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第9章 第七章說話要避免尷尬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赵凡禹 15683 2018-03-18
會說話的人一般都是成熟穩重的,特別是身處窘境時,能夠巧妙地以言語化解自己的尷尬境地。 禮貌是文明交談的首要前提。在交談中要體現出敬意、友善、得體的氣度和風範。要做到禮貌交談首先就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其次要注意學習一些禮貌忌語,一語不慎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能夠彌補的。 禮貌忌語是指不禮貌的語言,他人忌諱的語言,會使他人引起誤解、不快的語言。不禮貌的語言,如粗話髒話,是語言中的垃圾,必須堅決清除。他人忌諱的語言是指他人不願聽的語言,交談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如談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港、澳、台同胞忌說不吉利的話,喜歡討口彩。特別是香港人有喜“8”厭“4”的習慣。因香港人大都講廣東話,而廣東話中“8”與“發”諧音,“4”與“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可用“兩雙”來代替。逢年過節,不宜說“新年快樂”或“節日快樂”,而用“新年愉快”、“節日愉快”或“恭喜發財”代之。這也是諧音的關係,因為“快樂”與“快落”聽起來很相似。

容易引起誤解和不快的語言也要注意迴避。在議論他人長相時,可把“肥胖”改說成“豐滿”或“福相”,“瘦”則用“苗條”或“清秀”代之。參加婚禮時,應祝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在探望病人時,應說些寬慰的話,如“你的精神不錯”,“你的氣色比前幾天好多了”等等。隨著語言本身的發展,一些詞彙的意義也發生了轉移,譬如“同志”、“小姐”等,在使用時要針對不同對象謹慎決定。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衝突時,應冷靜處理,不用指責的語言,多用諒解的語言。 此外,在交談中,我們還應當避免爭論的話題,即使你對這個話題有堅定不移的立場,最好也不要提起,因為爭論很容易造成敵對心理,爭執雙方很快會陷入“競爭狀態”,舌劍唇槍,互不相讓,很少有人能對敵對者的攻擊採取溫和的反應,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討論變成激辯。

其實,兩個人之間的交談很簡單,只要找出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行了。假如對方對你的話題不置可否,你須留意,切勿尖刻、偏執地討論這個題目,還是另擇題目為好。辯論對兩個頭腦冷靜、有談話技巧的對手來說是一種開心的遊戲,可對於容易衝動和脾氣不好的人卻是一件危險的事。人們在交談中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兒子的腳跛得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還沒結婚?”“你真的要離婚嗎?”等等,一些別人內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隱私被你這些話無情地暴露了出來,實在是不夠理智的。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就不要對跛子談跳舞的好處和樂趣,不要對一個自立奮發的人談祖蔭的好處,不要無端嘲笑和諷刺別人,尤其是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否則就是一種刻薄。此外,除非是熟識的親友,不必多談對方的健康問題,他若身有不適,很可能勾起他的愁緒,一旦他抱怨起自己的疾病和痛苦,你又未必會感興趣,但你若沒表露足夠的同情心,則會使對方覺得你冷漠、自私。既然如此,那又何如談些令人愉快的事呢?

一般說來,批評別人的話題應盡力避免,然而讚美別人所做的工作和本領卻是很合宜的,常會使聽者感到愉快。 在美國第35任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過程中,肯尼迪的年輕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利條件。眾議院發言人薩姆·雷伯恩就攻擊肯尼迪是乳臭未乾的幾個民主黨領導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問題拋到一邊:“薩姆·雷伯恩可能認為我年輕。不過對一位已是78歲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輕。”可是這個問題始終糾纏著肯尼迪。哈里·杜魯門在一次全國性演講中向肯尼迪挑戰。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極其成熟的人。”這位前總統說。肯尼迪用邏輯和機智回敬了他的挑戰。他說,如果年齡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標準的話,那麼美國將放棄對44歲以下所有人的信任。這種排斥可能阻止傑佛遜起草《獨立宣言》、華盛頓指揮獨立戰爭中的美國軍隊、麥迪遜成為起草憲法的先驅、哥倫布去發現新大陸。

肯尼迪在遭到突如其來的詰難時以非常機敏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對方並予以有力的反擊。機敏是機智、敏捷,體現的是人們對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變通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判定相應的對策,而且還要隨著事情變化不斷調整應變策略。 機敏者一般都是成熟穩重的,特別是身處窘境時,沉著穩重更有助於提供化解尷尬的妙法。鞏俐小姐有次在香港接受訪問,有個記者問道:“您覺得自己漂亮嗎?”這時候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夠妥當,鞏俐想了一下說:“我覺得我的牙齒是漂亮的,雖然不整齊卻與眾不同。”這樣的回答博得了全場的掌聲。 評價或批評,只能針對一個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而不能針對這個人,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對事不對人。

大多數情況下,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成一定的目標,譬如澄清一個誤會,陳述一個事實,發布一個指令等。 任何人都有獲得別人尊重的需要,批評、責怪一個人本身與批評、責怪一個人做出的行為與事件,有很大的區別,給人留下的印像也極不同。例如,一個學生解一道化學方面的題目,由於不小心,將分子式寫錯了,如果老師批評他:“你怎麼這樣笨,這麼小的問題也會出錯!”被批評者心里肯定極不舒服。如果老師只針對他寫錯了分子式這一行為來批評,末了提醒他以後多加小心,被批評者一般會心服口服。聯想集團楊元慶就是“對事不對人”,他批評最多、最狠的人都是公司中進步最快的人。他最生氣的是“應該想到實際上沒想到”,痛恨“以工作之便撈取好處”。但是工作盡心盡力了,仍沒有做好,他卻會原諒此人。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中國作家蔣子龍解個“怪”謎:“把一隻5斤重的雞放進一個只能裝1斤水的瓶子裡,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蔣子龍微笑道。那是一個誰也無法解開的“謎”,然而,我們的作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台採訪中國當代青年作家梁曉聲,現場拍攝電視採訪節目。這位英國記者忽然讓攝像機停下來,然後對梁曉聲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能毫不遲疑地用'是'或'否'來回答,好嗎?”梁曉聲不知有詐,欣然答應。誰知那位英國記者一揚手,遮鏡板“啪”地一聲響,記者把話筒放到自己嘴邊,說道:“沒有文化大革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說完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攝像機對準了梁曉聲的臉。在這進退維谷之際,梁曉聲卻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也問您一個問題: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是壞?”在這裡,梁曉聲也是巧妙地應用了“反彈”的應答技巧。

當你面對尷尬,一般是對方故意為難你的時候,很好的辦法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找到對方的思考邏輯,用同樣的方式請對方予以解釋,從而化解難題。 要爽快地接受別人的意見,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是你的意見比較正確,而他人想要逃避責任的話,這又該如何是好?這樣的情況比起自己爽快地接受他人的意見難得多了。 這個時候,不應該逼得他喘不過氣,或說不出半句話,也就是所謂的“趕狗入窮巷”。他人被你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只好抓你的毛病反擊。如果你不懂得給對方留些餘地,對方表面上可能表現得很寬容,匆匆地隨便找個台階下,但內心的煎熬卻不像表面的那樣,這種屈辱有機會他一定會討回來。如果你能夠遇到一位心胸寬大且真正欣賞你的人,這是你的福氣,你要心存感謝。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趾高氣揚地不可一世。 《孫子兵法》中也說過,攻敵時要留一條退路給敵人,若是把敵人團團圍住而不留一條活路,敵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只好決一死戰,全力反擊。

有句俗話說得好:得饒人處且饒人。人在有理的時候不要咄咄逼人,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而要有容人容事的胸懷。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是人們貼在彌勒佛身邊的一幅對聯。從這幅對聯中,不難看出人們對大慈悲、大胸懷的敬仰之情。常懷寬容之心,實際上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和力量。史書載,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應該說,寬容是雙向的,於人於己都有益。如果一味苛求別人,得理不饒人,這樣不但於事無補,也傷了感情。 人際交往中,遭人誤解是難免的事。在遇到誤解以後,有的人感到委屈、悲傷;有的人情緒消沉,認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也有的人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感到別人太不理解自己了,打算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手段,想以此來消除遭人誤解所帶來的怨恨。正確的做法是,對誤解要“解”不要“誤”。所謂“解”,就是緩解、化解矛盾,讓誤解成為“雪消春水來”的轉機。

生活中的誤解大部分是由於別人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產生的。因此,當誤解產生時,你應當尋找合適的機會,把事情向當事人解釋清楚,讓對方了解事情的“廬山真面目”。在申辯、解釋時,態度要誠懇,要盡可能平心靜氣,採取諒解別人的寬宏態度,切不可因內心不滿而使用過激的言辭。一旦情況清楚了,對方的誤解自然便會煙消雲散了。 對有的誤解,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對策,不要輕易地指責誤解你的一方。應該說,只要對方不是故意找你的茬,與你鬧彆扭,他對你產生誤解總是有原因的。因此,你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對方誤解的言行。如果有,應“有則改之”,立即找到癥結,並向對方解釋清楚,保證今後多加註意;如果沒有,你也不要隨意責怪對方,而應採取積極適當的方法,以消除對方對你的誤解。

對於那些難以申明或一時無法用行動來證明的誤解,不必計較,也不必著急。有句諺語說得好,“時間是澄清誤解的明礬”。誤解總要消除,是非總有定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搶白你,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煙消雲散。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有節,有禮貌而巧妙地回敬對手,針鋒相對,“原物”頂回。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辭,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對此若以幽默諧趣的方式回答,往往會“化險為夷”,改變窘態。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轉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尷尬局面消失在談笑之中。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練就隨機應變的語言表達功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動進攻、出口傷人。而且防衛要注意有禮貌。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 除非是親密的朋友,否則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或口中很難聞,或者拉鎖鈕扣沒係好,請盡量忍耐不去想,並等他親密一些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特別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很容易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 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是她們的秘密,不願被人提及。對錢等涉及到個人收入的一類私人問題的詢問通常也是不合適的,可以置之不理。 在社交活動中,應以誠待人,寬以待人。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干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風就是雨,隨波逐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惡語是指那些骯髒污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類的語言。口出惡語,不但傷人,而且有損自身形象。在社交活動中,應當尊重人,溫文爾雅,講究語言美,而不要自以為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 此外,如果兩人相見,話不投機怎麼辦?不妨把“話不投機”的對方當作會話訓練的對手。有一種人,當他和某人在一起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可是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沉悶得不講一句話。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些朋友一旦感到與對方講話不投機,自己雖有話題,也不願提出,而且從心底里拒絕接受對方的意見,這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應有的態度。培養自己的會話能力,除了會話的場合與次數要多以外,更要把握與各式各樣的人交談的機會。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對某個人有很深的成見,一見到他,就產生一股厭惡感。這時,你不要逃避,應該更積極地去跟他交談,這是訓練會話技巧的最佳方法。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跟他談,例如電影啦、音樂啦,通過這些交談,可以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經過幾次交談後,或許你會發覺:“哦!原來他不是一個那麼令人討厭的人!”也可能你們會從此變成一對很談得來的朋友。 日本影評家淀川長治曾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令我討厭的人。”這是一句了不起的名言,你如果能夠去除不跟討厭的人講話的觀念,一定會變得很有人緣,會話技巧也必提高,這種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而如果一次話不投機就放棄了深入了解的機會,或許失去的要比得到的更多。記住,給彼此一個機會,或許你就能收穫一個知心的朋友。 如果你同別人談話,對方談起你不懂的內容或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可以說:“我上次已同某人談起過這件事……”這樣,就可以說另一個新話題了。原則上,只要你對每一件事,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那就不會有你不感興趣的話題出現。 有時,一些你本來不感興趣的話題,也會帶給你意外的收穫,使你受益匪淺。這也就是說,與人交談,除了能帶來興趣,還能增長自己的見識。有了這種想法,在你的世界裡,應該不再有你不感興趣的話題存在了。與呆板的人交談時,只要你多花一點心思去注意,也會發現很有趣的地方。還有從老年人、父母、上司等的談話中,也往往可以得到豐碩的收穫。現代人都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往往將父母的話置之腦後,實在是很可惜。請捺下性子,好好地聽一次,你會發現很有趣、很有用的一面。聽完後,你若覺得有必要批評,再去批評也不遲。批評和聆聽是兩回事。如果話題總是局限於流行的服飾、時代潮流等,那你怎麼能成為會話的高手?又怎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如果有人問,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才能很多人都會答:“口才。”換個角度講,這個世紀同樣需要聽才。可以說會說話首先要會聽話,要想提高口才,必須要提高聽才。要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形成聽人說話的良好習慣,相信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穫。 在現實的交際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實在不喜歡的人,或者一個讓人很尷尬的話題,如何應對這種狀況,與麻煩的對手打交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化解尷尬處境最常用的辦法是“找藉口開溜”。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這種辦法,可問題在於如何讓這個藉口顯得自然,而不要出現欲蓋彌彰的狀況,使得狀況變得更加尷尬了。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當時的場合和可利用的一些資源隨機應變,見勢行事。 對於難纏而麻煩的對手,不妨採用下面這個辦法:故意忘記他的姓名,暗示你對他的漠視。不同的稱呼,表示了雙方關係的密切程度,代表著對對方人格的尊重程度。如雙方見過面,對方對自己的名字卻根本沒有印象,表明對方根本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對於專門從事與人打交道工作的人,記住對方的名字並在下一次相見時叫出,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武器,客人會因此產生一種莫明其妙的愉快感覺,感到受到對方的重視。若是不想承認對方的能力和人格,或者不希望與對方打交道,就可以故意假裝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暗示與之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你佔有優越的地位。這是一種實用的心理技巧,對於惹人厭煩或有意輕視疏遠的對象,就故意問:“啊,我忘記了,你的名字叫什麼?”這種問法,一定會給對方以相當大的打擊,因為這樣問就表示,你的存在對我毫無幫助,所以我根本沒有記住你的名字。這種不友好的問話一出口,對方就容易顯得有些不自在,他們會認為,說這話的人很不禮貌或者很傲慢,也就往往會終止交談。 打圓場,是指交際雙方因為某種原因產生誤解、不快、尷尬或即將引發不必要的爭端時,第三者及時適宜地出面,把此事向好的、吉祥的、有利的、愉快的方面加以解釋,以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把雙方的矛盾“扼殺”在“搖籃”中的一種方式。打圓場辭令,就是在這種解說、解釋中所運用的機智、巧妙、智慧、靈活、幽默等等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恰當得體的語言。打圓場與調解的區別在於:調解一般是在雙方矛盾、問題、糾紛出現之後,而且多針對時間較長和程度較深的矛盾雙方;打圓場則是在交際雙方的誤解或爭執產生之前或在即的時候,或者僅僅是一方在某方面產生誤解、陷入煩惱及僵局時的解說、解釋與開導。或者更確切地說,前者針對已經產生的糾紛、矛盾,後者針對尚未出現或即將出現的誤會、困境與尷尬的氣氛。 在交際活動中,由於交際雙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種種突發事件的存在,往往會導致尷尬或僵持場面的出現,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打圓場,那麼就很可能引起一方或雙方的不快,干擾事情的正常進行,甚至影響到彼此的關係和友情。由此可見,在交際中把握對方的心理,審時度勢,然後憑藉恰到好處的解說來化解尷尬與僵局,這確實是一項值得重視的能力。要想成功地打圓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其一,製造幽默的氣氛。其二,強調事件的合理性。其三,肯定交際各方的價值。其四,指出交際各方觀點的合理性。其五,根據事物與語言的諧音關係向好處發揮。其六,根據事物與語言的意義關係向好處聯想。其七,從問題或事物的反向去思考。其八,把事物、事件原來的概念和意義引申。其九,把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其十,換一個角度重新解釋。 在現實生活中,過於嚴肅和枯燥的東西往往不易為人接受,所以人們會想方設法把它變得靈活些、有趣些。在交際場合中也是一樣,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搞得交際的雙方都很尷尬,甚至於阻礙了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時,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幽默的解說將其詼諧化,利用它把原來被它搞僵的場面激活,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推進。 1950年代一次國宴,外賓見了盤內湯菜中的筍片的樣子是法西斯納粹的標誌的形狀,感到迷惑不解,於是詢問陪同同志。陪同同志一看,發現是民族圖案“萬”翻滾後造成的,便解釋說:“這不是法西斯標誌,是中國傳統圖案,叫'萬'字,象徵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愿!”接著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齊來消滅法西斯,把牠吃掉!”聽了這機智巧妙的解說,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友好熱烈,這道湯菜很快被吃了個淨光。 在這一外事交際活動中,中國傳統圖案“萬”字符由於與法西斯的標誌相似,結果製造了尷尬局面,這一事件當然令賓主都感到不悅。然而,機智過人的陪同同志使用了“將嚴肅問題詼諧化”的交際技巧,在對“萬”字符進行解說之後,號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結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氣氛活躍起來,賓主雙方的尷尬與疑慮煙消雲散。 人們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在特定的場合做出了不合時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舉動,而旁人又往往不便於直接指出這種舉動的不合理性,於是進一步導致了整個局面的尷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圓場方法莫過於找一個視角或藉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據來證明對方舉動在此時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個人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繼續下去了。 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員和丈夫舉辦一次敬老宴會,請文化藝術界許多著名前輩參加。 90多歲的老畫家由他的看護陪同前來。老人坐下後,就拉著一個年輕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過了一會兒,老人的看護帶點責備的口氣對老人說:“你總看別人做什麼?”老人不高興了,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說完,臉都氣紅了,弄得大家很尷尬,此時這位演員笑著對老人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 在這個例子裡,年輕的女演員恰當地使用了“強調事件合理性”的打圓場技巧。在有許多文化界老前輩參加的宴會上,90多歲的老畫家拉著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這確實是有悖常理的舉動。考慮到老畫家的地位和自尊問題,女演員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對此事的態度,而是以“自己是演員”為依據,證明老畫家看自己是正當而合理的,給老人鋪了一個舒服的台階。老人順利擺脫了尷尬,宴會就可以正常繼續下去了。 當交際的各方因彼此不能滿意對方的條件而爭執不休時,作為調解者應理解爭執各方此時的心理和心情,不要輕率地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各方的不滿情緒。正確的做法是只強調各方的差異(而非優劣),並對各自的優勢和價值予以肯定,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心理。 一次,著名相聲演員侯躍文主持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節目的“請您參加”。主要內容是由三個自告奮勇的家庭上台,根據所選的道具自行編排和表演節目,然後讓觀眾打分。表演一結束,沒等主持人發問,觀眾席上已是七嘴八舌,評哪組的都有,評比陷入困境。侯躍文靈機一動,對觀眾說:“到底哪組能得第一,還是讓我問問他們本人吧。”隨後逐個詢問了三個家庭對登台演出節目的感受,並根據他們的回答宣布:第一組“謙虛”第一;第二組“勇敢”第一;第三組“團結”第一。三個組都得了“第一”。 在主持“請您參加”節目時,侯躍文清楚這一節目本身的目的其實並不在於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發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基於此種考慮,在節目出現僵持的局面時,他並沒有和觀眾一起爭論孰優孰劣,而是強調了各個小組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對各組的價值都予以肯定。最後,侯躍文提出了解決爭執的建議:“三個組同獲第一”,結果很容易地被大家接受了。 當人們因固執己見而爭執不休時,造成僵持局面難以緩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雙方的觀點本身,而是彼此的爭勝情緒和較勁心理。事實上,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本身常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角度的轉移,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都可能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打圓場時可以抓住這一點,幫助爭執雙方靈活地分析問題,使他們認識到彼此觀點的相對性和兼容性,進而停止無謂的爭執。 清末名士陳樹屏善於用幾句話解開人們的糾紛,人稱他“片語解紛”。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縣的時候,清朝著名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關係不太合得來。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等人。座客裡有個人談到江面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里三分,張之洞就故意說是七里三分,雙方爭持不下,不肯丟自己面子。陳樹屏知道他們明明是藉題發揮,狗扯羊皮說不清楚的。他心裡對兩個人這樣鬧很不滿,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會煞風景,掃了眾人興,於是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詞謙恭地說:“江面水漲就寬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里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撫軍大人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沒說錯,這有何可懷疑的呢?”張、譚兩人本來都是信口胡說,聽了陳樹屏的這個有趣的圓場,自然無話可說了,於是眾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爭”。 在上例中,張、譚兩人因江面寬窄而爭執不休,致使宴會大煞風景,其實根本上是兩人的較勁心理在作怪。為了不使眾人掃興,主人陳樹屏抓住“江面寬窄”這一焦點,指出它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常數,只要時令一變,兩人的答案就都可能正確。經過這一處理,原來看起來二者必居其一的僵硬問題變得靈活了。張、譚兩人都沒有說錯。既然如此,兩人也就順台階而下,停止了無謂的爭執。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往往會讓當事者遭遇尷尬、不快或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輕則煩惱傷心,重則結下疙瘩,有的甚至一生都在心中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雲。這時如果利用突發事件及事物與語言間的關係進行機智巧妙的闡釋,就會使當事者轉憂為喜。 (1)火燒衣服——幸福無邊 一個週日,某豪華酒店正為一對青年舉辦結婚典禮。彩燈高懸,賓朋滿座,新娘新郎在爆竹聲中相依相偎緩緩而來。不料,一團火星濺到新娘的衣服上,頓時躥出了火苗。幸虧有人眼疾手快,上去將火捏滅。儘管只燒了條衣邊,但新娘還是很難過的,她覺得新婚燕爾就把衣服燒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場的人都有憾意,卻不知說什麼好。還是一位老者見識多,他站到新娘面前說:“恭喜你!新娘的衣服邊沒了是個好兆頭,它將預示你們這對新人將來一定恩愛美滿,幸(新))福(服)無邊!”老者一句話,利用“新”“服”與“幸”“福”的諧音關係,巧妙地轉換成另一種吉祥的祝福,化腐朽為神奇,說得眾人都樂了,新娘也便轉憂為喜了。 (2)16444——多拉發發發 前幾年,當社會上“8”字身價一漲再漲時,有家個體戶的汽車卻攤上個16444的號碼。親戚朋友都說這個數字太不吉利——一路死死死。車主也因此鬱鬱不樂。可是,鄰居的一位中學生卻說:“大爺,你這號碼很好,因為在音樂簡譜中,它們是:多拉發發發。只要你'多拉'貨,就一定能'發'財。”車主一聽,非常高興,硬是要送那中學生80元錢,獎他的好口才,謝他的巧祝福。從此之後,車主再也不嫌那個號碼了。 此例中,聰明的中學生沒有按照阿拉伯數字來解釋,而是將之轉換成音樂簡譜中的諧音,這麼一轉換,就將十分不吉利的幾個數字“變”成了祝福語。真是一語解憂! (3)酒杯筷子被碰掉地——悲去喜來,處處快樂 一年春節,王成和幾個朋友一道去看望一個剛剛病癒的朋友。在即將要吃飯時,女主人端來一個盤子,裡面是一套酒杯和一把筷子。不巧,背著身給客人點煙的男主人一轉身把盤子碰翻了,劈裡啪啦,酒杯全碎了,筷子也撒了滿地。男女主人都很尷尬,一邊收拾一邊埋怨,火氣都很足。客人也不知所措。這時,王成急中生智,一邊幫著拾筷子,一邊說:“哎,哥們儿,你家從此要交好運了,這麼多酒杯打碎了,筷子撒得滿地都是,這叫悲(杯)去喜來,處處快樂(筷落)!”“好!”其他幾個朋友都幫著打圓場,兩位主人也立刻化憂為喜了。 此例中,王成由酒杯之“杯”想到悲痛之“悲”,由筷子落下想到“快樂”,真是自然天成,不留痕跡。 (4)紗門裝橫——大發橫財 一天,李成去同事家裡商量一件事,正好同事家裡有個木工在裝紗門。一沒留神,木工將印有花鳥圖案的紗門裝橫了。主人發現後有些不樂意,木工也很歉疚。見此情景,李成逗了一句:“老兄,你這紗門裝得妙趣橫生。把材料用橫了——看來主人家是要大發橫財了。”主人聽後,連說:“托福!托福!”木工也來了一句:“經這位先生一說,我這紗門裝得橫豎都好。” 上例中,將紗門裝橫,本是一件錯事,但經李成這麼一解釋,竟變成要“大發橫財”的預兆,主人聽了能不心花怒放? (5)水瓶打破——達到新水平 有一年教師節,某鄉一百多名中小學教師在學校歡聚一堂,慶祝自己的節日。參加這次聚會的還有縣教委和鄉政府的有關領導。當校長陪同各位領導來到會場時,一名熱情的學生提來一瓶開水,很有禮貌地給他們一一斟上水。快到劉書記面前時,劉書記站起來說:“讓我來。”說罷就從那同學手裡接過水瓶。由於沒拿穩,水瓶掉在地上,“嘭”的一聲把會前的喧鬧驅散了,全場一下寂靜起來,大家都把視線投向劉書記,劉書記非常尷尬。大會主持人對此情景也感意外,飛快地考慮著對策,一分鐘後他就湊上前去對著麥克風說道:“老師們,看到了吧?這是在證明我鄉的教育在劉書記的領導下打破了一個舊水瓶(平),也預示著我們很快達到一個新水瓶(平)。”聽到這兒,大家轟地笑起來,隨即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那尷尬的局面一下子被沖得無影無踪。 身居要職的劉書記當著一百多名師生和領導的面,失手打碎了水瓶,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有損顏面的事情。主持人急中生智,利用諧音,把“水瓶”說成“水平”,稱讚劉書記帶領教育界突破了原有的舊“水平”,使他能夠從容體面地下台,從而成功地維持了會場熱烈的氣氛。 從以上五例不難看出,利用中國漢字的諧音與事物、事件的關係進行巧妙機智的轉換,實在是打圓場辭令中的“當家本領”。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之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如果細心體味、挖掘與聯想,總能找到內在的聯繫。打圓場者就是根據事物、事件同語言之間的意義上的關係進行巧妙、積極的推衍聯想、生髮,從而將兩者緊密地聯想在一起,做出一種吉祥、快樂、令人高興的解釋,使對方從煩惱與不快中解脫出來,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這從表面看是辭令,其實更本質的東西是打圓場者的思維與智慧。 (1)桌上三顆釘子——考試板上釘釘 有一次任小姐和幾個同事一起去參加省裡的業務考試,當她們走進考場時,只見梅小姐的桌子上釘有三顆大釘子,且冒出很高。不難想像,這不僅會刮壞衣服,同時也會影響答題的速度。梅小姐一臉的怒氣要求監考老師換桌子,可監考老師說:“現在不能換,別違反考場紀律!”梅小姐氣得柳眉倒豎,連說:“真倒霉,不考了。”任小姐見了連忙打圓場說:“有幾顆釘子算什麼!”梅小姐說:“你說得輕鬆,這可是三顆釘子,躲都躲不過去呢!”任小姐說:“你太幸運了,我還求之不得呢!”梅小姐說:“你別拿我開心了,這麼倒霉的事要讓你碰上,你還能說幸運?”任小姐說:“你知道這三顆釘子說明了什麼嗎?這叫板上釘釘!說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試鐵定了都能過關。”梅小姐聽後馬上轉怒為喜:“借你的吉言,我今天要是三科都及格了請你去吃麥當勞。”結果一個月後發布成績,梅小姐果然三科都順利過關。 桌上有三顆大釘子本是很惱人的,更何況是參加考試?但任小姐卻在梅小姐氣惱成怒的時候,用一句百姓常說的“板上釘釘”的俗語與三科考試聯繫起來,作了積極的聯想,解釋為“三科鐵定了都能及格”,這正中了梅小姐的下懷,豈不皆大歡喜? (2)打車拉過了頭——講課會有突破 有一次,姚麗陪同事王艷打的去市裡講公開課,在車上她們還在不停地研究著怎樣才能把課講好,結果不知不覺車開過了頭。王艷又著急又生氣,責怪司機沒及時提醒她。司機也不示弱說:“多拉了你這麼遠,我還沒管你多要錢呢,你還來責怪我,你自己是乾什麼的?”姚麗一看他們爭吵起來,靈機一動地說:“王艷,你可萬別生氣,車開過了頭這是一個好兆頭,這說明你今天的公開課會有突破的。”王艷聽後高興地說:“真的?你咋不早說呢!”司機也為姚麗的機智喝彩說:“還是這位小姐會說話,通情理!”結果不僅平息了一場無謂的爭吵,而且使王艷帶著好心情講課,發揮得很好,公開課講得特別成功,還獲了一等獎呢! 車拉過了頭,按常理不應該怨司機,可因講課而著急的王艷卻責怪司機,司機豈能容忍?在雙方即將接火之際,姚麗機智地由“拉過了頭”聯想到“突破”的概念,將之解釋為“講課一定會有突破”,既滅了王豔的“火”,讓她因為這個好兆頭而高興起來,同時也為司機解了圍。 (3)做夢牙掉一塊——辦事打開缺口 李霞和阿雲約好了晚上6點在樓下會合,一塊去朋友家,她答應托朋友為阿雲的女兒找工作。可直到6點10分了還不見阿雲來,李霞便打她的手機催她。阿雲接話說:“哎呀,我正要給你打電話和你商量呢!昨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大牙掉了一塊。聽人說夢見掉牙不吉利,我心想著今天辦事肯定不會順利。咱們是不是改天再去?”李霞一聽很生氣。她得知阿雲的迷信根深蒂固,便靈機一動地說:“你可真想錯了,這是好夢啊!你夢見牙掉了一塊而不是全部,那就叫打開缺口啊!這不正預示著今天的事一定能辦成啊!”阿雲一聽果然高興地驚叫起來:“哎呀,真的嗎?還是你說得對,我信你的!”她倆如約而去,還真應驗了,結果事辦得十分順利。 按照習俗、迷信的說法,夢見掉牙確實不吉利。可李霞卻細心地抓住“夢見牙掉了一塊而不是全部”這個細節,將之巧妙地解釋為“打開缺口”,打消了阿雲的顧慮,使她欣然如約。至於事辦得順利與否,則是一種偶然的因素。 (4)蛋糕盒裂開縫——以後“開心”過 青年教師趙威去為岳父過70歲生日。一位親戚因故未來,託人送來一盒生日蛋糕。席間,當老岳父樂呵呵地打開蛋糕盒子時,臉色陡然陰沉了下來!快嘴的岳母心裡裝不住話,大聲嚷了起來:“喲,這蛋糕盒子怎麼裂開了一道縫?真是的……多不吉利!”歡樂的場面頓時有些凝固。這時,趙威急忙站起來端起一杯酒,笑著說:“爸爸,這可是您老壽星的好兆頭啊!這就叫做70歲以後'開心'過!來,敬您一杯,願您老今後的日子永遠開心快樂!”這一解釋,把岳父、岳母全部說“開心”了,大家一塊高興地笑了。 生日蛋糕盒開了縫,本是很偶然的,但在生日宴會這個一年一度的喜慶氣氛裡,確實是有些“不合時宜”。因為老年人往往比年輕人更講究兆頭。趙威巧妙地根據蛋糕“開心”的情狀,順著“開心”的情狀想到了“開心”的生活,把蛋糕裂縫的“開心”轉換成了高興、快樂的“開心”,並融進了自己真誠的祝福,真是聰明而善解人意。 (5)怎麼是個破貨——破舊立新 家在農村的小朱正在舉行婚禮。按照家鄉風俗,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入席喫茶用飯,然後分桌敬酒。小朱和新娘在眾人簇擁下入席,各位來賓也分別入席,第一盤盛滿喜糖和糕點的金色塑料盤,由一個幫忙的伙計端了上來。可是就在伙計把盤子放在餐桌上的時候,只聽“咔嚓”一聲脆響,盤子破裂了。賓客們聽到刺耳的聲音,全部的目光都掃了過來。端盤子的伙計嚇了一跳,慌了神,脫口而出:“怎麼是個破貨?”這句話就像一聲驚雷,氣氛一下子緊張了。小朱見此情景,靈機一動,高聲說:“破舊立新,移風易俗,我們帶了個好頭啊!”聽了他的話,全場一片歡騰。 打破了裝喜糖的盤子本來已經讓人們感到震驚和不祥,再加上端盤子伙計的一句話,更讓當時的情況雪上加霜。小朱抓住這個“破”字做文章,賦予其“破舊立新”的意義,既激勵人們打破陳規陋俗,符合年輕人新婚的場合,又迅速扭轉了伙計不合時宜的話語造成的難堪局面,使婚禮得以順利進行。 從以上五例不難看出,利用漢字中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特點,將原來不吉祥、不中聽的話語給以另一種意義的解釋,確實是打圓場者應該把握的法寶。 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窘境,在當事人無法解釋、無力擺脫與無可奈何的時候,第三者往往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維定勢,從問題、事物或事件的反向去思考,做出讓對方歡喜、滿意的解釋。這也是打圓場辭令中較高層次的方法。 一位中國人去美國探親,他的姐夫在西雅圖開了家餐廳。一天,他正幫大姐洗碗,忽然店堂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餐廳為招攬生意,每當客人離座時,總要奉送點心一盒,內附精緻“口彩卡”一張,上印“吉祥如意”、“幸福快樂”等吉利話。眼下店堂裡一對新婚夫婦,原是老主顧,昨天他倆滿懷喜悅地光顧。這天上午,他們打開點心盒,意外地發現竟沒有往常的“口彩卡”。兩位信奉上帝的虔誠的基督徒頓感太不吉利了,便來“興師問罪”。新郎還算克制,只是追究原因,新娘卻委屈得快要落淚了。身為招待的外甥女,自知忙中出錯,急得張口結舌。大姐不斷賠禮道歉,仍無濟於事。去探親的這位弟弟不慌不忙地跨到大姐跟前,微笑著,用不熟練的英語說道:“No news is the best news”(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一句話,使新娘破涕為笑,新郎也頓時喜上眉梢,高興地和他握手擁抱,連連道謝。 這句平息風波的妙語就是反向思考的結果。沒有吉利的話,這當然不好,但是否就是絕對的不好呢?反過來想一下,就想到了美國的一句諺語:“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妙語一下子就找到了,而因此引起的麻煩也自然消除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的尷尬與僵局都是交際一方無意之間或因不了解對方而造成的,懷有惡意與歹念的情況並不多見。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第三者是最合適的打破僵局的人選。如果第三者能根據具體情況將引起尷尬的事物、事件原來的概念、意義引申向別處,則會有效地化解尷尬僵局。 20世紀80年代末,老詩人嚴陣和青年女作家鐵凝等訪問美國。有一次他們去參觀博物館,開館時間未到,他們便在廣場上散步。恰巧有兩位美國老人在旁休息,看見中國人來,他們很高興地迎上來交談,說中國人是他們最為敬仰的。其中一位老人為表達這種崇敬的感情,熱烈地擁抱鐵凝,並親吻了一下。鐵凝十分尷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抱怨那老人說,中國人不習慣這樣。那擁抱過鐵凝的老人,像犯了錯誤似的呆立一旁。嚴陣走上前去,微笑著說:“呵,尊敬的老先生,您剛才吻的不是鐵凝,而是中國,對吧?”那老人馬上朗聲笑道:“對,對!我吻的是鐵凝,也是中國!兩種成分都有。”尷尬氣氛在笑聲中煙消雲散了。 這裡,老詩人嚴陣機智幽默地將美國老人吻鐵凝這件事轉移引申為“吻了中國”,把鐵凝個人這個屬概念引申為“中國”這個種概念,這就使當事人雙方的緊張情緒得以緩解,從尷尬的氣氛中跳了出來。而且,這種引申實際上也抬高了美國老人吻鐵凝本身的意義,這種吻象徵著一個美國人向開放的中國的致意! 在交際活動中,交際的雙方或局外人由於彼此不甚了解,常常會做出一些讓對方迷惑不解的舉動,導致尷尬、緊張場面的出現。為了緩解此種局面,我們可以採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裝不明白尷尬舉動的真實含義,而給出有利於局勢好轉的理解,進而一步步將局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過去。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偕夫人賴莎訪美,在赴白宮出席裡根的送別宴會的途中,他突然在鬧市下車,和站在路旁的美國行人握手問好。蘇聯保安人員急忙將汽車扭轉回頭,衝下車,圍上前去,並喝令站在戈爾巴喬夫身旁的美國人趕快把手從褲袋裡抽出來(怕他們袋內藏有武器)。行人被搞得不知所措,有人責問這是為什麼?站在戈爾巴喬夫身後的賴莎十分機智,趕快打圓場,向責問的美國人解釋說:“他們的意思是要你們把手伸出來,跟我丈夫握手。” 這種隨機應變、順水推舟的圓場話真是兩全其美,既維護了蘇聯領導人與美國人的友好感情,也消除了由此帶來的尷尬局面。頓時,周圍的美國人都伸出手來同戈爾巴喬夫等人握手致意。 在本例的交際場景中,交際的局外人——蘇聯保安人員出現了,由於他們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以至於破壞了戈爾巴喬夫同美國市民的正常交際活動,使局面窘迫難堪。幸虧戈爾巴喬夫的夫人十分機智,適時地使用了故意曲解的技巧,把保安人員的舉動解釋為“請美國人握手”。這樣,尷尬的局面不但順利緩解,而且有力地推進了蘇聯領導人與美國民眾的友好感情。 人們在交際中的困境與僵局之所以能使人“困”起來和“僵”起來,就因為當事人自己沒能從固有習慣的思維圈子中跳出來。而打圓場者若想成功,就必須跳出原有的思維,把引起發生困境的事物、事件和問題調換一個角度重新向好的方面加以解釋,從而使當事人認同這種全新的、吉祥的說法。 牡丹,是中國的傳統名花,有“富貴花”之美譽。有一次,著名畫家喻仲林開辦畫展,其中的一幅牡丹被一位老者買去。過了幾天,老者忽然打一電話,堅決要求退還此畫。他振振有詞地說:“你的牡丹圖中有一朵牡丹畫在紙邊上,只剩下半朵了,這叫做'富貴不全',我總不能把'富貴不全'掛在家裡呀!” 喻仲林聽後,略加思索,故作驚訝地答道:“哦,你把它叫做'富貴不全'呀,我這裡也給它一個畫題,叫做'富貴無邊'。” 老者一聽,連聲稱好,再也不提退貨的事了。 上例中,老者把畫在紙邊上的半朵牡丹理解為“富貴不全”,以此來責備畫家,未免有一點強辭奪理。然而畫家順著對方的思路,調換了一個角度,卻得出了另一種“富貴無邊”的解釋。可謂想法獨特,道理充分,寓意吉祥,終於使有些偏執的老者連連稱好,立刻認同並喜歡上這種吉慶的說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