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四輯):營銷世界杯

第2章 做老闆還是做領袖

我的公司由1950年幾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今天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超過20萬員工的企業。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在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新學問。管理到底有沒有藝術可言?在這方面,我有自己的心得與經驗。 我常常問自己,你是想當老闆還是要當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權力主要來自地位,來自機遇或憑藉你的努力和專業知識;做領袖較為複雜,你的力量要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 領袖領導眾人,讓別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在我看來,要成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自我管理,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建立個人尊嚴。

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人生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宏偉的夢想,但我懂不懂什麼是有節制的熱情?我有與命運拼搏的決心,但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信心、有機會,但有沒有智慧?我自信能力過人,但有沒有面對順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14歲,當我還是個窮小子的時候,我對自己的管理方法很簡單:我必須賺取足夠一家人存活的費用。我知道沒有知識就改變不了命運,沒有本錢更不能好高騖遠,我還經常會記起祖母的感嘆:“阿誠,我們什麼時候能像潮州城中某某人那麼富有?” 我可不想像希臘神話中伊卡羅斯一樣,憑藉蠟做的翅膀翱翔最終悲慘地墮下。於是我一方面緊守角色,雖然當時只是小工,但我堅持把每樣交託給我的事做得妥當、出色;一方面絕不浪費時間,把剩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來購買實用的舊書籍看。

22歲成立公司以後,我知道光憑耐忍、任勞任怨已經不夠,成功也許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失敗的因子卻顯而易見,建立減低失敗機率的架構,才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知識需要和意志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動態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避免讓聰明的組織幹愚蠢的事。 靈活的製度要以實事求是、能自我修正的機制為基礎。我指的不單純是會計系統,而且是在張力中釋放動力,在信任、時間、能力等範疇內建立不呆板、能隨機應變的製度。我曾說過,企業應在穩健中尋找跳躍式的發展,大標題下的小要點包括開源對節流、監督管治對創意與授權、直覺對科學、知止對無限發展,但又不能局限於此。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伯樂的責任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自我標榜的企業明星。

高度競爭的社會中,高效運作的企業無法容納濫竽充數、唯唯諾諾、灰心喪氣的員工,同樣也不歡迎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大將”。挑選團隊,忠誠是基礎,光有忠誠但能力或道德水平不高的人遲早會拖累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建立同心協作團隊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聆聽沉默的聲音:團隊與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宏大量,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與創造力你是否有原則與坐標,而不是矯枉過正、過於執著領袖管理團隊,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槓桿原理”,以效率和節約為出發點,“槓桿定律”的表現者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學者,他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概念被簡單地扭曲為四兩撥千斤,教人以小博大。但聰明的管理者會精確算出支點的位置,因為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這門功夫倚仗領導人的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倚仗其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見的聯繫。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只注意千斤和四兩的轉化可能而忽視支點的尋找,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最後,管理的藝術還在於能夠接受新事物、新思維,更新傳統思想。 人的認知力是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會很驚訝地聽到,如今有的管理者還以“勞累”為單一賣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證企業生生不息,管理者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是像時下流行的那樣,在介紹企業的ppt上打上“使命”二字,或是說上兩句有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的模糊地帶力求保持正直、誠實的品質。 這條路並不好走,企業的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盡量提高自己的資產價值,其立場正確而必要。商界每一天都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者需要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每天已經精疲力竭,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科技更新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難以兼得。很多時候,企業也只能是在眾多社會問題中略盡綿力而已。

我常常跟兒子說,要建立沒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濟組織特定及有限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貢獻於社會。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