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狩獵財富·沈南鵬向左,熊曉鴿向右

第6章 第五章彈不虛發的投資“獵手”

“投資者的榮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我期待發現那些有才華和激情的年輕人,把代表未來產業方向的公司扶植起來。當風險投資進入的時候,這些公司能夠快速地膨脹起來,成為新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這樣的機會,你會心潮澎湃,因為其實你正在創造商業'帝國'。” 在加入紅杉資本之前,沈南鵬已經開始以個人身份投資過不少公司。上海岩漿數碼科技公司,這個以手機遊戲聞名業界的公司,應該算得上是沈南鵬個人投資的第一站。 岩漿數碼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手機遊戲服務商,擁有超過200款自主產權的遊戲,支持100多種手機終端,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10%。 岩漿數碼創始人為王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1996年7月至2000年3月,任西門子(中國)市場及銷售經理;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任英斯克科技副總裁;2001年10月創立岩漿數碼,任董事長兼CEO。

王江的創業源於一個玩笑。 2001年,王江仍在英斯克公司任副總裁,他的一個下屬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不順心,向王江提出要休假一周。一周後,王江約這位同事出來喝咖啡。臨走埋單的時候,王江隨口對這位同事說:“既然你脾氣這麼大,不如出去自己創業,要不要咱們一起出去做?” 就這樣,兩人一同從公司辭職。 2001年9月,王江註冊了“岩漿數碼公司”,但是當時他還沒想清楚岩漿數碼具體要做些什麼。 2001年10月,王江和幾位創業夥伴經過一番“頭腦風暴”後,決定做“大的媒體資源和運營商資源的結合點”,為媒體提供短信解決方案。 當月,岩漿數碼就得到了第一個合同——負責搭建成都電視台中國足球隊十強賽直播的短信交流平台。這也是國內第一次把短信和電視結合的嘗試,讓岩漿數碼掙到了第一筆收入。

到2002年年初,靠著十強賽的這個案例,岩漿數碼又完成了中央電視台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短信平台項目,並且被電信運營商評價為當時“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短信營銷活動”,一夜之間岩漿數碼掙了100萬,在業界聲名大噪。 2002年間,岩漿數碼又趁熱打鐵拿下了2002年世界杯、上海文廣傳媒、廣州《羊城晚報》的單子。 2002年年末,央視決定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短信互動項目交給他們做。這年,岩漿數碼的營收達到700多萬元。 岩漿數碼的年收入雖然如此高,但卻只是集中在春節聯歡晚會和世界杯等幾個有限的大項目上,其他的小型項目根本不賺錢,甚至出現虧損。在世界杯項目結束後,公司一度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明顯呈現出過度依賴個別項目的特點。到2003年年初,岩漿數碼遇到了瓶頸。

首先是業務上的,競爭對手們悄悄出現。跟媒體關係很好的公司也看到這塊利潤“寶地”,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做完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這筆單子後,岩漿數碼想趁熱打鐵再拿下央視2套《開心辭典》的單子,但直到2003年11月都沒談下來。對方告訴王江,他們不可能對外合作了,這個領域他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同時,在公司的內部管理上也出現了問題。在公司初創時,公司的組織架構、股權分配、公司章程等硬件內容都有比較具體的設計,但軟件磨合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之前並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大家齊心向前衝的時候,高速成長的業績掩蓋了公司內部的毛病。但一旦停止衝鋒的腳步,長久積壓下來的問題就一下子爆發了。 到2003年第一、第二季度,岩漿數碼的業務處於全面停頓狀態。股東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王江面臨著財政和管理上的雙重困境,這個時候他太需要有人能拉他一把了。

正是在這個時候,沈南鵬加入到岩漿數碼的發展中來。這次他的加入還有個重要人物的幫助——謝冰。 謝冰,著名天使投資人,天匯創業投資發展聯盟合夥人。 1997年,謝冰從人民銀行研究生院畢業後到高盛亞洲工作了兩年。到1999年,他又去法國歐洲管理學院讀完MBA,並先後在美林證券香港投行部和香港上市公司寶威集團各工作了兩年。在香港工作的期間,謝冰與沈南鵬相熟,並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沈南鵬與張帆結識也是通過謝冰介紹的。 2003年的下半年,謝冰打算投資國內的手機遊戲運營,他與行業內的前三名種子公司分別簽訂了投資意向。為了保證第一次投資的成功,謝冰讓沈南鵬給自己把關,決定邊學邊幹。在謝冰的引薦下,沈南鵬開始關注起手機遊戲行業。

通過考察研究後,沈南鵬最終選擇來自上海的岩漿數碼。 岩漿數碼當時的狀況已經不太樂觀,正處於創業的初期。沈南鵬注意到岩漿數碼的領軍人物王江出身貧寒但志向遠大,王江每天會帶著公司成員跑步,這個小細節,讓沈南鵬覺得這個公司會很有衝勁。還有一點,曾擔任過外企高管的王江,溝通能力很強。 在手機遊戲這個行業裡,資本的使用率也比較高,資金在投入後能夠迅速轉化成贏利能力。基於這些考慮,沈南鵬建議謝冰選擇岩漿數碼。同時,沈南鵬自己也決定出資加入岩漿數碼,這讓謝冰和王江都大喜過望。 有了資金的帶動,岩漿數碼迅速成長。 2003年年底,岩漿數碼開始掉轉船頭,開始往手機遊戲這塊寬闊海域揚帆起航。沈南鵬作為岩漿的投資人,又給予了王江不少經營上的建議。

最初,岩漿數碼既做手機遊戲的開發商,又當發行商和分銷商。隨著手機市場的逐漸變大,沈南鵬給予王江的建議是重點發展核心競爭力,王江也發覺應該給公司“瘦身”。 “當一個產業發展得越成熟,各個價值鏈環節就越清晰,大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夠搶占哪一塊價值鏈。” 而岩漿數碼的核心能力是品牌管理,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品牌意識與品牌塑造能力、渠道的管理能力以及產品的研發管理能力。 岩漿數碼那時已經推出170多款原創手機遊戲,並擁有“歪歪”、“皮皮”兩大自主品牌。在中國移動銷量前十名的遊戲中,就有四款岩漿數碼的產品,而且已經有數十萬用戶下載過岩漿數碼的遊戲。於是,王江決定與四五家開發商合作,並擇其優秀者納入岩漿數碼的品牌體系。

王江將岩漿數碼原有的分銷能力轉化到對分銷商的管理和服務上,在渠道選擇上,採取的是柔道策略,並更看中分銷商的分銷能力。 王江將岩漿數碼的品牌運作優勢發揮了出來,岩漿數碼原有的產品研發能力也領先於對手。為此,王江專門建立了一個遊戲研發中心,為遊戲的開發提供底層核心技術,保證遊戲的創新與質量。此外,他還跟手機廠商保持密切聯繫,藉此掌握手機的技術特性和發展趨勢,以便能夠開發出更好玩的遊戲。 在沈南鵬投資後的一年中,岩漿數碼迅猛發展,一躍成為全國前三名的手機遊戲運營公司。到2005年12月,從事電信增值服務的行業“大佬”華友世紀對外宣布,投資410萬美元全資收購上海岩漿數碼技術有限公司,並視岩漿數碼的業績追加投資。同時,任命華友世紀副總裁徐迅光出任岩漿數碼董事長,CEO一職則由原岩漿數碼董事長兼CEO的王江擔任。

對於成功加入華友世紀,王江對未來充滿信心:“很高興岩漿數碼能夠和華友世紀進行戰略合作,相信借助華友世紀的龐大渠道資源和用戶資源,與我們在手機遊戲方面的強勢內容品牌資源的充分結合,我們希望岩漿數碼能成為手機遊戲行業的領導者。” 作為岩漿的股東,沈南鵬的這次個人投資也得到了回報。在看到自己的投資成果,沈南鵬覺得真正讓人欣慰的並不是豐厚的資金回報,而是王江率領的年輕團隊的成長。在沈南鵬眼中,所投資團隊的成長要比物質回報更讓他驕傲。 如果說岩漿數碼是沈南鵬個人投資的開始,那麼分眾傳媒則是他個人投資的最大亮點。提到分眾傳媒,不得不提及一個人——江南春。 生於1973年的江南春,是沈南鵬的老鄉,1991年被保送到華東師範大學讀漢語言文學專業。

江南春生性活躍,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有了創業思想。 1994年,仍在讀大三的江南春籌集了100多萬資金成立了一家名為永怡傳媒的廣告公司。江南春以代理IT廣告挖到了第一桶金,到20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已超過1.5億元,佔領了上海95%的IT廣告代理市場。 到了2001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碎,江南春的IT廣告業務一落千丈。在經過一番痛苦掙扎後,從2002年初,江南春開始關注投資當時廣告市場的空白點——樓宇廣告。 2003年5月,他將永怡傳媒正式更名為分眾傳媒。 分眾傳媒的主營業務為“城市商業樓宇信息化聯播網絡”,簡單地說,就是電視樓宇廣告。從2003年初,分眾傳媒在上海推出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所建造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在各大寫字樓等電梯等候廳中以液晶電視滾動播出各類廣告。

江南春在商業樓宇聯播網中,還適時地加入了公益、經濟文化等信息。如此一來,他的這個聯播網被上海市列為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的重點應用項目和上海市公益宣傳的窗口。 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之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分眾傳媒就將聯播網從上海鋪設到了全國37個城市,樓宇數從最初的50多棟發展至6800多棟,信息終端數發展至15000多個點。 在2004年,該網絡每天覆蓋人群就達1200萬,單月利潤超過千萬元,2004年稅後利潤超過1億元,在中國擁有7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分眾傳媒以其獨創的商業模式、獨特的分眾性、生動性及強制性,不但贏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同,其成長速度更得到眾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積極響應,紛紛表示願意注資,推動其戶外電視廣告網絡的發展。 在面對眾多投資機構的橄欖枝時,江南春沒有妄動,他冷靜地選擇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而此時的沈南鵬,正在為攜程尋找二三線城市的廣告投放途徑。沈南鵬很快就注意到了江南春和他的分眾傳媒。 同為上海人,沈南鵬與江南春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對於沈南鵬的加盟,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沈南鵬和江南春兩人吃了兩頓飯,相互感覺很不錯,於是決定深入合作。沈南鵬只不過說了句“那麼讓我也當股東吧”,江南春就欣然同意了。 幾年後,江南春才透露出自己當時的想法:“我們並不需要個人投資者的錢,但沈南鵬站在投資者角度有獨特的個人經驗,對公司有很大的附加價值。”精明的江南春認為用股權換取沈南鵬的經驗值得,每當遇到公司重大決策時,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沈南鵬,這個習慣江南春一直保留著。 作為投資方的沈南鵬,對於兩人合作的“傳言”版本不置可否。 “很多投資者都聽說過手拿商業計劃書,在洗手間堵住投資者要錢的事。”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戲劇性。沈南鵬其實很早就听聞江南春,對江南春每天連續工作16~18小時的熱忱和投入早有了解。 正如沈南鵬所言,戲劇性的拿錢場面從未在自己身上出現過,“在上海,我有二三十個朋友在創業,也就投資了江南春一個。”獨特的閱人眼光,注定了沈南鵬的成功。 在決定投資分眾傳媒的時候,沈南鵬就大膽放言“將在一年後贏得十倍的回報”。儘管當時分眾的勢頭很盛,但能下此斷言的人卻不多。眾人在懷疑和猜測中,等待著沈南鵬和分眾傳媒的表現。 2005年7月13日,江南春沒有讓沈南鵬失望。分眾傳媒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純廣告傳媒第一股。融資總金額達1.717億美元,創下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融資規模之最。在上市5個月後,分眾的市值更是飆升至12億美元。 在一夜之間,江南春的身價暴漲2.7億美元。分眾上市的當天,江南春沒有忘記沈南鵬。他打電話給正在雲南的沈南鵬介紹分眾上市的情況,沈南鵬聽完江南春的介紹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認為應該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馬上收購聚眾傳媒。” 聚眾傳媒是一家極具創新力的綜合性媒體集團,宗旨是在全國范圍內營建媒體網絡。它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真正意義覆蓋全國的樓宇視頻媒體,所有樓宇全部自行建網並自行管理。到2005年7月,聚眾已經覆蓋全國45個城市、25000棟樓宇、日覆蓋人群超過近3000萬人次。 聚眾傳媒幾乎與分眾傳媒同時誕生,一直是分眾的第一競爭對手。聚眾給江南春帶來不小的壓力,如果能夠收購聚眾對於分眾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得到沈南鵬的“指示”後,江南春挾“上市之勢”迅速佈局,準備收購聚眾。 2006年1月7日,分眾與聚眾在上海達成協議,分眾以總額3.25億美元全額收購聚眾。其中需要支付現金9400萬美元,剩下的收購款則以股票來抵。 此次大手筆收購後,分眾傳媒幾乎掌控了國內98%的樓宇廣告市場。在這一領域,江南春再難找到對手了。 作為分眾傳媒的唯一個人投資者,也是分眾傳媒唯一的獨立董事,隨著分眾的日益壯大,沈南鵬以後的收穫將會更大。 2007年8月8日,美國紐交所出現了一隻新的地產股——易居中國。這是第一隻在美國掛牌的中國地產概念股,而在易居中國的董事會名單上,沈南鵬赫然在列。 投資易居中國是在沈南鵬創建紅杉中國之前,2004年年底,他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進入易居中國。當時的易居中國剛成立不久,規模還很小,總部設在上海的易居中國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 沈南鵬在投資易居之前,很清楚易居中國的發展歷程。 易居中國成立於2004年,其歷史可上溯到2000年成立的上海房屋銷售(集團)有限公司。其董事長名叫周忻,1967年出生於上海。週忻擁有多年的房地產行業工作經驗,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機械工程係後,週忻就進入房地產行業發展。 經過商界的多年摸爬滾打,2004年,週忻在海外成立了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週忻看到了房地產的發展前景,果斷進入該領域,開展房產的營銷策劃、推廣和銷售等業務,佔領了行業的先機。易居中國的主要業務為一手房的代理銷售、二手房中介業務,以及房地產信息諮詢,目標是要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流通服務公司。 2004年年底,週忻找到了上海老鄉沈南鵬。此時,攜程已經上市,而如家正一步步走向正軌,沈南鵬手中正好有一筆熱錢,他也在尋找著好的投資項目。週忻的出現給了雙方一次機會,易居中國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很需要有豐富資本操作經驗的沈南鵬的加入。 經過數次接觸之後,沈南鵬很看好週忻和他的易居中國。當時易居中國所在的房地產服務市場前景廣闊,更重要的是易居中國獨特的運營模式。 易居中國不同於其他流通服務企業,它的模式實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它既有房地產門戶網站,又有實體門面支撐。這種“網站+網點”的經營模式可謂是攜程的翻版,它集中了無形網站和有形門店的綜合優勢,構建起一個涵蓋全國幾大城市的服務體系。週忻的經營理念是“網絡+實體=成功”,這個超前的想法吸引了沈南鵬。 項目很不錯,沈南鵬也很看好項目執行人:“對於週忻所帶領的團隊的執行力我十分看好。與週忻很早之前就認識,他是一個很能團結人才並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做事情的人。” 在沈南鵬看來,“2004年,國內的房地產服務市場仍舊相對分散,易居中國這類企業的發展推動著整個行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所以,即使“在當時很多人還不太看好的情況下”,沈南鵬仍然決定進入,“算是對易居中國有一些幫助吧”。於是,沈南鵬以個人身份成為易居中國的初始天使投資人和董事。在沈南鵬進入後,目標直指海外上市,他對易居中國的業務架構也重新進行了定義。 易居中國原有的業務集中於上海和華東地區,沈南鵬建議要做全國性的覆蓋。在專注於新房代理的同時,也要適度關註二手房。這樣的業務決策,對易居中國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 在此之後,易居中國迅速將業務由上海擴展至中國其他19個城市。 2004年其營收為3120萬美元,2006年已經增至5600萬美元,年均增長速度達34.0%。 2004年易居中國的淨利潤為560萬美元,2006年增至1810萬美元,年均增長速度達80.0%。 2006年,易居中國81.6%的營收來自新房代理服務。 到2006年,經營二手房業務的易居臣信成立。至此,易居中國的整體架構全部搭建好,成為一個涉及房地產代理、中介和諮詢研究等領域的公司。 2004年到2006年期間,易居中國連續三年被“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評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代理和諮詢服務公司。 沈南鵬的戰略眼光給了周忻極大的幫助,在2007年9月週忻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易居的發展是找對了人,就是引入了沈南鵬做天使投資人,這是我們整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沈南鵬帶來的不僅有宏觀上的戰略部署,資金也是周忻最迫切需要的。沈南鵬的個人投資對當時的易居中國稱得上是雪中送炭,有了這筆資金,2005年易居中國獲得了強勁的發展。這還不是全部,沈南鵬在投入熱錢的同時,也開始將自己在資本市場上的資源帶給了易居中國。 2006年3月,在沈南鵬的幫助下,易居中國又引入了瑞士信貸集團下屬的DLJ房地產基金、崇德基金、SIG和Farallon Capital等4家基金公司。這4家投資基金共投入2500萬美元,幫助易居中國由專注於銷售代理轉向營銷、諮詢、經紀、創業投資等全程流通服務領域,謀局全國市場。有了這些基金的加入,易居中國的發展有了更堅實的基石。當然,謀求海外上市也是沈南鵬引入基金的最主要目的。 2007年8月8日,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房地產經紀概念股,易居中國也是中國第一隻在美國上市的輕資產類公司。此次上市共發行1460萬股美國存託股份,計劃融資1.297億美元,實際成功融資約2.01億美元。 該股以18.12美元開盤,較發行價13.8美元上漲了31.3%。易居中國的最大股東周忻持有的3112萬股價值達到4.3億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這一年的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週忻以40億元身價排名150位。 沈南鵬的付出也有了回報,據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沈南鵬持有易居中國11.88%的股份,是僅次於週忻的第二大個人股東。易居中國的成功上市,又給沈南鵬的投資經歷添上重重一筆。 2003年,沈南鵬和他的創業團隊一起將攜程網帶上納斯達克。攜程成為中國互聯網海外上市第二波中的首家企業,打破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波登陸納市之後長達近3年未有上市的堅冰。 2006年10月,沈南鵬又帶著如家在三年內第二次登陸納斯達克。 2007年易居中國的上市,“梅開二度”的沈南鵬與前兩次有所不同,這次他不是以創業者而是以投資人的身份第三次出現在美國市場上。 從2003年到2007年,四年內帶領三家企業成功赴美上市,沈南鵬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運動場上上演了完美的“帽子戲法”。 隨著分眾、易居中國在海外市場的風生水起,人們開始慢慢相信沈南鵬真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在投資了這些高速發展的新興行業的同時,沈南鵬的“金手指”也不忘“點”向那些傳統的大眾服務行業。 由台灣人陳定宗創辦的“一茶一坐”中式餐飲公司,自2002年正式踏足內地以來,一直備受沈南鵬的關注。 1991年,第一家“一茶一坐”在中國台灣桃園市創辦。 2001年8月,台灣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與旺旺集團各半持股合資成立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由中國台灣一茶一坐負責經營。 2002年6月,一茶一坐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進駐上海的一茶一坐,當時的資源非常有限。除了2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外,只有先期到位的3名“骨幹幹部”。陳定宗的目標很遠大,“要做中餐連鎖的國際品牌”。 對於這家起步不久的公司來說,這並不是個現實的目標。首先,標準化是中餐連鎖經營的第一道門檻。陳定宗知道:“麥當勞做薯條,馬鈴薯在什麼濕度,多高的溫度,用多少時間,到底是15秒還是16秒炸出來的好吃,這是別人經過了上千次的測試得出來的。”而一茶一坐要做到“西餐化”,就必須“先專業化,然後標準化,最後要簡單化”。 “按照西餐連鎖的標準,開發中餐的製作流程”,這是一茶一坐的運營理念。 一茶一坐從事的是傳統的餐飲行業,卻有著不一樣的餐飲戰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被稱為“中央廚房”的商業模式。 2001年,一茶一坐在上海郊區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廚房生產基地,可以為24小時車程內的餐廳配送全部品種菜式的半成品。這是藉鑑了麥當勞的中央廚房模式,並在不斷的探索中製定了一套符合自己的標準化流程。 在一茶一坐的餐廳內,服務員只需按照操作規範將半成品進行簡單的加熱和組合,無須複雜的烹飪就可以為顧客提供快捷而美味的餐品。這樣,複雜而富有藝術化的中餐烹飪演變成了標準化的工業製造過程,廚房被操作間取代,廚師則由服務員來擔當。 這個流程似乎很簡單,但其實真正在把每一道菜進行標準化處理時,是需要下工夫研究的。比如說泡一杯茶,需要多少克的茶葉、要幾度的水、沖泡多長時間,才會取得什麼樣的口感。 在中央廚房的模式下,一茶一坐的特色雞湯也有別於傳統餐館的做法。一般餐館常常需要凌晨3點起來燉雞,燉8個小時,到上午11點燉好,這樣大廚一上班就可以直接用。而一茶一坐則是先讓中央廚房燉好,把雞湯的油和湯分離,分別進行冷凍和濃縮。待這兩樣東西送到分店之後,店員只要把湯稀釋就可以用了,營養、口味、衛生標準也都能兼顧。而且在分店之間,雞湯味道不會有所差異。 中央廚房的模式,為一茶一坐的規模化複製擴張提供了穩定的品質保障。 一茶一坐還有專門的研發隊伍,對菜品標準化進行研究。這樣一來,即使其他的公司想要模仿他們,光建構一套體系恐怕也要花幾年的時間。一茶一坐“花在將中式餐飲專業化、簡單化、連鎖化的研發費用,每年都高達100多萬美元”。 用豆漿煮火鍋,用咖啡烹製牛排,用奶泡調製普洱茶……在一茶一坐裡,除了菜品口味吸引人外,創意也迭出驚人。然而,一茶一坐似乎不僅僅局限在“美味”一個賣點上。 很多用戶認為光顧一茶一坐,並不是因為那裡的茶特別好喝,或者那裡的菜特別好吃,而是它滿足了一群消費者享受悠閒時光的需求。到一茶一坐,顧客可以看小說、聽音樂消磨一下午,也可以邊品茶、邊享受無線上網衝浪。在這裡,“吃飯”、“喝茶”已經不是唯一的目的,享受店中休閒、典雅的氣氛已經是一個與“吃飯”同等重要的事。 由於提供了“吃飯”之外更多的附加值,與其他提供同等品質餐品的餐廳相比,一茶一坐這種休閒餐廳的定價能力更強。 在看到一茶一坐的商業模式和品牌形像後,沈南鵬決定踏足這個“不尋常”的傳統行業。 2005年3月16日,在一茶一坐的門店裡,沈南鵬約見了一茶一坐的CFO詹益洲,兩人開始商談加盟一茶一坐的有關細節。大約一小時後,沈南鵬決定投資一茶一坐。 沈南鵬善於將傳統的大眾服務行業改造再走向成功,攜程和如家已經很好地證明了他的實力。此時的一茶一坐在國內餐飲業已經小有名氣,沈南鵬加入後,一茶一坐的野心開始大了起來。詹益洲在與沈南鵬面談後,開始“希望一茶一坐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式休閒餐飲品牌”。 下一個顛覆納斯達克的中國概念似乎已經粗具雛形,“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的公司中有41個連鎖休閒餐飲品牌,有許多投資人對投資休閒餐飲有興趣並且有深刻理解”。沈南鵬豐富的美國上市經驗,將會協助一茶一坐做出最佳的判斷。 一茶一坐的運營理念和全新的商業模式,都與沈南鵬的理念不謀而合。通過過往的成功經驗,沈南鵬懂得,只有技術尖端和理念尖端的商業模式創新,才可以迅速建立足夠高的競爭壁壘。 2005年年底,沈南鵬個人投資137萬美元注資一茶一坐。同時,其他各路風投也紛紛跟進。頂新集團投入了360萬美元,SIG投入了210萬美元,IDG投入了208萬美元,東元集團投入了125萬美元。 在沈南鵬的帶動下,進入服務行業,尤其是廣義服務業似乎成為風險投資的共識。 一茶一坐隨後的發展,證實了沈南鵬的眼光。自2002年6月,一茶一坐在上海新天地的內地第一家店開業,到2008年6月底,一茶一坐已陸續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開了70餘家連鎖店。 而按照華爾街的標準,餐飲連鎖公司要上市,需要兩個條件:店鋪數超過100家,當年利潤超過1000萬美元。按照當前的發展勢頭,一茶一坐很有可能在2009年的第二季度上市。到時,沈南鵬又能出現在海外的資本市場上了。 1851年,美國人約翰.索爾曾大聲疾呼:“去西部吧!年輕人,去西部!”一百多年前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成就了眾多美國人的“財富夢”。 “而現在該輪到中國了!”沈南鵬如是說。在他看來,投資中國市場將是這個世紀最令人“激情燃燒”的事情。 在飛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下,創業成了很多中國人的夢想。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資金成為創業者的“東風”。而沈南鵬正好具備刮起“東風”的能力。 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的蓄勢待發,另一方面是眾多企業的融資需求,沈南鵬希望可以用最快、最正確的方式介入到所投資的領域。 “現在在中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點的成功,簡單的我賺了多少錢,我反倒特別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資本可以在未來的20年來,能夠抓住多少影響未來的消費產業升級下的市場機會。我不會迴避傳統行業和所謂的'紅海'。只要有機會,我都不會放棄,行業可能有所取捨。”這是作為投資人的沈南鵬對資本的看法,他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別人成功。 “投資者的榮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我們期待發現那些有才華和激情的年輕人,把代表未來產業方向的公司扶植起來。就像紅杉投資Google和雅虎的時候,它們都只有幾個人。雅虎在那個階段,只有兩個人和兩台電腦。當風險投資進入的時候,他們快速地膨脹起來,成為新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面對這樣的機會,你會心潮澎湃,因為其實你正在創造商業'帝國'。”沈南鵬會經常這樣描述自己的投資夢想。 在沈南鵬眼中,千里馬不多,伯樂就更少了。當千里馬和伯樂碰到一起,就不要喪失機會,要幹出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把自己變成別人成功的人脈”,是沈南鵬投資理念裡重要的一環。 沈南鵬是個很自信的人,當別人都在利用各種場合,結交關係、搭建人脈的時候,他依然信守自己的原則,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尋找投資機會。 沈南鵬說到自己的投資原則時,提到了幾位同行,“我與劉二飛、閻焱他們不一樣,在年齡上我都沒法和他們相比,我的投資更多的是依靠理念”。 在沈南鵬的關係圈裡,很難找到能夠引領他走向某種成功的人。與之相反,沈南鵬卻經常成為別人的“人脈”。 從與梁建章、季琦的相識,到共同搭建攜程、如家,創建出業界聞名的“第一團隊”,沈南鵬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業界浮沉多年的他,總是會被人“盯上”。 2005年,與張帆攜手共創紅杉中國的經歷,沈南鵬又一次被人當成了“人脈”。在加州參加會議的沈南鵬,和張帆一起認識了紅杉的主要合夥人。之前的種種經歷,讓紅杉的合夥人很看好沈南鵬,理念相合,於是便有了紅杉中國基金。 沈南鵬說起此事,顯得低調沉穩,“從我的角度看,它(紅杉)也許是我的人脈;而從紅杉的角度看,我和張帆又是紅杉的人脈。”這就是沈南鵬的人脈產生過程:通過理念的碰撞,從而產生化學反應催生出人脈。 沈南鵬始終認為只有共同的理念,才會有廣泛的人脈,“也許原本大家並不是很熟,但是共同的理念會讓我們成為彼此的人脈”。 多年的投資行業經歷,讓經營於資本市場的沈南鵬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不僅僅只是為了找到了某個人然後大發橫財,還要有好的項目,有共同的理念。在沈南鵬的投資思想中,共同的理念成為關鍵。 並非成了別人的人脈,就一定會給人帶來資本。沈南鵬並非“冒進者”,對於投資,他依然理性:“風投行業經常講投人,你在這一行里積累的時間較長,個人閱歷更加豐富,大量的行業內的聯繫。而將關係轉變為投資,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例如,我認識齊向東、江南春可能很久了,但沒有一個具體的事情來呈現彼此的理念,就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就不會有合作,也就不會把關係變成投資。” 依靠人脈去賺錢,是一種生活;把自己變成他人的人脈,幫助別人走向成功,也是一種生活。沈南鵬似乎兼有了這兩種生活。 不管沈南鵬自己是否願意,他總會被人拿來“利用”。甚至有傳聞說,攜程的員工們都會追著購買沈南鵬擔任董事的公司股票,因為“沈老大”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財富。當然,沈南鵬對此不置可否。不過,“驕傲”的沈南鵬也曾公開承認:在他的投資生涯中,幾乎從未失過手。 無論是個人投資,還是入主紅杉中國後,沈南鵬的投資業績有目共睹。在2007年和2008年某雜誌通過風投業同行投票完成的“點金之手排行榜”上,稱得上“新秀”的沈南鵬分列第二、第四位。這足以說明:如果想找人幫忙理財,沈南鵬無疑是重要人選。 每當我看到一個好的創業者,一個好的商業模型時,都會非常振奮,因為能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員,幫助它的成長,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能產生強烈的興奮感。 中國的創業者應該考慮傳統行業,在中國消費經濟不斷增長的前提下,傳統行業所提供的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廣泛的。 在投資界,只有為投資過的某個企業失敗而後悔,而不能為沒有投過某個企業而遺憾。 我不是賭徒,即使是,手上有100塊錢,我也只會賭20塊,我一定會預留。同時更要謹慎,在你決定投入的那一刻,就要對這個項目非常非常滿意,有絲毫的懷疑就不要去投。 好的風險投資家需要有對未來的洞察力、敏銳的嗅覺與遠見,對投資行業的趨勢、機會和經驗的判斷都需要有獨到的眼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