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浪潮之巔

第101章 第3節世界最大的聯合體(GE)

浪潮之巔 吴军 9221 2018-03-18
了解GE公司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公司是由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創立的,是將電最早介紹和普及到世界上的公司。它現在的英文名字是General Electronic,GE是它的簡稱,一百年前它進入中國時,當時根據字面意思和它經營的產品,將GE翻譯成通用電氣公司。也許是因為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家喻戶曉了,今天GE在大部分人印像中仍然是生產電燈、電冰箱等家電的公司。但實際上今天的GE已經沒有多少電氣的成分在裡面了,如果還用通用電氣這個名字的字面意思來理解今天的GE公司,已經有以偏概全的味道了。今天的GE是全球最大的聯合體,到2007年底,它包括六大部門,每個部門如果獨立,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佼佼者。這六個部門按2007年純利潤排序是

1.全球基建架構部門(Global Infrastructure),純利一百零八億美元 2.GE(企業)金融(GE Finance),六十億美元。 3.GE(個人)金融(GE Money),四十三億美元 4.電視新聞網NBC和電影公司環球(Universal),三十一億美元 5.醫療保健部門(Health Care),三十一億美元 6.工業部門(Industrial),十七億美元 其中只有利潤最少的工業部門的一個子部門電器(appliance)是唯一和GE名稱相關的部門,利潤倒數第二的醫療保健因為製造醫療儀器和通用電氣的名稱勉強拉上些關係,剩下的和電器毫無關係。那麼GE是怎麼從一個電器公司發展成全球巨無霸的聯合體呢?讓我們先回顧一下GE的發展史。

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髮明電燈以後,於1890年創立了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EdisonGeneral Electronic Company)。該公司不僅生產電燈泡,而且經營從發電到鋪設電線、再到安裝電燈的一條龍服務。由於當時民眾不認同電的好處而對電普遍存在畏懼心理,經常破壞電路。愛迪生為了普及電的應用,不得不派人在電線經過的地方巡邏。經過愛迪生的努力,電得以在美國首先普及。因此,GE對於美國整體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功不可沒。 1892年,在金融家J·P·摩根的幫助下,愛迪生通用電氣和另外兩家公司合併,改名為通用電氣。四年後的1896年,道瓊斯指數出現,GE是道指最早的十二家公司之一(後來道指發展到三十家)。

本來最早起步的GE在發電和電力供應等工業領域並沒什麼對手,但是由於愛迪生後期在直流輸電和交流輸電的問題上犯了錯誤,他錯誤地堅持直流輸電比交流好,結果讓首先進行交流輸電的西屋電氣公司佔領了很大的市場。 (交流輸電容易變壓,在輸電過程中能量損耗小。)失去在電力供應市場統治地位的GE開始拓展新的業務。這種擴張一百多年不間斷,一直持續到今天。 GE的第一次擴展是從有線(動力)電到無線電收音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被打得千瘡百孔。美國軍方(海軍)發現無線電很有用,便鼓勵GE買下了無線電發明人馬可尼(意大利人)的無線電公司,GE把它變成了一個獨立上市的子公司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我們從GE經營收音機廣播可以看到它今天經營電視網和影視公司的影子。同時,我們可以看到GE的經營模式,即讓子公司相對獨立。

RCA在二十世紀美國歷史上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公司,它和GE一起制定了我們今天用的很多標準,比如各種電纜、信號線和電源插座的接口、收音機和音箱喇叭的電壓電阻標準等等。更重要的是,它的RCA實驗室一度可以和貝爾實驗室齊名,有很多大發明,包括很多種電子管、早期的一些雷達和真正實用的電視顯像管(CRT),最早的彩電(但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方型的,而是圓形屏幕的)等等。直到七十年代,RCA幾乎是全世界唯一能生產彩電所有部件的公司。 說到RCA的彩電,它還牽扯到一件關乎到中國最高層權力鬥爭的重大事件—蝸牛事件。文革後期的1972年,中國開始考慮上彩電項目。國務院派人到世界各地考察,發現日本需要好幾家公司才能把彩電顯像管的玻璃殼、熒光粉等部件湊齊,但是到了美國,RCA一家就能全部搞定。在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中國和RCA達成了引進彩電顯像管生產線的協議。誰知美國人(RCA玻璃供應商康寧公司的人)為了表示友好,送給了中國代表團一些漂亮的玻璃蝸牛紀念品。後來被江青當作攻擊周恩來的手段,製造了“蝸牛事件”,引進彩電生產線一事也就泡湯了。這件事對中國影響非常大,後來從第三方引進彩電生產線多花了一倍的價錢不算,還讓全中國的人晚了好幾年才看上彩電。最糟糕的是,中國從此放棄了美國的NTSC彩電制式採用了日本的PAL制,以至於計算機顯示器和彩電的製式不兼容。現在,中國不得不每年多花很多錢來生產全制式的彩電。講了這麼長的故事只是為了說明GE的RCA曾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公司。

自從有了RCA,GE就有了發電(供電)和家用電器兩大業務,它們分別是今天GE全球架構和GE工業兩個部門的雛形。 GE的發電從傳統的火力發電擴展到建立核電站,繼而又擴展到和整個能源和工業工程相關的行業,包括海上鑽井採油,建立大型的工業設備和工程。而GE的家電行業,不僅發展成品類齊全的各種電氣,包括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電視機等,而且擴展到飛機發動機的工業設備。今天,GE是全世界的飛機發動機的主要生產商,它的發動機被用於波音747,767,空中客車很多系列以及美國新一代主力戰鬥機F35。在這個大部門裡家電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因此這個部門的名稱都改成了GE工業。 由於收音機廣播需要製作節目,GE,RCA和它的老對手西屋電氣於1926年共同創辦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很快,GE的RCA和NBC就控制了整個美國的無線電廣播市場。雖然在反壟斷的約束下,NBC不得不分出一半成立了一家新的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現在是迪斯尼的子公司),但它至今依然是美國最大的廣播電視網。通過NBC,GE不僅賺足了電視廣告的錢,而且在娛樂業佔了一席之地,後來又收購了環球電影公司,進入了電影行業。

GE的這幾次擴張都比較成功。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它們都是在自己已有業務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展開地,整個轉變過程比較自然。其次,GE進入的都是一些全新的或者剛剛起步的領域。在二十世紀初,無線電收音機還屬於高科技領域,而廣播市場也才剛剛起步。二戰後,電視機尤其是彩電則是當時的高科技產品,而電視網絡在美國發展也是方興未艾。 GE很少進入一個已經成熟而且競爭對手很多的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公司,GE的創新已經不能僅僅是一兩個產品的創新,而必須每次創出一個新的行業。從發電和電燈,到無線電和收音機,再到電視網和彩電,每一次GE都創出了一個新的行業。 當然,GE的擴張也有不少失敗的,但是它能很聰明地及時將不可能成功的業務終止掉,不至於陷得太深。 GE“著名”失敗的例子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進入計算機領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美國很多公司都力爭在新興的計算機工業中佔領一席之地。 GE靠著RCA強大的研究中心,也擠進了計算機領域。在六十年代,美國計算機工業界的格局是一大七小,大的是IBM,GE是七個小的之一。在計算機界,人們將這一大七小戲稱為白雪公主(IBM)和七個矮人。 GE當然不願意做矮人,八十年代它看到和IBM競爭無望,便將它的計算機部門賣給了Honeywell公司。 (八十年代在清華和北大計算中心使用過計算機的讀者應該使用過Honeywell的計算機。)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一項新的醫療成像技術核磁共振(MRI)在臨床診斷上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GE便搶先投入巨資開發核磁共振機,並且在這方面獲得了成功,GE後來又收購了一家技術領先的核磁共振公司,加強了它在這方面的領先地位。大醫院放射科的專家都知道,GE的核磁共振機才是真正高端的設備,而西門子和安捷倫(原來的惠普)相比就要低一個檔次,而日本的品牌可能又要再低一個檔次。如今GE的醫療儀器部門已經發展成它的六大部門之一。 GE最近的擴張是進入銀行和金融領域。在金融風暴前,銀行和金融部門對GE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其它部門。銀行和金融業務看上去和GE原有的實體工業無關,GE此前在金融業也沒有什麼經驗,這樣的擴展一般來講是非常忌諱的。但是,GE這種非常規的擴張在它特殊情況下卻是合理而有根據的。

GE的家電產品大多數是同類產品中高端的,比如GE profile牌子的電冰箱在檔次上,僅僅比奢侈品牌Sub-Zero低一點點。它非常貴,是同樣大小的日本和韓國高端冰箱的兩倍以上。這樣貴的東西很多家庭需要分期付款才能購買。因此,GE為了促銷就借錢給信譽好的家庭,而藉貸的利率常常高達15%到20%左右,可以算是高利貸了。而美國很多家庭只要每月付得出月供,常常不去仔細算利息,這就讓GE賺走了很多錢。這樣一個冰箱賣下來,GE從貸款中得到的利潤比冰箱本身還要高。 GE發現這種辦法很好,就向美國政府要求開一個銀行,就是現在的GE Money Bank。 GE和美國政府的關係很好(以後還會講到),因此,美國政府就同意了。 (後來,世界最大的百貨店沃爾瑪和世界最大的建材店Home Depot也想這麼做,美國政府就沒有同意,當然這是題外話了。)有了自己的銀行,GE可以用來提供貸款的現金就一下子多了起來,它便和電器商店Circuit City(最近剛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申請破產)和百思買(BestBuy)等商量,為這些電器商店出售的所有大件商品提供貸款。這些電器商店一看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銷售額,又不用承擔風險,於是就都答應了。這樣子,GE就發行了專門在Circuit City、百思買等電器商店購物的信用卡。由於GE做事謹慎,不胡亂貸款,所以它貸出去的錢(在這次金融風暴以前)很少遇到賴帳的。隨著GE的金融業務的發展,它將信用卡業務擴展到了各種各樣的商家,包括品牌服裝店Gap、Ann Taylor等,百貨店JC Penney,高端家具店伊桑·阿蘭(Ethan Allen)和托馬斯維爾(Thomasville)等。到現在,在美國除了萬事達、維薩、運通和發現(Discover)四種通用的信用卡,其它各個連鎖店發行的五花八門的信用卡背後的銀行只有一個,便是GE。同樣的道理,GE在全世界承接各種工程時,對於不能一下子拿出全部合同費用的大公司和政府,它也提供商業貸款,這便產生了GE的商業貸款部門。到2007年,GE的金融和銀行業帶來的利潤已經占到GE利潤的四成。

當然,隨著GE的不斷開拓出新的業務,它也必須將過時的業務淘汰掉。長期以來,GE不斷地賣掉那些效益不好或者前景不看好的部門。 2000年以來它先後賣掉了塑料、高端材料、財產和風險保險與再保險和歐洲的醫療保險等部門,收回了上百億美元的現金。這些部門有些再虧損,有些雖然仍然盈利但是GE不看好它們的前景(比如塑料部門),因此GE在它們還值錢的時候出手賣掉。 GE從家電和其它實體經濟進入金融領域的過程看上去很自然,至今也很成功。但是為什麼其它公司不能模仿呢?事實是很多公司試圖模仿但是都不成功,GE是至今唯一開辦銀行的一個大型實體公司。這裡面原因有很多。首先,實體公司辦銀行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在美國辦銀行本不是一件難事,任何信用記錄好的人只要有幾百萬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申請辦銀行,這也是美國有八千多家大大小小銀行的原因。但是,對於大實體公司,尤其是大到主導了一個行業的公司(比如沃爾瑪),美國政府反而對它們辦銀行非常小心。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工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造成壟斷,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產生不良的金融資本影響經濟。 GE和政府的關係很好,它在某種程度上支撐著美國的基礎建設、航空工業和國防工業,這些遠不是沃爾瑪和Home Depot公司可比的。相比之下,沃爾瑪雖然是美國最大的私營雇主和全球最大的連鎖店,但是由於為富不仁,在民眾中和政府眼裡形像都很差,辦銀行這件大事很難獲得廣泛支持。而Home Depot雖然熱衷於公益和慈善事業,但是畢竟財力不足,也無法提供大量商業信貸。

GE能夠辦銀行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信用記錄和還貸能力非常好,讓所有人放心。到2007年底,GE是美國(可能也是全球)僅有的五個信用評級為AAA的公司。這裡面有三個是債券保險公司,它們因為為次貸擔保損失巨大,已經無法維持AAA的評級了,另外的一個是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韋公司。 AAA是什麼概念呢?這是美國州政府信用的最高級。美國最大的幾家商業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等,信用評價不過是A+到AA。而中國的幾大國有銀行的評級為BAA左右,還達不到A。 GE的信用是它上百年積累的結果,而一個暴發戶式的公司很難有這樣好的信貸評級。 (註釋:GE和波克夏·哈薩韋的信用終於在2009年3月被降級成AA+,至此世界上AAA信用的公司全部消失了。但是AA+的信用度依然比美國很多州政府的信用度還好不少,比如加州政府的信用度只有A+。) 即使不斷在淘汰舊的、過時的部門,GE的部門相比任何一個公司還是太多了,把這樣一個聯合體整合好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郭士納把龐大的IBM帝國比喻成大象。而GE的業務種類比IBM又多了很多,我們把它比成恐龍恐怕也不過分。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講到了,很多公司當擴張到一定規模,管理就開始失控,最後丟掉了核心業務,並且開始江河日下了,有些甚至被華爾街拆了賣掉。 GE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其管理水平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是數一數二的。 GE歷來出“將相之才”,它的一個部門主管到了很多公司都能獨當一面,它的CEO則更是難得的管理奇才。 GE歷代CEO中,以上一任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最為突出,我想用“國士無雙”來形容韋爾奇也不為過。韋爾奇從1981年開始執掌GE,到2000年退休。在這二十年中,進行了近1000次的企業併購和部門分離,把GE從全球十幾名的公司,發展成全世界最盈利、市值最高的公司。 1981年,GE的營業額為二百五十億美元,2000年達到一千三百億美元,純利潤超過一百億美元。 GE的市值從1981年的一百四十億美元達到五千億美元,全世界只有微軟的市值在瞬間裡超過五千億。在韋爾奇擔任CEO的二十年裡,GE每年給股東帶來的投資回報超過百分之二十,接近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韋的水平。到韋爾奇退休時,GE旗下有九個單獨的部門,如果作為獨立的公司,都有資格入選財富五百強。 和很多跨國公司空降的CEO不同,韋爾奇是GE土生土長的,他全部的職業生涯都在GE度過。 1960年,二十五歲的韋爾奇從伊利諾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就進入GE從事技術工作。十一年後,他成為GE最年輕的部門總經理,又過了十年,他成為了GE歷史上最年輕的CEO,那一年他剛過四十五歲。在GE工作了二十年後,韋爾奇對GE這個百年老店的優勢和問題看得一清二楚。和很多歷史悠久的跨國公司一樣,GE在管理上官僚作風嚴重,在業務上保守,在分配上平均主義。在整個七十年代,GE沒有什麼發展,人數卻年年增加。到八十年代初,GE的員工數達四十一萬之多,但是它只在傳統的供電、發動機和照明領域還保持著原有的優勢,其它部門都差強人意。 韋爾奇上任後和現在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出的口號相同,就是變革。 (很巧的是,奧巴馬現在的年齡和韋爾奇當年差不多。)首先,在人事上,它將高管(Executives)的人數裁減了一半,同時裁掉了10%表現最差的經理。 GE以前級別森嚴,上下級溝通渠道不暢,韋爾奇為了改變這種風氣,有時很不“職業地”越級了解情況或者傳遞自己的想法。韋爾奇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認為,他這種不守規矩的做法是他給GE帶來的最大價值。像GE這樣“傳統”的公司,以前只有高管們有股票期權,而一般員工是沒有股票期權的,韋爾奇改變了這個規矩,將期權的範圍擴大到三分之一的員工。在接下來的五年裡,韋爾奇裁掉了八萬僱員,並且通過出售一些部門又減少了三萬僱員。到1985年,GE只剩下三十萬人,而韋爾奇同時也得到了“中子彈傑克”的惡名。 在GE的業務發展方向上,韋爾奇做了重大的調整,他大刀闊斧地出售了很多部門,並且進行了大量的併購。其中最著名的併購是通過將RCA私有化而收購美國最大的廣播電視網NBC。我們在前面講到,RCA是GE的一個子公司,但是同時是一個單獨的上市公司,很多股票在其它股東手裡,RCA同時擁有NBC的一大部分股份。 1986年,GE回收了RCA全部的股份,從而將NBC變成自己的獨資子公司,並且在電視和娛樂業站領了製高點。 RCA除了NBC的電視網外,還有很大的電視機等家電業務,但是韋爾奇根本不看好它那曾經輝煌的家電業務,轉手賣給了法國的湯姆遜(Tompson)公司,同時換來了湯普森的醫療儀器業務。在這兩次重組中,GE甩掉了低利潤、競爭激烈的彩電業務,獲得了兩個高利潤而且有前景的電視網和醫療儀器業務。這兩個部門現在都是GE的支柱部門,而併購了RCA家電業務的湯姆遜果然江河日下,後來不得不將它賣給了中國的TCL公司。 韋爾奇在GE的CEO生涯中另一個大手筆就是大力推動金融資本與製造業相結合,將原來GE很小的消費產品貸款部門,擴展成GE的商業銀行(GE Money Bank)和提供製造業的貸款、保險和金融諮詢業務的GE金融部門。同時韋爾奇通過合作和收購,在不到十年裡,將GE的金融業務擴展到全世界。今天,GE商業銀行在全球五十幾個國家有分支機構。今天的GE基本上保留了韋爾奇留下的佈局,經過業務重組,GE成為最具有活力的公司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韋爾奇是讓恐龍跳舞的人。 韋爾奇不僅留給了GE一筆豐厚的財富,包括在全球龐大的資產、價值幾百億美元的GE品牌(註釋:GE的品牌今天值五百二十億美元)和管理之道,而且長期培養出眾多工業界領袖。由於GE的每一個部門都堪比一個財富五百強的公司,並且很多部門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繫,比如GE工業部門和它的NBC就沒有什麼關聯,因此,GE為每個部門設立了一個獨立的CEO(相當於政府的省長)。韋爾奇從這些人裡面提拔和培養他的接班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個候選接班人Jeff Immelt,Jim Mc Nerney和Nardelli。韋爾奇在它任GEO的最後幾年裡,非常注意培養和考驗他們三個人。但是,GE最終的CEO只能有一個,而Immelt在競爭中勝出了。 Mc Nerney隨後去了3M公司擔任CEO,幾年後他擔任了波音公司的CEO,扭轉了波音對空中客車的頹勢。另一位候選人Nardelli離開GE後擔任了美國最大的建材公司Home Depot的CEO,五年裡將Home Depot的營業額和利潤翻了一番,但是因為他沒有能提升Home Depot的股價被趕出了公司,現在Nardelli是克萊斯勒公司的CEO。 Immelt經營GE的策略用中國的老話講就是“蕭規曹隨”。他完全沿襲了韋爾奇的經營策略。也許是自覺沒有韋爾奇那樣統帥超級大公司的能力,Immelt將GE的部門進一步合併,現在便剩下了上述的六大部門。 韋爾奇退休後,他的一舉一動仍然引人注目,他多次前往中國和國內的企業家聚會。他的自傳《韋爾奇自傳》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圖書之一。它的中文版從各大圖書城到地鐵和路邊的小書攤上都有出售。 有人認為韋爾奇不過是運氣好,因為八十年代美國總統裡跟上台後,美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了六七年,而同時上台的韋爾奇不過是沾了裡跟的光。到九十年代,由於蘇聯和東歐解體以及中國的開放,帶來了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GE又沾了這個光。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如果GE在八十年代沒有韋爾奇,它很可能像AT&T那樣,讓華爾街拆了賣了,而華爾街會美其名曰單獨上市。好一些的情況是,GE像德國西門子或者荷蘭飛利浦那樣,雖然沒有解體,但是也沒有發展。因此,沒有韋爾奇就沒有GE的今天。韋爾奇接手GE時,它有很多的資產但是卻不能盈利。這種公司,最容易被投資者(或者叫投機者)拆了賣,因為它有很多固定資產,只要將它虧損的業務全關閉後,便能賣出好價錢。 (而微軟和Google這種固定資產不多的公司,拆了賣不出什麼好價錢,投機者不感興趣。)實際上,華爾街一直在研究GE將它的工業部門或者NBC賣掉的可能。韋爾奇不是AT&T那些短見的股東,他要建立一個全球最大的經濟聯合體。他知道與其讓華爾街對GE動刀子,不如自己做手術。像GE這麼大的公司,已經不是一兩個大發明可以讓它轉基因、轉型了,它要想成功轉型,必鬚髮現並培養出一個新的行業。因此,韋爾奇不斷地淘汰前景不好的商業部門,不斷地融入新興的產業部門,經過二十年時間,終於成功的將GE從傳統的工業公司打造成集高科技、高附加值服務、金融和娛樂於一體的航空母艦。 後韋爾奇時代的GE,每年仍在在持續高速發展,而且發展速度是美國GDP增長速度的三倍。從2003年到去年2007年,GE仍保持每年14%的營業額增長和16%的盈利增長。 (見下圖,單位億美元) 但是GE已經無法沿襲韋爾奇時代的發展的速度了,因此它的市值多年都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今年,作為一個商業銀行,GE也無法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到2008年11月,GE的市值已經比一年前縮水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由於GE有很好的管理經營和健全的體制,並且各個領域都在同行業中有最強的競爭力(即使今天為它帶來一些問題的GE金融部門,在整個金融領域中問題也是最少的。),因此包括巴菲特在內的長線投資家仍然看好GE並且最近大量注資GE。 GE雖然龐大,但是從來不缺乏創新。它的創新早已經不是在一兩個技術和一兩種產品上了,而是行業的創新,它在歷次技術革命中都沒有落伍。作為發明電燈並且最早利用電的公司,它是電氣時代的先鋒,而後它又掀起了無線電和電視的浪潮。在近二十年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它沒有參與計算機技術的競爭而是另闢蹊徑在醫療儀器方面開創出一片新領域。近幾年來,隨著世界對全球變暖的關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將取代一些傳統化石燃料(原油、煤炭和天然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GE早已在這兩方面取得了領先。當金融危機過去後,GE仍將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有競爭力的公司。 由於科學技術是最革命,發展最快的生產力。一個科技公司要想在幾次技術革命大潮中都能夠立於浪潮之巔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企業能否不斷成功的轉型是關鍵。由於企業基因的影響,大部分企業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就有了新公司的興起和老牌企業的衰退。一個跨國公司能夠像諾基亞那樣做到一次成功轉型已屬不易,像3M和GE那樣一百年來長盛不衰則是鳳毛麟角。 3M是靠硬性的製度維持其創新,而GE是靠自己不斷開創新的產業。它們的成功經驗已經成為了商學院教科書中的案例。有企業管理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讀《一個世紀的發明—3M的故事》(A Century of Innovation The 3M Story,3M公司免費提供電子版,但是很遺憾只有英文版)和《韋爾奇自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