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高層新智囊

第24章 警惕:美國的戰車已經開到了中國的大門口

中國高層新智囊 章晓明 3359 2018-03-18
在影響頗大的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講“反思全球化”的時候,有人問房寧為什麼要選擇學政治。他當時作了一個頗具“政治意味”的回答。他說:“為什麼學政治?起因於插隊時學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不知道房寧當時是不是出於幽默才這樣說的,至少在座的不少人把它當成政治幽默了。 事隔不久房寧到北京一所大學做講座,又有人提出同樣的問題,房寧費了一番功夫作出解答,這次的解釋似乎更符合情理一些。 房寧是在中國人民大學的院子里長大的,他的祖父以上三代都是北京的中醫名家。 1975年18歲的房寧來到北京市郊上地村插隊。上地是漢代屯兵之地,是北京地區一處文化遺址。也許是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傳承,村子裡不少姑娘、小伙兒能寫會畫,能歌善舞,一表人材,一點不比城裡來的“知識青年”差。可是不久,房寧就發現,本村的小伙子娶的媳婦幾乎清一色的來自更加貧苦的河北三河縣,而本村的姑娘卻無論如何都要嫁個城里人,對象即使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也得湊合。性資源的流向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差別,它赤裸裸地向人們揭示社會的等級和差距。現實使一心響應毛主席號召、滿腦子理想主義的房寧看到了社會的真實、人生的真實。他曾說,農村的經歷使他感到困惑,體驗了悲涼,也使得他開始關注人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的命運。就是這一情結促使他在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後,決意學習社會科學。

1977年底,房寧如願以償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師範學院政教系,四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當了一名教師。聽過房寧的課或講座的人都領略過他的口才,上佳的口才使他的教師生涯相當順利,連續的破格晉升使他在同學和同齡人中以最快的速度當上了教授,直到2001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任政治學所副所長。 留意房寧的人會發現,房寧的人生之路並沒有多少傳奇色彩,可以說是順風人生。但是從一名在農村插隊的“知識青年”成長為一名著名的政治學者,短短20多年的時間,房寧在中國思想界已經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總能在關鍵的時刻發出獨特的聲音,他的思想無可爭辯地具有前瞻性。他無疑是一位真正站在思想前沿的中國人。 最能體現房寧思想家素質的例子,是他在《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一書中對世界格局的預言,幾年後全部得到驗證。

先看房寧在《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中“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走向辨析”一章中的一段文字: “美國通過北約東擴肢解了南斯拉夫,在進一步逼近俄羅斯的同時,已經越過俄羅斯,向遠東的中國張望了。時下,人們把對北約東擴的注意力放在北約對俄羅斯的包圍和箝制上。其實,'北極熊'已被美國關進了籠子。北約東擴的目標絕不止於圍困俄羅斯,北約東擴的目的地是中亞,最終美國要把與中國毗鄰的國家拉入其麾下。 “美國在大力促進北約東擴的同時,以同樣的力度在策動西進。就在美國與北約盟國轟炸南斯拉夫的時候,'亞洲的北約'——'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出台。如果說北約東擴,美國還是在得隴望蜀,那麼,這個'亞洲的北約'可就是赤裸裸地針對中國了。”

就在房寧預言的同時,1999年,北約接納了捷克等東歐三國加入北約。儘管俄羅斯再三聲明反對北約東擴,但北約根本沒把俄羅斯放在眼裡。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召開的北約成員國會議,決定北約繼續東擴,將一舉囊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等7個中東歐國家,創下該組織成立53年來規模擴大之最。至此北約成員國增加到26個。北約降低標準急於東擴,其真正目的是要擠壓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控制中東歐事務,增強對西亞、南歐的軍事投送能力。北約把東擴的對象鎖定在中東歐國家和前蘇聯國家,這正是俄羅斯的軟腹部,其矛頭顯然是針對俄羅斯的。現在,北約已將防線推進到俄羅斯的家門口,離聖彼得堡僅僅幾十公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俄羅斯的戰略迴旋餘地已大大縮小。

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9日,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到莫斯科安撫普京,普京強裝笑臉,違心地對客人說:“北約東擴不應造成局勢緊張,而應促進信任。在北約決定接納新成員後,對於俄羅斯來說'特別重要'的是雙方合作的'實際內容'。”——房寧在幾年前彷彿已看到了這一幕,正如他預言的:“'北極熊'已被美國關進了籠子。”也許關於這一點有許多中國的戰略家和房寧一樣已經看到了,而房寧與眾不同的是: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人們關注北約對俄羅斯的擠壓和包圍的時候,已經進一步預見到美國將躍過俄羅斯,進軍中國的最終的真實意圖。 “9·11”以後,美國實現了戰略大躍進,一舉佔領了中亞的腹地——戰略要衝阿富汗,並在不同程度上將巴基斯坦和其他毗鄰中國的中亞國家置於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的戰車終於開到了中國大門口。房寧在1999年的預言,3年後得到了證實。

2000年台灣大選,台獨勢力上台。台灣海峽兩邊的政治局勢為之牽動,美國縱橫捭闔,利用台海形勢游刃有餘,進一步插手東亞。伊拉克戰爭使美國在全面控制西亞地區的同時,掌握了世界石油的命脈。目前已經調頭東顧,美利堅的利劍已經懸在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頭上。房寧所稱的“會師中國”幾近完成。 房寧對全球化陰影下西方對於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進行再殖民統治的方式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他說這是新帝國主義的三大政策——軍事控制、政治代理、經濟接管。在劇變後的東歐,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亞洲的阿富汗、伊拉克,人們看到的不正是這幅圖景嗎? 房寧論證道,無論是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在資本國際循環中被榨乾油水,從而被甩出資本國際循環軌道,還是少部分發展中國家利用種種機會,初步實現工業化,與西方形成一定的競爭,這兩種情況對於西方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因為“前者使西方失去了部分資源與市場;後者對西方構成挑戰。”這樣將出現後殖民主義重建統治的局面,而後殖民主義要控制第三世界國家必須採取上述的三種方式。

而現在看來,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確已經部分地喪失了經濟主權,國家宏觀經濟的決策權已在很大程度上聽命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亞洲國家也部分地喪失了經濟主權。而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一心扶持一個“影子政府”作為政治代理。房寧四年前的預言——一個以“熱戰”代替“冷戰”的再殖民的時代即將到來,如今聽起來已經不那麼“危言聳聽”了。 房寧對伊斯蘭的世界革命的預言極具隱喻色彩。早在1995年出版的《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引論》中,他就寫道:“在未來的世紀裡,富於戰鬥精神的伊斯蘭成為與西方抗衡的一種社會力量、一種文化力量是非常現實的。這首先是由於新殖民主義給伊斯蘭世界帶來的貧困、痛苦和壓迫,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彌撒在億萬穆斯林心底的、對他們不幸遭遇的激憤心情。”

“伊斯蘭教在未來作為第三世界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抗衡西方還在於它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全世界有10億多穆斯林人口,分佈在80多個國家,而在穆斯林最集中的西亞、北非,是地球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事實上伊斯蘭教的影響是世界性的,甚至在歐洲,伊斯蘭教已成為第二大宗教,英國有近200萬穆斯林,同基督教一樣,伊斯蘭教也是世界範圍的信仰。” 在房寧看來,在資本的國際大循環中處於被剝削地位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最終將掉入“發展的陷阱”。在再殖民時代,面對一個相對於自己無比強大的帝國,非西方的民族和人民為了自己的生存、自由和發展,以及自己的信仰和價值,不得不面對一場最深刻的文明衝突。 “9·11”使美國加快了它重建帝國的步伐,而如果按照房寧揭示的邏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只是在為更大的衝突進行準備,更慘烈的災難和鬥爭還在後面。

到目前為止,房寧預言了歷史,事實證明了他的眼光。也許我們有理由對他和他的理論給予更多的關注,畢竟他的預言說中了! 學者和思想家的區別是:學者闡發於事後,思想家預言於事前;學者是打哪兒指哪兒,思想家是指哪兒打哪兒。作為一個思想家,房寧做到了。 然而,讓這位有洞察力的思想家感到十分尷尬的是,他那些精心闡述的理論和有預見性的思想,在20世紀90年代並未引起真正的關注。有人把房寧、王小東這類學者稱為“尷尬的先知”。這不由讓人想起19世紀末的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故事。尼采瘋了,他奔走於山林,站在高山之巔遙望大海。尼采看到了海中的帆影,向人們大聲疾呼,而山下的群眾卻茫然無知。這不是群眾愚昧,也不是尼采高明,只是尼采看到了人們還沒有看到的東西——這其實恰是房寧在20世紀末的境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