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重燃中國夢想

第20章 第三篇中國千年之變局引言

重燃中國夢想 姚余栋 1481 2018-03-18
歷史學家羅茲·墨菲說:“歷史時期的劃分永遠是所有歷史學家的一個難題,歷史時期的命名也同樣棘手。”在過去200年和未來40年裡,中國經濟“鳳凰涅”的過程又應該如何劃分呢? 生產力革命是任何一個國家或經濟體都會面臨的永恆挑戰,而技術革命則是企業在微觀層面面臨的主要挑戰。正如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所有行業現在都是技術驅動的。一些行業可能有最新的技術創造者,而要生存,所有行業都必須接受和正確運用技術。”所以,宏觀經濟在應對生產力革命上和微觀經濟在應對技術挑戰上是相通的。為了更形像地說明一個經濟體在應對生產力革命的反應,我用一個企業處於技術革命的基本行業生存環境內的發展階段來比喻該經濟體的發展階段。

通常來說,一個企業有5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創業階段:根據商業計劃書,初步建立企業的運行機制,在實踐中探尋贏利模式;第二階段是產品階段:在找到贏利模式後,產品開發出來了,使產品功能與市場的需求相協調是主要任務;第三階段是品牌階段:企業著重市場推廣和銷售,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紅海”中努力策劃和培育品牌;第四階段是繼續創新,成為行業領導者:要贏得明天,企業不能靠與對手競爭,而是要以在本行業內技術創新為中心任務,開拓蘊含龐大需求的新市場空間,長期保持“紅海”的領導地位;第五階段是成為學習型企業:改變行業的技術一定來自行業外部,在技術不斷發生革命的情況下,需要徹底改變贏利模式,開創“藍海”,孕育百年老店,成為一個偉大企業。

把企業的發展與共和國的經濟成長作個類比。 建國第一個30年(1949~1979年)是“創業時代”。中國重新獲得自信,開始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學習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切入點選擇了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化,沒有妥善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係,歷經了重大挫折,特別是“大躍進”的嚴重損失、三年困難時期的沉重代價和嚴重偏離經濟建設工作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但第一個30年的巨大成就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地大幅度提高了人力資本,使中國經濟衝出了千年的“高水平動態均衡”,建立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人均收入出現了千年未有的增長。建國第一個30年可以說是羅斯託的經濟發展五個階段論中的“經濟起飛的前期”。建國第二個30年(1979~2009年)是“價格時代”。

中國在1978年底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將經濟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轉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意想不到的供給反應。中國製造業從國際製造產業鏈的中低端切入,“中國價格”成為硬實力,逐漸發展成為“世界車間”。但中國製造企業大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國際品牌。 建國第二個30年是“經濟起飛”期。從2009年起的20年,即從建國60年到建國80年(2009~2029年),是“品牌時代”,對應羅斯托理論的“走向成熟期”,中國製造技術水平將引領世界製造業,國際性品牌大量出現,產品精湛完美,“世界車間”升格為“世界工廠”。從建國80年到建國100年(2029~2049年)是“創新時代”,中國成為“創新型國家”,建成“學習型經濟”,“中國製造”開始逐漸褪色,進入信息產業和生物產業等引領的“中國新經濟”,“中國消費”適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對應於羅斯托理論的“高數量消費時期”。綜合以上各個經濟發展階段,中國在建國的60年中,完成了繼農業革命之後的第二次經濟革命,是一個“中國經濟大變局”。


註釋: 。書中提出:“現存的市場由兩種海洋組成。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也就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也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編者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