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二輯):“產業機會主義”的前世今生

第27章 之江有機矽:科技制勝

有機矽,這一不被大家所熟知的行業,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都市,大廈群立但風格各異,以玻璃幕牆為代表的大廈正主導著現代化建築的潮流。但是玻璃幕牆卻是懸在城市上空的一顆顆“定時炸彈”,由於幕牆沒有任何機械鎖固件連結,僅僅靠結構膠將其牢固地連結在金屬框架上,所以如果玻璃幕牆所使用的矽酮結構膠達不到標準將產生可怕的後果。這就賦予了有機矽行業的高要求、高門檻。據了解,1997年我國玻璃幕牆竣工面積已逾500萬平方米,消耗矽酮結構膠達4000噸左右,其中90%以上是由美國通用、道康寧、德國漢高和法國羅納等國際公司提供。幾乎壟斷了國內矽酮結構膠市場。而以何永富帶領的杭州之江有機矽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之江”)從1995年借的50萬元人民幣創業到如今,年產值已達3億元人民幣,市場佔有率達到30%。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民營小企業,一躍而成為全國有機矽行業的三大企業之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行業重點企業,被浙江省列為高新技術企業。其創建的金鼠牌矽膠系列產品,成為矽膠行業第一個全國知名品牌,暢銷國內外。讓我們來追尋之江的發展歷程。

1995年,已是會計師的何永富在蕭山財政局有著一份年薪五六萬元的工作,這在當時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了,但是當他看到國內使用的結構膠密封膠大多從美國、德國進口時,他按奈不住了,按照何永富現在的話說:當時有一種使命感,立志振興民族工業,就義無返顧的做下去了。可是當時一無設備,二無技術,資金短缺,生產這樣科技含量極高的產品,談何容易。沒有生產設備,購買新機器要花很多錢,只好買舊機器改裝。沒有科技力量,要出產品更是不易,於是何永富趁國家有機矽會議在成都召開,專門趕到成都,請剛退休的有機矽專家倪宏志教授出山,約他到蕭山這塊熱土上共圖大業,倪教授本來準備和老伴去美國看望女兒去的,然而卻被何永富的真誠所感動,更被他的立志振興民族工業的使命感所感動。最終60歲的他毫不猶豫地從成都來到蕭山,在條件極端簡陋的情況下,與何永富他們一起日夜奮戰,連續數月,研製出了公司的第一個產品——中性矽酮膠。

之後“之江”又陸續開發出了JS-6000單組份矽酮結構膠,JS-8000雙組份矽酮結構膠等。公司幾乎每年推出新產品,種類不斷增多,性能不斷優化。到2003年,共六大類產品問世,在矽酮系列膠基礎上,成功開發並投產了中空玻璃聚硫膠,環氧樹脂石材幹持膠、化學錨固膠和聚氨酯發泡沫填縫膠等產品,延伸到了工業、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這使“之江”很快成為國內矽酮膠行業產品品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高端產品的多樣化,質量、性能的穩定可靠,也讓之江的產品行銷海內外,“金鼠”成為響噹噹的名牌。 2004年底,“金鼠”牌矽酮密封膠被北京2008年奧運會重點配套建設項目所採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屬於高科技的矽膠行業,科技越發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佔領科技的製高點,對企業的取勝尤為關鍵。說何永富愛才如命求賢若渴一點也不為過,創業初期,資金奇缺,他自己出資3000元到成都請有機矽專家倪宏志教授出山,正是倪教授的到來,以他的專長和廢寢忘食的努力,為“之江”的矽酮膠試製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使“金鼠”與歐美生產的同類產品“欲與天公試比高”。對於專業人才,何永富也是“多多益善”不惜重金,先後引進劉明、鍾文德、陶小樂這些技術精英。引進後何永富為這些專家營造了一個寬鬆、溫馨、舒適的環境。住房問題、車輛問題、實驗設備問題、試驗場地問題,一一考慮周全。現在已是公司常務副總的劉明、副總鍾文德、技術中心主任陶小樂都說:企業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台,才能使自己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我們應該為企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現在的“之江”可謂人才雲集。公司現有員工200多人,科技人員的比例高達25%。即使是跑市場的人員,招進公司也必須是高分子、有機化工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何永富非常注重自己的學習,辦企業的同時還進入了浙江最大的管理培訓機構——浙江中科生產力管理培訓中心企業總裁EMBA研修班進行學習,不僅自己學習,先後還安排了劉明、張旭等企業高管進入浙江中科生產力管理培訓中心EMBA研修班進行深造和充電。在那裡他們學到了當今最新的管理理念,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企業老總,何永富非常推崇當今的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的管理理念使他受益非淺,他說,“我只不過是個搭舞台的人。我搭了一個好的舞台,讓更多的人演更多更好的節目,出更多的明星,錘煉出更多的精品。”

“亞洲人從德國引進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四條全自動矽酮膠生產線,我們'之江'獨占了三條,還有一條在日本。全世界只有6條全自動x-kv多組份靜態混合系統,我們'之江'就有一條。”何永富自豪的說。高科技投入成了“之江”與世界頂級同類企業競爭的法寶。創業初期的那個二手設備如今已經靜靜的躺在倉庫的一個角落裡,然而當初為了引進這些設備,何永富和一些技術權威、企業元老都爭論過,因為這些設備每台動輒就是幾百萬,設備利用率還是個未知數,風險實在太大。但何永富堅持認為只有有一流的設備,才能有一流的產品。事實證明何永富是對的。新設備運作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大提升了“之江”產品的品牌形象。就連當初反對聲最高的倪教授現在提起這件事都佩服何永富的魄力。

何永富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在於規模的大小,有時候過度的規模擴張甚至會危害到企業發展,對企業來說不斷尋找市場中的最大利潤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高科技的運用就是“之江”永葆青春的一個“秘密武器”。 “之江”發展到現在,始終以高科技為引領的航標,向高等科研院所“借腦”,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線,參與國家玻璃幕牆工程技術規範的製定……“之江”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 何永富經常出國,問其原因:一不為遊山玩水,二不為和客戶談生意,儘管現在“之江”產品已遠銷世界各地,而是實實在在去開闊視野,考察世界五百強企業,感受國際化的氛圍,使自己的觀念與國際接軌,用國際慣例來指導企業的行為。 “之江”的設備和世界是同步的,“之江”的思想更要和世界同步。

2002年下半年,“之江”將國內有機矽材料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招之麾下,參與“特種有機矽密封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課題申報。 2003年8月,何永富得到消息,經層層篩選之江申報的課題被正式納入“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從基因組研究、克隆技術研究到納米技術的研究與應用,“863”計劃幾乎就是尖端科技研發的代名詞。由一家民營企業主持國家尖端科研的攻關項目,這在“863”計劃的歷史上極為罕見。據悉,當年申報的“863”計劃項目,淘汰率高達87%,與“之江”同台競技的有300多家研發中心,其中不乏諸如清華、復旦之類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經過層層篩選,在最後一輪考評中,“之江”的課題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科技部在特種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正式立項的39個項目之一,此項目也成為浙江省在該領域申報“863”計劃項目中僅存的碩果。

業內人士對該項目的意義作瞭如下評價:如果“之江”項目研發成功,將對中國密封膠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現有密封膠市場格局將重新洗牌。 “我們產品的特性是粘合,具有極大的凝聚功能,正因為膠粘劑的凝聚功能,為客戶創造了價值,為人類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之江的核心理念是粘合創造價值,凝聚成就未來!”何永富如是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