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高層新智囊

第62章 兀立於滄海橫流中

中國高層新智囊 章晓明 3100 2018-03-18
1996年初,吳建民在荷蘭任大使才1年零3個月就接到江澤民的主席令,結束在海牙的大使工作,立即前往日內瓦,緊急出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 把吳建民派往日內瓦是中國領導人深思熟慮的決定。吳建民在擔任外交部發言人之前已是一位很有國際公關經驗的老外交了。早在1971年,吳建民就任中國駐聯合國使團三秘、二秘,在聯合國總部工作了7年;1978年回國任了5年的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1985年又一次來到紐約,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使團參贊,4年後出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參贊。從閱歷上看,吳建民不但熟悉國際環境,對外交政策吃得透,而且工作方法靈活,有張有弛,是緊急情況下應對國際關係的一把好手。當然,1994年,作為外交部發言人的吳建民隨江澤民主席訪問俄羅斯、烏克蘭、法國,近距離地接觸,也給江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吳建民大使被緊急派往日內瓦時,離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2屆會議開幕還有3個多月。當時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第52屆人權會議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場“惡戰”。此前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向人權委員會提出了所謂“中國的人權狀況”議案(即90號決議草案),不顧事實地指責中國的“人權”狀況。種種跡象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甘心以往的失敗,將會在此次聯合國人權會議上繼續對中國“發難”。 從卡特政府開始,“人權外交”作為美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武器,在全世界揮舞。 1981年裡根上台後,在外交上強調美蘇對抗,在實施“星球大戰”計劃以遏制蘇聯的同時,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發起了“人權”攻勢。 1985年2月7日的《紐約時報》登載的里根的一篇講話中說:“我們已經重新擔負起自由世界領袖的歷史作用……我們的任務是促進並捍衛自由與民主,並且盡可能向各地傳播這些思想。”冷戰結束後,喬治·布什繼續把“人權”戰略融入美國的外交中,宣稱美國在全球的“新作用”是繼續向世界提出民主與人權的標準。克林頓執政後更是變本加厲,借助美國強大的經濟力量,把對其他國家的貿易、投資、技術轉讓與民主和人權掛鉤,動輒以最惠國待遇、經濟制裁等加以威脅,試圖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美國提出的一些附加條件。尤其是對處於興盛期的中國,更是橫加指責,強迫中國接受美國的“人權”標準。

自1990年至1995年,中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人權會議上,連續挫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少數國家炮製的“中國局勢”議案、“中國/西藏局勢”議案和三次“中國人權狀況”議案表決。 1996年4月23日上午10時,日內瓦萬國宮會議廳座無虛席,聯合國第52屆人權委員會開幕,隨後即將對中國提出的國際社會對美國等國家對中國“人權”的相關指責“不採取行動”的動議進行表決。 在議案表決前,吳建民大使代表中國代表團走向講台,剛才還嘰嘰喳喳的會場突然一片肅靜。 與會的大多數代表對這位中國大使並不陌生,此前吳建民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若干次在媒體中“曝光”,個人風格盡人皆知,而1993年9月,他作為北京奧申委的發言人在蒙特卡洛抨擊英國外交大臣赫德、舌戰西方記者的生動場面,總能讓人記憶猶新。

與會的代表們戴著同步翻譯耳機,個個屏住呼吸,目光全部落在了台上中國大使吳建民的身上。 吳建民朝台下看了看,禮貌地用目光向各位代表致意,然後非常鎮定而自信地闡述了中國的人權現狀,並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人權”的攻擊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反擊。 他先列舉了這樣一些事實:1949年以前,中國的人口約為5億,有4億人吃不飽;今天中國的人口為12億,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1949年以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35歲,今天達到了70歲。 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今天下降到12.1%,小學學齡兒童的入學率為98.7%。在1949年以前的100多年裡,中國人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在自己的國土上卻是二等公民;今天的中國公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享受著憲法和法律保障的各項權利。吳建民指出,任何不懷偏見的人在上述事實面前都會承認,中國的人權記錄不是糟得很,而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音,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大貢獻。

他說,1990年以來,美國夥同少數西方國家,連續6次在人權委員會內打著“關心中國人權狀況”的旗號搞反華提案。而這6年正是中國在各方麵包括在人權領域進步最快的6年。中國人民在享受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在公民、政治權利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進展。中國的參選率高達93.58%。此外,1990年10月中國開始實行行政訴訟法。 1994年5月又制定了國家賠償法。這是保障、維護公民權利的兩部重要法律。中國老百姓稱之為“民告官的法律”,這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 1993年年底,當時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先生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就說過,中國的人權狀況是100多年以來最好的時期。 整個會場一片肅靜,代表們聽得津津無味,還有不少西方代表拿起筆在認真地做記錄。

吳建民越說越激昂:“在過去6年裡攻擊中國人權狀況最兇的國家,也正是歷史上在人權領域欠中國人民債很多,踐踏中國人權十分厲害的國家。那個超級大國關心的並非是中國的人權,而是自己的強權或霸權。他們百般攻擊中國說到底是不喜歡中國人民所選擇的發展模式,我們沒有接受他們鼓吹的'休克療法'之類的藥方,而是堅定走自己的路。中國人走自己的路本是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因為我們已經走了5000多年了。要想通過高壓來迫使12億中國人聽命於超級大國那隻能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我在這裡要正告那些堅持搞反華提案的人,不要說你們搞6次反華提案,就是你們搞60次,中國人也照樣走自己的路!” 聽到這裡,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向吳建民投來會心的一笑,甚至有代表在座位上向吳建民豎起了大拇指。

吳建民誠懇地說,在人權領域歷來就有兩種相互對立的主張,一種是合作,另一種是對抗。搞對抗是一種冷戰思維的表現。不管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不管是發達國家的人權觀、價值觀,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權觀、價值觀,都有其深遠的歷史和社會根源,不應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人權具有普遍性,但人權的普遍性原則不意味著一部分國家必須接受或服從另一部分國家的觀點。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中國人民、亞洲人民、發展中國家人民有權、也有能力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按照他們自己選擇的方式來生活和管理國家。搞對抗的實質就是推行強權政治,對抗的後面是統治的慾望,根本不是在促進人權,而是對人權的褻瀆!他指出,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出於政治目的而炮製的反華議案,其矛頭不僅是指向中國的,而且也是指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

最後,吳建民提高了嗓門,意味深長地說:“這個出於政治目的而炮製的決議草案,無論如何包裝都改變不了其反華的實質。它的矛頭不僅是指向中國的,而且也是指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今天發生在中國身上的事,明天就可能發生在任何發展中國家身上。我呼籲本委員會一切主持正義的國家投票支持這一動議。” 吳建民話音剛落,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著大會進行表決,最後以27票贊成、20票反對、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中國提出的“不採取行動”動議,決定對美國、歐盟等提出的所謂“中國人權狀況”議案不予審議和表決。 表決結果公佈後,會場上再次響起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許多國家的代表紛紛擠上前主動與吳建民握手,向中國表示祝賀。吳建民也向支持中國的代表表示感謝。

西方媒體在當天的報導中這樣寫道:中國大使吳建民在第三世界國家一片掌聲中走出會場。 1997年,在第53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日內瓦會議上,吳建民率領中國代表團再次挫敗了由美國、丹麥等少數國家提出的“中國人權狀況”的“91號決議草案”,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這位外交“麻辣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