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

第11章 第三節美國救市三部曲(上):自保

上面兩節,對中國的政策邏輯思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現在,我們以美國為例,看其引領經濟復甦的思路和邏輯關係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只有了解這一大前提,才能更清晰地理解本人所闡述的趨勢的因果關係。 人生病醫治,有中西醫的區別。中醫一般療效慢,但副作用小、除根。西醫中的一些療法,比如打抗生素,療效快,但很多時候治標不治本,而且,副作用大。因此,在西方不少國家,對抗生素的管理比槍支彈藥都嚴,而在中國,抗生素是醫生最喜歡用的,效果立竿見影,特容易顯出醫生的"水平"。但抗生素使用的氾濫,不僅導致很多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而且埋下了一系列損害人類健康的禍端。 做經濟,與此對比何其相像!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中國在次貸危機中率先復甦,是冒著巨大風險的,因為,中國未能在危機中盡快建立起社會保障機制,而且,中國的增長力量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現有財富的集中消耗。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因為,中國要破解的是一盤死局:三駕馬車同時停滯的死局。 中國的軟肋依然非常明顯。 那麼,美國是如何拯救其經濟的呢? 認清這一點,不僅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也能明白未來棋局安排中的一些必然性。 一個國家在面對經濟危機時,無外乎三種選擇:自保、轉嫁危機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該是內生性的,是創造新的財富的。 在經濟危機發生時,自保是第一重要的。縱觀歷次戰爭、博弈或者危機,美國人無不把自我保護放在第一位。善於保全自己者,才是真正的智者、強者。無論是小布什還是奧巴馬執政,美國的大戰略思維始終是延續的。

在歷次貨幣戰爭中,美國之所以屢戰屢勝,與其縝密、嚴謹、周全、系統的自我保護機制不無關係。 我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大戰略與小陰謀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成為強國,絕對不在於它是否會耍陰謀,小的伎倆只能在某一小的階段有用。強國的建立絕對靠的不是陰謀,而是在共同價值觀、信仰、道德、倫理等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凝聚力、創新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在這一前提下,它所有的規劃、策略都是公開的。這是必須要強調的。在大國博弈中,立場和大策略是公開的,任何一方都有取勝的可能。 我還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應該簡單地對對手報以仇恨。仇恨是對自我的一種貶低,是一種低姿態。人往往在戰勝不了對手的時候充滿仇恨,通過仇恨進行自我逃避。仇恨沒有任何意義,只會掩蓋真正的敵人。只有向強者學習,才能提高博弈中的勝率,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更進一步,只有懂得欣賞和學習敵人優點的人,才能真正完胜敵人!誠如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所說:"我不在乎敵人的意圖,我只在乎他們的實力。"在中國這種逢美必反的狀態下,我們連對方的優點都看不到,遑論虛心向它學習啊!倒是對手通過向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的學習,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強國。

自保的核心就是首先強化社會保障。事實上,現在比較成熟的社會機制就起源於危機。 1878~187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麥建議德國皇帝威廉一世頒布了《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的皇帝詔書》:工人在患病、發生事故、傷殘和老年經濟困難時應該受到保障,他們有權要求救濟,工人保障應由工人自行管理。 1929~1932年,世界範圍內經濟危機成為發達國家建立社保制度的第一個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成為第二個高峰。 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首先就是自保,擴大救濟範圍,延長救濟時間。 2008年11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延長失業救濟領取期限的議案,將把失業保險領取期限延長7週,而對於失業率超過6%的州,將把失業保險領取期限延長13週。過去,美國失業者可領取為期26週、人均每週300美元的失業救濟。新法案這一措施令數百萬人受益,但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化,聯邦和州政府的財政負擔也越來越重。

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了更好地做好社會保障,美國在這方面的開支之大,令人感嘆!在2009年美國聯邦和州及地方政府開支中,退休金和社會福利及醫療保障的開支在總支出中的佔比高達56%! 有必要提及的是,在美國,社會醫療保障開支和醫療開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僅僅是指醫療救濟保障支出,近年來一般占美國財政支出的16%左右,而後者則是指整個社會為醫療而付出的費用,每年高達2萬億美元,一般占美國GDP的17%上下。 隨後,奧巴馬又提出了醫療改革方案。目標是,不僅要擴大保險所覆蓋的人群,而且要擴大保險所覆蓋的醫療項目,同時,還要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控制美國整體醫療系統螺旋式上升的成本。奧巴馬指出,改革將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醫療系統,為醫生提供良好的專業環境,並以最低的成本為所有美國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這樣的系統能夠減輕企業壓力,釋放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實際工資,並每年為美國經濟帶來多達數百億美元的額外增長,讓醫療系統和整體經濟更為強健。

美國自保的另一大重要舉措是減稅。 大規模的減稅,是自保階段必須要做的。凱恩斯認為,確保就業的增長是應對經濟危機首要的環節,而減稅無疑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選擇:給企業減稅,提高其生存能力,使其有繼續投資、提供就業崗位的動力;而對個人減稅,則可以挽救消費日漸滑落的頹勢,提高民眾的抗危機能力。 而且,減稅還有一個重要好處:它對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些企業會把利潤轉移到美國,而不是留在企業所在國。這實際上會增加美國的收入。在中國的很多外資企業,交易額非常大,繳納的稅款卻寥寥無幾,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會計手法,把原本應該交給中國的稅收,轉移走了--這也是美國每逢遇到危機必先減稅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國家統計局一個課題組完成的一份關於外資的研究報告稱,在所調查的虧損外商投資企業中,通過"轉讓定價"避稅給我國造成的稅款損失達300億元。外企逃稅花招並不神秘,他們逃避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關聯交易,採取轉讓定價的形式。據統計,這種手段占到逃稅金額的60%以上。採取"轉讓定價"就是通常說的"高進低出",這樣外企很容易形成賬面上的虧損,利潤則轉移到稅負低的國家、地區。而對與外商進行合資或合作的中方來說,轉讓定價將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例如山東一家製藥公司通過境外母公司直接定價的方式,將出口產品單價定為比國內同類產品平均價格低40元,以此來減少銷售收入,變相將實際利潤轉移出境。企業的上述行為不僅會成為資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國家稅收的流失,還會成為外國指責我國低價傾銷的口實之一。

美國的減稅規模是非常龐大而且慷慨的。 通過減稅的方式應對危機,是美國政府近年來必然的選擇。 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美國高科技產業和網絡業泡沫破滅,美國經濟出現了衰退信號。剛剛於2001年1月上任的美國總統布什,馬上力主通過了《2001年經濟增長與稅收減免協調法》,鼓勵人們為獲得更多勞動成果而努力工作。 布什的減稅政策避免了經濟陷入更大規模的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9·11"事件的不良影響。 2002年,布什政府推出了《2002年就業增加與職工援助法》,2003年推出了《2003年就業增長與稅收減免協調法》,把在2006年要實現的減稅目標提前到2003年實行,減稅措施使得美國失業人數逐年降低。共和黨指出,自從布什於2003年8月推出減稅計劃,到2006年年初,共創造了520萬個就業機會。減稅法案刺激了經濟的增長,使得納稅人的口袋裡在過去5年間至少多了8800億美元。

遇危機先減稅,是美國政府(無論誰執政)一貫的思維模式。 2006年5月17日,布什再次簽署新減稅法案,決定今後5年內減稅700億美元。 美國前總統布什次貸危機發生後,布什再次祭出減稅法寶。 2008年1月18日,布什要求實施金額達145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以刺激經濟增長,避免發生經濟衰退。布什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為了保持經濟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國會和政府需要盡快就減稅作出決定。減稅可以增加消費開支。布什說:"減稅必須有足夠大的數額,可以使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必須是建立在廣泛基礎上的減稅;必須立即生效,但是臨時性的;必須不包括任何增稅內容。" 2008年下半年,次貸危機有明顯的加速惡化跡象,10月4日,布什簽署了7000億美元的經過修改的新版金融救助計劃,這是美國政府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經濟干預。新法案加進了為期10年、總規模1520億美元的個人和企業一系列減稅計劃,延長可再生能源公司以及高科技企業和製藥公司期盼已久的研發抵稅額,還加進推動清潔能源的180億美元計劃,允許企業向騎自行車上班的員工提供補貼。

我注意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當美國減稅,我們媒體相關的評論總是說,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討好選民。討好選民的政策有什麼不妥呢?為什麼總是從這種奇怪的動機上去猜測,而不去關注他們減稅的受益者和減稅所取得的結果呢?這種心態容易讓我們忽略對手的長處,失去學習和發現自身問題並及時修復的機會。 縱觀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儘管很多人評論布什的減稅政策是送給富人的大禮,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總稅率和邊際稅率概念的混淆,或者,出於意識形態不同而追求政治和立場正確的評論。事實上,布什政府減稅政策受益最多的還是美國的中產階級。我們看問題、做研究的時候,要堅持某種立場,但必須注意走出立場本身帶給自己的局限性,而做出更客觀、更冷靜的分析。

減稅應對危機的策略,在奧巴馬上台後,繼續進行。而且,受益最大的人群依然是中產階級--儘管這遠不足以彌補中產階級在次貸危機中所遭受的損失,卻為他們重新復蘇創造了條件。誠如奧巴馬過渡團隊發言人斯蒂芬妮·卡特所言:"減稅計劃遵循一條簡單的原則,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刺激私有部門就業,改善中產階級的狀況。"奧巴馬竭盡全力說服國會通過他的救市計劃,以應對快速攀升的失業問題。 2009年1月,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提出了近85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其中,減稅部分高達3000億~3250億美元。經過激烈的討論,2009年1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總額為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該方案更多地關注失業救助、醫療保障以及失業及貧民糧食救濟,以減弱此次經濟危機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傷害。在減稅方面,減稅計劃首先瞄準的是普通的中產階級。 2010年9月8日,奧巴馬宣布了總額約2000億美元的企業減稅計劃。美國企業在2011年的新增投資將100%免稅。這將在兩年內幫助企業節省2000億美元,使得他們的現金更充裕。白宮官員稱,雖然減稅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但這將通過經濟增長的方式得到彌補。 這次減稅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國的中產階級。根據奧巴馬提出的計劃,2011年稅收中的80%將由年收入逾100萬美元的家庭負擔。美國的稅收政策是:占美國總人口約2%的,年收入逾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們納稅,包括中產在內的98%的中低收入者免稅,以此來縮小美國的貧富差距。 在提出為美國中產階級永久性減稅的同時,奧巴馬宣布不再延長對富裕階層的減稅措施。奧巴馬在2010年9月8日的演講中說,美國經濟復甦的進程痛苦而緩慢,800萬美國人因為金融危機而失去工作。美國應當為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中產階級永久性減稅。奧巴馬所劃定的中產階級的界限是: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月收入在2萬美元以下。而中國所劃定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界限是:月收入2000元人民幣。我國年人均收入水平的最新數字為年收入3266美元,月收入僅為272美元。兩者的差別接近100倍!可中國的稅收專家們居然說,這一思想是從西方引進的。 儘管伴隨著減稅計劃,美國的失業率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在上升,但是,我在做分析時,考慮到減稅政策產生良性反應的滯後性,再綜合各種信息判斷,斷定:美國經濟將從2010年11月起走向復甦。 事實上,美國經濟在2010年11月份以後,絕大部分經濟數據都開始明顯轉好。道理很簡單,美國經濟政策種下的因,到了結果的時候了。 2010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首都華盛頓簽署減稅延期妥協法案。 2010年12月17日,奧巴馬正式簽署了8580億美元減稅法案--被稱為"美國近十年來最全面的稅收法案"。奧巴馬在簽署儀式上表示:"這對美國民眾來說是件好事。將有更多的錢進入家庭的消費計劃中,以及幫助企業實現增長,這就是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刺激需求、促進就業和增強美國經濟的方式。" 這份減稅法案把將於2010年12月底到期的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全民減稅政策延期2年;把2010年11月底到期的針對長期失業者的失業救濟法案延長13個月;在2011年將公司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次通過的減稅法案相當於"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 從小布什到奧巴馬,經歷了新經濟泡沫破滅、"9·11"、次貸危機等重重危機,但減稅措施幫助美國抵禦住了危機。這一點,對於中國不能不是一個借鑒啊!需要強調的是,減稅下的複蘇是良性的,是內生性的,是建立在民眾消費能力和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能力逐漸恢復後的可持續性複蘇。而且,這種複甦的後遺症是最小的--就美國的現狀而言,尤其如此。 美國的大規模減稅,或許讓國內那些在次貸危機後實際稅負加重的企業羨慕不已。 除了針對社會公眾的救濟,美國把拯救金融機構、拯救虛擬經濟放在了重要位置,雖然,次貸危機最大的危害並不僅僅局限於一兩家金融機構的倒掉,而在於市場流動性缺失,但是,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與信心密切相關。一旦足以撼動市場基礎的"巨無霸"倒掉,就會重挫市場信心,反過來造成流動性的缺失,導致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進一步下降,在惡性循環中使宏觀經濟步入衰退。 因此,儘管這些金融機構很多是次貸危機的始作俑者,但美國必須全力維護作為一個金融強國的地位,以保持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力和主導權。 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即日起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相關舉措打破了美國政府從不干涉商業領域市場化運作的先例,被業界視做美國歷史上最大一次救市行為。 根據接管方案,美國財政部將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資,並收購相關優先股;同時,兩大機構的首席執行官被限令離職,政府相關監管機構接管兩大機構的日常業務,同時任命新的領導人。受次貸危機影響,房利美和房地美在一年內損失超過140億美元,股價縮水幅度接近90%。 為什麼要救"兩房"? 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持有或擔保高達5.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佔全部約12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的44%,幾乎相當於美國2007年GDP的40%;更重要的是,如果公眾對"兩房"信心無法徹底恢復,就沒有人願意購買新債券,"兩房"的危機馬上就會爆發。如果廣大普通投資者拒絕購買新債券,那麼美國財政部要么被迫購買所有新債券,要么為其提供擔保,無論哪種情況,那時候代價都將會十分沉重,遠超當時的2000億美元注資。 而且,美國歷史經驗表明,住房市場出現危機後能不能走出困境,歸根結底是購房者能不能得到充分和低成本的貸款融資。 "兩房"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規模之大,更在於其在美國住房金融市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兩房"出現危機,其實也是因為此前替政府埋單,政府不能坐視不管,不得不埋單。更重要的是,如果"兩房"一直處於破產風險的陰影之中,住房貸款二級市場萎縮,跌落的房價觸底反彈將遙不可期,廣泛的經濟復甦也更加看不到絲毫可能。 隨後,2008年9月16日晚,美聯儲又宣布將向陷於破產邊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金額僅次於美國政府向"兩房"提出的收購行動。救AIG同樣是因為它太重要了(2008年度《福布斯》雜誌評選的全球2000家大跨國企業名單中,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如果它破產,4000億美元的CDS(信用違約掉期)將給市場帶來巨大打擊不說,還可能危及整個金融系統。 這些救助措施,對避免危機的擴散,避免整個金融體系遭到摧毀起到了很大作用。美國在危機時強大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政府高效率的運轉,值得我們深思。 不能不承認,奧巴馬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領導人。在他上任伊始,次貸危機下的重重問題可用"千瘡百孔"來形容,很多企業、很多機構等待政府出手救援,這種棘手的狀況是非常難以應對的。 但是,奧巴馬善於隨機應變。當時,媒體披露了一個大醜聞:2008年,華爾街金融企業員工獲得了總額達184億美元的高額分紅,相當於2004年金融業鼎盛期的水平。由於華爾街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並最終迫使政府注入大筆資金予以救市,高額分紅消息曝光後,受到美國各界的廣泛譴責。 奧巴馬果斷抓住這個機會,在2009年2月4日宣布,凡是接受聯邦政府大筆金融救助款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年薪不得超過50萬美元。該規定適用於花旗銀行、美國銀行以及美國國際集團等已受美國政府救助的金融企業,也適用於未來需政府救助的其他企業。如果企業給予高管超過50萬美元年薪的股票獎勵,則這些股票也必須在該企業還清政府貸款後方能套現。此外,政府還將要求受助企業加強對公務飛機使用以及招待等費用的管理。奧巴馬說:"這是美國。我們不嫉妒財富,我們不嫉妒任何人因成功受到獎勵,但人們感到不安且應該感到不安的是,高管為失敗獲得獎勵,尤其是當這些獎勵來自美國納稅人資助時。" 奧巴馬此舉,一方面立即贏得了民意支持,另一方面,把許多企業的求助屏蔽在外--人性的自私決定著,很多高管為了自己的年薪不低於50萬美元,盡量展開自救,而不是求助於政府。奧巴馬在壓力驟然減輕的同時,間接激活了很多企業自救的動力,這是何等智慧之舉! 縱觀當今世界,拋開中國不提,有四位領導人最讓我佩服:默克爾、梅德韋傑夫、普京、奧巴馬。他們帶領的國家,都在快速前行。 還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自保過程中,並不去救房價,而是聽任它持續下跌。這樣做,等於幫助美國"消毒"--把房地產中的泡沫擠出來,讓房價從泡沫瀰漫的高空在下跌過程中找到著陸點,找到支撐。經過這個看似冷漠的過程後,美國的房地產業重新找到了基礎,迎來了新生。這對美國實體經濟的未來而言,至關重要。倘若沒有這次崩潰般的擠壓過程,美國民眾就不可能在現在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房子。當投機客們痛苦地離去,民眾深深地受益了--而這意味著,它為美國房地產業消費的重新激活,埋下了一個美麗的伏筆。 而且,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紛紛提高移民門檻的時候,美國卻延續降低門檻政策。 2010年6月,加拿大政府暫時凍結了投資移民申請,從2010年12月1日起,執行新的投資移民計劃:投資移民申請者需要有160萬加元的個人淨資產,比原來80萬加元的標準提高一倍;同時將原先40萬加元的投資額度提高到80萬加元。 澳大利亞投資移民資產要求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家庭淨資產額由25萬澳元上漲至50萬澳元等。 而美國則放寬移民門檻。 2009年10月29日,奧巴馬簽署通過"EB-5經濟特區項目延長3年"議案,從2009年10月30日起,"美國投資移民EB-5類經濟特區項目"往後延期3年至2012年10月30日。在投資移民EB-5類經濟特區項目中,投資額從100萬美元下降至50萬美元。這意味著在今後的3年裡,在美國那些相對貧窮落後的"特區"投資50萬美元,並能創造10個就業機會的申請人,就可以不受語言、教育或者管理經驗的限制,移民美國。這項始於前總統布什的政策,奧巴馬繼續延續,並沒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考慮到通脹的因素將標準提高。而且,美國移民局在處理投資移民方面的速度正在加快,以減少移民案件的積壓,鼓勵合法移民,以此增加吸收外來資金。 這意味著,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相比,美國對投資移民的吸引力大大增強。這不僅為美國帶去了大量投資資金,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型的國家,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至於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複蘇。奧巴馬曲線救市,不能說不智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