐵橋。蚌埠至宿縣一帶,亦成澤國。日華北方面軍越過限制線的追擊被水障擋住了;導致日軍爾後進攻武漢的路線也改變了;退至鄭州一帶的國民政府軍隊免去了被追擊的危苦。可是,應該由國民政府軍隊保護的幾十萬中國老百姓,卻因此而喪生和傾家蕩產。國民政府對這一事件在政治、經濟及道德上的影響十分清楚。因而,在掘口放水的同時,第一戰區就對外宣傳:“敵佔據開封後,繼續西犯,連日在中牟附近血戰。因我軍誓死抵抗,且陣地堅固,敵終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將黃河南岸大堤掘口,以圖沖毀我陣地,淹斃我大軍。”蔣介石於6月11日又致電程潛,指令三點:第一,須向民眾宣傳是敵機炸毀的黃河堤。第二,須詳察氾濫情況,利用為第一線陣地的障礙,並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線。第三,第一線各部隊須同民眾合作築堤,導水向東南流入淮河,以確保平漢線交通。對於千千萬萬無家可歸,無衣無食的人民,則毫未涉及如何處理。 徐州會戰至豫東會戰結束,第五戰區和第一戰區共傷亡10萬餘人。日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共傷亡約3萬餘人。日第2軍於6月29日在徐州開追悼會,僅有名的戰死人員即達7452人。 有的人強調花園口決堤的軍事作用,認為因此保住了豫中豫西及陝西等大片國土不被日軍佔領,推遲了武漢會戰的時間表……等等。即使不考慮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面,僅從軍事角度看,這種說法也值得商榷。 就戰役範圍,特別是站在國民政府第一戰區的角度而言,決堤造成水障,確實起到了阻止日軍第2軍西進的作用,擺脫了被追擊和與日軍血戰的嚴峻局面,並暫時保住了第一戰區所在的豫中、豫西等地區。 但就戰略範圍而言,水障既未能阻止日軍進攻武漢,也沒有推遲武漢會戰的時間。日軍第2軍即使不受水障所阻,佔領了鄭州,在日本政府未決定進攻武漢、國內新擴建的10個師團未派至中國和調整部署以前,第2軍也不可能單獨地進攻武漢。而事實上,恰恰是在決堤放水期間,日本內閣、大本營在6月15日御前會議上決定進攻武漢的。所不同的僅僅是,主攻方向不是由平漢路南下,而是沿長江西進。其實,日軍進攻武漢的主攻方向,本來就有兩種選擇,而沿長江西進,更能充分發揮日陸海空協同作戰的優勢。佔領了鄭州,日大本營也未必一定選擇平漢路的方向,因為形勢和七七事變時已有所不同。此時,華北敵後戰場已經開闢、各抗日根據地已經建立,廣泛的游擊戰已經開展,以平漢路為主攻方向,則海軍毫無用武之地,而要保障以平漢路作為後方補給交通線的暢通,則需要大量兵力,且比保障長江暢通困難的多。 至於保住豫中、豫西、陝西等大片國土,更非決堤水障所造成。根本原因是,日本兵力不足,無意攻取。假如企圖佔領,水障是阻不住的。日軍增兵河北,南下進攻,第一戰區的主力部隊既擋不住西進的日軍,恐亦很難擋住南下的日軍。 關鍵是高級將領的抗戰意志,指揮能力和部隊戰鬥力。 1941年,日軍第35師團為策應長沙會戰。以5個步兵大隊、3個騎兵大隊,於10月2日強渡黃泛區,10月4日即攻占鄭州,又經過第1戰區三年的經營,1944年,日軍發動所謂“1號作戰”的豫中戰役,日軍第12軍第17師團於4月17日由中牟強渡黃河,19日即佔領鄭州,僅30多天就攻占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洛陽,打通了平漢路,佔傾了第一戰區的豫中地區。這些都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所以,對國民政府花園口決堤的事件,即使僅從軍事上,也不宜誇大它的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