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新愛洛伊絲

第141章 書信三致愛德華紳士

新愛洛伊絲 卢梭 22734 2018-03-18
這幾天,我們有一些客人到訪。他們昨天全都走了,所以我們三人又愉快地聚在了一起,彼此心底無私,互不隱瞞。我得以重獲新生,成為值得您信任的人,我好高興啊!每當朱麗和她丈夫對我表示敬意時,我心中便會懷著某種自豪在暗自說道:“我終於敢於向他表明我是怎樣的一個人了。”正是在您的關懷之下,在您的監督之下,我才能改正往日的過錯,成為今天這樣的人。如果說已經熄滅了的愛情能使心靈陷入消沉頹廢之中的話,那麼成功地克制住了的愛則可使得愛變得更加高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所有一切既偉大又美好的目標。我們能讓花了那麼大代價做出犧牲換回的成果喪失嗎?不能,紳士,我感覺到我的心靈在以您為榜樣,在使它所克制的火熱的感情發揮有益的作用;我覺得必須經歷過我往日的事情之後,我才能變成我現在想要變成的樣子。

同各式各樣的人不著邊際地閒聊了六天之後,我們今天按英國人的方式聚在一起,安靜清閒地度過了一上午,既享受到了重新聚在一起的樂趣,又享受到了靜靜沉思的悠然自得。這種狀態之妙,品嚐過的人少之又少!在法國,我還沒見過有誰想到過這樣的。他們說:“朋友之間的談話是永遠也談不完的。”沒錯,話匣子一開,天南地北,瞎聊一通,甚為平庸之人所喜愛,可是,友誼,紳士,友誼!那可是豐富而聖潔的情感呀,那是憑說話就能獲得的嗎?什麼樣的語言可以反映出它來呢?您對朋友說的話能比得上待在他身邊的感受嗎?上帝啊!雙手緊握,四目相對,緊緊相擁,隨後的一聲嘆息,這能說明多少問題呀!可是,在這之後,一句冷冰冰的話就全都完了。啊,貝藏鬆的夜晚!因友誼而陷入沉默的時刻!啊,波姆斯頓,靈魂偉大的人,高尚真誠的朋友!不,我沒有玷污您為我做的一切,可我嘴裡從未對您提起過什麼。

可以肯定,這種沉思默想的狀態是重情義的人最喜愛的狀態之一。不過,我往往發現,總有一些討厭的傢伙會跑來擾亂別人品味這種狀態,使得朋友之間無法盡情享受這種沒有外人在場的彼此無言、各有靜思的美好時刻。我們想要靜心靜氣地待著,可以說是想讓心靈溝通,稍一分神,便興味全無,而稍有拘束,就難以忍受。如果有時候心裡突然有句話到了嘴邊,能夠無所顧忌地說出來該有多美!似乎不敢說出來的話,在心裡就不敢胡思亂想;似乎只要一有外人在場,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心裡覺得彆扭,如果沒有這個人在,本來兩顆心是會很好地溝通的。 我們就這樣滿懷喜悅地在一起靜靜地待了兩小時,比伊壁鳩魯的神冷冷清清的休息快樂上千倍。早餐過後,孩子們像往常一樣走進母親的房間,但是,她沒有像習慣的那樣領他們進入她的小房間,而是讓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免得我們可以說是會失去幾個小時,無法相見,所以我們在一起一直待到午餐時分,沒有分離。昂麗埃特已經學會做針線活兒了,她坐在芳松面前乾著女工,芳松則用枕頭墊著小椅子,坐在那兒繡花邊。兩個小男孩坐在桌前翻看一本小畫書,哥哥在給弟弟講解圖畫的意思。昂麗埃特對這本小畫書的內容記得非常清楚,她邊幹活兒邊注意地聽著,發現他講錯了時,便給他糾正過來。她也常常假借不知他們看的是哪一幅圖畫,便在她坐的椅子和那張桌子之間走來走去的。這麼來回地走動,她並不覺得煩,而小馬里則總要對她擠眉弄眼的,有時甚至還想親她一下,只可惜他那張小嘴還不知道怎麼吻別人哩,而已經懂得吻是怎麼回事的昂麗埃特也不想讓他吻著。看圖聽故事用不著太專心,很容易聽得懂的,所以小馬里總在邊聽邊不停地擺弄書下面的小黃楊木棍。

德·沃爾瑪夫人坐在孩子們對面的窗戶旁刺繡;她丈夫和我,我們仍坐在茶几旁看報,而朱麗是不太關心報紙的。但是,當我們談及報上說的,法國國王患病,他的子民對他的愛戴之深,只有古羅馬人對杰子曼尼庫斯的感情可與之相比擬的時候,她馬上對這個遭到各國憎恨而它卻不恨任何一個國家的溫和寬厚的民族談了一通看法,並且補充說道,她倒並不羨慕至尊的地位,只是羨慕受人愛戴的快樂。 “您沒什麼可以羨慕別人的,”她丈夫用一種本該我說出來的口氣對她說道,“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您的臣民。”聞聽此言,她手中的女工掉了下去;她扭過頭來,朝她的那位好丈夫投去極其動人、極其溫柔的目光,連我也覺得心裡一顫。她一句話也沒說:這一瞥能抵多少句話呀!我們也互相對視了一下。我從她丈夫握住我的手的方式感覺到,我們仨人都同樣的頗為激動,感覺到這個感情外露的人的溫柔在影響她周圍的人,而且甚至都能感化感情冷漠的人。

正是在這種心境之下,我跟您說的那種靜默沉思狀態開始了。您可以想像得出,我們絕對不會感到冷清和厭煩的。只是有時候孩子們跑來搗亂,這種靜默沉思的狀態才會中斷;而當我們一停止講話,孩子們也學我們的樣兒,壓低了自己的嗓門兒,生怕攪了我們的沉思。是那位小女班長第一個壓低嗓門兒的,而且還向兩個男孩示意,走路時踮起腳尖,放輕腳步;他們的那副小心翼翼的樣兒,看著實在是好玩。似乎像是為了延長我們溫馨的心情而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種情景,產生了它的自然的效果: 口雖無言,心卻在說話。 嘴雖沒有張開,但有多少事都在這不言之中啊!我們沒有說那些空泛的話,可有多少熾熱的感情已經互相溝通了啊!不知不覺之中,朱麗心中充滿了那種凌駕於其他各種感情之上的感情。她的雙眼完全在凝視著她的三個孩子,而她那顆心花怒放的心靈使她充滿母愛的面龐顯現得更加的美麗動人。

沃爾瑪先生和我,我們對母親與孩子們的這種相互注視看得入了神,因而也陷入了沉思默想,最後,還是引起我們陷入沉思的孩子們打斷了我們的沉思。正津津有味地翻看圖畫的哥哥,見弟弟光顧著玩黃楊木小棍,沒心思看圖畫,便趁他在把小棍棍聚攏在一起的時候,朝他的手拍了一下,弄得小棍棍撒了一地。馬爾塞蘭一看便哭了起來;德·沃爾瑪夫人並未去止住小兒子的哭泣,只是讓芳松把黃楊木小棍棍收拾好拿走。馬爾塞蘭立刻便不哭了;正如我所猜想的,要是不把小棍棍拿走,他會哭得更兇。這雖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讓我回想起我以前未曾注意的其他許多事情來;細細想來,我不記得有誰家大人對孩子這麼不多廢話的,也沒有見過哪家孩子像他們家的孩子這麼聽話的。他們幾乎與母親寸步不離,但您也看不到他們在老纏著自己的母親。他們像他們這種年齡的孩子一樣,活潑好動,嘰嘰喳喳,但卻絕不煩人,也不吵吵嚷嚷,我發現他們並不懂得什麼叫謹言慎行,但卻懂得規矩。在思考這一問題時,我尤為驚訝的是,他們這麼做非常的自然,而且,朱麗儘管十分疼愛孩子,但卻不怎麼嬌慣或管束他們。的確,我從未見她死乞白賴地逼著他們說話或住嘴,也沒見她對他們說這可以做那不可以做的。她從不與他們爭執,他們想玩她就讓他們去玩;彷彿她只滿足於看見他們和愛他們,而當他們同她一起過完一天,她的做母親的全部職責也就盡到了。

儘管朱麗好像對孩子淡然處之,比其他的為兒女們操不完心的母親的更加感人,但我總覺得她的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與我的想法大相徑庭。我倒是希望她不要滿足於應該這麼做的種種道理:母親的嘮叨正是一種母愛的表露!我在她的孩子們身上發現的好的地方,我倒是希望這全都是她悉心照顧所致;我倒是希望這不是他們的天性使然,而是他們母親的功不可沒;我真想他們身上存在一些缺點,以便看到她心急火燎地去糾正。 在對這些問題默默地思考良久之後,我打破了沉默,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她。我對她說道:“我覺得,上蒼在用孩子們的良好品行來報償母親們的美德,但是,這種良好品行是要經過培養的。自孩子們出生時起,就應該開始對他們的教育。在他們尚未有任何缺點必須改正之前就對他們進行教育豈不更好?如果您從他們童年時起便放任自流,那您得等他們長到多大才會聽話呀?即使您沒有什麼可教給他們的,那您也必須教會他們聽您的話呀。”她反駁道:“您發現他們不聽我的話了嗎?”我立即回駁道:“您既然什麼也沒吩咐他們去做,那就很難發現的。”她看著她丈夫,笑了笑;然後,她拉住我的手,領我走進小房間,我們三人可以自由談話而不會被孩子們聽見。

在這間小房間裡,她不慌不忙地向我解釋她的教育方法,說她雖說表面上不聞不問,實際上凡是做母親的該管的地方,她都是非常細心地管到的。她對我說道:“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長期以來,我同您的想法曾是一樣的。在我第一次懷孕的時候,我對自己立即就要盡的職責和要做的事情感到忐忑不安,我經常憂心忡忡地跟德·沃爾瑪先生談起這事。他是個既充滿父愛又具有哲學家冷靜頭腦的清醒觀察者,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比他更好地指教我的了。他盡職盡責,並超出我的預期;他消除了我的憂慮,並教會我少費精力而獲得更大的成功。他讓我認識到,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也正是為大家所忽視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能夠受教。所有那些自以為聰明的父母的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他們以為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是明理的,所以在他們還沒學會講話之前,就該對他們像對大人似的講話。人們想用理智來作為教育孩子們的工具;而理智應該是通過其他辦法來加以培養的,在各種各樣的教育之中,孩子們接受得最晚而又最難的就是理智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們年幼時便跟他們講一種他們根本就听不懂的語言的話,那就會讓他們小小年紀便學會玩弄辭藻,愛說空話,愛打斷別人,自以為與老師一樣地高明,變得愛爭辯,倔犟執拗。您想以合理的動機讓他們去做的所有一切,實際上,今後將得通過嚇唬或許願的辦法才能讓他們去做。

“您想這麼培養孩子的話,您再怎麼有耐心,最終也會被他們弄得厭煩了的;這樣一來,由於做父母的自己讓孩子養成了這種壞毛病,以致到頭來自己又受不了他們的糾纏,被弄得無可奈何,只好把他們打發開去,交給老師們去管教,彷彿能指望老師會比父母親還要有耐心,而且脾氣也好似的。” “大自然希望,”朱麗繼續說道,“孩子們在長大成人之前仍舊是孩子。如果我們把這一規律給攪亂了,那我們就會弄出一些早熟的果實,既成熟不了,又不甘美,很快就會腐爛掉的;我們將會造就一些年輕的博士可又是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以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再愚蠢不過的了;我寧願要一個孩子在十歲的年齡身高五尺而仍然具有孩子看問題的方法。

“理智的形成要等到好多年之後才開始,這時候,身體已經發育得很壯實了。大自然的意願是,先強身後育智。兒童總是愛動的;在這種年齡時,他們厭惡安靜和思考;一種閉門讀書的生活有礙於他們的身心健康;他們的精神與身體無法忍受束縛。成天關在一間小房間裡與書打交道,他們就會喪失自己的全部活力;他們也就變得無精打采,弱不禁風,變得木訥,不明事理;而他們的心靈將終生因體弱多病而吃盡了苦頭。 “過早地給予孩子這種全面的教育,即使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判斷力,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損害,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不加區別地對孩子進行這種教育,就無法做到針對他們的不同天賦因材施教。每個人除了身體結構是相同的而外,在出生時每個人卻各有其獨特的氣質,而這種獨特氣質又決定著人的才華與性格,而且無法改變也無法束縛,只能因勢利導,使之臻於完善。”德·沃爾瑪先生認為,人的各種性格本身是好的,健康的。他說道:“天性絕無過錯;人們歸咎於天性的種種錯誤都是因所受的教育不好造成的。即使是惡人,其習性若能得到更好的引導,也能做出一些大好事來的。即使是一個徒有其表之人,若是從某個方面去看,也可能發現他是個有用之才,猶如那些奇形怪狀的圖像,若是把它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去觀看,也會覺得它們是既好看又勻稱的。宇宙萬物都共向完美。每個人在良好的社會秩序中都有著自己一定的位置;問題就在於找到這一位置而又不打亂這個秩序。自孩子還在搖籃時期起,便開始運用一種始終一成不變的、而不隨著人的才智變化而變化的教育模式,將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如果給予孩子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有害的或不恰當的,如果不讓他們接受適合他們的教育,如果從各個方面遏制孩子們天性的發展,如果抹煞他們心靈的大智慧以便用華而不實的小聰明去替代之,如果不加區別地讓不同禀賦的孩子都去接受同樣的東西,那麼必然是因一些孩子而耽誤了另一些孩子,把孩子們的智力攪和得一團糟,儘管花費了不少的心血,但卻扼殺了孩子們的真正天賦,很快就會發現,大人們所企盼的他們那種天才的火花,猶如曇花一現,不久便將熄滅,而被壓抑的天性就永遠喪失而無法復得,最後,落得個雞飛蛋打,白費力氣,那些小神童一個個既體不康身不健,而且長大了也是一些無才無德之人,讓人一看便知是些弱不禁風、什麼用處都沒有的貨色。”

“這些道理我都懂,”我對朱麗說道,“不過,您曾說過,'培養一個人的天資與才能,無論對他本人的幸福還是對社會的真正利益都好處不大',因此,我很難把您的這種說法與您的那番道理協調起來。倒不如另外採用一種辦法:先塑造一個有理智的、誠實的人的楷模,然後教育每個孩子向這個楷模學習,鼓勵這個,約束那個,克制他們的慾望,培養其理智,匡正其天性?……”沃爾瑪打斷我說:“匡正天性!這話倒是挺美,但是,在這麼說之前,必須先對朱麗剛才跟您說的那番道理做出回答。” 我覺得,我得乾脆地回答說我不贊成她的看法,於是,我便這麼說了:“您一直在說,人的這種才智與天分上的不同是大自然所造成的,而這一點是再明顯不過的了,因為,人的才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其才智的高低不等,而大自然之所以讓人的才智高低不等,是因為它有偏愛,賜予某人的靈敏的感覺、很強的記憶力和專心致志多於賜予其他的人。不過,就感覺與記憶而言,經驗證明,它們的廣度與完善的程度並非是衡量人才智的標準,而專心致志則完全視刺激我們慾望的力量之大小而定,而且,經驗還證明,所有的人天生都是容易受到慾望的影響的,當慾望的影響很強烈時,人的注意力就會首先註意自己慾望的滿足。 “如果人們才智上的差異並非源自大自然,而是教育的結果的話,也就是說,是由於各種觀念影響的結果,是由於我們從童年時起所見到的事物和所處的環境以及所獲得的印象使我們產生思想所決定的話,那麼,為了培養孩子,我們不僅不能等待著了解他們的思想特徵,相反,應該盡快地通過適合於他們的教育來使他們具有我們希望他們擁有的聰明才智。” 對於我的這種看法,德·沃爾瑪先生回答說,當他無法解釋所看到的事物時,他是絕不會輕易否定其真實性的。他對我說:“您瞧院子裡那兩條狗;它們是一胎生的。它們吃的是同樣的食物,受到的是同樣的對待,而且還從未分開過。可是,它倆中,有一條歡實、活潑、喜人、聰明,而另一條則又蠢又笨,凶狠狠的,教它什麼都學不會。禀性上的這唯一差別,使它們的個性完全不同,正如人的內在素質的不同就必然造成才智上的差異一樣,以此類推,其他方面的情況也是相類似的……”我立即打斷他說:“相類似?差別可大了!有多少小事情對一個人起作用,而對另一個人則毫無作用呀!有多少的小的環境對人產生了大不相同的影響呀,只是您沒有發覺而已!”他接著又說:“唉!您說的倒像星相學家的一番言論。當有人反駁他們道,兩個生於同一星座下的人其命運卻是大不相同的時候,他們則狡辯說,星辰運行速度極快,一個人的星宿與另一個人的星宿相距甚遠,因此,您看到兩個人雖說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命運則是完全不同的。 “我請您把這些細微難明的事情放在一邊,先把我們所觀察到的情況研究一番。通過觀察,我們得知,有些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有一些孩子,我們從他們在其乳母懷中的情況就可以推斷出他們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屬於另一種類型,他們從生下來時起就可以加以培養。至於其他那些發育較快的孩子,如果還沒搞清楚他們的天資到底怎樣之前就慌急慌忙地對他們進行培養,那簡直是糟踐大自然創造的財富,將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您的老師柏拉圖不是說過嗎?即使我們運用我們的全部知識和全部哲學,也只能在一個人的心靈中培養出大自然賦予他的那麼多的才智,正如我們用盡所有的化學方法,也只能從一種混合物中分離出它內裡所含的黃金,而不可能分離出它所不含的黃金來。就我們的感情和我們的思想而言,柏拉圖的這種說法就不對了,而就我們希望能培養的才能而言,他的話倒是沒錯的。要改變人的內心,要改變人的性格,就必須改變產生它們的那種素質。您聽說過有誰脾氣暴躁後來變成一個冷靜的人了嗎?您聽說過一個頭腦冷靜、有條有理的人會變成一個充滿幻想的人嗎?照我看,我覺得把一個褐髮的人變成一個金發的人,把一個笨人變成一個聰明人,那還是容易的,但是,要想把各種不同才能的人按照同一模式重新塑造,那卻是難上加難的。您可以約束他們,但卻無法改變他們:您可以不讓他們表現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但卻無法讓他們判若兩人;即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把自己偽裝得非常巧妙,但您將發現,一遇到重大事情,那他們就原形畢露,並且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本來面貌顯現出來。我再說一次,想改變人的性格和壓制天性是辦不到的,但是,卻可以循循善誘,促其發展,加以培養,不讓其性格往壞的方面下滑。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變成一個他可能變成的那樣的人,通過教育大自然的目的才能最終在他身上得以實現。但是,在培養性格之前,必須對它加以研究,靜靜地觀察它的種種表現,並且要向它提供表現的機會,寧可什麼也不做也別做任何對它有害的事情。對一些有天分的人,必須給他們添加翅膀,而對另外一些有天分之人,則應加以阻遏;有的應當鼓勵,有的則應當約束;有的應予以讚揚,有的則需要貶抑;有時必須多加啟迪,有時則必須讓其糊塗一點。有的人生來就是做大學問的,而有的人讀書識字卻是對他有百弊而無一利的。我們應該耐心等待理智的第一個火花的閃現;正是這第一道火花把人的性格表現出來,讓別人看清它的真正類型,才好對它進行培養,因此,人在具有理智之前是不可能接受什麼真正的教育的。 “至於您對朱麗的道理所表示的反對,我倒是想知道您覺得她的道理有什麼矛盾之處嗎?每個人在生下來的時候,就具有一種性格、一種天分和他所特有的一些才能。命中註定要過鄉村簡樸生活的人,用不著發揮自己的才能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而他們的被埋沒的才能如同瓦萊的金礦一樣,是不許隨意開采的。但是,在社會生活中,需要腦子的多,而需要體力的少,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應該盡其最大的努力,所以必須盡量地發揮大自然賦予他的才能,指引他向最有前途的方向大力發展,尤其應當培養其對之有用的所有一切的愛好。對於天生注定要過鄉村簡樸生活的人來說,他們接觸的都是同自己一樣的人,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榜樣是唯一的尺度,習慣是唯一的才能,每個人只要使用大家共有的才能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但身居城市中的人,關心的是個人,注意的是所有的人,所以必須教給他們一些比別人多一些的知識:大自然讓他走多遠,您就讓他走多遠;如果他具有能夠成為偉人的天分,那就要想方設法地讓他成為一個偉人。這些觀念矛盾並不大,所以在孩子們小的時候都是可以採用的。不必對農村孩子進行教育,因為他們不適合接受教育。也不必對城市裡的兒童進行教育,因為您還不知道他到底適合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總而言之,應當先盡量讓兒童長身體,直到其理智開始萌芽時,再對他施以教育。” 我回答道:“我覺得所有這些都非常的好,但是,我卻發現這其中存在著一個瑕疵,它對您所企盼的這種方法的好處會帶來很大的損害的。這個瑕疵就是,讓孩子們養成了種種壞的習慣,而要是用好的習慣教育他們的話,壞的習慣本來是可以預防的。您看看那些放任自流的孩子,他們看到別人幹壞事,自己很快就把所有的壞事都學會了,因為學做壞事挺容易,而好樣子他們卻是從來不去學的,因為學好很不容易。他們逐漸習慣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想要怎麼乾就怎麼幹,所以變得脾氣很大,桀驁不馴,誰的話都不聽……”德·沃爾瑪打斷我的話說:“我覺得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發現了相反的情況,所以才有這種看法。”我回答說:“這我承認,這正是我感到驚訝的地方。她是怎麼讓他們變得那麼聽話的?她是如何著手的?她用什麼來代替紀律的束縛的?”他立即回答道:“用一種很牢固的桎梏,也就是生活的需要那種桎梏。不過,她在向您詳細敘述她的做法時,將會更好地向您解釋她的看法。”於是,他便讓她向我解釋她的做法;稍許停了一會兒,她便開始向我闡述開來。她所說的大致如下: “親愛的朋友,這兩個孩子生下來就挺好!我不想像德·沃爾瑪先生所說的那樣對他們花太多的心思。儘管他的看法很有道理,但一個脾氣很壞的孩子能否把他的脾氣改好,這我是很懷疑的,我也不相信人的天性都能夠向好的方面發展,但是,我深信他的看法是為孩子們好,所以在家庭管理方面,我盡量把自己的做法與他的做法協調起來。我的第一個希望就是,壞孩子可別讓我生出來;而我的第二個希望則是,在他們的父親的指導之下,盡力把上帝賜予我的兩個孩子撫養好,以便他們將來有一天有幸像他們的父親一樣。為此,我盡量按照他給我規定的方法去做,少給他們講大道理而多給他們一些母愛,讓孩子們快樂地成長。這是我作為母親的第一心願,而我把每天的時間都用來實現這一心願。當我第一次把老大抱在懷裡時,我心裡就在想,就算長壽的人,童年時光幾乎只佔人一生的四分之一的時間,而能夠把餘下的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活滿的人為數極少,為了這餘下的四分之三的時間能夠幸福,那對這四分之一的時間就必須慎之又慎,千萬不能出現不幸,何況餘下的四分之三的時間還不一定能活夠數哩。我尋思,在孩子小小年紀時,大自然本已對他有著種種約束的辦法了,我們又何苦另外再增加許多的辦法去剝奪他那極為有限的而且他也無法濫用的自由呢?因此,我便決定盡量地少去管束他,讓他用他的那一點力氣想幹什麼幹什麼,盡量不阻止他按自己的天性去行動。我的這種做法獲得了兩大好處:一個好處是,使他那正在發育成長的小小心靈避開了謊言、虛榮、憤恨、嫉妒,一句話,避開了所有一切因管教過於嚴厲而產生的惡習,有些人不這麼做,反而因管得太嚴而使自己沾染上了這種惡習。另一個好處是,讓他按照自己的本性,不斷地自由活動,他的體質增強了。他現在已經像農民一樣,習慣了不戴帽子在烈日下或寒風中奔來跑去,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渾身大汗淋漓,也像農民一樣不怕風吹日曬雨淋體魄壯健,生活得心滿意足。這才是在為他日後長大成人著想,使之能夠應付人生的坎坷。我已經跟您說過,我很擔心那種害死人的膽怯心理會使一個兒童變得柔弱嬌嫩,飽受沒完沒了的束縛的折磨,讓孩子謹小慎微,不敢造次,到頭來,讓他一輩子都不具有應付不可避免的危險的能力,甚至孩子一時得了感冒也大驚小怪,希望他最好是一次感冒也不得,這麼一來,反而在他長大之後會患上胸膜炎,或許會死於胸膜炎或中暑。 “那些放任自流的孩子之所以有您所說的那大部分的缺點,是因為他們不僅不滿足於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就乾什麼,而且還想要別人也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而這恰恰是他們的母親過分嬌慣所造成的,而她們也只有在別人完全按照她們的孩子不講理的要求去做時才會覺得高興。我的朋友,我很慶幸,您在我的家里人當中,沒有見過一個人,即使是粗使傭人,說我獨斷專行,稱王稱霸的,也沒見過我聽了別人虛情假意地誇獎我的孩子我就偷偷地高興的。我認為自己這是在走一條全新而可靠的路,既能使孩子自由、文靜,又能使孩子討喜、聽話,而我的辦法又極其簡單易行,就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還只是個小孩。 “從孩子本身來看,世界上還有哪一種生物比小孩更柔弱、更可憐,任由周圍一切在擺佈的?他們極其需要憐惜、關愛和保護。大自然讓他們之所以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喊哀號,之所以讓他們長著那麼一張可愛的小臉蛋和有著那麼討人憐愛的表情,難道不是為了使所有接近他們的人關注他們柔弱的身體和急於幫助他們嗎?因此,看見一個孩子調皮搗蛋,稱王稱霸,對周圍的人頤指氣使,並厚顏無恥地以主人的口吻在同那些心裡恨他恨得咬牙切齒的人說話,而糊塗的父母竟贊同他這麼膽大妄為,讓他成為其乳母的暴君,直至成為父母的暴君,請問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氣憤的事,更違背常理的事呀? “至於我,我已經是在不遺餘力地讓自己的兒子避免成為專橫跋扈、盛氣凌人的人了,我竭盡全力不讓他有任何藉口去認為別人服侍他是應該的而不是出於憐愛。這一點也許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艱難而又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孩子具有明確分辨僕人的僱傭勞動與母親的關愛之間區別的本領,我採取了諸多的辦法,其中唯有這件事情做起來最瑣碎而又沒完沒了。 “正如我已經跟您說過的那樣,我所採取的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讓兒子充分認識到,在他那小小年紀,沒有我們的幫助關愛,他是活不成的。在這之後,我便很容易讓他明白,一個人不得不接受他人的一切幫助,那全都是依賴行為;僕人們歸根結底還是比他要強得多,因為他不能沒有他們,而他對他們來說則是毫無益處的。這樣一來,他就不會在接受他們的服侍時自以為了不起了,他反而感到自己很柔弱,很丟臉,沒人服侍不行,因此,他便急切地盼望自己趕快長大,長得壯實,能夠自己照顧自己。” “在一些父母都像孩子似的要人服侍的家庭,”我說道,“這些做法是很難實行的,但是,在你們家裡,從你們自身起,每個人都得自行其責,主人與僕人的關係永遠都是一種相互間的服務與照顧,所以我認為這種辦法是可能行得通的。但是,我有所不明白的是,有些孩子已經習慣於別人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了,怎麼讓他們不要無止境地提出奢求呢?如果一個僕人把孩子的真正需要錯以為是蠻不講理的,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忍受委屈呢?” “我的朋友,”德·沃爾瑪夫人接著說道,“一個沒有頭腦的母親自己在把孩子們變成一個個混世魔王。其實,兒童也好,大人也好,真正的需要是很有限的,我們應當關心的是孩子們的長久的快樂而不是一時的痛快。您以為一個無法無天的孩子有母親在跟前時會讓女管家不讓他想幹什麼就乾什麼嗎?您舉出了一些因惡習而產生的缺點,但您沒有想到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阻止他們沾染這些惡習上。當然,女人都是愛孩子的。孩子與女管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是因為一方要另一方屈從自己的任性而產生的。但在我們家裡,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因為誰也不會強迫孩子做什麼,而孩子也不會喝令女管家幹什麼。在這一點上,我同其他做母親的不一樣,她們是假裝要孩子聽僕人們的話,實際上卻是要僕人們聽命於小主人。在我們這裡,誰也不命令誰,而誰也不聽別人的頤指氣使,孩子只有對他周圍的人好才能使周圍的人對他好。因此,他便感覺到他對自己周圍的人除了親切相待而外,別無其他任何權威,這樣一來,他也就變乖了,變討喜了。他在努力使別人以真心待他的同時,他也就以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了,因為人都是希望別人愛自己的,這是自尊心的必然結果。從這種產生於平等的互相愛護之中,良好的品行自然而然地便養成了,而對孩子們一味地講大道理,是根本養不成好的品行的。 “我早就認為,兒童教育中的最主要的部分,而精心安排的教育又從未涉及的部分就是,讓兒童充分意識到他是可憐的、柔弱的、依賴人的,而且,正如我丈夫跟您說的,要讓他感到大自然強加於人身上的那種沉重的生活桎梏,這不僅僅是為了讓他感覺到別人為減輕他的這種重負都替他做了些什麼,而特別是為了讓他儘早地知曉上帝把他安排在什麼樣的一個位置上,讓他知道自己無法超越這一地位,而且也讓他明白,人類社會的任何事情,沒有一件不是與他相關的。 “年輕人自出生時起,就被人寵愛著,嬌慣著,要什麼有什麼,誰都得滿足他們的奢求,不滿足就鬧,但他們如此狂妄不羈地踏入社會之後,只有在不停地遭到羞辱、頂撞冒犯,事事都不能隨心所欲,然後才知道改正。為了讓我的兒子不致接受這種屈辱的教育,我就首先讓他對事物有一個更為正確的認識。一開始,我就讓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因為我深信孩子初期天性的活動總是好的,健康的。但是,我很快便發現,孩子們以為他們有權利要求別人服從他們,因此他們幾乎是從一生下來,就脫離了自然狀態,照著大人的樣子學,沾染上大人的惡習,由於大人的不檢點,使孩子養成了一些壞毛病。我發現,如果我對他的所有無理要求全都加以滿足的話,他一定會得寸進尺,因此,必須對他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一概予以拒絕,平時就得讓他習慣於這個度,否則您拒絕他的無理要求時,他就會受不了的。雖然在他懂道理之前我無法讓他一點委屈都不會受,但我寧願讓他受到的委屈盡可能小一點,早一點。為了讓他適應遭到拒絕的痛苦,我首先就逼迫他服從我的拒絕,而且,為了使他心裡的委屈時間別太長,別太傷心難受,別變得倔犟頂牛,所以我只要一拒絕,就絕不鬆口。當然,我也不是老是在拒絕,而且是在考慮再三之後才加以拒絕的。凡是答應給他的,他只要一開口,馬上就無條件地滿足他,而且,我在這一點上是十分慷慨大度的,但是,他死乞白賴地糾纏不放,那他是什麼也撈不著的,即使是又哭又鬧又求又告,那也無濟於事。對此,他已完全了解,所以就不再來這一手了。我只要是說聲不行,他就不再鬧了,當他看見我把他想要吃的糖果收起來,把他手裡捉住的鳥兒放走,他也不再賭氣噘嘴,因為他感覺到了,即使再怎麼鬧也不頂用的。我把他手裡的東西拿走,他也覺得無所謂,心想不就是自己佔有不了了麼;而我拒絕他的東西,他也不以為然,心想不就是得不到了麼。他不會拍桌子踢板凳,免得傷了自己,他也不打拒絕他的人。在種種讓他難過的原因之中,他感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要求太過分,是自己太柔弱所致,而不是別人存心氣他……等一等!”她見我要打斷她,便急切地說,“我已料到您有不同的看法,現在,請聽我先給您解釋一番。 “孩子們之所以哭哭鬧鬧,是因為我們把他們的哭鬧太當一回事了,這或者是因為想遷就他們,或者是想拒絕他們。他們一看大人害怕他們哭鬧,他們就越哭越來勁兒,有時候甚至一哭就是一天。為了止住他們哭鬧,無論是遷就還是嚇唬都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辦法,而且幾乎是毫無效果的。如果一聽見他們哭,馬上就覺得不得了了,那這就成了他們沒完沒了地哭鬧的理由了,相反,當他們看見大人沒有反應,那他們哭哭也就不哭了,因為小孩同大人都一樣,誰也不願意乾吃力不討好的事的。我家老大就是這樣。一開始,這個愛叫愛鬧的小傢伙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可現在,您也看見了,家裡聽不見他的吵鬧聲了,好像家裡沒有小孩子似的。他身體不舒服時會哭,但那是本能的聲音,是不能壓制的,可是,現在,他沒什麼不舒服的了,他也就不哭了。因此,我對他的哭喊非常關注,因為我知道他是不會無緣無故地哭的。這樣,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到底哪兒疼,是病了還是沒病,而好些人就沒有用這麼一種好的辦法去對待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只是為了讓人哄哄才在哭的孩子。另外,我承認,乳母或女管家是不容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沒什麼比聽見孩子一個勁兒地哭鬧更讓人心煩上火的了,而乳母和女管家只顧眼前而不顧將來,不知道今天止住了孩子的哭鬧,明天他會哭鬧得更厲害。最糟糕的是,孩子所養成的犟脾氣,等大了以後,肯定會造成嚴重後果的。三歲時讓他哭鬧的那個同樣的原因,待他到了十二歲上,則會讓他學會頂撞大人,待他到了二十歲時,則會成為一個愛與人家吵架尋釁的人,而到了三十歲時,就變得專橫跋扈,而且,一輩子都是個讓人無法忍受的人。” “現在,我來解答您的疑問,”她笑吟吟地對我說,“從我給予的所有東西中,孩子們很容易就看出了我是想讓他們開心的;而在我所要求於他們的或拒絕他們的事情中,他們無須問也該猜想到是什麼原因的。這是我在必要時放棄說服辦法而採取專斷態度所獲得的另一個好處,因為他們有的時候雖然看不出我這麼專斷的緣由,但他們自然地就能明白其中必有道理。相反,你只要有那麼一次讓他們說了算,那他們就會認為什麼事情都得聽他們的,那他們就會變成詭辯派,耍小聰明,耍小心眼兒,變得非常狡猾,想方設法也要把那些說不過他們的不善表達的人弄得啞口無言。當你不得不跟他們講一些他們聽不明白的事情時,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費盡口舌,他們也都置諸腦後,不去理會。總之,讓他們明白道理的唯一的辦法,不是跟他們講大道理,而是讓他們明白,他們還小,還不懂道理,因為這時候的他們,總是從正面去理解事物的,除非你有意讓他們另有所想。他們很清楚,我很愛他們,因此他們相信我是不會讓他們受苦的;而在這一點上,孩子們是很少會弄錯的。因此,當我拒絕孩子們什麼的時候,我絕不跟他們說大道理,我不跟他們說我為什麼要拒絕,但是我在方式方法上盡可能地讓他們看得出來我為什麼這樣,有的時候是在事後告訴他們為什麼。通過這個方法,他們便漸漸地明白了,我若是沒有很好的理由是絕不會拒絕他們的,儘管他們並不能每次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根據這一原則,我也不允許孩子們在我們大人說話的時候亂插嘴,即使讓他們隨便說幾句,我也不容許他們傻乎乎地自以為與眾不同。當別人問他們話的時候,我要求他們謙虛謹慎,說話簡練,不許他們信口開河,尤其不許對年齡比他們大的人問這問那,因為他們應該尊敬比自己年長的人。” “實際上,朱麗,”我打斷她說,“作為一個如此溫柔的母親,這麼做也太嚴厲了點兒!畢達哥拉斯對其弟子也沒有您對自己的孩子這麼嚴厲。您不僅沒把他們當做孩子來對待,而且您好像是害怕他們過早地長大似的。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他們不去請教比他們知識豐富的人,那還有什麼更便捷更可靠的方法能讓他們解惑釋疑的呢?巴黎的那些貴夫人們卻認為她們的孩子開始愛油嘴滑舌的時間並不早也不多,而且,她們也想從孩子們小的時候的傻話蠢話中判斷出他們長大後有什麼聰明才智,那麼,她們對您的這番道理會有何想法呢?德·沃爾瑪先生也許會說,在一個把能說會道當做最大才幹的國家,這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在這樣的國家,一個人只要是巧舌如簧,就無須動腦子想問題了。不過,你們既然想讓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命運,那你們又如何把幸福的生活與若許的束縛協調起來呢?你們聲稱要給他們以自由,但是,這麼多的限制與束縛,那哪兒還有什麼自由可言呢?” “怎麼?”她立即反駁我道,“難道說不許他們侵犯我們的自由就是妨礙了他們的自由嗎?難道非要大家都靜靜地聽他們說傻話,他們才開心嗎?阻止他們產生虛榮心,或者至少是不讓他們的虛榮心得到膨脹,那才是真的在為他們的幸福著想哩,因為人的虛榮心是其種種大苦大難的根源,一個人就是再十全十美,只要是有了虛榮心,那他便會痛苦不堪,而不可能快樂的。 “如果一個孩子見到有理智的大人一個個都在圍著他轉,都在聽他說話,鼓勵他,誇獎他,都在急不可耐地想听見他說出驚人之語,對他的每一句無理的話語都拍案叫絕,那他對自己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呀?一個大人的頭腦是不可能經受得住那些虛假的叫好聲的,那您想想,一個孩子的頭腦將會變成什麼樣呀!在孩子們的胡話中肯定也會有一些像曆書上的預言似的話的。在他們那麼多的胡言亂語中,不偶爾說出這麼一兩句精彩的話語,那倒也是件奇事了。請您想想看,對於一個被自己的心肝寶貝弄得稀里糊塗的可憐的母親來說,對於一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而又博得眾人叫好的孩子來說,那種不斷的頌揚聲會讓他們有什麼反應呀?您可別以為我指出這麼做的錯誤,我自己就不犯這種錯誤了,不是的,我看出了這種做法的錯誤,而我也陷入這種錯誤之中,不過,如果說我在讚賞我兒子的巧於應答的話,我至少是暗地裡讚賞的,所以,他就是看到我在鼓掌,也絕不會學著去做一個油嘴滑舌盡說廢話的人的,而那些阿諛奉承的人,雖然總想讓我叫孩子多說說,但他們絕不會笑話我有愛聽奉承話的弱點的。 “有一天,我們家裡來了一些客人,我因為去吩咐僕人,回來時,一進屋便看見四五個大人在傻乎乎地忙著逗我兒子玩,還誇大其詞地向我學說他們剛才聽見我兒子說的許多殷勤待客的話語,他們好像聽了以後連連稱奇。'先生們,'我冷冷地跟他們說,'我相信你們懂得如何讓木偶說出動聽的話來,不過,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將來有一天能長大成人,無論做什麼說什麼都自己做主,到那時,我將會由衷地高興他們說話得體,做事有出息。'自從他們看見用這種方法並未討到我的好,便開始把我的孩子真正當做孩子來看待,而不再把他們看做是木偶戲中的木偶了。他們見我不願和他們一起哄騙孩子,不贊成他們的做法,他們也就明顯地改變了。 “至於向大人提問題,我也不是不加區別地一概禁止。我首先叫他們有禮貌地私下里問他們的父親或我所有他們想知道的問題,但我不容許他們一想到點什麼,便毫無禮貌地打斷大人的嚴肅談話,讓大家聽他們提問題。提問題的藝術並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麼容易。在這一點上,老師總是比學生要強得多;必須學到許多的東西之後,才知道怎麼問你所不懂的問題。有一個印度諺語說得好:'博學者多識且善問。'可是,無知者甚至都不知道要問些什麼。由於缺乏這種初淺的知識,所以不懂規矩的孩子幾乎都會問一些毫無意義的傻問題,或者問一些回答了他們,他們也弄不明白的深奧難懂的問題。既然他們沒有必要什麼都知道,那他們也就不必什麼都問了。一般來說,他們之所以從大人們問他們的問題中得到的益處勝過從他們自己想出來的問題中所得到的教益,其原因也就在這裡。 “既然這個方法對他們來說,如人們所認為的那麼有用,那麼,適合於他們掌握的第一門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學問,難道不是謙虛謹慎,多听少說嗎?難道他們不學這門學問還有什麼別的學問要先學的嗎?孩子們尚未到達明理的年齡就這麼想說什麼說什麼,就毫無禮貌地想向大人問什麼就問什麼,這對他們來說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有一些小傢伙之所以喜歡問這問那,並不是想增長知識,而是想搗搗亂,想讓大家關注他們,而且,他們發現有時候自己的問題會把大人難住,讓大人尷尬,以致看到他們一開口,大人就挺緊張,而他們就挺開心的。這樣做不僅不能讓他們獲得知識,反而會讓他們變得愚蠢,無用。我覺得,這種方法弊大於利,是不可取的,因為,儘管他們無知的程度在減小,但是虛榮卻在極度膨脹。 “過久地讓孩子矜持慎言可能產生的弊端是,我兒子到了懂事的年齡,交談時會有所拘謹,談吐不大方,話不多,不過,考慮到將來一輩子盡說些廢話的習慣會讓孩子的思想萎縮,所以我倒是覺得少言寡語是件好事而非壞事。只有那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成天沒事幹,挺煩悶的,才會把說廢話當成了不起的能耐,當成開心的事,彷彿與人交往的藝術就在於只說些不咸不淡的話似的,如同送人禮物盡送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一樣,但是,人類社會是有著一個更崇高的目的的,其真正的樂趣是實打實的。人的表達真理的器官,人身上的至關重要的器官,把人與動物區別開來的唯一器官,並不是用來像動物那樣亂吼亂叫的,是用來讓人表達其良好思想的。一個人如果盡說些廢話,那他就枉為人了,就連動物都不如了,所以人即使在休閒之時也要保持人的尊嚴。如果說為了禮貌起見而不得不神吹瞎侃,讓別人聽得暈頭轉向的話,我倒是覺得要盡量多听少說,這才是禮貌,千萬別說些蠢話讓人開心,那是對別人的不尊重。處世之道,讓我們成為人人喜歡接近和珍愛的人的最好方法,並不是讓自己引人注目,而是讓別人去搶占風頭,讓自己謙虛謹慎,讓別人去自由表現其傲岸。我們不必擔心一個聰明人會因矜持、謹慎、少言寡語,而被別人當成傻瓜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可能出現一個人因少言寡語就被人看扁了,被人輕蔑了的情況的。恰恰相反,人們一般都認為沈默的人厲害,讓人在他們面前說話很小心,這種人只要一開口,大家都會洗耳恭聽,因此,他們完全擁有了選擇時機說話的權利,他們只要一開口,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佔盡了優勢。即使是絕頂聰明的人,要他在冗長的談話中始終精神集中,那都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他偶爾出言不慎,頗感懊悔的情況也是很少見的,他寧可中肯之言不說,也不願說些冒失的話語。 “不過,從六歲到二十歲,時間很長:我的兒子不會總是個小孩的,隨著他的理智開始出現,他父親就想很好地讓他進行鍛煉。而我麼,我的任務到此時就宣告結束了。我負責生養孩子,我沒有狂妄地想要造就大人。我希望,”她邊說邊看著她的丈夫,“更有資格的人來承擔起這項崇高的職責。我是妻子和母親,我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我再說一遍,我所承擔的任務並不是教育我的兒子,而是為他們做好接受教育的準備。 “即使是在這一點上,我也只是完完全全地遵照德·沃爾瑪先生的想法去做的;我越是這麼往前一步一步地去做,我就越是覺得他的辦法既正確又卓越,而且,也越是感到他的想法與我的想法十分合拍。您看看我的孩子們,尤其是老大,您看看世上還有哪個孩子比他們更幸福,更快活而又不煩人的?您都看見了,他們成天地蹦蹦跳跳,又跑又笑的,但卻一點也不讓人心煩。在他們這種年紀,能這麼玩耍,這麼獨立,怎麼會不開心?怎麼會不忘乎所以?無論我在不在他們跟前,他們都毫不拘束。不過,在他們的母親面前,他們倒是總覺得心裡踏實一些;儘管約束他們的規矩全都是我給定的,但是他們始終覺得我並不是那麼厲害,因為,如果我不被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最親愛的人的話,我是會受不了的。 “當他們待在我們身邊時,我們每次都要求他們做到的是尊重大家的自由,也就是說,大家不妨礙他們,他們也不許妨礙別人,他們笑鬧的聲音不能蓋過大家說話的聲音;由於我們並不強迫他們照管我們,我也不希望他們想要我們去照料他們。如果他們違反這些正確的規定,那他們就得受罰,被立即趕走。我的全部秘訣歸結起來就是一條:讓他們感覺到,在哪兒也沒有在這兒好。除此而外,我對他們絕無其他任何的限制;我絕不強迫他們學這學那的;我們也絕不這也管那也管,弄得他們心煩生氣;我們從不讓他們複習這複習那,他們唯一的功課就是到大自然的淳樸環境中去實踐。他們都在這方面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各人的言談舉止很合我的意,他們聰明,細心,讓我挑不出毛病,即使會出現什麼錯誤,由於我經常在他們身邊,也是非常容易預防或糾正的。 “譬如,昨天,老大把老二的一隻小鼓搶走了,老二便哭了起來。芳松什麼話也沒說,但一小時過後,當老大正玩那隻小鼓玩得起勁兒時,她從他手中把小鼓奪走了。他哭喊著追著她要。芳鬆對他說:'您是從弟弟手中硬搶過來的,所以我也硬從您手中奪過來。您還有什麼好說的呀?我的力氣難道不比您大嗎?'然後,她就學他的樣兒,起勁兒地敲鼓,好像玩得特開心似的。直到這時,芳松都做得十分的好。但過了一會兒,她就想把小鼓還給弟弟,被我立即制止住了,因為這麼做並非自然的教育,反而在他們兄弟倆之間埋下第一顆嫉恨的種子。失去了小鼓,弟弟雖忍受了被奪愛的痛苦,但哥哥也感到這樣做不對,兩個人都認識到了自己的弱點,不一會兒就會高興起來的。” 一開始,我對這麼一個如此新穎、如此違反常規的做法感到大為驚訝。經他們的一番解釋之後,我終於對他們的這種做法深表欽佩了;我感到對於培養人來說,順其自然是最佳方案。我覺得他們的這種方法的唯一的缺點,而且也是我覺得的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忽視了孩子們眼下正值活潑好動時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活潑好動會逐漸衰退的。我覺得,按照孩子們的發育狀況,在理解能力薄弱和不足的時期,就越是應該鍛煉和增強他們的記憶力,這是對培養教育十分有利的。我說道:“在明理之前,應該用記憶力來彌補理智的不足,而在有了理智的時候,還得繼續使之更加的充實。腦子不用的話就會變得遲鈍,麻木。在未開墾的土地上,種子是不會生根發芽的。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懂事明理的人,卻是讓他們懵懵懂懂,這種做法多奇怪呀。”德·沃爾瑪夫人立即提高嗓門兒反問道:“怎麼懵懵懂懂了!您是不是想把記憶力與判斷力這兩個大不相同、而且幾乎是完全相反的東西混為一談呀?好像把許許多多難以理解又互不相關聯的事物硬是灌輸到一顆稚弱的小腦袋裡去,對理智不是弊大於利似的!我承認,在人的所有官能中,記憶力是第一個發展得最快的官能,而且也是最容易從兒童時期起培養的能力,但是,照您看來,是先教他們最容易學的好呢,還是先教他們最需要知道的好呢? “您看看人們是怎麼訓練孩子們的這種能力的吧,看看人們為了讓孩子們死記硬背,手段是多麼的粗暴吧。請您把他們從中得到的好處與他們為了這一點點好處而受了多少的罪好好的比較比較吧。怎麼!在孩子還沒有把自己的母語學好之前,就逼迫他們去學他將來用不上的外語?在他們對詩歌一竅不通,根本不懂什麼韻律時,就硬是要他們背詩,作詩?硬要用一些他們根本無任何概念的圓形呀、球形呀什麼的去把他們的小腦袋瓜給弄得糊里糊塗?硬要讓他們去死記硬背成百上千的城市名和河流名,致使他們常常搞混,每天都得重新復習?難道這就是訓練其記憶力以增強其判斷力的好辦法嗎?為了這麼一點點零七碎八的知識,他們得賠上好多眼淚,這值得嗎? “如果那些東西只是沒有用處而已,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教一個孩子盡說些廢話,並讓他自以為已經知道了他根本就弄不明白的東西,這難道還不夠嚴重的嗎?那麼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能不影響一個人吸收、充實其頭腦所必需的東西嗎?給孩子硬塞進這麼一大堆有害的東西,還不如讓他一點記憶力都沒有好哩,因為,腦子裡存儲了那麼一大堆沒用的東西,哪兒還有地方存放必要的知識呀。 “不,雖然大自然賦予孩子們的頭腦具有接受各種印象的能力,但並不是為了讓他們去記國王們的名字、登基日期以及紋章、天體、地理的名稱的,逼迫孩子在智力未開的年紀就去記這些東西,不僅對於他們小小年紀來說毫無意義,而且,即使長大之後,也是沒什麼用處的。而我們應該做的是,使一切與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相關的概念,以及所有牽涉到其幸福,並在其履行天職方面有所啟迪的東西,用難以磨滅的文字儘早地深印在他的腦海之中,使他在今後一生中都能按照其身份與能力,用它們來指導自己的行為舉止。 “即使不讀書,兒童的記憶力也不會因此就荒廢了:他們對自己所看見的一切、所聽見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鮮,所以全都記在了腦子裡;他們把大人的言行舉止全都記在心裡;他們周圍的所有一切全都等於是書,他們不知不覺地便從中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記憶,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判斷力。培養兒童早期的智力的真正的好辦法就是,慎重地選擇要教給他們的東西,把他們應該知道的告訴他們,而把他們不應該知道的東西隱藏起來;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夠在青年時期建立起一個知識寶庫,使得他們終生有了行為的準則。不錯,這種方法是絕對培養不出小神童來的,也無法給老師和家長增光添彩,但是卻能培養出一些精明強壯、身心健康的人來,儘管小的時候無人喝彩,但大了以後便會出人頭地。” “不過,您也不要以為,”朱麗繼續說道,“我們完全忽視了您所十分看重的事情。一個稍微細心點的母親都能充分掌握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有一些辦法可以用來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學習或做這做那的願望。只要這些辦法能夠與孩子們的充分自由協調起來,並且不在他們身上埋下任何惡習的種子,我都是很樂於採取的,但如果效果不好,我也不會一味地堅持那麼做,因為學東西的時間總是有的,而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禀性則是分秒必爭的,因此,德·沃爾瑪先生對兒童智力的早期發育頗有見地,他認為,他兒子即使到了十二歲還什麼事也不懂的話,那他十五歲時受到的教育也不會少的,何況孩子將來是不是個學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要明理要善良。 “您知道我家老大已經能湊合著看書了。我來告訴您他是怎麼對讀書識字感興趣的。我有計劃地不時地給他講幾則拉·封丹的寓言,以使他產生興趣,但是,我一開始講故事時,他便問我烏鴉會不會說話。我立即便發現了,讓他清楚地感覺到寓言與謊言的區別是很困難的。我得盡可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認識到寓言是寫給大人看的,而對於孩子則必須講真實的事情,所以我決定不講拉·封丹的故事了,我給他選了一本既有趣又富於教益的小故事集,書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引自《聖經》。我發現,兒子對我講的故事很有興趣,我就想著再給他講些別的有意思的故事。於是,我就儘自己的所能給他編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且是根據當時的情況需要現編成的。我陸陸續續地把我編成的故事記在一本有圖畫的本子上,放起來,時不時地給他講上幾段,講得不多,也不太長,經常地重複講述同樣的故事,並加上我的評論,然後再講新的故事。貪玩的孩子聽多了《聖經》上的故事就會厭煩,於是,我便用我編的這些小故事來替他換換口味;但是,當我看到他聽得津津有味,全神貫注的時候,我有時便藉口有什麼事情要去吩咐一下,在節骨眼兒上離開了他,並故意把抄本留在那兒。他便立刻跑去求保姆或芳鬆或別的什麼人替他念完。但是,由於他沒有任何權利命令別人,而且我也交代過大家,所以大家也不總是有求必應的。有的則乾脆一口回絕,有的則聲稱現在沒空,有的雖答應他,但卻故意念得磕磕巴巴,慢慢騰騰,還有的照我的樣兒,念了一半就說有事走開了。當別人見他因為老這麼求人而感到很厭煩時,便偷偷地建議他學習讀書認字,以後就不必求人了,自己可以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了。他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這時候,就必須找些願意教他的熱心人來教他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大困難,我就鼓勵他知難而上,但也適可而止,不讓他覺得難而望而生畏。儘管採取了種種辦法,但他還是有幾次覺得厭煩了,我卻不去管他,隨他愛幹什麼幹什麼去。我只是盡力地把故事編得更加有趣,所以他又不得不跑回來求我教他,以至於儘管他學習認字還不到半年,卻已經能夠自己看那本小書了。 “我差不多就是這樣在竭力地激發他的求知熱情與慾望,使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恆,而且這些知識也符合他的年齡,不過,儘管他學會了看書,但他的知識並不是從書本上得來的,因為書中沒有他所需要的知識,而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讀死書是不適合孩子的。我想讓他早點習慣於用思想而不是用書上的詞句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因此,我是從來不讓他去背書的。” “從來不!”我打斷她說,“這話可是言過其實了,因為他還得學習教理問答課本和祈禱詞的。”她立刻反駁道:“這您就搞錯了。關於祈禱,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在我的孩子們的房間里大聲地禱告,他們老聽我念禱告詞,不用強迫他們去背,久而久之也就耳熟能詳了。至於教理問答課本,他們根本就不學。”——“什麼!朱麗,您的兩個孩子不學教理問答課本?”——“不學,我的朋友,我的孩子就不學教理問答課本。”我十分驚訝地說:“為什麼呀?您是一位如此虔誠篤信的母親!……我一點兒也弄不懂您。您的孩子到底為什麼不學教理問答課本呀?”她回答道:“為的是他們將來有一天會真正信仰宗教,我希望他們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我大聲說道:“啊,我明白了,您是不願意讓他們只是口頭上信仰,不希望他們只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宗教,而是希望他們真正地信奉它。您的想法很有道理:讓一個人去相信他根本就不願意相信的事是不可能的。”德·沃爾瑪先生笑吟吟地對我說:“您真夠難纏的。您自己會純屬偶然地成為一個基督徒嗎?”我語氣堅定地回答他說:“我要努力爭取做一個基督徒。在宗教問題上,凡是我能夠懂的,我就相信,而對於那些不懂的,我也表示尊重而不撇棄。”朱麗點頭表示對我的讚同,然後,我們又接著繼續談論我們的話題。 在談及其他的一些問題時,她的話讓我想像得出,她的母愛真是無微不至,並且是具有前瞻性的。最後,她總結說,她的方法完全符合她所擬定的兩個目標:既讓孩子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又對他們的天性加以研究。她說道:“我的兩個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沒人干涉他們,但他們也不會忘乎所以;他們的禀性既不會變壞,也不會受到壓制:我們任由他們自由地鍛煉身體和培養判斷力;他們的心靈上沒有覺得受到任何壓迫奴役;別人的讚許目光不會讓他們自以為了不起;他們既不把自己視為強有力的人,也不把自己看做被束縛著的動物,而是把自己看做是自由幸福的兒童。為了避免受到外界惡習的影響,我覺得,他們擁有一種比大人的說教更加有效的預防藥,因為大人的說教他們是不願意聽的,一听就煩。這種預防藥就是,他們周圍的人的道德典範,因為在我們家裡,他們聽到的言談話語都是真實的感情流露,我們沒有必要專門為他們編一套瞎話。再就是他們親眼目睹的那種家庭的和睦溫馨,以及大家相互之間的那種始終洋溢著的彼此尊重、言行一致的氣氛。 “他們還處於其天真爛漫時期,他們從未見過罪惡的事例,他們怎麼會幹出罪惡的事情來呢?他們從未有機會感受到貪欲,他們又怎麼可能會產生貪欲呢?沒有人在向他們灌輸偏見,他們又怎麼可能產生偏見呢?您都看到了,他們沒有做過任何錯事,他們身上沒有任何的不良傾向。他們雖然還很無知,但卻並不愚笨,他們雖有點慾望,但卻並不是非要別人滿足他們不可;他們往壞的方向發展的傾向早已被防止了;他們的本性是好的;所有一切都在向我證實,我們所指責的他們的那些缺點,根本不是他們本質上的缺點,而是我們給造成的。 “就這樣,我們的孩子完全依照自己心中那沒有被任何事物所掩蓋或扭曲的傾向發展,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受到那種表面的虛假的模式的影響,而是完完全全地保持著其禀性的本來面目;就這樣,這種禀性每天每日地在我們的眼面前充分地發展著,而我們也可以對他們禀性的反映進行研究,探究其最奧秘的規律。他們深信自己絕對不會受到斥責和懲罰,所以他們也就不會撒謊或藏著掖著的了;從他們所說的所有一切中,無論是他們相互之間說的,還是對我們說的,我們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活動。他倆之間一天到晚都在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所以他們就是在我的面前也沒有片刻的拘束,不敢言聲。我從來不斥責他們,也不喝令他們閉嘴,也不假裝在聽他們說話,即使他們說了一些應該大加斥責的胡話,我也裝作不知道,不過,說實在的,我對他們的談話是聽得十分認真的,只是沒讓他們看出來罷了。我還有一個本子,仔仔細細地把他們說的和做的全都記在上面。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思想活動,必須加以培養指導。他們嘴裡說出一句很不好的話,那就是一根雜草,是風把它的種子從別處刮過來的:如果我用生硬的辦法把它割掉,它很快就又會長出來;我並沒這麼做,我暗自尋找它的根在哪兒,然後連根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