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高層新智囊

第39章 從莫斯科大學優秀留學生到社會底層人

中國高層新智囊 章晓明 1657 2018-03-18
江平教授是浙江寧波人,他的父親早年在民國中國銀行大連分行供職。 1930年江平在大連出生。 1937年“七七事變”後,江平隨父母到上海,一年後,又隨調入民國中國銀行北平分行工作的父親來到北平。 江平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五。從小聰明好學的他隨著父母幾度遷居,視野頗為開闊,是兄弟姐妹中最調皮也是最聰明的一個。他的初中是在當時的北平藝文中學度過的,高中就讀於著名的崇德中學。 崇德中學(現為北京三十一中)屬聖公會學校,1910年,英國安立甘差會撥款1000英鎊,在西城絨線胡同,以一座古廟為基礎開始修建崇德中學的校舍。 1939年由於日本反英,學校被迫停辦。 1940年春,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將崇德的舊班底搬到海淀蔚秀園,成立燕大高中部。第二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燕大與高中部同時被日本兵關閉。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崇德才復校。江平就是崇德復校後進入該校讀書的。這所著名的中學除培養過江平這樣的法學大家外,還培育了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兩彈元勳”鄧稼先、台灣作家鄭愁予等世界知名人士。

1948年一直做著記者夢的江平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燕京大學也是一所私立的基督教學校。基督教教會的根據地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以美國為主,在紐約有“中國基督教大學董事會”,在上海有“中華基督教教育會”,多的時候,基督教會支持著16所大學,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還保留幾所。燕京大學是其中之一,也是規模最大、辦得最好的一所,畢業的人也最多,在政治上、國際文化上影響是最大的。 江平進入燕京大學後由於熱衷於新聞事業,處處表現活躍。 1949年他因加入反抗當時政權的民主青年同盟而被迫輟學。北平解放後,他參加了北平市團委籌委會的工作。 1951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國家選送了第一批約十一二位德才兼備的學生前往蘇聯留學,江平就是其中之一。他留學的是喀山大學法律系,那是列寧的母校,在蘇聯很有聲譽。 1953年,江平從喀山大學轉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繼續深造。他聰明好學,每門功課都很優秀,成為留學生中的偶像。

在留學期間他還參加了中國學生會的工作,與同在莫大法律系求學並擔任學生團委工作的戈爾巴喬夫多次打交道。 1955年江平與宋健等人被選為留蘇學生代表前往波蘭華沙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參加聯歡節的中國代表團當時有200餘人,團長是羅毅,副團長有吳學謙、馬少波等人。當時宋健在莫斯科包曼高級工程學院學習自動控制專業,出國前曾就讀於哈工大,俄語很好。由於他在蘇聯的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經校方推薦、國內批准成為研究生,同時在學校承擔一門教課任務。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寫出了高水平的副博士論文。校方又提出,再延長一段時間,對論文稍加修改,即可獲博士學位。由於中蘇關係已公開惡化,國內又急需他的專業,宋健便決定放棄博士學位立即回國工作。中蘇關係正常化後,蘇聯主動授予宋健博士學位。

前往華沙的同一年,江平與陳漢章(後任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一起為司法部長史良率領的中國司法訪蘇代表團當過俄文翻譯。 江平由於成績突出,提前一年畢業。 1956年他在畢業典禮上作為莫斯科大學留學生的代表發了言,轟動整個校園。 完成學業回國的江平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學院民法教研室任教。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 1957年的中國,創巨痛深。江平因說了當時不該說的話,成了首批“右派”分子,遭遇流放。 也是在這一年,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在組織的干預下被迫與他離婚,好好的家庭破裂了。 也是在這一年,他在山西改造時,在一次與難友抬鋼絲過鐵軌時,因身心交瘁,精神恍惚,竟讓一列風馳電摯的火車帶出去幾十米遠,無情的車輪碾碎了他的一條腿。

1957年是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歲月,他依靠頑強的毅力和意志挺過了生命中沉重的磨難。事後他在一次談話中說,我可以說是從火車輪子底下撿回了一條命,這讓我覺得對人生應該有一個樂觀的態度。 1972年,北京政法學院解散,江平被“發配”到安徽農村勞動,後來幾經周折,調到延慶中學教書,生活有了好轉。此時他也重新組建了家庭,並有了兒子和女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