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愛的哲學

第3章 第二章兩性的美學-1

愛的哲學 瓦西列夫 8058 2018-03-18
審美是更新兩性關係的嚮導 審美化則始終是對人的本質的感知。它遵循審美的規律,結合自我的標準把人的肉體和精神屬性理想化,使它們變為願望和審美直觀的統一,變為意識能直接感受的愉悅,成為審美享受的源泉。從這方面來說,審美化是理想化的先兆,理想化是審美化的至高發展階段。  這都是表明了人具有性追求的價值方向,能夠很好的運用良好而精細的方法,同人的感情發展和追求緊密相連,同人的文化相關。因而審美化,作為愛情的成分和因素,就具有特殊的作用。陶醉於理想化中的情侶,對方就是彼此的審美形象。兩人都會在對方身上不斷地發現美的特徵,它在對方的個性中是獨一無二的,對雙方而言,是一種相互的征服力量。它包括面容、體形、姿態、道德品質和氣質等等。

但是,我們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呢? 許多世紀以來,美學思想家們都在不停地爭論,努力尋找這個問題的統一答案。美的定義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引起了學術上的分歧。而分歧所引起的爭吵,在每一個時代隨著思想的進步似乎取得了進步,一直不斷地延續著。但是,至今問題卻越來越複雜了,以致於當代美學家都把它擱置了。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角度和方式五花八門,但可以按照類似和相近的特徵歸結為主要的幾類。 為了給美定義,有待幾個問題的解決,它們是美的前提,也是美的發展的思想脈絡。美按其本質來說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是自然界內在固有的,還是只有在社會的基礎上產生的?美的存在有沒有客觀的尺度、標準和規範?美對人是有實際益處的,還是毫無益處的?

柏拉圖認為,美是存在於人之外的客觀觀念,它是至高的、永恆的存在。就是說他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概念,一切藝術形式,音樂、詩歌等都是它衍生的形式,詩人的靈感就是它神秘作用產生的,所以詩人從來不能確切知道靈感來自何方和它的確切時間。 “美是永恆的,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①後來普羅丁、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文克爾曼、謝林和黑格爾等人發展了這一觀念。即是說,美是純粹客觀的。 與它截然不同的第二種觀點認為,美是一種純粹主觀的東西。美的根源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個人精神中,而不應該到客觀現實中去探求什麼美的產生。英國哲學家休謨寫道:“美並不是存在於事物本身的一種品質,它只存在於直觀事物的精神感覺之中,而每一個人的精神所看到的美都是不同的。”康德也指出:“美是一種純屬情趣的東西。”里普斯、克羅齊等人也發揮了類似的觀點。這種典型的主觀主義認識論,把美的問題搞的異常複雜了,既然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每個人又都是對的,根本就沒有可以共同討論問題的標準了。美的兩極分化的觀點。同樣的存在於美是否有客觀的準則或物理尺度,這個問題一樣撲朔迷離。客觀主義的人認為美有固定的和絕對的物理尺度。主觀主義者則相反,他們在個人情趣的不穩定性和多樣性中,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地探索美的秘密。

古希臘的哲學家們就曾把美的尺度看成是數量對比關係(畢達哥拉斯派)、事物的比例和良好的對稱(亞里士多德)等等。達·芬奇談到過所謂“黃金分割”。英國畫家和評論家賀加斯認為,勻稱的正弦曲線是“美的線條”。後來的美學家增加了標準的數目,這些數目使得美具有了清晰的準確性。他們認為,各種對稱關係、適當性、節奏性、和諧性、多樣性、比例性和優美的形式等的不同比例的組合是美的特徵(因素),這樣,美具有了可以測量的性質。  在美和益處的關係問題上也有對立的觀點。一部分美學家和哲學家持實用主義立場。顧名思義,他們把美看作是一種有實際益處的表現,具有功利目的。在這方面居約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認為,“美的第一步”是“有益”,人的所有感覺以及人體的基本功能,如呼吸、運動、繁殖、飲食都“可以具有審美性質”。居約認為皮膚感覺到的溫暖具有美的屬性,“比幾個音符的偶然和弦更具有美感”的,是涼爽的撫摩帶來的感覺。最後,味覺的快感有時也可以具有“真正審美的性質”。它們不僅給人生理上的享受,而且帶給人美的感覺。當你喝羊奶時,你會感到“味覺的完美交響樂,而不是聽覺的交響樂”。嗅覺也同樣是美的源泉。根據居約的美學觀點,我們可以推論,畜圈裡的氣味也會帶來一定的審美享受,至少是對某些人而言。 

另一些研究者把美與益處、即人的客觀需要截然對立起來。據康德說,人的審美趣味“僅僅要求獨立”。這意味著意識的審美尺度純然決定於主觀的、內在的因素,而人的主觀想法的差異會使問題難以把握。  上述各種對立的觀點,在研究美的特定體系中都有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是每一種都不能讓所有的人信服。儘管康德在這方面的貢獻是突出的,但是人們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認識的範圍。神奇奧妙的美的世界具有更為複雜的結構和許許多多方面。很難說它是主觀或客觀。美是人類文化的精巧價值,它始終具有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的內容。人的觀賞給予他審美享受,即可以帶來最高級滿足的事物,美感產生的過程,優美的現象。作為把握現實的高級形式,美是專門賦予人的意識的。美的典型特徵是社會的精神進步才有的。

美具有精神價值。但它從不引起對所觀賞的事物的自私態度。它不引起味覺和嗅覺神經的快感,對人的身體沒有必然直接的作用,不給人以皮毛的享受。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對人體毫無用處,我們無法摸到它,接觸它。審美享受始終是精神的、智力的享受。當我們在並非飢餓的時候品嚐一隻新鮮多汁的蘋果時,蘋果的顏色和形狀美並不滿足脾胃的生理需要。可以說,這種美是由感知它的精神來“消受”的,它給人以特別愉快的、高級的滿足。帕西寫道:“美的事物使人只是想起人,使人無比喜悅,喚起他的人性觀念,而非引起情慾和對滿足生理需要的追求。” 真正美的魅力的誕生本質上是一個長遠的社會過程。本能之樹長滿了生命力的無形之根,它們促使整個機體不斷地昇華。美的社會現象就在本能之樹上開出的燦爛花朵。人類理想的生物標準逐漸服從由社會決定的價值方向,服從於文化的要求,並凝聚成一個整體。

審美態度集中於愛情上,就是指某種恰當性,就是種屬的繁殖和自我完善的體現。個體的生物屬性,對身體和諧形式的最理想的發展必然會變為審美化的對象。美總是要求健康的,各種生理反應輕快而完整地進行。 西塞羅曾說:“優雅和美不可能與健康分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人道主義者洛倫佐·巴拉強調說,健康是一種寶貴的品質,是“肉體的天賦”,是大自然的恩賜。他寫道:“很多健康的人並不美,但是卻找不到一個美的人是不健康的。” 美的規範總是各有自己特色的,造物主增加著萬物的色彩。賀加斯寫道,“整體美”就是身體的每個部分的一般尺寸,無論大小,都要最恰當地適應內在功能的完成。 不能否認美同生物種屬的完善和“尺度”緊密相連。生物的“種屬尺度”,對人來說,它有兩種典型的性區別。女性美是肌膚圓潤富有光澤,面孔紅潤鮮嫩,隆起而富有彈性的乳房,身體靈活而勻稱,以及同生命之母的形體的恰當配合。奧維德在讚美美艷絕倫的海倫和光彩照人的阿佛羅狄忒時,就表達了古代理想的美女身體:柔軟白皙、苗條滋潤、比例勻稱。  女性柔軟是生命力的形式和完善的表現。女性美在人們心目中既具有大自然創造和諧形式美,又突出了女性精神價值。據居約的話來說,她應該是“高大、有力、面頰紅潤……形體豐滿,能最好地滿足性本能”。

在種屬和性的完善方面,男性美另有其特殊的尺度。天才的藝術作品,往往以巨大的美感生命力描繪了這種美的範例,如赫克托耳、埃阿斯、奧德修斯、阿喀琉斯、阿伽門農、俄紐斯、羅蘭和大衛等。男性的審美化對象往往是面孔輪廓清晰分明、體型和諧勻稱、肌肉滾圓結實、胸廓寬闊厚實、體格健壯而不失風度、步履矯健堅定。 審美化總是把身體和精神結合起來,是身體素質和精神品質的良好統一。美彷彿總是發自體內的光,彷彿是精神的放射。從生理上講,是同人類意識的高級衝動聯繫在一起的。 據古希臘神話傳說,塞浦路斯雕塑家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座容光煥發的美女雕像——該拉忒亞。他對自己的作品愛得如此痴迷,如同沉醉一般,常常擁抱著雕像冰冷的雙膝,每天惟一的盼望,就是它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阿佛羅狄忒被皮格馬利翁的痛苦和執著所深深打動,於是給該拉忒亞注入了靈魂。這個故事說明,肉體如果缺少靈魂,人的生動的美就不是盡美盡善的。

喬爾丹諾·布魯諾在一篇對話中說:“靈魂比身體可能具有的美還要美得多。”蒙田在《實驗》中說,象徵愛情的維納斯的美主要是“精神的光芒”。在身體有一定缺陷的情況下,審美化的重點自然而然的就會轉向精神方面。女子最愛的不一定是一個有強壯的體魄和碩大的塊頭,但卻有精神力量(智慧、勇敢、意志力等等)的男子。反過來說,男子也可能喜愛一個沒有“勻稱的身體”,但卻十分溫柔、體貼,具有真摯情感的女子。社會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天生的缺陷,但形體的完美無法填補美德的缺乏。不過,在愛情的審美化方面,這種彌補顯然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審美化畢竟首先還是著眼於對象的外觀,即藉助於最初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形成了可以信賴的對身體外形的感知和直觀。

古希臘文化的創造者也早就意識到了這點,並且更為重要的是,還清楚地理解了這一深刻而永恆的身體“審美的”真理。在菲狄亞斯和伯拉克西特列斯的時代,對強壯的體魄,裸體的特徵和人的和諧外觀都曾持有審美的態度。當時很流行通過身體的鍛煉以達到理想的體魄。法國歷史學家兼評論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寫道:“幾乎所有與希臘為鄰的民族,都以裸體為羞;只有希臘人毫不介意的脫掉衣服參加角斗與競走。在斯巴達連青年女子鍛煉的時候也差不多是裸體的。”①(① 參見丹納《藝術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第43、44頁。) 人體審美化的時代並沒有墮落到肉慾的地步,因為服從美的規律和習俗要求的自然裸體不會引起色情的慾望。而男子,特別是由於女子的半裸衣著,她們煞費苦心的色情格調卻會產生強大的誘惑力,難以抗拒。法國作家法朗士完全有理由,認為被基督教所踐踏的多神教的裸體理想應該繼續被尊崇:“任何衣衫歸根結底都是一點,即是對豐滿和絕妙人體的褻瀆和最大侮辱。”

美的女性人體會產生審美作用。它會使男子頭暈目眩,激起他們的自然感情,甚至喪失判斷力,使鐵石心腸軟化,作出出人意料的決定,超越傳統的準則。斯拉維伊科夫在他的古代詩歌中,重現了古代傳說中雅典執政官審判藝妓弗麗娜罪行的場面。激憤的人群大嚷大叫:“處死她,處死她!”嚴厲的法官已確定無疑地判決她死刑。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弗麗娜的辯護人基彼里德果斷地從她肩上取下了紫紅色的長衣。法官和沸騰的人群就像突然停滯的雞一樣,驀地驚呆了,他們被這位藝妓美妙絕倫的身體驚得目瞪口呆了。 神聖的形體剎那間放射出 靜謐清麗的光彩, 人群,剛剛還在怒吼: “將這高傲的藝妓處死!” 倏忽間,全都啞口無言, 沉醉於對美的欣賞中。  人的面孔是美的最集中的表現。它將身體各個形體的影響力量“凝為整體”,形成了深刻的個性特點。面部表情除非極力掩飾,一般都在直接反映著一個人的感受。人的性格就是通過面孔,以一定的方式來標誌。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是表達個人思想感情和與他人交往的最佳器官。因此,它是感情變化、生命魅力的完美整體,是身心價值統一的圖畫。 所以可以理解,愛情所固有的審美化集中於面孔的豐富表現和人的生動形像上。因此,應該把男女面孔的精神美置於身體其他部分的美之上。 人的風度是人的生理面貌所表達的一個極重要的美感特徵。按文克爾曼在《古代藝術史》中的說法,風度是人的“美的伴侶”。這一迷人的完善的尺度特別表現在面容的瀟灑、表情的豐富多彩、姿態優美和具有特色的舉止上。萊辛強調指出,風度就是我們所謂美的特殊再現形式。它總是“運動中的美”。 斯賓塞指出,風度是一種生理表現上的有效性和恰當性。它表現人體在一定環境中以最小的力量所進行的最為必要的活動。居約卻認為,講究風度一般表現為多花力氣。運動的和諧同人的最愉快的感情常是氣息相通的,講究風度通常是愛情的徵兆之一。 風度無疑是人體為保持個人同環境、同他人的平衡而作出的理想動作,具有審美意義的能力。人體的合乎美感的風度,恰恰是人體各個部分的和諧勻稱結合,恰恰是人體動作的自然靈巧性、生命力、輕鬆感和恰當性的完美結合,這種動作應該是精力的自然消耗,不是刻意做作的,是對社會及自然條件的積極適應。 審美化給性的慾求和人類繁殖的肉體形式帶來了精神的意義。從遠古時代起,審美化就潛移默化地促進著生物的和社會的恰當結合,引導人們沿著美的光輝途程行進,這樣才能感情激動,培養審美的觀賞和喜悅。直接的感性魅力和生命活力被精神的光芒所照亮。肉體本身成為精神的顯示器。人的文化修養愈高,精神世界愈豐富多彩,他的愛情審美化程度也愈高。 熱戀中的男女總是以審美理想化的觀點來要求對方,並透過精神裝飾化的棱鏡看待對方。他們無論看到或者覺得什麼,他們的對方一切都好,都美,甚至是神聖的。羅密歐在凱普萊特家見到朱麗時以後驚嘆地說:“我從前的戀愛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①(① 《莎士比亞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第8卷,第27頁。) 很多哲學家論述過相互審美和性愛之間的聯繫意義。按照費爾巴哈的說法,“愛情追求的對象既可以上升到天空,又可以回到地面。也就是說,這個對象兼有神的超自然的完善和現實人的實在感知性。審美化實質上表現了把形像在某種程度上自我的個性化。否則就永遠不可能發生男女間的相互吸引。”費爾巴哈還寫道“自然界的美全都集中於,不分差異,而且個性化於兩性的差異上。”審美化是標準化的否定。正是對形象的個性的認識才使它成為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愛情理想。 以邏輯為常勝武器的理性在愛情神秘想像和迷離幻想面前也束手無策。飄然欲仙的熱戀者不去理會枯燥的邏輯抽象的領域,卻執拗地維護塵世的感情,還有具體的、細膩的個性化的對象。 莫克列爾寫道:“我們往往根據某些特徵來設想對方,我們總想誇大這些特徵的真實作用,必要時還要迴避理性的監督。我們需要這種誇大來為我們單純的願望辯解,並努力賦予它崇高的意義,承認道德和思想上的種種完善,以便使自己確信,自己所愛的人是惟一的,決不可替代的。這一事實本身就是愛情的開始,它是某種程度的越出'自我'的範圍,某種過度的性興奮,一種對實際力量的主觀誇大。沒有這種自願的意識幻覺和這種無意識的自我激勵,就不是愛情,而只是一種性的慾求。”這種幻覺的存在是合理的,對自己所追求的對象的主觀“粉飾”是愛情的促進劑。 同時,情侶總是有這樣的感情和心理,即根據自己所愛者的形象的審美再造來修飾和精煉自己親眼感知的對象。精神竭力迴避一切會引起不愉快的感覺,隔離使整體感情遭到威脅的東西。而一切愉快的和希冀的東西,在神奇的審美修飾中得到改造,逐步完美。巴爾扎克在長篇小說中將最好的感情稱為“意志的詩篇”,而神奇的力量則特指把真正的愛情,它“改變一個人的外貌,使之姿態靈活勻稱,聲音甜美動聽”。它會在最富於戲劇性的場合製造歡樂的情緒。 愛情使人們的生活充滿溫馨和芳香。易卜生的溫柔美麗的女主人公索爾薇格長久地等待著自己的培爾·金特。培爾·金特請她原諒,向她懺悔,而索爾薇格卻回答說: 我的寶見,你沒有錯! 你還給我的生命帶來了歡歌。 我讚美我們第一次幽會, 還有聖靈節的這次相逢。 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道,美能拯救世界。它的深刻含義和“合理的內核”無須再多說。 愛情不僅把被愛者的形像美化,而且把周圍的一切:房屋、樹木、山野、牧場、空氣、天空、月亮、星辰、——以致整個宇宙都美化了。就像金色的光芒以神奇的魅力讓萬物鍍了一層金,彷彿發射出光芒一樣。 愛情的成功讓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使人的精神擺脫生活中的痛苦、愁悶、惆悵和孤寂。這種狀態不妨稱之為青春,一種心理狀態的反映。斯拉維伊科夫在一首優美的歌中抒寫了人處於這種美好的狀態時的動人心弦的情景: 青春比那太陽還要明亮 心中充滿著黃金般的幻想; 青春的腳步所向披靡呀, 艱難險阻都不能擋住你。 青春的生活多麼輕鬆歡暢, 愁雲也遮蓋不住你的心扉; 滿腔喜悅,從而沒有僵冷的心腸, 只要青春常在啊,只要青春不去!  愛情的興旺有助於成功的生活喜悅。多少世紀以來,愛情一直豐富和發展著人類的審美感。一切與愛情相關的事物都具有了神秘的、迷人的力量,變得溫柔、完善、更加美好。 愛情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細、最脆弱的產物。對它來說,聲色俱厲的面孔,威嚴專斷的目光,庸俗煩瑣的日常生活是敗壞情趣的,是最致命的打擊。愛情彷彿是用極其精密的精神“工具”所煉就的。在愛情的本性中可以感覺到鑽石的光芒閃爍,瓷器的清澈晶瑩。細微的不慎都是前功盡棄。藝術地去愛和愛的藝術在愛情的“心靈魔力”中,藝術起著特別重大的影響。沒有共同感受的美和生動的形象,愛情就不能存在,或者根本就沒有萌發愛情。男女的感情結合以對現實的藝術審美化為媒介。愛情產生於審美改造的氣氛中,愛和藝術具有某種同一性。 藝術在社會關係中起著文明教化作用。它展現了一個體現美的理想的世界。 用歌德的話來說,藝術好像是一座和諧的水晶宮的主宰,它能集中一切“美和幸福”,使人心靈“越來越溫柔”,“用心靈的歡樂代替肉體的歡樂”,把人的力量改造為“德行、慈善和同情心”。 藝術和愛情的互相滲透不是偶然的交織,兩者是各種感受和不同的感情傾向所必然要求的。愛情追求藝術一樣的美感,追求感受的戲劇化色彩。反過來說,自古至今,藝術的發展,也通過不同的形式,一直在再現著愛情,頌揚著它的偉大和忠貞。藝術總是反映人的愛情。藝術創作和審美觀賞的重要對象之一,就是愛情。缺少對愛情的謳歌,藝術就會流於僵死的形式。魏寧格及一些禁慾主義者認為,任何美的價值,如果有性的慾求直接或間接參與的話,那麼美的價值就實際上不復存在了。他們認為,藝術鄙視人的繁殖本能,拒絕肉體,而只在幻想的世界中漫遊。魏寧格認為,美同性的慾求毫無共同之處。 弗洛伊德卻認為,性的慾求是藝術反映的主要內容。藝術創作的動力是由兩性關係推動的,特別是受壓抑的“俄狄浦斯情結”的莫名其妙的“昇華”。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藝術想像力是性慾的思想補償,但是並不是具體的補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實現的性慾,於是就轉化“昇華”為幻想,推動著自由的藝術創造。 應該說,藝術既不是完全以性為惟一的主題,更不是與性主題水火不相容。 戀愛中的男女對藝術欣賞通常表現出特別大的興趣而樂此不疲。他們在藝術中看到自己力求認識和理解的種種愛情感受的投影。 藝術的任務之一就是喚醒沉睡的美感,激發潛在的生命意向和熱情。情侶會感覺和意識到,藝術激勵著他們出自肺腑的感情,給他們以巨大的內在力量。正因如此,他們才渴望分享藝術作品的感情力量,充分體驗它的美好氣氛。 藝術使人們的關係更加高雅,“緩和”或者說使激發情慾的衝動為之淨化,借助想像使人的肉體慾望和衝動高尚起來。 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對藝術的嚮往和期盼,想像所創造的審美虛構體現了人的理想,是對平庸乏味的“平淡現實”的抗拒和否定。它以“優雅表達方式”讓情侶溝通感情、思想和感受。藝術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展示了精神煥發的人的本性。 藝術能夠在客觀上,以作品的形式極其細膩地轉化人的感情、慾望和熱情,使奔放的衝動表現為馳騁的想像,緩和本能的滷莽。在藝術的促使下人以審美的方式駕馭著自己內心的原始衝動。 維戈茨基說得對,他說,“藝術情感”的力量是異乎尋常的,這種情感絕不會使心理頹唐和震驚。恰恰相反,藝術在人的意識上設置一道獨特的屏障。使野性的盲目的肉慾變成“聰明的情感”,獲得“光明高尚的輕鬆感”,即情感的享受。 藝術以藝術的方式,靈活地體現價值和準則。它與生硬、刻板、枯燥的道德說教格格不入,儘管它確實也在體現著道德的重要內容。藝術在這方面的職能具有神奇的魔力。 相愛的男女常常是在觀賞藝術作品,同時大腦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又努力創造藝術形象。情侶領會藝術的價值,並在實現中追求著它。欣賞和感受它“創造的美”(聽音樂、看繪畫、讀文藝作品等等),他們將一定的審美價值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既體會到美,又改造了生活。對它們作出自己的合理解釋。同時,他們還可以是藝術創作的主體(跳舞、唱歌、演奏樂器、寫詩等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