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

第4章 第三章經濟復甦:別好了傷疤忘了痛

經濟復甦,信心真的是黃金麼?關於經濟復甦的問題,很多人質疑它的真實性,以房地產為例,有研究者表明:“地王”基本上都是國企或有國企背景的地產商在炒;您也曾表示,中國經濟復甦的代價很大。那麼,判斷經濟是否復甦的標準是什麼? “復甦”二字,應該怎樣定義才科學? 陳志武:評判復甦與否,更多的還是依賴官方的GDP數據。儘管大家都知道背後有些水分,包括地方政府出於政績方面的壓力,而不斷往數據中註水、做一些手腳。但是從一些硬指標看,“4萬億”刺激方案和7萬億天量貸款,肯定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項目中,短期內製造一些GDP。所以總體上說,確實存在經濟復甦跡象。我覺得,復甦更多地要從GDP增量的角度來衡量,只要它的增量是大於零,總體上不再變成負增長,那就說明它從低谷反彈了,這就是複蘇。當然,可能有人把復甦定義為回到衰退之前的水平,那是個比較高的標準。現在看來,短期依賴7萬億信貸刺激經濟,起碼在結構上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有一點突出的問題,就是這7萬億貸款的去向。

大量的信貸主要是支撐那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和大型民企集團,另外就是地方政府各種“鐵公基”的項目,這些對整個社會而言,包括老百姓的收入和就業,皆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市場經濟本身也會遭受破壞,許多民企由此要戴上“紅帽子”。最致命的是,把國內有限的資源投到“鐵公基”項目之後,必然使大量中小企業能夠得到的資金更少,民(私)營經濟將進一步陷入困境。這些中小企業,給中國非農就業的貢獻超過了四分之三,即75%左右。所以,當天量資金投到這些不創造就業機會的大項目後,就業機會的創造性將受到根本性的破壞。一旦就業機會增長下滑,就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下降了;雖然就業機會增長在下滑,但是就業需求還在增長,每年有1000多萬人的新增就業隊伍。這使得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加劇。

我們都知道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即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會下降。這就意味著,以後勞動力的價格上漲和收入上漲的壓力等於零,下降的壓力卻在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說此次信貸的過度寬鬆以及“4萬億”的刺激方案,負面影響非常大的原因所在。在強大的擠出效應下,“鐵公基”對貨幣乘數效應尚產生不了太大影響。貨幣乘數效應是依賴民營經濟借到的資金,包括財政開支、政府的一些信貸投入,進而產生一些放大的效應。而如果民營經濟得不到金融支持,則能產生的放大效應會非常有限。現在已經能夠看出來,放大效應在民營經濟領域很少。最明顯的現像是商業旅行市場,商住的酒店、旅店,在過去半年甚至到現在,生意一直很慘淡。進而反映出背後的一個現實,即真正做貿易的經濟活動減少,說明實體經濟肯定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據我了解,像一些外資企業,金融危機以來所公佈的銷售數據都存在虛假成分,因為出於政治上的壓力,提倡信心就是黃金。如果真實數據被公佈出來的話,不是打擊信心嘛!因此,這個是蠻好玩的一件事。其中一個有趣的現像是,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2009年上半年公佈的數據,好像普遍都不如國內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增長速度。這背後也讓我感覺到,一些企業增長的水分還是比較多,否則,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都在中國做業務,差別怎麼會那麼大?外資企業都是負增長,國內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都是高速的正增長。我覺得,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政府數據的問題。信心就是黃金,前提是這個信心是真實的信心,而不是虛假的。虛假的信心等於是讓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誇大,而盲目地做一些投資和消費。這是非常可怕的。

現在公眾對這些數據其實也是懷有疑問的,長久來看,總會帶來一些泡沫和負面影響,也會對未來產生信心上的透支。 中國經濟“希望它好,準備它壞”。 作為一位學者,您儘管在大洋彼岸,但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卻如此深刻。不知道您對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向,是持樂觀還是悲觀態度? 陳志武:長遠來看,我對中國發展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我本人對人類歷史演變的進程,以及對具體國家,包括中國的歷史非常感興趣。中國以後的發展會跟發達國家一樣,最後也會實現基於民主憲政的法治社會。回首過去30年的革新,不管是在經濟、法制還是其他方面的體制改革,確實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改革的趨勢應該得到肯定。所以,從增量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很樂觀的。儘管短期之內,就像我們剛才說到的,人們從類似金融危機中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但從長遠而言並不是那麼悲觀。值得一提的是,也許是人類本性的原因,基本上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態度,進而不得不需要一些危機,促使社會進行一些制度上大刀闊斧的變革。這就是為什麼說,危機儘管會給社會和一些個人帶來一些傷害,但無奈的是,沒有危機社會就沒有自我修正的壓力。

極具悖論的是,一方面,所有的學者和決策層都希望社會能夠避免經濟危機和其他危機;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把社會上的所有危機都完全根除了,那對人類社會未必是件好事。客觀地看,要把危機完全克服掉也是不可能的,沒有危機人類會變得越來越自信,進而張狂,也就成為了危機的伏筆。從這個意義上說,包括我自己也有著如您所說的比較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也在想辦法幫助不同的國家盡量減少危機的概率;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危機有時候不是一件壞事,它有它正面的影響。我唯一要補充的是:這次金融危機出現以後,本來很多人抱著良好的願望,以為中國會本著經濟長久增長的考慮,利用此次金融危機的時機,推進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舉措,特別是民有化改革。但現在看來,經濟開始復甦了,壓力越來越小,改革的聲音停滯,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從長遠來說,除非進行民有化的改革,否則,想靠民間消費的增長來拉動內需、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這種願望會很難實現。

全球經濟復甦中國角色重。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將會擔當怎樣的角色,發揮多大作用? 斯蒂格利茨:我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的複蘇當中會扮演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首先,中國通過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會保持其經濟繼續增長,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貢獻;其次,通過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中國也會對全球經濟全面而綜合的複蘇做出貢獻。而通過參與G20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中國將會促成它們的改革,這些改革將會是重塑信心和打造一個更穩定的全球經濟所必需的。現在面臨的這次國際經濟衰退將是非常深度的,而且是長期的。現在非常明確的一點就是此次金融危機將是20世紀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機。以前銀行都是做銀行的業務,但是現在銀行從事了很多諸如賭博類的業務,所以這也導致了銀行業出現了很多問題。在6個月以前,有很多人希望美國以及在歐洲發生的經濟危機不會影響到新興市場,包括中國。

當時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中國可以獨善其身,但是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事實上也是這樣的,現在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這也是全球化帶來的結果,全球化既帶來好處,但是也帶來很多壞處。比如說美國政策帶來的負面代價也產生了全球的影響,美國出口了有毒的貸款,到現在美國也出口了它的經濟衰退。其中,有一件值得讓人覺得諷刺的事情,就是發展中國家往往是受害最嚴重的。而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中,參與國際經濟事務最多的國家像中國所面臨的全球挑戰也最嚴重,即使是那些在以前的經濟政策比較好的,包括銀行業以及監管措施都比較好的這些國家,他們也受到了影響。此次金融危機將對很多國家產生嚴重的影響,它影響到經濟的各個方面,包括出口、投資、需求等等。它跟1997年、1998年的危機還不同,在十幾年前的那場金融危機中,當時全球經濟回暖地非常快,因為很多國家就通過出口迅速得到經濟的回升,各國的經濟相對還是獲得了非常好的發展。

而從去年開始的這次危機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雖然前十年美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好,出口也非常強勁,但是,現在美國的出口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現在面臨著一系列的危機,包括就業率的降低。有專家指出,美國以及中國在接下來幾年由於農村人口又從城市向農村進行反流動,也將導致數以千萬計的人失業。這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所以應對措施也必須是全球性的。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政策也將影響到其他國家,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出台的這種刺激政策還都不夠的原因。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政策往往是過度注重於國內效應,而缺乏對國際效應的重視,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全球經濟回暖不會特別快的原因。我們學的都是凱恩斯的經濟學,有些人一直反對凱恩斯經濟學。現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刺激措施必須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因為國內的經濟刺激措施同國際經濟刺激措施之間是有非常重要的區別的。

刺激措施中總會有一些錢不是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投資的,有些投資也會對鄰國產生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對一個國家進行的刺激往往會對鄰國或者全球產生影響。現在過多的國家,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國內的供應和需求上,而對國際供應、需求照顧不多。在進行這些刺激措施的時候,必須有長遠的眼光著眼於長遠的需求,要需求平衡,要尋求負債表上的平衡,要在確保追求負債表平衡上的努力不要得到削弱。因為我們通常過多關注於負債,而不是關注與整個負債表平衡的狀況。刺激措施也必須關注長遠需求,而不是建造一個過去被事實證明已經失敗了的金融或者經濟體系,這是在製定經濟刺激措施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的。另外,必須有一些後續的經濟措施,同時必須要對微觀經濟非常敏感,在失去工作的地方創造就業。倘若有一個好的判斷刺激措施的標準,美國的刺激措施就不是特別好,太少、太晚了,而且其中大多以減稅的形式出現,它對經濟的刺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當前的金融危機對中國將是一個機遇,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設定的願景就是要建立和諧社會,但前提是必須要減少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在這方面中國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另外要建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復甦的關鍵是什麼? 斯蒂格利茨:在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是很好地使用了凱恩斯經濟學的一個國家,我當時就說如果能夠好好地學經濟學的話,那他們可能就會得到8%以上的經濟增長。中國當時對凱恩斯經濟學進行了很好的研究,這一點為接下來十年經濟的快速增長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是有方方面面的,包含的很多因素都非常好。但是,還是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就是它的因素是好的,但是它的比例好不好?作為一個學者,我總是希望能夠把更多的錢投入到教育中去。教育對一個創新型的經濟體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對醫療的投入是非常好的,但是它的基礎是非常低的。所以,我認為在這方面應該有更多的投入。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工業的調整。有些工業的調整可能會有損於競爭,並且導致供需方面進一步不平衡。一些專家也認為應該更多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中小企業都是就業很重要的提供者。應該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這也需要對整個金融體系進行很大的調整。還有,就是要大力提高消費。現在經濟面臨問題,但是還是要在這樣非常困難的時期來促進消費。 有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對於政府的這些措施非常有信心,儘管外部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我們也應該記住,哪怕增長率稍微低於預定的目標,我們還是能夠獲得一些切切實實的發展。因為經濟環境可能會進一步地惡化,真正的問題是能不能保持經濟發展的勢頭。另外,還應該把短期的刺激計劃同長遠的需求結合起來。再有,那就是如何提高中國的需求。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美國人的儲蓄率幾乎是零。美國曾經有過經濟危機,一些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儲蓄率稍微提高了2%~5%,甚至更高,但是它並沒有改變美國人的消費方式。我希望能夠有一種更好的方式。所以,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的儲蓄率為什麼這麼高?這個問題很多人談的都是居民儲蓄,但是,中國居民的儲蓄只是略微有些高。而如果能夠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話,還是可以降低居民儲蓄的。而且,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將帶來直接以及間接地促進消費的效應。另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不好,特別是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很不好。很多小企業必須要存錢以擴大自己的業務。如果它們的融資環境更好一些的話,那居民的儲蓄率就會降低一些。 對中國來說非常有意思的是,並不只是居民的儲蓄,因為居民的儲蓄只是稍高而並不是特別高;而反常的是企業部門收入過高,它們的利潤過高,而且企業的儲蓄率過高,從而導致工資水平過低。那麼,如何提高工人的工資?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增加中小企業的數量,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並且通過幫助工人建立更積極的工會來改善工人的狀況,使得他們能夠有更多的發言權。中國傳統的發展模式促進了中國經濟很好地發展,但是我們必須考慮未來將會是什麼樣子?未來中國的高利潤率使得中國的投資非常高,但是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供應的增長與需求的增長是失衡的,出口也進一步地失衡。現在要處理這個問題是比較難的,因為如果現在就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通貨緊縮以及相應宏觀經濟的危險。還有另外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都是相互聯繫的,特別是關於市場扭曲的問題。 其中一個就是自然資源定價太低,如果把定價調高的話就可以贏得更多公共投資的資金;第二個因素,就是壟斷性、利潤很大的行業,在一個競爭性的世界中,這個現像是不合理的。我說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轉型,要發展以市場為主的經濟,應該使中國的市場經濟更和諧、更可持續。我認為中國會以自己的方式度過這次危機。 斯蒂格利茨,您是否認為中國並不能在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 斯蒂格利茨:在這樣嚴重的經濟衰退形勢下,中國很難免會受其影響,但中國可能會經受住危機中最嚴重的衝擊。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很龐大,也在採取一些很有力的措施。我想這些都可能會減輕危機的負面影響,但並不能完全避免。在東南亞經濟危機中,中國的經濟增長減緩,但中國推出了經濟刺激計劃,這使減緩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我想目前也是同樣的情況,只是這一次的經濟衰退要嚴重得多,因此中國的經濟減緩要顯著得多。 我認為中國會以自己的方式度過這次危機。中國將採取措施,減輕出口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中國的兩千萬農民工失業了,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創造出兩千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我覺得,認為中國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全解決經濟危機是不現實的。中國目前最大的挑戰,首先,是保持經濟的活力,為失業人口提供社會保障。但真正的挑戰是將用於復蘇經濟的財政開支用來推動經濟的重新調整,比如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所提出的,爭取創造社會環境更加穩定的經濟、創造型的經濟,減少對外貿出口的依賴,改變經濟的架構。我認為這是未來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有些人認為經濟危機的第二波影響到來了,認為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我認為事態有可能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美國的經濟衰退在持續,刺激計劃並不足以幫美國走出危機,因此經濟的下滑趨勢有可能持續。這就意味著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會很有限,但我對中國的一些出口商品保持樂觀態度。 一些商品只是暫時性地存貨堆積,等存貨數量減少後,人們就會重新開始消費,也許消費能力不會很高,但快速地經濟下滑會被遏制,之後就會恢復一些增長,實現復甦。伯南克稱美聯儲將收購美國長期國債,您是否認為這對中國外匯儲備會造成不利影響? 斯蒂格利茨:美聯儲擴充了其資產負債表,為經濟注入流動性,目前還沒有通貨膨脹的直接風險,因為需求非常低迷,所以風險在通貨緊縮上。但將來某個時候,經濟復甦之後,這麼多的流動資金會使通脹壓力迅速增加。美聯儲希望大家相信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妥善解決問題,他們將非常謹慎地將那些資產和流動資金取出來,經濟就會穩步運行。雖然他們以前的表現並不讓人滿意,而且他們購買的資產要比他們以前通常購買的短期國債流動性小,因此想扭轉趨勢的難度可能會更大,所以,將會出現潛在的通脹和匯率的風險。如果人們非常擔心以上這些風險,政府可能會發行更多的通貨膨脹指數化債券。擔心這一問題的人可以通過購買指數化債券規避風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