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隱性權力調查

第57章 第五十五章官員開博,看上去很美

中國隱性權力調查 李松 3359 2018-03-18
官員開博應放下架子,把博客當做私人化、性情化的交流溝通載體,而不是代表官方發言的渠道。 近年,我國官員開設博客人數逐漸增多。從最初官員公佈電子郵箱、上網解答民眾疑難,再到開設博客,民眾能清晰地感受到,網絡行政的腳步在悄然前進。 但一些官員的博客,不但文章寥寥數篇,長時間不更新,而且文風官腔十足,缺乏真情流露。更有不少官員“看帖不回帖”,與民眾並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流。 這就難免重蹈以往一些官博的覆轍——剛開博時受追捧,被寄予很大期望,但因上述種種原因,最終遭到民眾冷落,以至基本被人遺忘。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成言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官員在屬於私人空間的博客裡討論公共決策問題,難免會導致公私難分,引發官博'身份'的矛盾和衝突,從而失去博客應有的本義。”

那麼,到底全國有多少官員開博呢?由於網絡具有虛擬特質,官員開博很少公開身份,所以至今沒人能統計出一個確切數字。但有人估計,我國博客作者隊伍十分龐大,官博數量也不會太小。 據資料顯示,2002年博客開始引入我國,用戶數量不足1萬。短短幾年,博客人數一直以驚人的速度猛增。 2009年1月6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盧麟透露:“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國博客空間超過1億,博客作者規模超過5000萬。” 官員開設博客涉及各個領域,但在與民眾關係最密切的教育、衛生、物價等領域,人數相對較集中。在博客內容方面,既有雜談、隨感,也有解釋和介紹政府政策,或是對所涉行業熱點問題發表議論和觀點。 據記者了解,其中官員就行業熱點問題發表議論和觀點,是官博中最受民眾關注的部分。有一位官員曾感慨:“每天不少記者守在我的博客上,只要我就熱點事件發表觀點和看法,他們就立刻寫成新聞發表。”

“官博的出現,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勢下行政管理與時俱進的體現。”李成言表示,“在信息獲取和信息交流方面,網絡具有便捷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優勢。官博做得好,平等對話、在線交流、溝通信息,可以拉近官與民的距離。反之,那等於官員自毀形象。” 據報導,2008年7月,重慶北碚區交通局開通官方博客,曾創下2天跟帖6頁的紀錄。但在引起轟動後,該局卻對網友的意見和建議置之不理,博客長達4個多月沒有更新和回复,被民眾質疑為“作秀”。 記者熟識的一位互聯網資深人士,在瀏覽一些官博後也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些官博缺乏個性,充斥著類似學習總結和工作報告的日誌,顯得高高在上,根本放不下架子和民眾交流。”

“我們這裡不少領導都把開博當成一種時髦。”有一位在雲南某市給領導做秘書的朋友向記者透露,“可這些領導很少自己寫博客,都是讓秘書或僱請'槍手'寫好,經過領導審核,最後以領導名義發到博客上。” 在傳統的政治氣氛中,官員往往有一種神秘感,而政府行為,也往往被視為政府內部的事情,秘而不宣。 近年來,隨著我國民眾權利和民主意識的提高,政務公開逐漸成為廣大民眾的內心期盼。民眾迫切希望建立起一種全新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將自己的合理訴求及時傳遞給官員。 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並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官博的出現就被民眾寄予太多的關注和期盼,比如江蘇宿遷市官員集體開博,不到一年已有80多萬的點擊量;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於軍首開博客時,一天的點擊量就超過了3萬多次。 “我國民眾在目前的公共政策參與方面,還缺少透明性和製度化的途徑。”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尹韻公研究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官員開博之所以能成為新聞,也正好說明現在民眾與官員的溝通還不很順暢,民眾期待產生一種更為通暢和方便的交流渠道,希望政治參與的空間能夠更大一些。” 但民眾對官博的出現,卻有著一種極其複雜的心情。不少受訪者認為,目前我國官員並非缺乏溝通民意的渠道,如果各級、各部門接受舉報、投訴的專門機構能夠切實做事,以及各類舉報、熱線電話、信箱等真正發揮作用,官員開博就沒什麼“珍貴”了。

人民網曾經推出一項題為“近期黨政官員爭相開博客,您對此有何看法?”的網上調查。僅僅一天,有近2000名網友參加了調查,其中有56.1%的網民認為官員開博“實屬作秀”,有29%的網友認為“作用有限”,投贊同票的只有12.7%。 “在官員博客上,我希望能看到官員展示普通人中私人化、性情化的一面,而不是像現在的很多官員博客一樣板著面孔、端著架子解答什麼政策法規。”北京市宣武區誠實胡同一位姓張的市民說。 “官員開博紅火背後有隱憂,目前其製度建設意義不大。”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毛壽龍教授認為,“官員開辦的博客受到網友歡迎,是值得鼓勵的。不僅可以更好地做工作,還有利於在官員和公民之間建立良好的基礎性的信任關係。”

另外,毛壽龍也提出兩個擔心,一是擔心政府機關和官員建博客,很可能曇花一現。二是擔心政府機關和官員建博客,會公私不分。 官博之所以不被多數民眾看好,還包含著民眾對投入巨資、耗費人力物力建起的政府網站形同虛設的不滿。 “官員開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沖淡剛起步的電子政務。”尹韻公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做得併不好,利用好網絡優勢執政為民才是當務之急。” 據了解,目前政府網站做得好的並不多,內容除了當地主要領導活動日程的報導外,就是介紹當地著名的旅游資源,以及一些以招商引資為目的的政策性宣傳材料,等等。 打開多個地方政府網站,會發現大多網站處於“半休眠”狀態。不少網站還是創辦之初的“老面孔”,顯要位置發布的政策法規,是若干年前放置的,甚至有一家網站的新聞,最新一條還是數月前發布的。記者點擊一些主要欄目,發現裡面不是空白,就是缺乏時效性和互動性,論壇裡的網民留言寥寥數語。

“現在政府網站普遍更新慢,缺少互動性平台。這樣的網站,對民眾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李成言表示。 2008年,一份專業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7.5%的公眾從未訪問過政府網站。調查對象涉及北京、杭州、廣州、南昌、哈爾濱和成都等大城市。 “不需要”被調查者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佔55.7%。 “行政信息公開不僅是當前一些政府網站上公佈的內容,而應該涉及政府所掌握信息可以公開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財政、行政執法、人事決策等細節,以滿足民眾的行政知情權。”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齊善鴻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更好地完善已經普遍建立的政府網站,讓其充分發揮政務公開的作用,充分發揮溝通網友的作用,是一個更好的、更具有製度意義的選擇。”毛壽龍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是只起補充作用,而不是起代替作用。”

在我國目前的政治框架內,大多數官員在博客上還習慣性地代表自己,也代表政府發言。這樣模糊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官博“身份”的矛盾和衝突。 “做好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才是當前官員最需要做的工作。”尹韻公認為,“官博是個人意願表達的平台,不是代表官方發言的渠道。因此,官員可在官博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能代表官方表態。同時,網民也應把官博當做是一種個人與個人交流的場所。” “官員開博不能居高臨下,應真正坦露自己的真知灼見,有接納不同意見的雅量。”齊善鴻認為,“官員博客做得好,能夠讓官員重新體驗'公民思維',更好地矯正官員思維的角色僵化。這樣,官民一體的理想就到位了。”

“在博客上寫作,是一件相當勞神耗時的事情。多數官員平時公務繁忙,短期內把博客做好不成問題,但長期堅持做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成言認為,“要讓官員更加接近民眾,更好地接觸民意,體現民主精神,除身體力行地下去調研外,完全可努力做好政府網站,發揮各類信訪、舉報、熱線電話、信箱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溝通機制,而不必依靠私人化很強的博客。” “官員要認識到,博客只是與民眾溝通的方式之一,其他的溝通機制還須同時加強。”中央黨校謝春濤教授認為,“寫博客的官員,必須讓職務職責與個人化個性化的言行,在博客上有個清楚的界限。” 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官博在未來政府架構中的定位,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員開設博客了解民意,民眾通過官博了解官員的想法,這有利於民眾與官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符合政治文明進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