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案例(第九輯):不景氣,不氣餒

第2章 〇一、王永慶:瘦鵝在危機裡成長

美國大蕭條時,矽谷誕生了一批巨人,非典肆虐時,馬雲創辦了淘寶……每一次危機爆發,總有巨人倒下,但新的創業者也總在絕境中看到希望的黎明。 王永慶被譽為台灣經營之神,在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中,至少經歷過4次巨大的經濟危機,分別為20世紀40年代的二戰,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席捲亞洲的1997亞洲金融風暴。在這般狂風驟雨的摧襲下,王永慶和他的台塑集團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日漸崛起為台灣首富,這是一個令所有人好奇的秘密。 王永慶1916年1月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縣,時值台灣處於日本佔領時期,經濟蕭條。其父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時,便輟學到茶園當雜工。此後,王永慶又到小米店做學徒,由此開始了經商的一生,他通過差異化競爭,從顧客出發等經營策略,不斷累積商業經驗,學徒後的第二年,王永慶借來200元錢,自己開始了創業,之後又不斷辦過磚瓦廠、木材廠,在日本經濟管制下負重前行。因此,後人描繪王永慶時,常形容他為“一粒米起家”的台灣富豪。

1954年,王永慶籌資創辦了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產。當時台灣經濟基礎薄弱,物資匱乏,生產材料基本全靠進口,但王永慶憑藉著自己獨特的管理理念,以及不斷戰勝危機與挑戰的勇氣和毅力,讓“台塑集團”發展成了台灣企業的王中之王。僅在1984年,台塑的年營業額就達30億美元,佔台灣國民生產值5.5%,與台塑集團有著存亡與共關係的下游加工廠超過1500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永慶始終是台灣富豪中的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界位居“50強”之列,是台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 2008年10月15日,王永慶以92歲的高齡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而他去美國正是為了查看新經濟危機下台塑美國公司的生產線的。

觀點:瘦鵝胃口奇佳,消化能力又強,雖然瘦弱,卻有很強的生命力,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只要有東西吃,它立刻能強大起來。 人在某些時候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危機與困難,比如戰爭。當王永慶正準備大干一場時,台灣在日本統治下強行集約化管理,企業無法延續不說,連人的生存都變得困難。平常人大多會怨天尤人,但王永慶卻能在非常狀況下找到金礦——他發現了瘦鵝……真正的企業家總能在非常規狀況下發現機遇。 之危機背景 1941年,日本的侵略戰爭正遍及亞洲的黑暗時刻,已被日本統治了47年的台灣被譽為“理想的殖民地”,但事實上,日本為了強化統治,實行了嚴厲的經濟管制,人為製造了台灣民營企業的經濟危機。王永慶後來回憶到:“為了保證戰爭的需要,日本實行了配給制度,糧食的供應採取'共精共販'的方式,即把稻米集中在一兩家碾米廠加工。嘉義原有12家規模不一的碾米廠,在新制度下,僅留下兩家,其餘一律關門。”王永慶當時正經營的碾米廠,比日本人經營的工廠效益高很多,但卻是站在被關閉的陣營之列。

在這樣危險的時刻,王永慶的命運自然無法與法令對抗,但他卻於一個很小的事例中,明白了影響其一生的道理。 當時人民生活疾苦,農村里家家戶戶都養著雞鴨鵝補家用,但配給制下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雞鴨自然更加吃不飽,只能讓他們到野外吃草。一般說來,養一隻鵝四個月就會養到5-6斤重,可當時的四個月下來,每隻鵝都只有兩斤重,瘦得只有皮包骨頭。那時,王永慶疏散到鄉下,看到這些骨瘦如柴、價值偏低的鵝群,心中想著:如果他能找到飼料的話,養鵝的問題就能解決了。與此同時他觀察到:當時農村收割了高麗菜之後,都把菜根和粗葉丟在菜園裡,於是他便僱人撿回那些菜根和粗葉,再向“共精共販”的碾米機構購買碎米和稻穀,混合起來製作成鵝的飼料。

王永慶買回很多瘦鵝,用他特製的飼料餵養,二斤重的瘦鵝一遇到食物就猛吃,直撐到脖子為止,稍微消化些又開始猛吃。如此,經過王永慶兩個月餵養,瘦鵝就能長到7-8斤,非常肥大。 這個啟示令王永慶信心十足,他在後來的多個場合說:“瘦鵝餓不死,我們就一定會有發展。我們中國人天生有強韌的潛在能耐,瘦鵝瘦,不是鵝的問題,而是養鵝的人不懂飼養,一旦有東西吃,瘦鵝便能迅速壯大。” 經濟危機之下,很多企業都如瘦鵝一般,營養不良、價值被低估,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表面現象,一旦經濟回暖,企業便又會迅速強盛。而在大家普遍低迷的時刻,若能乘機收購回一些“瘦鵝”,加以合理的“餵養”,這是打著手電筒都找不到的機遇,危險與機遇僅僅隔了這麼一層窗戶紙。

觀點:經濟景氣時,每家公司都有盈餘,但如果這樣就自我滿足的話,是很可怕很危險的。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艱難,只怕沒有計劃,不怕起步慢。 企業家是天性貪婪的動物,在任何時刻都要追求更低成本,更高效益。但人在發展大好的情況下往往會放鬆警惕,危機到來時便會走入崩潰的邊緣。王永慶能做成“經營之神”,並且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他能看得比一般人、一般企業家更深遠。 之危機背景 1970年,台灣依靠美國的援助,工業迅速崛起,“亞洲四小龍”成為世界研究的一個課題。台塑作為工業企業的代表,發展神速:營業額和效益節節攀升,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即便如此,王永慶卻看到了更多的問題所在。 在一次內部的干部培訓會上,王永慶先是問了在座員工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公司現在績效不錯,各個事業部都有盈餘,那大家覺得危機在哪裡?”那其實是一次表彰會,所有的干部都交上了好看的財報,但王永慶卻給所有人澆了一盆冷水。接著自己的提問,王永慶回答道:那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盈利的數字是否合理。緊接著,他表達了自己的核心觀點:“經濟景氣時,各事業部都有盈餘,如果我們認為這樣就可以自我滿足的話,是很可怕很危險的。為什麼呢?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艱難,只怕沒有計劃,不怕起步慢。”

王永慶的這番觀點,在他諸多講話中是很平常的一次表達,但卻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台塑之所以能抵禦各種危機,事先防禦是始終繞不開的重要因素。一個關於扁鵲的類似問題是這樣的:有人誇張扁鵲醫術高明,有起死回生之術,是當時最厲害的醫生。但扁鵲卻回复說,他有兩個大哥,名聲沒他大,卻比他更厲害,因為他的二哥能在人生大病前,便給出建議從而避免生大病,而大哥更能在平時,就給出預防措施,由此健康延年。王永慶無疑也深懂此道。 他舉過一個切身的例子來說明未雨綢繆的重要。 1952年時他在台灣新東創立了分公司,生產PVC家庭用品,當時是台灣第一家PVC企業。但到七十年代中旬,從事PVC製品的工廠已將近五十家。王永慶說:台灣二十年發展,企業興亡此起彼伏。有些大企業,一般是公認最健全最有希望的企業,結果卻倒閉了。有些企業得了天時地利,一帆風順,但由於企業必然會發生競爭,有錢賺,開設的廠就多。競爭的結果就會變成,天時地利不足恃,必需依靠管理妥善,實現周詳計劃才能生存,否則好景就不會常,結局也可以想像。

也就是在那次培訓會上,王永慶道出兩點他日思夜憂之處: 第一是企業發展的最終出路一定在永恆追求物美價廉。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競爭肯定會不斷激烈,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斷追求產品的物美價廉,而且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達到這個目標。王永慶說:要製造一種產品必須分析各項開支,成本能否降低,以及應該得到多少利潤才是合理的。同時要分析未來市場的可能變化。展望企業的前途,就要有所謂中程計劃和長程計劃,對於未來可能變化的應付之方都必須事前計劃,準備周詳,始能搶占先機,立於不敗之地,進而製勝。 第二是員工薪資一定隨著經濟發展而提高。在上世紀60年代,台灣工業初興,工人工資保持在低水平狀況,這與目前中國內地的狀況異常相似,台灣到70年代時,平均工資亦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香港的四成,低勞動力成本為台灣製造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也帶來了一時的繁榮。但王永慶在鼎盛時期,已然看到了未來的變局。他對員工們講道:工業日漸發達,生活水準日漸提高,人力的供應一定會逐漸缺乏,工資的提高是最自然的方向,作為一名企業家必須有這個認識,並且應該及早準備,否則一旦唯一的有利條件也失去以後,企業還未培育實力,基礎仍未穩固的話,生存的危機便會降臨。

王永慶時常提醒同仁,雖然公司目前有利潤,但一定要經常自問:如果他們的工資提升到與日本、香港一樣的水平時,是否依然能有利潤。他也始終追求利潤的合理性,認為“可怕的是既不知道是否合理,也不去了解改善,又自認滿意,那樣注定無藥可救。” 我們都知道保持原狀就是退步,卻不知道在競爭激烈的年代,進步慢也是退步。 觀點:既然沒有力量去左右危機的到來,因此憂慮是多慮的。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有沒有條件與實力,來作為我們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 經濟危機是一場對體質的考驗,那些被強行拔起來的苗是經不住風暴的洗禮的。而從另一角度來講,擁有強健體質的人又何必擔心危機到來呢?王永慶的說法是:我們只應該擔心自己的實力,把希望和絕望寄託在上帝身上,這跟寄託於魔鬼並無差別。所以王永慶在世時,他從不涉足房地產業,而只鍾愛實業。

之危機背景 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在很短時間內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石油危機持續了三年,令剛剛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國,以及正在重建中的歐洲與日本等國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當這場風暴波及到台灣時,島內一片哀鴻。王永慶的台塑雖然已成長為最大的工業企業,但卻因為依賴石油的緣故,而遭到更大的衝擊。 1975年3月8日,王永慶受邀參加台灣經濟日報社主辦的“企業家演講會”,在會上,他向所有與會者發出了富有哲學意義的思考,他說:

油價的變動導致經濟變化,深切影響到企業經營的成長,致使很多人憂慮未來的成長。但我的觀點是,這種變化不會,也不允許影響到我們經營企業所應遵循的方針。對於經濟危機,我個人的看法是:既然沒有力量去左右油價的提高,因此憂慮油價是多慮的。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我們有沒有條件、實力,來作為我們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油價變動,未來環境不可預知,這些變動對企業經營多少會產生影響,但如果經營的企業健全,管理工作有條理、有內容、實務健全的話,就能做好管理。企業具備這樣的條件,就算遭受了客觀環境帶來的種種影響,也一定能奮力克服。 外在的環境條件一定會因為受到油價、國際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對於這些影響,企業經營者往往是絲毫無能為力的。所以不管如何,強化企業的管理基礎,培植本身克服困難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企業最大的危機,應該在於自己沒有追求健全及合理化,這方面只要稍有鬆懈,就會危機四伏。 王永慶的觀點與台塑的作為是一致的。究其為何能長盛不衰的核心原因,便在於他一直努力追求管理的合理化。為了達到最合理的管理,他獨創了“單元成本分析法”,即將每一個步驟都分解到最細小的單元來控製成本,並且凡事都要求“追根究底”的問到河川的源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王永慶每天中午都會吃著便當,傾聽各事業部主管的工作匯報,就疑問展開追根究底的發問。這在台灣聞名一時,被稱為“恐怖的午餐會”,因為每一個主管在參加午餐會時都會戰戰兢兢的,準備不足的便會當眾出醜,很多人寧可被扣獎金,也不願參加午餐會。不過,在王永慶的管理之下,台塑成為台灣管理最穩健的公司,也由此抵擋了一次次的危機。 王永慶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說:經營事業存亡的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做到物美價廉,要求得物美價廉並不決定於外在的影響條件,而是操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任何企業經營的危機都是內在問題說引起的,並不是外來的。更進一步的追究,所謂內在問題的根源是來自企業經營本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