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四輯):營銷世界杯
案例(第四輯):營銷世界杯

案例(第四輯):營銷世界杯

吴晓波

  • 政治經濟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52039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主編的話讓我們一起去娛樂

娛樂對商業意味著什麼,在6月份的德國世界杯上將再次得到驗證。報導稱,此次比賽將產生250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讓德國的GDP增長1.2個百分點,幾乎所有重大的國際會議均繞道而行,全球100大品牌半數以上渴望參與廣告事務。一場足球比賽的魅力讓人垂涎無比。 娛樂,還出現在很多國家和大公司的戰略中,娛樂業是目前美國的第一大產業,微軟在五年前已經宣布將成為一家“家庭娛樂的平台公司”,索尼公司目前增長最快的產業板塊是遊戲機,蘋果供掃復興幾乎就是娛樂化的經典標本,在中國,盛大、網易、騰訊等等,都宣布自己是一家娛樂公司。 很多行業,都日益呈現出娛樂化的跡象。 在當今中國幾乎所有城市機場的候機廳書店裡,都有一個小小的、顏色很俗氣的播放器,裡面有一個人在那裡顛來倒去地說“管理”,他的普通話不太標準,講話的時候眼睛不喜歡看人,語言愛好用排比句,每隔兩分鐘就會講一個好笑或不好笑的故事。這個名叫餘世維的台灣人,現在是中國大陸目前身價最高的管理演講師,甚至有“中國培訓第一師”的名號,儘管商學院裡的教授們對之嗤之以鼻,戲稱之為“管理相聲”,還有人在網上公開質疑他的學歷問題。但是,這並不妨礙餘世維每天拉著行李箱在全國各地開堂講課。他的聽眾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主和年輕白領,他們似乎非常喜歡餘世維的課。有一次,我跟這位傳奇人士在一起,他不確定地問了我兩遍:“我的課真的那麼受人歡迎嗎?”

當時,我沒有辦法回答他。現在,我好像找到答案了,餘世維的受歡迎真是有道理的,他是第一個把深奧艱澀的管理學徹底娛樂化的人。 那些從辦公桌前匆匆離開、買了數百乃至上千元的門票來聽餘式管理課的人們,沒有一個是想混文憑或做學問的,他們只是想了解一些管理的ABC,想從餘世維那裡獲得一些經營公司的技巧或者做人的道理,跟那些呆板高傲、自以為是的教授們相比,余氏自然風趣、淺顯易懂的風格當然更受歡迎。 對余世維的不齒與嫉妒,都不影響這個年近60的台灣人的商業價值。在當今的很多行業裡,都出沒著這樣的一些“娛樂人物”,他們喜歡作秀,好出驚人之舉,喜為出奇之事,在各自的領域裡,他們都被視為不太專業的異類,但是,在更多的公眾圈裡,他們卻倍受喜愛,漸漸的他們竟成了這個行業的偶像和代言人。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報出他們的名字:飲料業的牛根生,汽車業的李書福,藝術界的陳丹青,學術界的郎咸平,IT業的張朝陽與馬雲,房地產業的王石與潘石屹……

開創了現代調查業的蓋洛普博士曾經說,那些在歷史上被念念不忘的人,並非他們做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而常常是因為他們的特立獨行。這段話很可以為上述的娛樂化人物做一個註腳。在一個互聯網的喧囂時代裡,任何行業的成長都已經離不開娛樂的要素,甚至,在很多時候,娛樂化已經成為產業升級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方向。如今,有人用“注意力經濟”、“感性營銷”、“引爆流行”等新名詞來解釋這種現象。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很多產業都已經進入到了成長的平台期,革命性的技術進步已經久久不至,甚至永不來臨,我們可以舉出太多這樣的行業——服裝、飲料、餐飲食品、體育用品、化妝品以及絕大多數的日用家電等等,甚至那些至今仍在不斷發生技術變革的領域裡,比如IT產品、互聯網行業、依託於新技術的文化商品等等,其商品的市場價值的大小也越來越取決於其所能提供的娛樂熱量。在這個意義上,娛樂創新能力,已經是品牌成長的一個決定性力量。

“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不太嚴肅的“娛樂行為”。不過,對於所有渴望獲得產業突圍的企業家來說,把自己所在的行業想像成一個娛樂業,從娛樂的角度重新定義,然後充分發掘商品內在的娛樂性,並用娛樂化的市場方式推廣之,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技術有極限,娛樂無邊界。 當一個行業被娛樂化的時候,其遊戲的規則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重構便發生了,新的生長機會出現了,商品的創新將更貼近人的內心。人類的物質發展終將擺脫自然資源的無盡消耗,當基本的生存及功能性需求被滿足後,人們的生活以及產品的更新都將更側重於智力的發掘與快樂的尋求——這與其說是一個預言,倒不如說是正在發生中的事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