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高層新智囊

第11章 以民族利益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戰略

中國高層新智囊 章晓明 1694 2018-03-18
潘岳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不僅體現在價值重建上,還放射到了國家安全領域。他認為,中國雖然在文化、人口、幅員、經貿等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大國,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仍然沒有真正享有大國地位。而要在國際領域樹立大國地位,首先一點,就是要增強中國文化的凝聚力。潘岳認為,中國有兩個概念,一是地理意義上的,也就是領土,這絕不能丟掉;另一是文化意義上的,這同樣重要,丟掉了中國文化,同樣也是亡國滅種。因此,一定要繼承並光大中華文化。只有以此為出發點,才能建立相應的大國戰略、大國產業、大國外交。才能保護國家利益,堅持維護國家統一,也才能加強民族凝聚力和華人的文化認同感。 潘岳對國家安全戰略的研究相當深入,他認為國家安全戰略的當務之急是要根據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以資源、市場、民族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為出發點,依據中國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文化安全等領域的需要,加強國家安全戰略決策機制,確定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出路,明確周邊國際關係與戰略對策,重整國防建設體系。其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集中精力,綜合運用政治、軍事、經濟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東和日韓,以東亞區域化形成亞太經濟主導力量;北聯俄羅斯,力爭結盟,完成軍隊現代化;西穩中亞,採取強硬措施保住能源基地;與印和好,解決紛爭;遠交歐盟,發展經貿;以新型思維衡算中美關係之利弊,化解不必要誤解,力求實質性利益。潘岳認為,中華戰略未來的真正出路,是在東南亞。

與國家安全戰略相應的,是加強國防安全建設。潘岳主張,武裝力量要與國家政治地位相符合,在和平時期對外有威懾作用;在戰爭衝突時可應對任何國內外的挑戰;經濟上能夠與國家各項發展戰略協調發展,拉動國防工業的需求。 在經濟上,潘岳主張區域化。認為通過區域化,既可以達到與國際社會交流,加強經貿合作的目的,又能避免全球化的不利因素。其所謂的區域化主要是指以東亞儒家文化圈為主體的“東亞經濟圈”建設,和以華人為主體的“大中華經濟圈”建設。 潘岳還從環境安全的角度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國家安全觀。他認為,“環境無國界”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政治概念,未來生態工業文明領先的國家,將主導世界的格局。誰完成了由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工業文明的轉型,誰就將取得道義、經濟、技術和文化上的全面優勢。他認為,發展中國的環境文化,不僅僅是對我們面臨的環境危機的反應,也是對世界格局和國際關係變化做出的積極應對。他指出:“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危機是短暫的,往往影響於一時,而生態危機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破壞,民族生存就會受到根本威脅。而環境不安全的根子,在於我們繼續沿襲西方傳統工業文明的價值取向、發展路徑和生活方式。這不僅對資源和環境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也加劇了社會失衡與國家穩定。解決以上問題,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涉及體制、機制、法制的一系列改革,涉及到領導人觀念的改變,涉及到干部考核的綜合指標(如增加資源生態與社會人文等績效考核)與綠色GDP核算體系的建立,當然,還涉及到我們文化價值理念的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在環境成為稀缺資源的情況下,環境文化所倡導的生態經濟,也應成為調整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人群差距等利益關係的內生變量。如通過建立區域環境補償機制,讓東部地區拿出更多的資金,支持西部地區保護生態環境;如通過建立城市對農村環境的補償制度,加大對農業的綠色補貼;如通過引導富裕居民支付更多的環境成本改善環保公共設施,讓遭受環境危害最大的弱勢群體得到實惠;如通過建立自然資本的市場機制,使良好的自然環境轉化成為經濟優勢。總之,要使環保理念真正成為協調社會關係的新槓桿,成為我國生產力佈局與資源配置的調節器,就必須大力弘揚環境文化。任何區域開發,都要考慮資源環境;任何經濟建設,都要尊重自然法則;任何赶超戰略,都要兼顧社會公平;任何市場行為,都要補償生態環境。這才是環境文化極力營造的道德氛圍與社會共識。”(參見潘岳《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

可以說,這是一個視野極廣的國家安全觀,不僅包括了通常所說的國家安全內容,還從整個中國社會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上進行了論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