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高層新智囊

第68章 “真理標準”的大聲倡言者

中國高層新智囊 章晓明 2256 2018-03-18
1979年,在太原已很有名氣的甄小英接到中央組織部的調令。在此前一年,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理論文章在思想界引起軒然大波,甄小英就是在這場思想大討論的熱潮中調入中央黨校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一文的發表與中央黨校還有著直接關係。 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持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後,廣大干部和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方針政策,徹底扭轉10年動亂造成的嚴重局勢,使中國從危難中重新奮起。但是,這種要求和願望遇到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許多人的頭腦還是被“兩個凡是”思想緊緊地束縛著。中國處在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77年10月9日,復辦後的中央黨校開學了。時任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的葉劍英在開學典禮上講了話。

葉劍英在講話中要求中央黨校認真研究黨的第9次、第10次、第11次路線鬥爭的歷史,要求在研究中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從實際出發,決不能把理論同空談、吹牛甚至撒謊混為一談。 時任中央組織部長、主持黨校工作的胡耀邦在談到如何研究“文革”這段歷史時,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他說:“這十幾年的歷史,不要根據哪個文件、哪個同志的講話,還要看實踐嘛!” 在胡耀邦的指導和組織下,1978年初,黨校的理論工作者寫出了《關於研究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鬥爭的若干問題》一文第二稿。文中提出研究黨史應當遵循的原則是:第一,應當完整地準確地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來進行研究。第二,應當以實踐為檢驗真理、辨別路線是非的標準,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路線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要由實踐的結果來證明。

中央黨校復校後,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和部隊軍以上單位的807名學員參加了這個文章的討論。由於胡耀邦主持黨校工作實行“四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裝袋子,工作人員和學員的思想很活躍。 而在這之前,即1977年8月25日,中央黨校的刊物《理論動態》第9期發表了該刊編輯組寫的《理論工作必須恢復和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一文,對一些人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維護“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路線,“不以客觀實際為標準”來評價“文革”的做法提出批評。後來《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邵華澤的《文風和認識路線》,提出:檢驗工作好壞、水平高低的標準是看實踐。 胡耀邦為了在更大範圍內推動思想解放運動,進行撥亂反正,希望寫一篇更深刻、更有戰鬥力的理論文章。在他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的孫長江開始起草“論實踐標準”的文章。中央黨校副教育長、理論研究室主任吳江具體負責此事。

就在這時,黨校學員、《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發現了一篇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的稿件《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楊西光看到這篇文章,聯繫起中央黨校的學習、討論與交鋒,決定先把文章撤下來進行修改後重點推出。此後楊西光得知孫長江正在起草同類的文章,便把兩位作者請到一起討論修改,使文章在理論上更為成熟。最後決定把原已由孫長江寫出的初稿和胡福明的文章並在一起再作修改,由孫長江執筆完成。 經過10次重大修改、由胡耀邦審閱定稿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終於在1978年5月10日出版的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全文發表。第二天《光明日報》全文刊登,署名為本報特約評論員。 5月12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載了這篇文章。新華社將此文向全國新聞界發了通稿。

這篇文章吹響了真理標準大討論的號角,在全黨全國人民中掀起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熱潮。年底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衝破了長期“左”的錯誤思想的嚴重束縛,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明確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這個衝破“兩個凡是”束縛,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受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洗禮,調回黨校的甄小英感到精神格外振奮。到校不久,就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一場“真理”問題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了發言。沒想到她這次準備倉促的發言卻贏得了與會專家的好評。

甄小英在黨校的第一次講課,是給黨校的教職員工上黨課。雖然她離開黨校多年,但一直沒有停止對理論的學習和思考,再加上她有多年從事幹部理論教育的實踐,熟悉領導幹部和普通黨員的思想,她結合黨員幹部在解放思想、撥亂反正中存在的思想理論上的疑點難點問題,著重講了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問題,生動活潑,針對性強,有感染力,給教職員工留下深刻印象。這也為她走上中央黨校的講台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前,登上中央黨校的講台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時,有些老教師,雖在黨校工作多年,卻沒有講過一次課,一輩子就是查資料、抄卡片。甄小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破除論資排輩、大膽起用年輕人的改革氛圍中,她很快就走上講台,講課受到學員好評。 1984年,甄小英擔任了教研組的副組長,開始了對黨建理論的研究。在黨校這個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她不斷學習,辛勤耕耘,一干就是20多年,曾三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員,著作和文章獲2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逐步成長為一名有一定社會影響和知名度的理論工作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