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第37章 七、崛起的中國精神

歷史好像注定要考驗一下我們這個民族,而且選擇了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2008年。先是遍及半個中國的冰凍雨雪災害,後是拉薩暴亂、奧運火炬在西方傳遞受阻,後來又發生了天府之國的山崩地裂。這些突如其來的挑戰,對中國的綜合實力是一種考驗、對我們的發展模式和體制能力是一種考驗、對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力量也是一種考驗。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以高分通過了這些考驗:一場冰凍雪災,回家的路變得異常艱難,但舉國上下同心協力,以決心和愛心,渡過了難關。藏獨反華勢力的挑釁,未能實現他們所期望的“袈裟革命”,反而使全世界華人前所未有地團結一致。四川地震,舉國同悲,世界震驚。國人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但大災大難,也襯托出了我們國力的增強和我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回頭一看,這些壞事在某種意義上都變成了好事,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這樣自信,這樣堅如磐石。

世界將會特別地記住中國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所顯示出來的中國力量、效率、責任以及中國元素和中國精神,因為這一切觸動了世界。事實證明:我們的發展模式,雖不完美,但在過去30年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數千年的積貧積弱的局面,中國今天的力量令人驚嘆:這麼多的物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中起來,真是要錢有錢,要物有物,要人有人,民間善款幾天內就超過百億。我們的軍人、醫生、護士、援救人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恪守職責、奮不顧身。一個印度尼西亞朋友問我:“綿陽是中國的發達地區嗎?”我說不是。他說:“那怎麼會有高速公路、連鎖超市,還有那麼多汽車、彩電和手機?”我們給受災居民的補貼是每人每月600元,日均20元,超過了世界一半人口的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約等於12元人民幣)。如果沒有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這一切怎麼可能。

我們的體制創造了中國效率,令世界驚訝。政府不同部門的協調,快速、高效、有序,十幾万精銳部隊,數十個專業兵種,近400支專業救援隊,近5萬醫務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第一線,很快覆蓋了每一個受災的村莊。沒有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和體制創新,我們國家的管理和協調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效率。 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在這次磨難中也得到了充分顯示。數十萬自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拖著行李箱,背著包袱,開著自駕車,從全國各地湧向災區。他們不少人屬於中國迅速崛起的新興階層,從企業家到公司僱員,從車友會會員、戶外運動愛好者到年輕的網絡發燒友,他們構成了這次抗震救災的一支生力軍。我們的公民社會與政府力量實現了高度的良性互動,共同構築了一個強大的援救體系。我們國民的個人選擇已空前的多樣化,卻又與社會的整體意志空前一致,這一切對於中國的社會進步,對於中國今後公民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次抗爭中,我們還看到了大量閃光的中國元素。我們的領導人實踐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古訓,他們在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指揮救災。我們的教師實踐著“為人師表”的格言,奮不顧身地搶救學生。我們十幾萬軍人,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拼命救人,將軍沖在最前面,身先士卒,不辱使命,體現了西方難以理解的“人民軍隊”的理念。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展現了這麼多中華傳統中的人性光輝。我們老百姓的最普通的人性細節,打動了很多外國人:一個家毀人亡的老婦,把自己的礦泉水讓給外國記者喝;摩托車司機把外國人從交通不便的地區帶了出來,執意不肯收費;一個個連鎖超市免費向災民提供商品;德國志願者把捐助的帳篷送給受災的鄉親,鄉親們一定要用幾籃子鴨蛋回贈,中國人不白拿別人的東西。英國記者在映秀村看到死去孩子留下的作業本,上面是孩子抄寫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方塊字,他感慨地說:中國一個落後村莊孩子的作業可以使所有英國的同齡孩子感到慚愧。外電普遍驚訝:儘管是這麼大的一場災難,受災的人數和地域超過美國的新奧爾良市數十倍,但惡性的趁火打劫事件幾乎沒有,而美國2005年一場“卡特里娜”風災,出現了很多起搶劫、強姦和槍殺案件。

我們做到了很多西方國家未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的領導人在地震2小時後就登上了飛向災區的飛機。而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襲來,美國前總統布什還繼續在他的德州農場休假,布什也因此受到了當時美國媒體的批評。我們的軍隊在地震後20分鐘內就啟動了應急反應機制,數万軍人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抗震救災。相比之下,2007年夏天,希臘經歷了罕見的森林大火,但希臘軍隊調度乏力,錯過了救災的最佳時機,結果釀成了生命、財產和生態的巨大損失。我們把拯救生命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一線希望,百倍努力”,最後救出的人包括一位被埋在廢墟達160多個小時的80多歲的孤寡老人,而法國2003年8月突來的熱浪,造成了1萬多老人非正常死亡,令世人震驚。在人權方面,雖然中國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在尊重生命權方面,中國今天的偉大實踐足以讓天天談論人權的許多西方國家汗顏。

多少人曾擔心,經濟市場化的大潮使得我們的社會變得冷漠、自私和互不信任,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災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何等深厚,大家不分地區、不分階層、不分貧富,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從最高領導人到“80後”的士兵和志願者,都展現了血濃於水的人間真情和一個個具體的愛國行動。這場抗震救災也成了我們社會人心向善、心靈歷練的一個偉大里程碑。事實證明:在中國走向富裕的過程中,我們獨特的文化底蘊,一旦激活,就能促使我們社會變得更加溫馨和諧。 中國力量、效率、責任和文化元素的背後,是一種偉大的中國精神的崛起。這種精神的特點是:為政就必須勵精圖治,為民就必須兢兢業業,人心就是要向善,社會就是要和諧,民心就是要堅毅,民族就是要團結。在我們社會走向現代化和多元化的今天,這種精神的崛起尤為可貴。

世界普世價值的形成過程是一個不同文明取長補短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無人可以壟斷,其發展也正未有窮期,中國人要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精神為“民主”理念注入了新的元素:民主不能止於投票,民主必須落實到良好的政治治理,治理必須“以人為本”,必須高效勤政。中國精神也為“人權”理念注入了新的內容。 人權應以人性為基礎,人權可以和先人後己的責任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對於那些只知從個人自由角度來解讀人權的人,這是一種全新的境界。 2008年5月19日下午21點28分,13億中國人為地震罹難者默哀。但是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哀悼結束後,聚集在廣場的群眾遲遲不願離去,他們眼裡含著淚花,大聲呼喊“汶川,頂住,四川,挺住,中國,加油!”我從電視上看到這個場景,心靈很受震動。這種場景不會出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精神,因為惟有我們才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傳承;惟有我們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惟有我們才有上千年領先世界之後因內憂外患而跌入低谷的悲壯;惟有我們才有通過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並實現中華復興的偉大抱負,這一切最終都體現在“中國,加油!”這一句發自中國人內心的吶喊之中。

這種中國特有的精神觸動了世界。 西班牙《世界報》這樣說:“這些志願者、戰士和救援人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把這個已經無數次遭受過外來入侵和各種災難的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從廢墟中拯救過來。”而中國在過去30年經歷了巨變,它的人民就是比別人“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勤奮,而且看得更遠。”美國媒體也感慨:“在8級地震的廢墟上站起來的中國,是那麼令人驚訝的現代、靈活、開放。”俄新社也發表評論:“我們知道,一個總理在兩小時內就飛往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十多萬救援人員的國家,一個企業和私人捐款達到數百億的國家,一個因爭相獻血、自願搶救傷員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這次地震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仁愛的中國,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中國,一個堅不可摧的中國。

地震後的2008年8月,隨著一軸“中國畫卷”的徐徐展開,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在北京盛裝開幕。中國奧運軍團的傲人成績,中國民眾的愛國熱誠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寬廣胸懷,再一次展現了這種可貴的中國精神。 “真正認識中國和了解中國人是需要時間的。我正是用了幾十年,才真正了解和感受到這個國家的偉大,這個民族的堅韌不屈和善良。”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用這番話表示了一個世界公民對中國精神的敬意。 中國人民有偉大的抱負,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要虛心學習世界各國的長處,我們崛起的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挑戰,圍堵,甚至危機,但只要我們堅持百折不撓的中國精神,我們就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