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小趨勢

第19章 教育

小趨勢 马克·佩恩 7163 2018-03-18
晚上學的聰明孩子——美國啟蒙教育的障礙 我最喜歡的1990年代的電視節目之一是《天才小醫生》(DoogieHowser,MD),它反映了美國夢理智的一面——如果道奇(Doogie)聰明到10歲就能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業,那麼不管常規如何,他都可能成為一位少年外科醫生。美國曾聚集過一些衝破教育制度的束縛而突然冒出來的天才少年。卡爾•薩岡(CarlSagan)在16歲就讀完了高中。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在20歲就從牛津畢業了。莫扎特才6歲,就開始巡迴演出了。 唉!不會再有這種事情了。今天教育的最大發展趨勢是相反的:抑制孩子的發展。而且他們“越聰明”(或者從統計學的角度說,他們越有可能獲得成功),他們被耽誤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種做法被稱作“延後入學”,這種做法就像是推遲大學生運動員學程一年,等他們再長一歲時再上場參加比賽。美國教育部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將近10%的美幼兒園的學生實際上可以提前一年入學。 是誰造成這種情況的呢?一般來說,延後入學的孩子都是男孩,他們的父母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白人。良好的教育使他們知道孩子在班裡名列前茅的感覺有多麼好——而且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能感受到這一點,即使他們的孩子比起同齡孩子來說個頭不那麼大、不那麼拔尖、智力發育不那麼好或能力不那麼強。所以,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和那些年齡比他們小一歲的孩子一起報名入學。 這種做法在私立學校和富裕家庭中尤為普遍。對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教育資料所做的一項分析表明,富裕地區的延後入學的比率上升到了20%,而低收入地區的比率是2%到3%。

什麼事一旦開始,就很難扭轉。很快,即使你不是一個很想為孩子競爭的家長,但如果你不讓孩子晚上一年學,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心,因為如果你讓孩子5歲時就上幼兒園,你會使孩子在將來要與比他整整大一歲的同學競爭。當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做的家庭越多,競爭優勢就越小。一位觀察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幼兒班軍備競賽(KindergartenArmsRace)。 或許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做法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大多數關於延後入學學生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從長遠來看,延後入學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比比他們小的同學好,而且到三年級的時候,所有短期優勢都不存在了。 從發現趨勢的角度來看,只有重視美國富人和窮人之間正在擴大的差距,晚上學的聰明孩子才會引起人的興趣。過去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與享有特權的學生(他們的父母受過大學教育,他們還在娘胎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競爭中似乎不具有足夠的挑戰性,現在這些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比他們的同班同學整整小了一歲。

但事實是,同天才兒童相比,晚上幼兒園的孩子是一種更大的趨勢。除了由於父母因個人原因而推遲入學的孩子外,還有一個學生群體的人數正在穩步上升,他們就是因制度原因被學校推遲入學的學生。如果推遲入學意味著故意不讓5歲的適齡兒童上幼兒園,那麼學校一直在悄悄做的事情就是改變學生的入學年齡。 在過去的25年中——各州對聯邦政府在1980年代大膽提出的新標準(新標準的目標是對美國小學進行更嚴格的規範)都作出了反應,幾乎每一個州都把幼兒園的報名截止時間從12月份提前到了9月份左右,這樣就可以保證剛滿5歲的孩子在來年進入幼兒園。在一些私立學校,幼兒園學生的年齡必須在報名入學當年的4月份或5月份滿5歲。這也是保證學校獲得更大“成功”的一種方法——至少這符合人們盯著看的標準。

因此,在沒有聯邦政府統一規劃或認可的情況下,美國一直在推遲正規教育的開始時間。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Tribune)將這稱為“幼兒園的老齡化”。 過去,幾乎沒有6歲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而現在,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有的是,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6歲。 除了不得不多付一年托兒費的父母和在休息時還可能看到孩子在調皮的老師外,誰還關心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推斷,對美國而言,這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因為,你可以推遲上學的年齡,但除非你在處理其他生活大事時不考慮年齡,否則,你就會面臨一些以前沒有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結果。比如: ▲中學裡的性行為。研究者告訴我們美國人失去童貞的平均年齡是16.9歲。這樣一來,如果這個年齡在過去是上十年級的話,那麼現在則是上九年級。我們可以預料,在未來幾年將發生一次全國性的反對中學生性行為的抗議活動。

▲上十一年級的士兵。讓青年人在18歲從中學畢業所帶來的好處之一是,在承擔法律責任、行使投票權和服兵役方面,18歲是一個人成年的明確的界限。但現在如果孩子們19歲才從中學畢業,那麼接下來要徵兵的話,徵兵委員會就得把目光投向美國的十一年級的學生了。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尤其是對於那些過分小心的家長而言? ▲高中投票人。我們不需要在高中模擬全國性的選舉了——我們需要真正的選舉。也許總統候選人會不得不把高中管理人員確定為拉票活動的目標人群。 ▲上十二年級的強姦犯。如果高中高年級中的情侶——男生19歲,女生,比方說17歲半——發生了性行為,男生可能會在法律上被判犯有強姦罪。對他而言,不存在少管所一說——他已經是一個充分享有權利和必須履行義務的成年人了。

當然,人們會說,學生(尤其是男生)上學晚是一件很好的事。既然眾所周知,“女孩比男孩成熟得快”,那麼,男孩稍微晚點兒上學可能最終會拉近男孩和女孩的發育差距。而且,既然女孩在大學入學率和畢業率方面要優於男孩,那麼晚點兒上學或許不失為讓男孩重振雄風的一種好辦法。 當然,你肯定能理解那些希望與自己疼愛的孩子多待一年的父母。哪家家長不希望早點兒看到自己的孩子穿上畢業服呢?哪家父母不悲嘆年華易逝呢?特別是在這個受孕治療很普遍的年代,我知道許多父母覺得他們不辭辛苦就是為了擁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們是絕不會提前對孩子放手的,哪怕提前一年也不行。但從孩子的立場來看,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得到了很大好處,利用比同學大一歲的優勢,他們或許會嶄露頭角,或許不會在學校被欺侮。有理由認為,對於一個人的教育而言,這和代數一樣重要。

但是,未來的學校要規劃出更多的停車場。也許,我們在上八年級的時候就需要了。 美國在家上學的孩子 好幾個趨勢彙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正在不斷發展的從“家庭高中”(YourHomeHS)畢業的群體——因為“在家上學”運動正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而且站穩了腳跟。在家上學曾經被認為是一種古怪的想法,現在則大行其道,被認為是在瘋狂的網絡世界中培養孩子的最佳方式。 是什麼使一些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學呢?或許,他們認為公立學校沒有一所是好的——很多美國人看不上這種教育制度。或許,他們對學校裡有毒品、槍支和其他危險不滿(美國的校園槍擊案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或許,他們希望孩子得到比在美國公立學校獲得的更多的宗教教育,不學像進化論那樣的令人討厭的理論。在不想對孩子放手不管的那些令人尊敬的父母的世界裡,疼愛孩子的最好方法難道就是不讓他們坐校車嗎?

所以,美國在家上學的孩子的人數正在上升。在1970年代初,當現代在家上學運動剛剛誕生時,它只吸引了2000名支持者,在這以後,從1999年(即美國教育部認真考慮這一方式的第一年)到2003年期間,美國在家上學的孩子的數量增加了差不多30%,從85萬增加到110萬。 數字的上昇說明,在家上學的孩子在美國學齡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從1.7%上升到了2.2%。雖然在5500多萬的學齡人口中,2.2%這個數字看起來仍然無足輕重,但是美國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特許公立學校(charterschool)學生和教育券學校學生之和。 那麼,到底是誰在談在家上學的問題呢? 這或許是時間問題。當裡根總統(PresidentReagan)在1981年就職時,在家上學在大多數州還是非法的;現在不同了,在所有的州,在家上學都是合法的。好幾百個組織、網站和會議站出來鼓勵和支持孩子在家上學。與在家上學相關的課本、課程表、光盤和其他以在家上學為中心的教學材料的生產和銷售每年估計價值8.5億美元。大型書店、電影院和博物館現在已經開始為實施在家教育的家庭提供特殊的定向折扣。

在統一的成績單、考試分數和申請表方面,美國的大學一般都要求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即使如此,它們在接受在家上學的青年人的入學申請時也對規定做了變通,承認家長規定的課程和學生資料。 2000年,只有52%的大學出台了對在家上學的學生進行評估的正式政策;而到2005年,83%的大學出台了這樣的政策。同年,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家上學的學生在大學入學考試(SAT)中的分數比全國平均分高出81分,對於出台這樣的政策來說,這顯然是有利的。 這一運動的發展也要歸功於那些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在家上學的優秀學生。雖然在家上學的孩子只佔全國學齡孩子的2%,但在參加全國拼字比賽(NationalSpellingBee)的決賽選手中,他們占到了12%。在最近7年中,在家上學的孩子在其中3年中贏得了全國地理比賽(NationalGeographyBee)的冠軍(2002年的獲勝者只有10歲,是該項比賽歷史上年齡最小的)。 2001年,一位來自蒙大拿的在家上學的男孩在15歲就完成了高中教育,不過他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上大學的準備,所以他寫了一本小說——《龍騎士》(Eragon),該書成了一本暢銷書,並在2006年被拍成電影,由傑瑞米•艾恩斯(JeremyIrons)主演。甚至“孤獨女孩15”(lonelygirl15)——曾是世界排名最靠前的視頻博客的博主,也自稱是一個在家上學的美國十幾歲的孩子。

因此,作為一個國家,我們逐漸可以冷靜地對待在家上學這件事了。在2001年,說這是一件好事的美國人上升到了41%,而在1985年僅為16%。 在家庭後院裡研究科學、在餐廳桌子上或超市裡研究數學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在美國,超過四分之三在家上學的孩子是白人。 62%是來自至少擁有3個兄弟姐妹的家庭——這意味著那些對孩子實施在家教育的父母一開始就喜歡孩子,或者意味著一個由多個學生組成的“班級”的增效作用使在家上學更具吸引力。 (可以設想一下這些班裡的兄弟姐妹是怎樣開展競爭的。) 雖然讓孩子偶爾在家上學的家庭都是一些超級富有家庭——它們利用孩子在家上學的機會為孩子學習藝術、環球旅行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事情提供方便,但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仍然有54%的收入只有5萬美元或不到5萬美元。將近80%的家庭的收入為7.5萬美元或不到7.5萬美元。 超過40%的在家上學的學生住在南方。 雖然有一種普遍而又陳舊的說法認為,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保守的和相信創世論的——確實,在家庭學校法律保護協會(HomeSchoolLegalDefenseAssociation)的網站上列出的機構中有60%都承擔著傳播基督教的任務——然而,美國教育部最近的研究發現,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只有30%的家長將傳播宗教、教授道德當成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差不多31%的父母宣稱,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想讓孩子脫離學校的那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學校的安全隱患、毒品或者來自同學的負面壓力),另有16%的父母表示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水平不滿意。 確實,很多讓孩子在家上學的父母是因為他們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進化論——或者不希望他們按照規定在“政府辦的學校”裡學習進化論,但現在,在家上學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家長的支持,一般來說,這些家長只是認為他們自己在家裡可以更好地教好孩子。既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從互聯網上獲得數千份課程計劃——而且互聯網也可以減少在家上學可能帶來的孤獨感——那麼家長做到這一點就是完全可能的。 在家上學的意義是廣泛的。首先,出現了一個正在發展的為在家上學提供零售服務的行業——也許是專門為那些不是基督徒的在家上學的孩子提供零售服務的行業。根據2003年聯邦政府的研究,在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中,有整整77%的家庭要靠專門為在家上學的家庭服務的公司為它們提供課程、課本和其他教學材料。 其次,我們可以預料,有關在家上學的訴訟和立法將日益增多。法院已經有了一些案件,在這些案件中,在家上學的孩子的家長在離婚訴訟中被指控為“疏忽”,不能因為年滿18歲的孩子沒在正規的教育機構上學而在家上學就扣除部分老兵津貼。 2005年,愛達荷州(Idaho)的參議員拉里•克雷格(LarryCraig)提出了“不得歧視在家上學的學生法案”,目的是讓在家上學的學生與其他學生在獎學金、助學金、補助和其他政府補貼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 此外,我們可以預料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規範在家上學的做法。從2006年起,只有6個州對這種做法作出了“嚴格”規範,這些規範要求,如果家裡有在家上學的孩子,父母應該通知有關部門,遞交學生考試成績單,在有些情況下,這些學生的課程應該得到政府的同意、提交父母任教資格的證明或接受政府官員的家訪。另一方面,有10個州對在家上學沒有任何要求——甚至孩子在家上學,連通知教育機構都不用。有人認為後一種情況至少會導致少計算了接受教育的學生的人數,或者多計算了“偏離”教育體制的學生的人數。 隨著這一運動的發展,在家上學的人正在尋求更多的認可和更多的幫助。從2005年起,14個州已經提出了議案,要求公立學校允許在家上學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體育、戲劇和象棋等課外活動。既然在家上學的學生的家長繳納了財產稅,那麼他們似乎有充足的理由享用當地學校的設施。在家上學是一種典型的與體制格格不入的小趨勢。雖然學校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先進,而且絕大多數父母都很忙,很少把時間花在幫助孩子做功課上,但你還是能看到一群富有獻身精神的公民正在做著完全相反的事情——他們放棄現有的體制,靠自己的力量在做這件事情。顯然,他們是心甘情願地為孩子在家上學的事情奔波勞神——你知道在他們出去參加雞尾酒會或宴會時,人們問他們什麼問題嗎? 在家上學的孩子做了一件大事,這就是在法律和管理方面為一個簡單的觀念掃清了障礙。他們打破一摞摞的規章制度和官樣文章的束縛,以在這個國家贏得一席之地,他們的發展已經超出了這一運動的預期。 但是,孩子在家上學可能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反對。學校的學生少,意味著學校的老師也少。美國人對於那些做事與眾不同的人並不總是和善的,而在家上學的孩子必須得到公立學校孩子的接納——從社會方面來說,這對他們可能是很難的。甚至在拼字比賽中失敗的孩子也抱怨在家上學的孩子擁有不公平的優勢,因為(據說)他們整天只學拼字,而不學數學和科學。 說到底,隨著公立學校越來越讓父母擔憂,越來越多的父母——來自不同部門的父母——會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掌握在自己手裡。在家上學必定會遭到來自公立學校的捍衛者的反對,就像教育券學校和特許學校曾經所經歷的那樣——雖然大家承認,在家上學不需要完全平攤公共資源。但與此同時,擔子卻越來越重地壓在美國媽媽們的身上,她們不僅是治療師和營養師,而且也是課程設計師和科學教師。 接下來會出現家庭大學嗎?毫無疑問,隨著互聯網在使用視頻、進行互動和建立社區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強,完全有可能出現第二代的在家上學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基礎是互聯網,受眾面更為廣泛,而且可以直接向大學發展。現在已經有一些公司將一流大學的課程錄製成磁帶,並可能設置課程。這可以在美國開始,但也可以在更偏僻的農業國家進行更廣泛的推廣,在這些國家,上學或者上大學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隨著傳統的公立學校對於越來越多的家庭變得可有可無,在家上學最終可能會被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家庭學校所取代。 國際畫面 由於美國有超過100萬的學生在自己家的起居室裡學習,所以說到在家上學,美國是全球的領頭羊,但其他幾個國家也跟上了這個小趨勢。 雖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法律規定,但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和加拿大都准許孩子在家上學。在上述每個國家,在家上學的孩子的人數有數万人,但這一群體正在不斷發展。 在一些國家,在家上學似乎是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發生的。 ▲日本的教育部不承認在家上學是一種可行的教育選擇,他們可以起訴那些把孩子關在家裡的家長。然而,非官方的估算數字指出,日本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為2000到3000人。 ▲在以色列,《義務教育法》(CompulsoryEducationLaw)規定所有孩子都必須到學校上學。就是說,不讓孩子到學校上學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復雜的官僚化程序。 ▲中國在法律上規定所有孩子都必須上學,但上海家庭學校協會(ShanghaiHome-SchoolAssociation)的存在證明一些家庭鑽了空子。 ▲德國自1938年以來就對義務教育作出了嚴格規定,並花大力氣實施有關義務教育的法律。 2006年,德國政府因一位父親讓孩子在家上學而判其入獄6個月。 2007年,德國政府借醫生對一個女孩作出的“學校恐懼症”的診斷把她送進了精神病院。歐洲人權法院對此案作出有利於德國義務教育法的裁決。 為什麼要在家上學呢?許多父母說出了和美國父母一樣的理由:害怕孩子在學校受欺侮,擔心不斷下降的教育質量,希望孩子得到比公立學校更多的宗教教育。順便說一下,持這種說法的不只是基督徒。一個叫“穆斯林家庭學校網絡與資源”(MuslinHomeschoolNetworkandResource)的網站為美國和加拿大在家上學的穆斯林孩子提供信息。 雖然在家上學這一趨勢受到不少人的讚同,但這不能完全歸功於互聯網,當然,互聯網對在家上學的方式在全球推廣起到了推動作用。美國在家上學的材料在本土就有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現在突然又有了一個不斷發展的國際市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