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我的人學

第19章 第三節南丁格爾

我的人學 池田大作 8986 2018-03-18
第三節南丁格爾 為了信念而生活 弗羅倫薩·南丁格爾是英國的一位著名的護士,她誕生於一八二○年,去世於一九一○年。她那極為可貴的波瀾壯闊的一生長達九○年。她生活的時代,相當於我國江戶末期的文政三年到明治四十三年這段時間。 她生長在英國的一個富裕的上流家庭。英國當時是威克托利亞王朝時代,經濟上已稱霸世界,可以說是英國的"黃金時代"。她父母結婚後經常去歐洲旅行,她是父母住在意大利的弗羅倫薩時作為次女而降生的。那兒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她因此取名為弗羅倫薩。 父母疼愛南丁格爾,讓她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竭盡全力培養她。她從幼年起,接受文法、作文教育自不待說,她還學習了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等多種語言。而且,對數學、哲學、歷史、音樂、繪畫及手工藝等進行了廣泛的學習鑽研。當時的勤奮和努力為她打下良好基礎,使她在後來留下大量著作。由此可知,年輕時代的辛勞、用功,必定在日後起作用。絕對不要忽視這一點。

總之,從優越的環境、教養來看,可以說她的未來人生必定獲得幸福。按當時的社會常識來看,她的前途只有過那種高雅華貴的社交生活,做一個人人羨慕的竊窕淑女。然而,她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她非常聰明,一定意識到在那華貴之中總是夾雜著淒涼和空虛吧。 南丁格爾年輕時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想就職、經商,只要是需要的事,什麼都可以,那種值得我全力以赴去幹的工作,對我來說無論如何是必須的,我一直在尋求它。"(《南丁格爾評傳》,李頓·斯特雷奇著,岩崎民平譯,實業之日本社版) 於是她下定決心為解除人們的病痛而當一名護士。她二十五歲那年,把這一迫切想法告訴了家裡,結果遭到強烈反對。這毫不足怪。當時人們對醫院的印象非常壞,認為那是個既不干淨,風氣又很糟的地方。她曾在書中寫道:"人們把護士看成已經喪失品格的女人,因而認為最好由那些甚至已經有了孩子的婦女去幹。"當時倫敦醫院的醫生還說道:"護士們都是些酒鬼,以護士長為首,所有人都一個樣!"(《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塔姆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

在這樣的時代,她毅然決定"要當一名護士"。因而,我深感作為一個人來說,南丁格爾具有堅強、偉大的信念,很多人從常情出發,多把是否體面看得最為重要。她卻不在乎這些。她當時寫道:"在我的字典中沒有失望、退縮這樣的詞彙。"(同前書) 那些留下大大小小業績的先驅們,都是懷著純真而又牢固的"信念"進入生活,並且始終不渝,貫徹終生。他們把那些由喜悅、痛苦以及悲哀等光明和陰影交織而成的人的感情的綾緞,不斷搓捻在一起,形成人生之綱。如果這條命脈之綱粗大牢固,那麼人們就能懷著自豪和感謝的心情,回首自己那包括所有苦難經歷在內的一生。我認為在一直沿著自己堅信的道路前進的過程中,存在著人生價值和真正的幸福。

"獨立女性"的先驅 南丁格爾三十一歲時,在家庭和周圍人不理解和反對之中,進入德國凱撒斯勞滕的護士學校,邁出了當護士的第一步。她的真正的護士生涯,實際是從三十三歲開始的。 如同世上眾多偉人一樣,對她來說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也是個充滿暴風雨的時期,是為她以後飛躍前進作準備,並對她進行考驗的年代。她自三十歲以後,開始向自己的人生課題挑戰。 構築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與年齡無關的。而且偉大的人生沒有男女之別。一旦發現並認識到深藏於自己內心的偉大使命,即便是三十歲開始新的挑戰也決不為遲。南丁格爾就是最好的例證。 她在日記中說:"我腦海中充滿有關人間痛苦的思索……。"她的心沒有停留於自己的事,而是深入到廣大的人類愛的世界中。

結果,她把一生奉獻給護士這一天職,一直過著獨身生活。我並不是規勸女性過獨身生活。但是任意將他人與自己作比,或者陷進所謂"華麗婚姻"這種表面幸福觀中,失去正確的人生前途,則不能不說是很可悲的事。 社會上有些人年輕時就舉行豪華的結婚儀式,開始新的生活,不久步入家庭,生兒育女,到三十歲以後,便疲於現實生活勞累,失去希望和進取心。這種類型在社會上大有人在。當我目睹有的女性沒有發揮自己原有的力量,而虛度年華時,不勝遺憾。 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最重要的是毫無遺恨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負有的使命而奮鬥終生。並且不應依靠別人來生活,而是在自食其力過程中,去開闢真正的歡快和永存的幸福之路。

南丁格爾曾在一封信中說:"人生就是鬥爭,是一場同歪風邪氣的搏鬥。"(《另一個南丁格爾》,吉岡修郎著,醫學書院版) 她一生中通過激烈"鬥爭",改善醫院條件,把護士從"喪失品格的女人"昇華為"天使"。這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個大變革。這一變革竟是一名女性完成的。這一事實最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力量該有多麼巨大!推動一樁偉大事業前進,最終關聯到"一個人"的成長。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就看你是否能成為這"一個人"。 況且,南丁格爾所生活的十九世紀,全社會都想把女性的生活方式限定在一個方向,這種勢力,當時依然十分頑強。

而她作為一個女性,在那種時代卻完成瞭如此偉大的事業。她的氣魄和熱情確實值得敬佩。她在初期著作《致凱撒斯勞滕學園》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道: "有一句老話說:十九世紀一定會成為女性的世紀。然而(中略),它並未成為女性世紀,這怨誰呢?不是男人的責任。因為沒有哪個時代像這個世紀那樣,女性不僅擁有充分開發自己能力的自由,而且還獲得了這種機會,我覺得對女性來說,這是最好的一個時代。"(《南丁格爾著作集第1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個決不受環境左右、隨波逐流的女性,她在端莊文靜之中,有著凜然無畏的勇氣,敢於向周圍作工作,具有獨立的近代女性先驅者的精神。應該說她的生活超越了世紀,在人生方面給予今天的眾多婦女以寶貴啟示。

克里米亞的天使 一八五三年,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戰爭,是由於宗教對立而引起的。當時,力圖阻止俄國南下政策的英國和法國,為支援土耳其而參戰。主戰場是突出在黑海中的克里米亞半島,所以叫"克里米亞戰爭"。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一八五四年,南丁格爾根據當時陸軍總司令的要求,組織一支三十八人的護士隊,開赴戰場。她當時三十四歲。在此後的兩年中,她開展了英勇奮進的救護活動。因此而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她的名字載於世界史冊。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作為俄國軍官,在克里米亞服役,他曾寫道:"所謂戰爭,並不是那種軍樂齊奏,鑼鼓咚咚,旌旗飄揚,以及風姿颯爽的騎馬將軍等整然有序、光輝美麗的情景,它的真實情況是流血、痛苦以及死亡。"(《托爾斯泰全集第二卷》,中村白葉譯,河出書房新社版)。正如托爾斯泰所描寫的,當時的戰場已分不出敵人和朋友,呈現出一片極為悲慘的景象。

南丁格爾所在的英軍野戰醫院內的情景,同樣是慘不忍睹的。傷兵源源不斷被送來,霍亂患者也急劇增加,可是醫療用品、糧食物資等卻極不齊備。而且據說野戰醫院的建築物也極不衛生,運來的士兵因而染上鼠疫並且喪命的也相當多。 南丁格爾由於自幼在極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體格並不那麼強健,所以也差一點死於疾病。但是她度過了這一切難關,她在信中寫道: "克里米亞熱、痢疾、麻疹等,如今這兒的水土所帶來的疾病,我全都得過。因此,我相信自己的身體已完全能適應這裡的水土氣候,我已作好同士兵們一起經受這場戰爭考驗的準備。"(《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

而且,還有來自醫師團的非常明顯的歧視。那些以權威自居的醫生,根本不把南丁格爾等護士們放在眼裡,甚至不讓她們走進病房。 優秀的護士觀察患者非常細緻,有時甚至比醫生判斷的還準確。因此,必須尊敬護士,決不應輕視她們。 但當時的社會,到處對護士工作表現出無知和不理解。據說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擔負掃除、洗滌、膳食,乃至所有物資供應,她整天忙於雜務。可是她對此並不介意,仍舊堅持說:"我們有我們的使命。" 要是一般人,對如此不佳的境遇和殘酷的工作條件,恐怕定會義憤填胸,改變志向的吧。而她卻不改初衷,沿著自己確定的使命道路,一走到底。 南丁格爾在護士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犧牲。為護理士兵,有時整天不休息,一直站著。有時相反,為捆紮繃帶,要連續數小時跪在那兒工作。

由於戰鬥極其殘酷,士兵相繼死亡。南丁格爾對很多在淒冷孤獨之中斷氣的士兵,懷著深深的同情。她非常希望"不再出現在失意中孤獨死去的士兵",為此她在那些行將死亡的士兵眼前,竭盡全力進行護理、鼓勵。看到她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頻繁地跑來跑去,士兵們甚至以為醫院裡有好幾個南丁格爾呢! 而且她還擔負一件和護士工作不相干的事,即必須書寫大量信件。每天有大量士兵死亡。因為聯繫中斷,故鄉親人非常掛念。他們即使給軍事機關寫信,在當時情況下,也很難指望那些以權威和官僚自居的軍官們給予親切的回答。因此,士兵的親眷們有時很自然地給南丁格爾寫信。而她在極端繁忙之中,一一過目,並真心實意給予回信。 她給一個士兵的妻子寫的回信,至今還保存著。那是一封告訴妻子當兵的丈夫不幸死亡的信,她那充滿著同情心和無微不至關懷的文字,即便非親非故,也要流著淚水才能讀下去的。她還在信中裝入了補助申請單,並詳盡說明如何辦理手續,幫助對方出各種主意。 她一生所寫書信的數量極大,據《南丁格爾作品集》的監修者湯槙麻斯先生說:"一種說法是一萬封,還有一種說法是一萬數千封。"她寫信既不為獲取報酬,也不為揚名於世。 她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所確定的使命。這充分錶現出她那崇高的形象。然而,儘管她不間斷地做出如此巨大而真誠的獻身和努力,卻遭到很多的反對和乾擾。當然那些直接受到親切護理的大批士兵,是由衷感激和信任她的。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對於士兵給予她的信賴,充滿卑劣下流的中傷和嫉妒。 由此可見,百年前和現在,人的心胸沒有取得什麼進步。而她卻超越了這一點,獲得了進步,她才是真正的勇者,是把自己所確立的使命能夠貫徹始終的人。 她在《護理備忘錄》中作了這樣的記載: "所謂凡事均有使命感是怎麼回事呢?我以為是這樣的:即為達到你自己認為最正確、最完善的崇高理想而去完成工作,而不是由於不主動,被人提醒才去幹。" (《南丁格爾著作集第一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別人說後才去做",這不是基於使命感的行為,而是一種盡義務的行動。 "別人不說也去做",這才是可貴精神。 她繼續寫道:"這就是一心一意地工作,為完成自己的使命,……任何人都必須具有這種精神。……一個護士如果不是為追求理想的圓滿實現而看護病人,那麼別人再做什麼指示,她也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去進行護理。" 她所強調的是為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用不著別人指示,也能主動去工作,這才稱得上"一心一意"。 我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做了哪些工作,為現在的社會和家庭帶來多大幸福而決定。其關鍵恐怕在於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燃燒,並通過這火焰給時代和社會帶來利益。人們常說女性和男性相比,熱情、易動感情,為此而有動輒失去理智的不足。然而一旦樹立起高大正確的目標,具有使命感,就能發揮出男性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巨大力量。南丁格爾的偉大生涯充分說明了這點。 以辛勤的汗水開創近代護理工作 後來,南丁格爾被稱為"克里米亞天使",她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的形像是盡人皆知的。 但是她所以能以"偉大人物"而著稱於後世,是因為她是現代醫護工作的創始人。她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各種佳話,不過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起點而已。而且由於戰場上的過度勞累,使她終生未能擺脫病痛。 南丁格爾一方面和折磨自己的疾病作鬥爭,同時她沒有僅僅局限於護士工作,而是積極從事醫院改革和印度衛生狀況改善等全國性的更為重要的工作。如今,她被稱作世界護士界開創近代護理工作的起點,被尊為護士的楷模。 她的事蹟告訴我們:當確定了起點,並為自己的信念而生活時,即使病魔纏身,對其本人來說也絲毫不會成為障礙,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沒著自己的路走到底。 另外,使我驚嘆不已的是南丁格爾活動範圍的廣泛,以及她那開創這種局面的聰明的構想能力。 一個確立了人生目標,並為此而行動的人,其真正價值在於他既可成為教育家,又可成為實踐家,可以適應多層次的社會活動。 她最初是一個普通護士,逐步擴展活動內容的領域,終於確立了近代護理體系的基礎。她愛惜生命,所以她的視野逐漸從對一個人,擴大到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進而擴展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她並非單純作為一個慈善家而生存,而是以慈愛為基礎,為救護更多的人民,常常進行極為冷靜透徹的分析考慮,不斷向英國政府和陸軍部毫不客氣地提出改進建議。為此,得罪不少人。但她始終不懈地同社會上那種把弱者置於不必要的死地的懶惰和無知進行了鬥爭。 總之,她不是作為一個普通護士而結束自己的一生。應該說在徹底完成護士工作過程中,她給自己的使命開闢了大片的良田沃野。 關於護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她都有一個明確的理想。可能是為一生的使命而生存的堅強信念,使她的頭腦具有不隨波逐流、強韌不倦的思考能力。她把耳聞目睹的一切,通過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綜合,形成新的設想。並且為實現這新的設想而勇往直前,把世人的批評、讚譽全不放在心上。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時寫的一封信中說道:"如今我擔負的工作中,護理僅僅佔一小部分。"(《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從那時起,管理和經營醫院的一切工作,均由她負責。 她必定深深體會到:為進行充分護理,不僅需要醫生和護士的協力,而且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合作。她已認識到為實現福利和衛生方面的目標,需要大批人團結起來,組織起來。 可以說她從這時起,走上完成更大使命的人生道路。 她的有關近代護理體系的設想,是在當時的實踐中孕育產生的。另外,她雖為上流社會出身,但通過護理工作,得以和各階層的人積極接觸交往,這也是促使她形成多元性思考能力的一個可貴經驗。 我認為這裡有一個極為寶貴的教訓: 胸懷理想,構思藍圖,固然是人生的重要價值之所在,但我還深切感到它究竟是否是在和現實生活的搏鬥中建立起來的,這一點是一切的關鍵。紙面上的空想易於破滅,通過辛勤勞動建立的理想才是牢固的。 我們應學習她這樣一點,即牢固掌握同現實較量中所完成的藍圖設想,並由此使自己的人生前景得到無限擴展。 真正的英雄是謙虛的人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南丁格爾回到英國,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先期回國的士兵們的傳頌,她被群眾尊為英雄,名聲大震。但是她沒有因為人民的讚揚而沾沾自喜,克里米亞戰爭的慘狀和對下一步改革的願望,佔據了她整個身心。 南丁格爾關於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有過一段話,開頭是這樣說的:"如果所謂英雄是指那種為他人進行了崇高事業的人,那麼,"她接著說道:"這種人一定是不驕傲自大,謙虛謹慎的人。"(《南丁格爾作品集第三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一提到英雄,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一種轟轟烈烈、傲氣十足、得意洋洋的形象。但她卻說"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人"才是英雄。儘管有人自以為了不起,但從大千世界來看,只不過是個小小娃娃般的人。只有缺乏真正力量的人才驕傲自大。謙虛則是冷靜地正視自己,主動致力於自我成長、壯大的內心世界反映。謙虛的人總是雍容大度,能正確地認識事物。高傲的人總是焦躁不安,動輒屈服於虛榮心。如果說英雄是"為他人進行事業的人",那麼可以說他的必備條件自然是要有高潔的人格,深厚的仁慈心,以及由此而採取的行動。 南丁格爾還說道:"如果說婦女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工作中,也和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處理重要工作一樣,或者乾得更出色,因而人人能成為英雄的話,那麼每天為他人做奉獻的護士們正是個個皆可謂英雄。"(同前書) 英雄不只是出現在轟轟烈烈的舞台、偉大壯麗的工作中,在那每天每日"為他人"嘔心瀝血、默默獻身的人們中間才有真正的英雄。 "為他人"而真心實意地做奉獻,會使你真正感到喜悅和充實。 "沒有報酬的行為"帶來的充實感,能使你最寶貴的生命充滿豐富多彩的活力。 承擔責任的真正意義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千真萬確地獻身於救護工作,並為此到處奔波。當時她這樣說過:"要說在這兒遇到的真正恥辱、真正辛苦是什麼,就是不得不設法同那些既非紳士,又非有教養者,也非實業家,而且缺乏同情心,一心只想逃避責任、保全自己的人一起進行工作。"(《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智滿子等編譯,現代版) 她既不為繁重的工作感到痛苦,又不為惡劣的環境感到難過,而是為不能志同心齊而感到極大的痛苦悲傷。 她在四十歲時撰寫的《護理工作備忘錄》中說道:"我覺得很多人似乎真的以為自己在出門或者吃飯當中,或者因病臥床期間,世界是靜止不動的。能說在這段時間內,萬一病人出了什麼事,那是病人的責任,而與自己無關嗎?!(中略)那種不管對大小事,懂得承擔責任的意義的人—— 這意味著他們是知道如何履行自己責任的人——男性也好,甚至女性也好,何其少啊!上自最大規模的災難,下至小小的事故,究其原因(或者根本用不著追究),往往不是因為負有責任的人不在,就是那個人不知道如何儘自己的責任。 "(《南丁格爾著作集第一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她所強調的責任,應該說和盡心盡力完成賦與自己的義務,根本不是一碼事。 現代,一般被稱作"不負責任的時代",對這種風氣,我非常擔心。一個人,尤其領導者們,不論在什麼問題上要主動承擔責任,這是理所當然的。絕不能忘記:在不負責任這種風氣的對面等待著的是無法挽回的巨大破壞。 能夠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問題,這才證明你具有真正的責任感。 南丁格爾的偉大處之一正在於此。她善於從那些在別人眼裡根本不是問題的事物中,敏銳地提出問題。關於護理工作必須具備的知識,她列舉出很多項目,有關病理知識自不待說,諸如通風、暖氣、消毒、住房、用水、採光、感染、噪聲、環境變化、伙食、臥具等等,涉及面很廣。如今,人們也許認為這些項目理所當然應該有,然而當時根本沒人去想這些問題。 人們對空氣、水和陽光等已司空見慣,越是這樣,越容易忽略。 南丁格爾發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問題。而且她能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極為準確地提出來。例如她把"通風和暖氣"作為患者必不可缺的設施加以強調說:"這是保持患者呼吸的空氣和室外空氣一樣新鮮,保持他們身體不發冷的問題。可是這個問題卻被徹底忽視了。"(同前書)她不僅提出問題,還從空氣流通途徑直到最後的換氣方法,均給予極為具體的指點。她還說道:"他們只能看到擺在眼前的問題,而觀察不出一般情況中隱伏的問題。"(同前書)由於她的極其認真的態度和對人無限熱情,以及由此而來的責任心,給她帶來不厭其煩地追究疾病原因,並完成偉大事業的力量。 促使她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深刻觀察、思考問題的根源不是別的,正是深刻牢固地埋藏於她心中的永遠保護所有人的責任心。 自覺承擔使命,不斷向上、前進的人生 促使她從不動搖的根源在何處?在於克里米亞戰爭中,由於沒有得到精心護理,而在痛苦與孤獨中死去的那些士兵的形象,還有病死的人遠遠多於戰死者這一可悲的事實。當時已查明,發生這一悲劇主要是由於軍隊衛生組織不完備,然而卻置之一旁,不採取任何措施。由此可知,克里米亞戰爭的終結,對她來說正是戰鬥的開始,大規模改革和前進的起點。她的胸中搏動著這一不可動搖的信念。 反映當時南丁格爾心情的日記中有這樣一節話:"我佇立在被殺者們的祭壇前邊。只要我活著,我就要為追究其原因而鬥爭。"(《南丁格爾的一生》,埃爾斯佩·哈克斯勒著,新治弟三、嶋勝次合譯) 她振作起已疲憊不堪的身心,勇敢地開始了新的戰鬥。 她以自己的經驗和調查結果為依據,開展了大規模的工作。如:改革陸軍衛生狀況,確立近代護理法,建立醫院,改善管理,等等。據說在她推進這番事業的背後,得到了威克托利亞女王的理解,取得了同她那優秀的獻身精神有共鳴的人們的支援。她已不知不覺在實際行動中加強了自己的地位,甚至養成一種人們不能不同她齊心合作的風格。 為改變環境,自己首先要進步。堪稱"人生智者"的南丁格爾,很自然地運用了這一重要原理。她五十三歲時寫的"書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我們婦女當中,想要認真按照《每日生活》的要求,來改造自己心胸和性格的人,只有極少數。"(《南丁格爾作品集第三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她接著寫道:"而為了改善自己的護理工作,這樣做是絕對需要的。" 不論哪個時代,總有很多人毫無意義地把時間浪費在講別人的閒話上,或者追求虛榮。而能夠真誠地正視自己的人卻很少。 但是一切均要從變革自己開始。無論生活、事業、教育、政治以及經濟、科學等,一切的出發點在於人,因此自身生命的變革正是一切的起點。我們之所以強調"人的革命"必須作為一切的基礎,其道理正在於此。 百年前的一位女性竟能透視這一點,我深感驚訝和敬佩。 她在書信中寫道:"對我們這些從事護理的人來說,只要護理工作不能每年、每月、每週取得進步,那就可以說是倒退,事情就是這樣。"(同前書) 她還大聲疾呼道:"(我決不想成為滿腹牢騷、充滿傲慢、私心的、不可救藥的那種人。)我們決不應當成為像演劇時的合唱隊那樣,每二分鐘高唱一次前進!前進!卻一步也沒有移動。"(同前書) 她是一位遵照上述誓言,實現了不斷向上前進的女性。 她於一八六○年創立了"南丁格爾護士學校"。由於身體多病,她終於一次也沒能登台執教,但是她的熱情深深打動著教師和學生的心,據說找她徵求意見,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 學生們追隨、敬仰她的心情,即便在畢業之後也一如往昔,每當遇到困難、陷入苦惱時,她們不論在世界什麼地方,都要來到她的身邊。她不顧身體有病,在百忙中抽空同她們會面,極力鼓勵她們。當畢業生重新振作起精神,恢復信心之後,便又離開她走向世界各地。 她在七十三歲時撰寫的一篇論文中說:"我希望在我們這些人死去的時候,能湧現出這樣的領導者,她們親身通過嚴格實踐,懂得有組織進行護理工作改革的辛苦和喜悅,並能帶領大家完成遠遠超過我們所作的工作!"(同前書第二卷),她對後來人,傾吐了心中的萬般感想。 弗羅倫薩·南丁格爾,如上所述留下了她的光輝業績,九十歲時安祥地與世長辭。 南丁格爾開創的近代護理工作的傳統,至今仍為人們所繼承。她留下的偉大業績,在她死後,仍然不斷地前進。我們要深刻銘記:真正偉大的事業,即便在開創者死後,仍然能持續地大步邁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