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第28章 二、東歐今天怎麼樣?

東歐劇變至今已經二十年了。這些國家現狀怎麼樣?人民的生活是否更好了?他們的民主轉型效果如何?這些也是我關心的問題。從2000年開始,我陸陸續續地走訪了近十個東歐國家,各種感受一言難盡。東歐國家中,阿爾巴尼亞和摩爾多瓦還相當落後,只能算是發展中國家,政治上採用了西方的製度,經濟上還是發展不起來,這兩個國家至今還屬於歐洲最窮的國家。 東歐其他國家的起點要高得多。加入歐盟的八個東歐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中,大部分在1989年以前已屬於中等工業化國家,其特點是農村人口都低於30%(至2007年,中國農村人口仍為56%),其中最富裕的是捷克、匈牙利,比較窮的是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

我也只去了這些國家的首都,所以很難和中國作一個全面的比較。總體上看,這些城市的商業也算繁華,歐盟的各種援助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中產階級都有一定的規模。但如果拿這些城市和上海等中國的一線城市進行比較的話,我覺得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商業繁華程度、消費與時尚、新建築的規模、式樣和質量以及人的精神面貌方面,都落後不少。像華沙、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布拉迪斯拉發、索非亞、裡加等城市與上海的差距還很大。 東歐城市有一個特點,漂亮的建築幾乎都是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留下來的古典建築,而新建的民居和城市改造的規模遠遠小於中國發達板塊的任何一個城市。當然這也可能說明他們在舊的體制下已經基本解決了住房問題,而中國過去欠賬太多,所以城市改造規模之大,新的民居之多,質量和外觀之好,都是東歐這些城市所無法比擬的。

總體來看,三十年前,中國與東歐的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但是通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這個距離已明顯地縮小了。從我走過的東歐城市來看,二十年前,像華沙、布達佩斯這樣的城市領先上海至少十年,但現在我的感覺是他們落後上海至少十年。總體上,我認為我們的“準發達國家”板塊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東歐的平均水平。但要使整個中國達到東歐今天的水平,還需更長的時間。 我們與人家差距最大的是市民文化這一塊。從辦事排隊到開車講規矩等,人家做得還是比我們好。東歐國家的市民文化形成歷史比我們長,特別是像布拉格、布達佩斯、裡加等城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有相當龐大的中產階級,已建有大批高級公寓、別墅和咖啡館,市民文化的底蘊迄今猶在。我記得捷克著名詩人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在他的名著《世界美如斯》中,就回憶過自己1920年居住過的布拉格日什科夫區,回憶那裡咖啡飄香、紳士互相脫帽敬禮、盛裝舞會等貴族的傳統。歐洲貧富差距當時也很大,達官貴人也遭人忌恨,但貴族的生活習俗和方式卻一直被普通人模仿,這是歐洲市民文化比較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貴族留下的古堡、莊園、花園、藝術品至今還是這些國家的文化精品,這種源遠流長的市民文化,我們要趕上真不容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