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企業家的思維盛宴

第12章 第十一章系統思維:關注企業的整體利益

企業家的思維盛宴 杨健 6992 2018-03-18
一次,“酒店大王”希爾頓在蓋一座酒店時,突然出現資金困難,導致工程無法繼續下去。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下,他突然心生一計,找到那位賣地皮給自己的商人,告知自己沒錢蓋房子了。地產商漫不經心地說:“那就停工吧,等有錢時再蓋。” 希爾頓回答:“這我知道。但是,假如老蓋不下去,恐怕受損失的不只我一個,說不定你的損失比我的還大。” 地產商十分不解。希爾頓接著說:“你知道,自從我買你的地皮蓋房子以來,周圍的地價已經漲了不少。如果我的房子停工不建,你的這些地皮的價格就會大受影響。如果有人宣傳一下,說我這房子不往下蓋了,是因為地方不好,準備另遷新址,恐怕你的地皮更是賣不上價了。” “那你要怎麼辦?”

“很簡單,你將房子蓋好再賣給我。我當然要給你錢,但不是現在給你,而是從營業後的利潤中,分期返還。” 雖然地產商老大不情願,但仔細考慮,覺得他說得也在理,何況,他對希爾頓的經營才能還是很佩服的,相信他早晚會還這筆錢,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在很多人眼裡,這本來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買地皮建房,但是最後出錢建房的卻不是自己,而是賣地皮給自己的地產商,而且“買”的時候還不給錢,而是從以後的營業利潤中來償還。但是希爾頓做到了。 為何希爾頓能夠創造這種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奇蹟呢? 原因就在於他妙用了一種思維方法——系統思維。系統思維告訴我們,事物之間不光是一種競爭關係,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希爾頓正是把握了他與對方並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地皮買賣關係,更是一種系統關係,這種關係決定了買賣雙方處於同一利益系統中,彼此都是同一條船上的螞蚱,因此,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選擇。

系統思維的思維方式源於20世紀的重要理論——系統論。 系統論是20世紀思維科學發展的重大理論,其創始人為奧地利著名學者貝塔朗菲,他廣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創立了一般系統論。系統論與控制論、信息論一起,被稱為“三大論”。 系統思維正是藉鑑了系統論而形成的一種邏輯抽象能力。生物學中有生態系統,是指一個能夠自我完善,達到動態平衡的生物鏈。系統一般是可以封閉運作,可以自我完善,並且能夠動態平衡的集合。 系統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對事情通盤考慮、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論事,要把事物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研究。系統思維蘊涵著豐富的方法,它要求我們在考慮某一問題時,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孤立的、分割的問題來處理,而是當做一個有機關聯的系統來處理。

系統思維就是根據對象的系統特徵,從系統整體出發,著眼於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關係,採用系統分析方法,以期獲得最大化利益的思維方式。系統思維不但強調企業要看到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更要重視企業外部的關係。尤其在當代社會,知識經濟把整個社會連接為一個大系統,存在於這個大系統的任何一個子系統,都必須給自己明確定位,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經營管理問題,而要建立企業自身的利益共同體。 當代的企業競爭,是一種全球化競爭,很多企業為了應對全球化的競爭風險,主動建構利益系統,從而大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海爾與三洋、TCL與松下、TCL與飛利浦之間,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它們是基於市場與技術的優勢互補利益關係。對於海爾來說,與三洋的合作可以提升其國際品牌形象,而TCL與松下、TCL與飛利浦模式更多在於利用TCL的龐大營銷網絡,釋放TCL過剩的和相對低效率的營銷網絡資源。這些利益共同體之間,無論是從行業還是市場來說都屬於原定的競爭對手的關係,它們為了應對挑戰、尋求共同優勢而聯合到一起,從而變對手為隊友,重新建立新的利益系統關係。利益共同體是一種系統,與具有互補競爭優勢的伙伴建立聯盟,通過彼此協作取得相互的利益。

有些利益共同體之間沒有競爭關係,也沒有行業關係,但是合作雙方的競爭優勢合併以後可以形成共同利益優勢。國內的比如格蘭仕,聯合其他企業,形成營銷聯盟,這些企業大多與格蘭仕沒有競爭關係,但和格蘭仕的合作,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因此,他們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關係。 企業家運用系統思維,就能突破原有的行業界限和企業差別,而把眼光集中在資源的整合上,凡是能為企業所用的資源,都可以利用。打破行業限制和思維禁錮,從而不再局限在企業內部這樣簡單的小系統中,而是從市場競爭的大系統中汲取資源,從而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當然,作為企業,處理好企業內部的小系統的關係,也至關重要。 華為公司認為,將員工利益與企業長期利益結合在一起,能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長遠發展的關切度和管理的參與度,形成具有競爭和激勵效應的科學的分配製度。員工每年從企業所得利潤中,可以獲得非常高的分紅回報,特別是從1994年開始,華為每年的銷售額幾乎以翻番的速度增長,員工的股權回報率最高時達到100%,即使在發展速度放緩的2002年,員工的股權回報仍然維持在20%左右。華為公司的全員持股,使得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和忠誠度得到提升,在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中,員工都會考慮盡量節省開支並創造利潤,他們知道,在華為獲得的每一分錢的利潤中,都包含了自己個人的一部分。

可見,華為公司正是把員工納入整個利益共同體中,才能提高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系統思維作為一種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企業家在戰略上要關注系統的整體利益,從系統的角度出發,應對市場競爭,進行企業管理。從這個思維視角來看,系統思維要求我們將企業置於宏觀的利益環境下,正確處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競爭對手、企業與員工、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係,並進而建立一種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在這種利益共同體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從企業自身的系統來看,企業也要把握好系統中的要素關係,尤其是影響系統的關鍵要素。 任何系統,都由各種各樣的要素構成,每個要素都對系統有一定的影響,但因為各類條件的限制,對系統起著主導作用的因素也不同。所以,企業家在處理問題時,應該明確係統中的關鍵要素。

如何找到關鍵要素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一切有影響的要素,對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將各個要素按照發揮作用的大小劃分,從而找到影響系統的關鍵要素。 關鍵要素往往對結果產生巨大作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鮑羅·道密爾是運用系統思維,抓住關鍵要素解決問題的高手。 道密爾在美國工藝品和玩具業中享有盛譽,是傳奇性的人物。 1945年,這位21歲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帶了5美元到美國闖天下。 20年後,他成為百萬富翁。 道密爾初到美國的18個月,就換了15份工作,有些甚至是別人夢寐以求的。這在別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但道密爾覺得,那些工作,除了能維持生存外,都不能展示他的能力。 通過當推銷員,他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隨後,他用自己所掙的錢收購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工藝品製造廠。當時道密爾只提出兩個條件,不負責工廠舊的債務,他接手以後的虧損由他自己負責。另外,儘管他只佔有工廠70%的股份,但這個工廠將來如果掙了錢,他的利益要佔90%。 一年後,這家工廠起死回生,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道密爾是怎麼成功的呢?原來,他接手工廠後,首先仔細研究公司的每一項作業程序,由定價、消耗到銷售,由生產到管理,把每一項缺點記錄下來。他對這些可能導致工廠虧損倒閉的要素進行排列分析,確定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可調整的,然後,他針對這些缺點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通過對一系列因素的比較和測算,道密爾最終得出結論:工廠倒閉的主要原因在於管理成本太高和產品定價太低。

針對這一結論,他採取了行動。首先,要降低管理成本,他就必須裁減大批職員。道密爾把留下來的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加倍,薪水也加倍,以與工作量相適應。這些留下來的人,由於待遇提高也增加了責任心。 其次提高產品價格,以此來增加贏利。 許多人認為道密爾倒行逆施,怎麼可能通過加價來吸引更多的顧客呢?但道密爾並非盲目採取這個措施。在加價前,道密爾先加強服務質量,以減少顧客的埋怨,改變消費者對公司的看法,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當時機成熟時,才加價。而道密爾加價的理由也很簡單:“我賣的不是日用品,消費對象並不是那些為一毛錢斤斤計較的家庭主婦。只要產品精美、服務周到,客人不會在乎貴幾毛錢。工藝品這一行,不能隨意降價,給人一種'先買吃虧'的印象。”顯然,道密爾是根據工藝品產業和消費現狀,對工廠本身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的結果。

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道密爾運用系統思維,抓住關鍵問題,對症下藥,取得驚人的成就。 5年後,道密爾又買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玩具公司。 這家玩具公司的情況更糟糕。但是,他還是採用老辦法,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仔細研究,所有影響公司贏利的因素都被列出來,然後針對實際情況一一制訂計劃。不到6個星期的時間,這個公司已煥然一新。根據結合各類因素分析的結果,他發現產量低導致單個成本太高是這家玩具工廠失敗的主要原因。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道密爾發現,這家工廠最大的成本問題來自於工人的工作態度。他們沒有動力努力工作,總是在上班時候邊抽煙邊工作,從而浪費了大量時間。針對這樣的情況,道密爾採取了改變工作制度,同時裁員的措施。

首先他規定:凡是製作工人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順手的地方,要用時,一伸手就可以拿到。 這樣一來,可以確保操作機器的工人,不必再為等材料、找工具耽擱時間,只要站在操作位置,所要的東西一伸手就可以拿到,無形中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另外,針對邊吸煙邊工作的問題,道密爾做了另一項規定:在工作中,不准吸煙,但每隔一個半小時,准許全體休息15分鐘。 這兩項規定執行以後,在機器沒有增加、人員減少的情況下,產量卻增加了50%。道密爾再一次創造了奇蹟。 道密爾的思維方式是典型的系統思維。在分析問題,他首先站在系統的角度,從行業和企業自身權衡問題,然後列出影響問題解決的要素,一一加以分析,找出系統中的關鍵要素,然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作為企業家,首先必須從行業乃至企業整體去思考問題,其次要分析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篩選出關鍵要素,然後抓住關鍵問題,著手解決。 “大處著眼,關鍵處著手”是系統思維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 系統思維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必須將問題當做一個系統,從整體出發看待問題,分析系統的內部關聯,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係,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系統思維要求我們站在系統的角度,整體看待問題,由此,很多企業家嘗試用系統標準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連鎖經營正是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國外的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國內的國美、蘇寧都採取這樣的方法來建購他們的商業王國,而麥當勞則是其中的翹楚。 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集團,為了在全世界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麥當勞把所有的分店看做是系統中的一員,每一家分店在服務與質量上應該是同等的,而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系統標準,並以這種標準去規範每一家分店的經營和管理行為。麥當勞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管理制度,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向顧客提供品質一流的食品。 麥當勞在每一家餐廳開業之前都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考察。首先是在當地建立生產、供應、運輸等一系列的網絡系統,以確保餐廳得到高品質的原料供應。同時麥當勞食品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質量檢查,例如,僅牛肉餅,就有40多項質量控制的檢查。 比如,嚴格要求牛肉原料必須挑選精瘦肉,牛肉由83%的肩肉和17%的上等五花肉精製而成,脂肪含量不得超過19%,絞碎後,一律按規定做成直徑為985毫米、厚為565毫米、重為4732克的肉餅。 食品要求標準化,無論國內國外,所有分店的食品質量和配料相同,並製定了各種操作規程和細節。 無論是食品採購、產品製作、烤焙操作程序、爐溫、烹調時間等,麥當勞對每個步驟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麥當勞為了嚴抓質量,有些規定甚至達到了苛刻的程度,例如規定: 奶漿供應商提供的奶漿在送貨時,溫度如果超過4℃必須退貨; 麵包不圓、切口不平不能要; 每塊牛肉餅從加工一開始就要經過40多道質量檢查關,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規定標準,就不能出售給顧客; 為了方便管理,所有的原材料、配料都按照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先後擺放使用; 凡是餐廳的一切原材料,都有嚴格的保質期和保存期,如生菜從冷藏庫送到配料台,只有兩個小時保鮮期限,一超過這個時間就必須處理掉。 麥當勞用標準化提高服務效率,縮短服務時間,例如要在50秒鐘內製出一份牛肉餅、一份炸薯條及一杯飲料,燒好的牛肉餅出爐後10分鐘、法式炸薯條炸好後7分鐘內若賣不出去就必須扔掉。 麥當勞正是通過這種標準化來建構起其龐大的餐飲王國。在麥當勞看來,任何一個分店任何一個不符合規定的行為,都是對系統的傷害,都會降低產品質量和服務,因此,他們不厭其煩地嚴格推行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很難想像,如何沒有一整套的標準和系統的管理,如何讓全球28000多家麥當勞餐廳提供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中國有很多知名的餐飲公司,卻沒有一個可以和麥當勞這樣的企業相媲美,為什麼?難道我們提供不了一流的服務,不能提供一流的產品嗎? 當然不是,關鍵在於我們的企業家在思維層面上,很容易雜亂無章,從而缺少一種系統地指導企業發展的方法,以至於很多企業長不大,一長大就死。從管理層面上講,企業家要具備宏觀管理的理念,從企業的整體狀況出發,企業所有的行為都必須維護系統的整體利益,另一方面,必須建立可以被複製的標準化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擴張後的管理難題和效率下降的問題。正是基於這個層面,麥當勞的成功,是系統思維的成功,是通過標準化複製的方式,實現了麥當勞全球第一餐飲品牌。 對於企業家來說,研究並掌握系統思維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家要掌握系統思維方法,並以之來修煉自我思維能力。一般而言,系統思維要重視以下集中思維法則。 1、手段和目標要協同一致 中國古代有兩個著名的寓言,叫“南轅北轍”和“緣木求魚”,諷刺的就是很多人做事的手段和目標不匹配。手段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方式,而目標是手段的方向。系統思維是一種有序思維,要求對事物的分析要全面、準確並具備可操作性。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企業誕生,同時也有更多的企業破產,為什麼很多企業經營不善,根本問題就在於企業沒有清晰的目標;即使有目標,卻缺少可以實現目標的手段,即使有實現目標的手段,卻因為手段不能與目標協同,而最終改變了目標。正是因為缺少對目標和手段的全面考察,對利弊的仔細權衡,很多企業在競爭中失敗。 2、要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 任何一個問題,都涉及其他問題,因此,要認識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以系統的眼光去面對,而不能就問題談問題。比如道密爾針對工藝品定價所採取的措施,就是從系統整體著眼的,他考慮的是這個行業的需要和人們的心理需要。站在系統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矯正在常識思維中的一些誤區,從而提高了處理問題的有效性。 3、抓住關鍵要素 關鍵要素是指影響系統整體的關鍵性問題。這要求企業家能分清事物的主流,從問題的主要層面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道密爾的案例就充分證明了抓住關鍵要素的重要性。當然,抓住關鍵問題必須以認識系統問題為前提,我們做事情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要從大處著眼,從關鍵處著手。 4、增強思維的有序性 系統思維是一種有序思維,思維混亂是人的思維的病態。系統思維要求我們處理任何問題時,都必須從整體入手,都必須用層層剝皮的方式,找到關鍵要素。沒有秩序的思維,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往往貽誤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花200美元買個沒眼珠的黑鐵貓 美國有一位工程師和一位邏輯學家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一次,兩人相約赴埃及參觀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後,有一天,邏輯學家住進賓館,仍然照常寫自己的旅行日記,而工程師則獨自徜徉在街頭,忽然耳邊傳來一位老婦人的叫賣聲:“賣貓啦,賣貓啦!” 工程師一看,在老婦人身旁放著一隻黑色的玩具貓,標價500美元。這位婦人解釋說,這只玩具貓是祖傳寶物,因孫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售,以換取治療費。工程師用手一舉貓,發現貓身很重,看起來似乎是用黑鐵鑄就的。不過,那一對貓眼則是珍珠鑲的。 於是,工程師就對那位老婦人說:“我給你300美元,只買下兩隻貓眼吧。” 老婦人一算,覺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師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賓館,對邏輯學家說:“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買下兩顆碩大的珍珠。” 邏輯學家一看這兩顆大珍珠,少說也值上千美元,忙問朋友是怎麼回事。當工程師講完緣由,邏輯學家忙問:“那位婦人是否還在原處?” 工程師回答說:“她還坐在那裡,想賣掉那隻沒有眼珠的黑鐵貓。” 邏輯學家聽後,忙跑到街上,給了老婦人200美元,把貓買了回來。 工程師見後,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買個沒眼珠的黑鐵貓。” 邏輯學家卻不聲不響地坐下來擺弄這隻鐵貓。突然,他靈機一動,用小刀刮鐵貓的腳,當黑漆脫落後,露出的是黃燦燦的一道金色印跡。他高興地大叫起來:“正如我所想,這貓是純金的。” 原來,當年鑄造這隻金貓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將貓身用黑漆漆過,儼然是一隻鐵貓。對此,工程師十分後悔。此時,邏輯學家轉過來嘲笑他說:“你雖然知識很淵博,可就是缺乏一種思維的藝術,分析和判斷事情不全面、深入。你應該好好想一想,貓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貓的全身會是不值錢的黑鐵所鑄嗎?” 常識思維往往容易忽略事物的整體,從而誤判事物的發展方向。對於企業家而言,要善於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趨勢深處的趨勢。要由局部到整體、由要素到系統地分析問題。一葉知秋,追本溯源,這是運用系統思維的法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