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浪潮之巔

第102章 前言

浪潮之巔 吴军 1384 2018-03-18
當我們的社會進入文明時代後,商業總是伴隨著生產力的進步而發展。掙錢原本不是人類活動目的而是生存的手段,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它似乎越來越成為很多人、團體(比如公司)甚至學校活動的目的。儘管哲學家們可以不同意並且高呼人們本末倒置了,但是卻制止不了這個趨勢。因此,我們社會的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就必須和商業聯繫起來。一個技術、一種產品只有當它被證明在商業上是成功的,才能真正地為我們這個社會接受。 在商業上,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型,我們在前面的章節多次提到了它的重要性。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業模式,很多大公司的興起,不是靠技術的革新而是商業模式的轉變。我們前面提到的諸多成功的IT業巨頭,在商業模式上都有創新。

以AT&T來講,在十九世紀末它就懂得只收服務費而不收高得嚇人的安裝費,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商業模式的革命。正是因為為用戶免去了大部分安裝費,才使得美國的電話在幾十年裡就普及到所有的家庭。中國電信不懂這個道理,一筆高額初裝費的門檻攔住了大部分有心安裝電話的人,直到十年前這個問題才得到基本解決。 英特爾的崛起固然主要是半導體技術進步的因素,但是在商業模式上它也有創新。在IBM主導計算機產業的時代,計算機的每一個部件都是自己開發的。 IBM如此,DEC和惠普也是如此。假如四十年前開發一個CPU芯片當時需要一千萬美元,這三家就花掉了三千萬美元。這時英特爾站出來說,我花一千萬美元開發芯片,然後按每家五百万賣給你們,IBM、DEC和惠普都覺得比自己開發要便宜,於是便接受了。而英特爾的處理器賣了三家後收入一千五百萬,除去成本還盈利五百萬,於是便發展起來了。

通常,好的商業模式都非常簡單,即使是外行也一眼能看清楚。 AT&T和英特爾在商業模式上的變革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相反,如果一種商業模式幾個小時都說不清楚,那麼它要么根本不對,要么是在騙人。巴菲特最近講這樣一件事,前兩年一家金融公司向他推銷金融衍生產品,他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看了它們上百頁的商業報告書(Prospectus),仍然搞不懂這個金融衍生產品是如何運作和掙錢的,最後它得出結論這裡面一定有鬼。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紅杉風投對於那些幾分鐘講不清楚商業模式的創業者,都會婉言地勸走。 微軟和甲骨文的商業模型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只有三個字—“賣軟件”。讀者也許會問,難道以前軟件不是是賣的。的確,以前的軟件還真不是賣的。 (當然,也不是盜版的。)以前在IBM時代計算機公司軟硬件都開發,軟件的價值要通過硬件實現,沒有單獨的軟件公司。 IBM是把軟件的價錢搭到它每年收的服務費中。這種服務費很像保護費,需不需要服務都是要收的。甲骨文公司改變了這個收費方式,它向用戶一次性收取軟件費,然後用戶有事找它,沒有事就不用再交服務費了,這樣用戶的成本就降低了,甲骨文的數據庫就搶了IBM的市場。蘋果公司也許是出現得太早,沿用了IBM那種軟件價值通過硬件體現的商業模式,最終在微機領域輸給了賣軟件的微軟。

反過來沒有好的商業模型的公司一定長久不了,互聯網泡沫時代的諸多網絡公司都是如此,雖然也開發了一些技術和應用,但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掙錢,因此興起得快,衰亡得更快。 在所有商業模式中,最理想的就是能像印鈔機那樣自動掙錢的模式。我們在這一章中介紹三個成功的模式,Google的廣告系統,Ebay的電子商務系統和戴爾的微機直銷系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