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二輯):“產業機會主義”的前世今生

第10章 專家解說:“產業機會主義”的特徵

學術上“產業機會主義”還沒有一個明確定義,只是將那些不顧自身資源與能力而對短期具有高速成長機會的產業趨之若騖的企業組織稱為“產業機會主義”。深入剖析產業機會主義產生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根源不外乎有以下特徵: 從外部環境看:與產業相關的宏觀環境有利,產業高速成長,通常進入壁壘不高或雖高但由於欠規範而總有政策邊緣,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紛紛殺入,產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從而使得產業生命週期大大縮短。 從內部根源看:企業以追求短期利潤為目標,所涉足產業與企業使命定位並無多少甚至毫不相關,而且投資還比較大。 顯然,“產業機會主義”由於對未來利潤的良好預期,在進入前只看到了所謂的外部“機會”,而忽略了自身劣勢以及產業潛在的“威脅”。進入後,由於競爭態勢的急劇變化甚至宏觀環境的演變,而使得產業贏利性大大降低、贏利面普遍減少。他們便不得不鳴金收兵,又踏上了新一輪的“產業機會主義”征程。

事實上,當“機會”不能和企業內部優勢匹配時,就是“誘惑”。正如“奧克斯、夏新”們。其次,對於創業階段的企業,的確機會就是戰略,儘管機會與風險同在,但要發展別無它徑。而對於規模稍大的企業,就應該注意把握預測宏觀經濟形式以及產業發展態勢,象李嘉誠那樣為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看好的產業(地區)而投資,一方面構築壁壘,另一方面規避盲目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其實,“為利潤而利潤”只是企業穩定型戰略中一種,並非增長戰略。德魯克曾說:“利潤不是什麼東西,只是企業生存的條件……人離不開空氣,但人不能為了空氣而活,就猶如企業不能一切都是為了利潤!”。殊不知,對利潤追求越厲害,反而虧損越大。郎咸平曾說過,還沒有發現哪家企業走入困境不是因為追求利潤所致。

有人說,人長壽應遵循“頭冷、腳熱、八分飽”,中國企業恰恰就是不放棄任何機會(其實是誘惑),房地產、水電、煤礦、手機,只要有錢賺,無所不能。也有人對鄭州亞細亞的多元化失敗而慨嘆:還不知到世界上還有什麼是它不能作的? !中國企業有的甚至因為機會多而被“機會活活撐死的”。 《基業長青》揭示了百年名企的真諦——“不變的核心理念、構造造鐘機制和可變的運營方式”。希望我們的民族企業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冷靜,少一分同質化、多一分創新,少鋪攤、多消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