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facebook效應

第12章 第七章令人痴迷的圖片功能上線

他正以一種越來越廣泛的理論來詮釋facebook的真正涵義。 隨著2005年秋季學年的到來,facebook已有效地覆蓋了美國大學市場——85%的美國大學生是其用戶,其中有60%的大學生每天不止一次登錄該網站。現在扎克伯格想把網站成員拓寬到新的用戶群中,但公司裡有很多人懷疑這樣做是否合適。公司董事吉姆·布雷耶回憶道:“當時的爭論圍繞著'下一步是什麼'展開,我們要走國際路線嗎?我們的策略是不是保住將要畢業的用戶而同時爭取年輕的成年人用戶?但我們知道,如果要做出好成績,就必須開始去贏得高中生的心。” 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維茨發現facebook慢慢地朝“無處不在”發展。對他們而言,高中顯然是下一個要拿下的市場。美國有大約1600萬高中生,而只有差不多1100萬大學生,所以,這一計劃可能為facebook帶來大量的用戶增長。而這對遏制myspace是重要的,myspace正在高中學校裡迅速攻城略地。一旦你知道扎克伯格是怎麼認為的,你就知道董事會將如何投票。

所以facebook在那個夏季開始計劃把高中生納入用戶之中。投資人布雷耶和科勒——公司裡年紀較大的人,都提出爭議說,facebook的品牌不可改變地與大學聯繫在一起,大學生不願看到高中生加入到他們中。他們指出,對高中開放的facebook應該獨自運營,名字也不能一樣。他們認為“高中facebook”是個不錯的名字,但facebookhigh.com這個網址由一個投機者持有,而他又漫天要價。 如果高中生連上了facebook,服務器將怎樣確定用戶的身份?保護實名制和真實身份這種文化教養是極為重要的。到此時,大學發放的後綴為.edu的電子郵件地址保證了用戶身份的真實性。這是facebook有能力保護其用戶信息的基礎條件——你只與你認識的人分享資料。多於一半的用戶如此地信任他們信息的安全,他們甚至把手機號碼都放在了個人簡介上。

然而,只有少數高中(大多數為私立學校)向學生們發放電子郵件地址。公司的新法律顧問克里斯·凱利(chriskelly)發起了一個小活動,希望藉此說服高中學校,將其視為一項在線安全措施而向學生們發放電子郵件地址。這些學校得出結論,這種方法不太可能行得通。然後,facebook考慮創立其自有的國家高中學校電子郵件服務。最終,facebook拿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該方案包括:在facebook上鑑定你的真實身份,實際上即是作為你的在線好友,要擔保你身份的真實性。這也鼓勵了大學一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邀請他們仍在讀高中的朋友們加入facebook。然後,這些新用戶就能夠邀請他們的朋友加入。這實際上是一個高中版facebook,進展比較慢。服務器為美國的37000所公立和私立中學創建了單獨的“網絡”或用戶群體。

最初,這個面向高中的網站作為一個獨立的“facebook”運營。儘管高中生用戶也在facebook網址上登錄,但他們不能看到大學生用戶的個人空間。開始,用戶增長的速度慢得像龜爬,但在2005年10月底,每天加入該服務器的高中學生數以千計。 (在那時,每天總共有差不多2萬名新用戶加入facebook。) facebook不再僅僅是一個“大學現象”。在莫斯科維茨的大力支持下,扎克伯格不久就堅持認為這兩項業務應該合併。到2006年2月,他們準備好了摒棄差異化,用戶從此可以自由地建立友誼,無視年齡或年級的限制向任何人發送消息(最低年齡被設為13歲)。科勒、布雷耶和一些年齡較大的員工仍然十分擔心,當大學生看到高中生在網站上與他們為伍時,facebook對他們的吸引力可能會急降。

當公司把兩套體系合併的那天,他們情緒非常激動。但結果是,注意到這個情況的大學生們一般都感到高興,因為他們能夠與更多的人交流了,並有可能多結交一些朋友。當facebook擴張了用戶群時,有一些人抱怨,其實一直都有抱怨。一個新的群,名叫“你還只是高中小屁孩,竟敢加我為好友?太難堪了……滾蛋吧你”。但數據告訴了扎克伯格和他的團隊他們想知道的情況,在高中生和大學生之間不斷開展著大量的交流,而且合併的結果總體來看是漲勢喜人。到了2006年4月,facebook擁有了超過100萬的高中生用戶。 帕洛阿爾託的愛默生大街上“中國快樂”餐館樓上的狹窄房間,已經裝不下不斷增多的fac.elxx~員工。公司搬到了離斯坦福大學不遠的地方,而且就在g0091e公司第一個總部的街對面。 facebook所在的大夏是一座現代化玻璃辦公樓,象徵著公司的一個新的莊嚴形象。搬遷過程顯示出facebook典型風格的多樣化即興發揮。每個人都自己動手搬自己的東西。結果出現瞭如下場面,一排穿著t卹、衣冠不整的年輕工程師們向前推動他們的辦公椅?沿著人行道走過一個街口的路程,他們每個人扛著一個特大號電腦顯示器,人數並不多:

2005年10月,當facebook達到500萬用戶時,公司在董事彼得·泰爾位於舊金山的俱樂部“戰栗”中舉辦了又一場派對來慶祝——這在突破100萬用戶的那次慶祝派別之後才僅僅過了10個月。每天都可以越來越明顯地看到,用戶們對facebook入了迷。在該學年開始時,facebook幾乎把其開放註冊的學院的數量增加了一倍——超過了1800所。在幾乎所有開放的學校中,學生註冊車都迅速超過了50%。多於一半的用戶至少每天登錄一次——對任何互聯網商業公司來說,這都是了不起的統計數據。而在辦公室裡,員工們被電子郵件發送來的鵪鶉圖片猛烈“轟炸”。 用戶們注意到在facebook搜索頁面的最底部,引用了一句來自(婚禮段客)的台詞:“我甚至都不知道鴿鶉長的是什麼樣。”用戶們正試圖幫上點忙。要不然就是在開玩笑,或者兩者皆有。其實這個引言並不重要。但用戶們在乎。

用戶們每天在facebook瀏覽2.3億個網頁,而網站收益攀升至每月約100萬美元。收入主要來自網絡廣告,廣告主在facebook上投放廉價的陳列廣告。得到贊助的群組,例如蘋果公司和“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公司管理的讚助群帶來數千美元的收入,而在私立學校發布的公告也帶了一些收益。但由於其成本每月達到將近150萬美元,所以facebook平均每年會花掉不少資金,大約600萬美元。資金主要是來自阿克塞爾公司的投資,但扎克伯格並不太擔心這件事,達斯汀·莫斯科維茨也一樣。莫斯科維茨繼續拼命地工作,不辦公的時候,他會驕傲地駕著在9月購買的寶馬6系轎車到處兜風。 公司裡很多人感覺到,他們正在參與創造一項歷史。馬特·科勒與這個管理團隊的大多數人不同,他畢業於耶魯音樂系,事實上獲得了學位,他看到了一些相似之處。他說:“這是獨特的創造性時代思潮的其中一個時刻,比如說,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爵士樂,70年代的龐克搖滾樂,或是18世紀晚期的第一所維也納學校。”員工們篤信自己正在締造歷史,這使得他們工作起來更加賣力。

但歷史並不是靠facebook獨家製造。該公司周圍的其他公司,也創立了一個更加喜愛交際的互聯網絡。就在拐角處是ning公司,由馬克·安德森投資,公司創建軟件來使任何人都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私人小社交網絡。向北45分鐘的車程,舊金山的digg公司正在開發一個新工具,允許人們分享他們在網頁上發現的文章和其他媒體文件。其他像bebo和hi5這樣的社交網站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它們以facebook的用戶為相同目標客戶。但無論如何,全世界的用戶們都想要的是好的產品。 達斯汀·莫斯科維茨更感興趣的是現今的用戶數量,而不是歷史類比。他總是對競爭者保持警惕,myspace的用戶數從1月份的600萬增至現在的2400萬,對此他感到擔心。某一天,莫斯科維茨問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去他的myspace。”扎克伯格回答。

在這之後不久,他有一個機會以稍微禮貌的語言直接向myspace管理者們表達一種相似的蔑視見解。扎克伯格和科勒坐飛機到洛杉磯,在那裡,他們與羅斯·萊文索恩(ross levinsohn)坐在一間餐館裡,萊文索恩是魯伯特·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福克斯公司的互動小組組長,負責監管myspace。他們的競爭者再次擔憂了起來。萊文索恩正在與扎克伯格拉近關係,因為他想買下facebook,把它和myspace添入其數字投資組合中。但扎克伯格像往常一樣,只是在引他人局。在安格文的《偷取myspace》一書中,她敘述了萊文索恩似乎質疑facebook可以處理好其快速增長引發的問題。扎克伯格對這個評論和萊文索恩的企業均表示了蔑視。 “這就是一家洛杉磯公司與一家矽谷公司的區別,”他說,“我們打造這個公司是為了持久,而這些傢伙(指myspace的傢伙們)什麼也不懂。”

在facebook達到500萬用戶之後又過了幾個星期,它增加了一個新功能,這將轉化其服務的性質。到此時為止,facebook成功的一個原因是其“簡單到傻瓜都能操作”(一個員工這麼說)——所有你能夠做的是填寫你自己的個人簡介,瀏覽其他人寫到他們空間的信息,但有一個方法可用來定制和修訂你的個人空間,這漸漸變得非常流行。儘管用戶只被允許粘貼一張簡介圖片,但學生們頻繁地改變那張圖片,有時一天修改好幾次。他們明顯希望能夠張貼更多圖片。 在互聯網上,圖片存儲網站瘋狂猛增。當年早些時候,雅虎收購了flickr,flickr在這一行是一個先鋒,它只允許用戶上傳免費圖片,但其稱為“標籤”的功能很有創意。攝影者在上傳某張圖片時,會在圖片中嵌入一個標籤,根據其內容標記。單張圖片可能會被標記為“風景”、“威尼斯”、“敞篷車”,然後用戶們可以根據它們的標記來搜索圖片。

隨後而來的是一場冗長的爭論,討論facebook開展圖片存儲業務是否明智。早期擴展wirehog應用程序的部分目的在於使用戶觀看彼此電腦上的圖片,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當wirehog的功能被激活的短暫時間裡,很少有用戶嘗試它。當業務像過去一樣瘋狂增長時,扎克伯格擔心胡亂調整facebook的簡易特性是冒險行為。但最終帕克和其他人說服了他,創建一個facebook的圖片功能是值得一試的。 “支持開發圖片功能的依據是,”帕克說,“它用在facebook上比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軟件用處更大。” 公司一些最優秀的新僱員承接了這項工程。阿倫·西錫格監督用戶界面和設計,工程師斯科特·馬利特編寫了上述軟件。管控設計流程的是新僱用的產品副總裁道格·赫什(doughirsch)——羅賓·雷德辛辛苦苦招聘到的人才。赫什是一名網絡公司老將,曾經是雅虎公司前30名員工之一。 幾週之後,西錫格、馬利特和赫什很快制訂出一個精心設計但略嫌死板的圖片存儲業務。與互聯網上的許多網站一樣,它允許用戶上傳圖片,將其收入到在線影集中,使他人能夠對圖片進行評論,但他們知道這個方案並不完全正確。赫什在互聯網產品設計方面有著多年經驗,建議他們採取一套不同的方法,一套facebook獨有的方式。 “我希望存在一個真正的社交功能,我們可以把它加入到這其中。”他在一次會議中說。西錫格,這個非常嚴肅的年輕人,額前垂著金色的留海,形象猶如純純的海灘男孩般漂亮,但其臉上瞬間即逝的苦笑很少能為其加分,想想那是什麼意思。 “我回去想了一會兒,”他回憶道,“我在想,'你知道嗎,在圖片中,我最在乎的是裡面都有誰。'” 這是一個突破。他們決定,facebook的圖片將只能採用一種方式標記——使用圖片中人物的名字。這聽起來本該如此,但以前從來沒這麼做過。你只能標記那些已經被證實了是你朋友的人。被標記的人將會收到一條信息,提醒他們這件事,而在彼此的頁面顯示的好友列表中,他們的名字旁邊會顯示出一個圖標。 圖片項目組做出了兩個其他重要的決定。為了看下一張圖片,你需要做的僅僅是點擊你正在查看的圖片的任意一處。你不需要點擊一個小的“下一張”按鈕。他們試圖鼓勵“facebook著迷症”——保持人們不斷點擊瀏覽服務頁面。這使得查看圖片簡單方便而且容易上癮。他們還冒了一個險,決定壓縮圖片為小得多的數碼文件,因此當圖片在facebook上呈現時,比起原作品,其解析度會低很多。但這也意味著,圖片的上傳速度會更快,因此用戶能夠從他們的個人電腦上選擇大量圖片,並在幾分鐘內就能在網上看到它們。 人們願意接受低清晰度的圖片嗎?他們願意使用標記嗎?在10月底的一天,當團隊把圖片功能開通時,他們緊張地看著一個大的顯示器,上面顯示著其時每一張上傳的圖片。第一張圖片是一幅包含一隻貓的卡通畫。他們擔心地望著彼此。然後,過了差不多1分鐘,他們開始看到女孩子們的圖片——群組中的女孩們,派對中的女孩們,女孩們為其他女孩們拍的照,而且這些圖片被打了標記!這些女孩不停地發圖片。女孩們的圖片每次達到滿屏時,只有幾張男孩的圖片。女孩們在慶祝她們的友誼。因對用戶上傳的圖片數並沒有設限,女孩們貼出了好多。 實際上,普通的圖片已經變得更生動形象了。它們傳達了一個不經意的信息,當圖片被標記後,它就表達了對你的朋友關係的詳細說明。 “很快,我們知道,人們分享這些圖片基本上是表示'我認為這些人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讓所有人知道,我與他們關係很近'。”西錫格說。到這時,在facebook有兩種方式展示你有多麼受歡迎——你有多少好友,你在圖片中被標記過多少次。 在這個數碼照片的時代,西錫格、馬利特和赫希也已經碰巧發現了圖片的——個最適當的新用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隨身攜帶內置攝像頭的手機,用其拍下每天日常活動的快照。如果你總是隨身攜帶一個攝像機,你就可以照下一張照片,只是為了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然後把它放到facebook上,並讓你的好友們知道。照片上的標記會自動鏈接到網站的相關人等。這與myspace上通常使用照片的方式非常不同。 myspace上的照片都是精挑細選的熱門快照,用戶上傳這些照片是為了使自己顯得有吸引力。在facebook上,圖片不再是業餘者的藝術作品,而是一種基礎的溝通形式。 在短時間內,facebook變成了互聯網上最炙手可熱的圖片網址,圖片功能也成為該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功能。在開通1個月後,該項業務85%的用戶至少在1張圖片上被標記過。不論他們樂不樂意,每個人都被標記入了圖片中。大多數用戶設置了他們的個人空間,當某人把他們標記入一張圖片時,他們就會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來通告這一情況。一旦他們收到這種郵件時,誰都忍不住會親眼去看看那張新圖片。在圖片功能開通後,用戶們開始更頻繁地訪問facebook,因為那裡有更多的新東西去看。這使得扎克伯格激動起來,他判斷服務器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是用戶的訪問率有多頻繁。整整70%的學生現在每天都訪問facebook,至少85%的學生是每周訪問一次。在這一方面,對任何互聯網服務來說,或是對任何一種商業公司來說,這都是了不起的客戶忠誠度。 很快,問題轉換為facebook是否能處理好所有的新數據和龐大的信息量。在存儲和服務器方面,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6個星期內,圖片功能的運用佔用了facebook計劃供以後的6個月使用的所有月良務器。幸好facebook擁有傑夫·羅斯柴爾德這樣的數據中心軟件熟手。他每晚都工作到夜深人靜,盡力保持公司的服務器不越過“紅線”——超過服務器的容量和可能性的崩潰。來自公司各個部門的人都被抓壯丁似的派到數據中心,幫助插上新的服務器。大多數同事都認為馬利特是一個編程天才,他的工作重心是重新編寫圖片軟件編碼,使其更健全和更有效率。 2009年末,facebook上已經發布了300億張圖片,成了目前世界上擁有圖片最多的網站。 圖片功能的成功導致facebook自扎克伯格而下的每個人,都產生了頓悟。功能開發團隊建立了一個絕不是普普通通的照片存儲應用程序,他們把它和facebook結合起來的方式產生了神奇的魔力——把一種普通的在線活動與一批社交關係疊加了起來。 在facebook內部,他們第一次親身體驗了facebook的影響力。扎克伯格開始談及用什麼來標明“社交圖表”,其意思是,由於用戶與他們的好友聯絡,在facebook中形成的關係網清楚地說明了彼此的關係。有了facebook圖片功能,你的好友們——你的社交圖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上下文背景以及友誼之情。由於圖片以人的名字標記,而facebook當用戶被標記時會提醒他,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圖片功能才能完全實現。標記決定了這些圖片如何被分配出去。 “看著標記的增長,”馬特·科勒說,“對我們來說,那是第一次驚訝於社交圖表能夠被用來當作一個分配系統,分配的途徑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也許這套社交圖表應用到其他在線活動上會更有趣、更實用,但facebook怎麼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呢?如果圖片功能是facebook平台上一個最新的應用程序,那另外一些應用程序算什麼?扎克伯格發現這些是很令人興奮的問題,而它們與他和德安杰羅在facebook誕生前探討過的想法相吻合,這個想法是關於整個互聯網需要怎樣才能變得更“社交化”。 wirehog的夢想終於結出了果實。 “看到圖片功能帶來的成果,”肖恩·帕克說,“是使馬克的夢想具體化的重要一環。他正在以一種越來越廣泛的理論來詮釋facebook的真正定義。” 哈佛繼續出現在facebook的故事中。隨著圖片功能的成功,扎克伯格開始謀劃在服務上做出更多生動的改變,但為了貫徹這些計劃,他需要大量最高水平的新編程人員。他對矽谷中提出求職申請的那些人感到失望,他們與facebook的文化格格不入,太過公式化,沒有完全打破舊習俗的觀念,而且在他看來,他們的創造能力不佳。因此,他找遍facebook,尋找以前在哈佛大學給他留下印象的人——當過助教和主修計算機科學的一些人。他寫下了一個列表,把它交給了職業招聘人羅賓·雷德,羅賓開始打電話給表上的人,結果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住在西雅圖。 2010年1月,facebook僱用了4位計算機科學系的前任助教,來自哈佛2003至2004屆——其中3位在微軟工作過,一位來自亞馬遜網上書店。扎克伯格認為,來自微軟的查理·奇弗(charlie cheever)是個與他志趣相投的人,因為奇弗曾經因為下載學生信息到一個數據庫中而受到哈佛行政委員會的處理。奇弗讓幾位朋友使用他的程序搜索,可以查到誰與誰是隔壁鄰居,某個漂亮女孩住在哪個宿舍裡。這是一個不符合傳統的行為,與扎克伯格的facemash相比沒什麼大不同,但要更早一年。 熱門快照的大量湧入立即為facebook的工程技術方面帶來了新的嚴格要求和關注。首先,他們夠年輕,能夠理解開放性和透明度——這是公司價值觀的中心部分。而且,他們在最好的軟件公司有過幾年的工作經驗,他們期望的只是參與開拓性的互聯網創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