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高難度談話

第14章 第十章表達:清楚有力地表達自我

高難度談話 道格拉斯·斯通 12116 2018-03-18
以第三個故事作為開場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發起談話的方式,因為,它可以讓談話變得更有建樹。在此之後,懷著渴望了解對方想法和感受的願望,真誠地聆聽對方的故事就成了談話中關鍵的第二步。不過,了解他們顯然不是你發起談話的最終目的;對方也需要聆聽你的故事,了解你。因此,你需要學會表達自我。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高難度談話中,只要我的詞彙量足夠豐富,而我本人又能言善辯且思維敏捷,就一定可以清楚有力地表達自我。事實果真如此嗎?不,成功的自我表達與這一切通通無關。溫斯頓·丘吉爾和馬丁·路德·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偉大演說家,可是,在高難度談話中,他們卓越的演講技巧卻並不能助他們一臂之力。 在高難度談話中,你的主要任務並不是說服或打動對方,也不是欺騙或策反他們,更不是要憑藉機智和技巧戰勝他們。你的任務就是表達自我——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以及你為何會這樣看待事情全部告訴對方,有時候,你甚至還需要告訴他們你是誰。在高難度談話中,與雄辯和機智相比,自知之明和正確的信念——相信自己要分享的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在本章當中,我們將首先談論權利,或者說資格。為了讓你和對方的溝通變得清楚且有力,你必須與自己協商,使自己相信:你想要表達的內容是值得你用心表達的——你認為,你的觀點和感受與其他任何人的觀點和感受都一樣重要。接著,我們將會一起來探討該如何找出那些你想表達的情感和觀點,以及你該如何表達才能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其間,我們將會檢驗幾個在表達中很常見但卻十分重要的錯誤,並告訴大家避免犯錯的方法,以及一些完美表達的方法。 約翰是法律系二年級的一名學生。目前,他正準備見一名受人敬仰的聯邦大法官,與他討論一些關於他即將就任書記員的事宜。據說,這名大法官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辯,而且有時候還十分易怒,這不禁讓約翰感到有些焦慮和擔憂,他擔心自己一旦踏入大法官的房間就會立刻失去說話的勇氣。

這時,約翰最喜歡的一名教授給了他一個建議每當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來自某人的威脅或非善意的對待時,我就會告訴自己——在上帝的眼中,我們都是平等的。 ” 無論我們是否信奉上帝,我們都能從這位教授的建議中學到很有效的一招:無論我們是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或地位也好,渺小得不為人所知也罷——我們都有權利獲得他人的尊重。我的觀點和感受和你的一樣合法,一樣珍貴,一樣重要——不多不少,就和你的一模一樣。對有些人而言,這早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可對某些人而言,這無異於一則重大新聞。 在《局外的姐妹》一書中,詩人兼激進主義分子奧德瑞·洛德就曾經在書中的一篇散文裡思考過表達和權利的問題,而在此之前,她剛剛獲悉自己得了乳腺癌。

“我開始相信……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訴說,大聲地說出心中的一切,與人分享,哪怕這樣會有風險——我所說的話會受人抨擊,或遭人誤解…… 儘管不情願,但最終我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死亡即將來臨,而就在這時,我也終於領悟到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期許,哪怕生命是那樣的短暫。人近黃昏,在那無情的暮色下,我看到了生命的特權,也無奈於那些被省略的時光,而最讓我感到後悔的則莫過於之前的沉默……我行將入土,而不早不晚,就在這時,我思索:我是否曾經大聲地表達過自己呢?我的沉默沒能護衛我的生命。你的沉默也將無法保護你…… 當我們感到疲倦時,我們會思考,會大聲說出自己的疲憊,同樣地,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也一樣可以學會思考,學會把恐懼說出來。為了適應社會,我們常常不得不對恐懼傾注更多的尊重,從而忽略了自身對於語言和定義的渴求。可是,就在我們保持緘默,等待享受最終擺脫恐懼的奢華時,沉默卻用它那無聲的分量勒緊了我們的喉嚨。 ”

洛德看到了表達自我所存在的實質性的風險,可是她也認識到,沉默的代價將會更大更可怕。認識到自己說話的權利不僅可以幫你在談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還將賜予你勇氣,讓你戰勝恐懼和懦弱。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進退兩難:一方面,我們認為自己應當站出來,為自己說話,另一方面,我們又總是會隱隱約約地覺得自己人微言輕,根本就沒有說話的資格。每當這時,我們的潛意識便會提出一個曲線救國的——或者說幻想出來的——“對策”:我們會嘗試著整理思緒,梳理情感,為說話做準備,可是卻偏偏不付諸行動,於是,最終我們還是沒能突破沉默的束縛。我們會一直等待,直到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我們關心的話題。這時,我們會“出人意料地”忘記已經準備好的材料,或是我們的大腦會“突然”一片空白,剛才想好的觀點和措辭一瞬間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踪,而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對於之前的種種努力和嘗試,我們感到相當滿意——畢竟,我們已經努力過,已經有所行動,儘管最後還是失敗了——我們內心也為這一失敗而感到竊喜。這就是自我破壞的小算盤和全部伎倆。

如果你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或是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打算,那麼,當你在談話中感到進退兩難時,你就真的需要格外注意了。一旦你察覺到不良情緒或困惑開始嶄露頭角,請務必豎起一個大大的“停止”牌,及時制止即將誤人歧途的自己。不過,在你繼續前進之前,你需要首先進行一番自我認知對話。為何你會有資格說話?在過去,有誰告訴過你,說你沒資格說話嗎?又有哪些話是你覺得只有在擁有了說話的資格後才能說出來的呢? 許多車船票的中央都有一排小孔,小孔的一側為副券,而車船票上通常也會寫有“副券一旦撕下,車票即刻作廢”的警示語言。 在高難度談話中,我們也同樣會遭遇“撕裂副券”的風險。當我們無法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觀點或情感表達出來時,我們和對方就好比車票和副券,將會被撕裂開來,如此一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將面臨“作廢”的危險。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也都更喜歡和那些願意暢所欲言的人交朋友。安吉拉之所以會解除婚約,就是因為她的未婚夫實在是“太好了”。他從來不表明自己的喜好,也不會與安吉拉爭辯,更不會提高音調,甚至從來不曾向安吉拉提出過任何要求。在欣賞他的善良和寬容的同時,安吉拉也覺得他似乎缺少了點什麼:他的自我。 有時候,你會感到孤獨或沮喪,而如果你拒絕和身邊的人分享這些情緒,那麼,你這一做法也就剝奪了他們了解你的機會。你總是認為,一旦他們知道了你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他們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尊敬、喜歡或欽慕你了。可是,如果你只想把自己最好最純淨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那實在是太困難了。通常,為了掩飾部分的自我,我們最終不得不把全部的自我都隱藏起來。於是,我們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毫無生氣的冷漠的“我”。

表達自我的確有些困難,也需要我們的努力,但是它能夠給我們的人際關係帶來一個改變的機會,一個鞏固雙方關係的機會。卡莉是一名美國的原住民,她在一個專門幫助問題少年的輔導中心里工作。卡莉就覺得自己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總是顯得有些疏遠,不夠親近。大概由於對方都是白人,她總覺得他們並不能真正地理解她,而事實上,很多時候,他們對她的種種反應也的確顯得有些麻木不仁。 不過,有一天,她決定冒一次險,和他們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她向他們描述了小時候別人給她起外號,以及她被人揶揄嘲弄的經歷,同時,她也表達了多年來自己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然而,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童年揭秘”竟然讓她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事們開始讚賞和欽佩她。似乎是受到了她的鼓舞,同事們也開始輪流講述自己以前的種種糗事,和大家一起分享那種被忽略的感受。如果當初卡莉沒有率先走出第一步,仍然拒絕和同事們分享她的故事,她便無法突破她設置在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那道屏障——“白人不會明白,也不在乎我的觀點和感受”——也無法為同事們提供一個接近她,了解她,告訴她他們很在乎她的機會。

只有當雙方都真誠地表達自我,彼此理解時,他們的關係才能得以維繫,並且變得越來越牢固。也只有這種和諧融洽的關係才會讓雙方都樂在其中(這遠比你獨自一人更加令人感到放鬆),才能讓心靈得到慰藉(“我的老闆明知我有弱點,卻依然很欣賞我”)。 你當然有表達自我的權利。如果你並不這樣認為,那麼,你就需要做點什麼改變自己的想法了。 不過,有權利這樣做並不代表這就是你的義務。這種對說話權利的誤解正是另外一種讓你打退堂鼓的原因:“我應該把自己腦海裡的想法說出來,可是我實在是太害怕了。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通常來說,表達自我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而尋找表達自我的勇氣則是一個貫穿於你一生的歷程。如果現在的你尚未開始這方面的努力,那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只不過,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一項任務,更不能把它當成是對自己的懲罰。

表達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說話的權利,或者說資格;第二步就是弄清楚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作為你的故事的開場白,再也沒有比你所認為的核心內容或事件更好的選擇了在我看來,這件事就是關於……我的感受就是……對我而言,重要的就是……” 對我們而言,在談話中,我們應當與對方分享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似乎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了,然而,我們卻常常會忽視這一常識。就拿查理來說,作為四兄弟當中的老大,他總是想盡量拉近自己和最小的弟弟——16歲的加里——之間的關係。加里患有誦讀困難症,看到幾個哥哥在高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順利進入大學攻讀學位,他的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他試圖努力學習,可是效果不佳,於是,有些自暴自棄的他開始逃課,並且越來越依賴於用酒精來安慰和麻痺自己。

查理希望能夠通過為弟弟提供一些自己過去的經驗來幫助他走出困境你絕對應該參加辯論小組的活動。那個小組的教練棒極了,而且小組活動還能幫助你提前適應大學裡的學習方式。 ”“你也知道,加里,過度飲酒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那隻會讓一切變得更糟糕。 ”然而,無論查理說什麼,加里都覺得大哥是在批評自己,所以難免會心存戒備,而且他也很不喜歡大哥對他的那種同情的態度。結果,兩兄弟之間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疏遠。 當我們問查理為什麼他會如此重視和弟弟之間的關係時,事情忽然出現了重大轉折。查理很佩服加里能夠為了獲得成功而發奮努力。他也因為小時候沒能善待這個小弟弟而覺得有些愧疚。於是,最終我們發現,查理非常渴望當一個好哥哥,一個愛弟弟而弟弟也愛他的好大哥。而當他也意識到這一點後,查理哭了。 當查理把自己的這一渴望告訴弟弟時,加里呆住了。查理需要他。查理需要他的幫助才能當一個好哥哥!而這最終也成為了兩兄弟關係的轉折點。 正是因為在以往的交談中,查理從未透露過自己的這一想法,哪怕是暗示也不曾有過,所以,並不懂得讀心術的加里自然也就無法了解哥哥的真實想法。他們之前的談話根本就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核心部分,更別說談論查理那受傷的感情和情緒了。每次談話,兄弟倆談論的往往是一些與之無關的話題:“你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你明明需要我的幫助,可是,你就是不開口尋求幫助。” 不幸的是,在許多高難度談話中,談話者都是因為犯了和查理一樣的錯誤才導致談話陷入了僵局。我們總是會聊一些無關輕重的話題,在重複了一遍又一遍之後,我們開始納悶,為什麼對方就是不明白我的意思呢,為什麼他們就是察覺不到我的感受呢? 因此,當你進入高難度談話之後,先要問問自己:“我有沒有把自己認為最核心的問題說出來呢?我是否已經把最關鍵的內容告訴對方了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就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你沒這樣做,然後再思考你是否有勇氣嘗試這樣做。 我們迴避談及那些重要事情的方法之一就是說一些話中有話的句子,留一些潛台詞讓對方體味,而不是開門見山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回想一下前言,在那裡我們曾經討論過進退維谷的問題:要么說,要么迴避。對我們而言,對付這一尷尬局面——尤其是在你不確定是否真的可以開口的情況下——的常見辦法之一就是利用潛台詞進行溝通,即我們常說的顧左右而言他。你可以通過講笑話,提問題,隨意發表的評論或是身體語言等多種方式間接地向對方傳遞信息。 在迴避和麵對這兩個選擇之間,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折中辦法。如此一來,你既“面對”了問題,又“迴避”了後果。這種魚與熊掌兼得之的辦法聽起來是不錯,可問題就在於,因為要同時兼顧二者,所以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你兩邊都能沒照顧好,兩邊全辦砸了。之前,你因為擔心提及這一話題可能會引發種種問題而選擇了這一折中的方式,結果,現在倒好,所有你擔心的問題全都一下子被引發出來,而對方卻還是沒能理解你想表達的信息。正所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試想一下,每個週六,你和丈夫通常都是先好好地睡上一個懶覺,然後再起來整理房間,帶著小狗出去散步,或是一起做一點別的事情,週周如此。然而,最近,他迷上了高爾夫,於是,他開始每週六的早晨都要玩個十八洞。對你而言,之前週六的種種安排從來都沒有任何重要或特殊的意義——和約會或其他重要的事情不同,它只是一種習慣——可是當你發現週六的計劃被打亂了的時候,你卻突然開始懷念起來。於是,你們倆不再像以前那樣共度美好的周末時光,結果,你開始越來越討厭他的這個“新歡”。 對此,為了免於和丈夫發生衝突,你完全可以選擇保持沉默,不過,正如我們之前曾經看到的那樣,由於得不到發洩,你的不滿和怨恨將會與日俱增,直至爆發。又或者,你也可以選擇隱晦地向丈夫談及這一問題親愛的,這個週末,家裡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對你而言,高爾夫真的這麼重要,以至於你一定要每週都去玩嗎? ”“親愛的,你打高爾夫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 這些話並沒有表達你的真實想法,你真正想告訴丈夫的是:“我想有更多的時間能夠和你在一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句話的字面含義與其中的潛台詞吧: 這句話的不妥之處在於,首先,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話題進行談話。做家務的確能夠增加你們共處的時間,但是,與你的真實想法相比較,兩者之間卻存在本質的差異。其次,即使真的有家務需要完成,你的丈夫完全可以“就事論事”,回答說“要做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多,你可以等我打球回來以後,我們再商量”。 這是一個典型的話中有話的假意疑問句。在這裡,問題不過是一個掩飾你真實想法的面具而已。很顯然,你想藉提問這一潛台詞來表達你的真實想法。只不過,與你的意圖相比,你的真實想法就顯得不是那麼清楚明了了。你的語氣告訴丈夫,你很生氣,或者很失落。可是,你卻沒有清楚地告訴他你為什麼會生氣,或是他該怎樣做才能平息你的怒氣。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丈夫專注於一項毫無意義的體育運動而忽視了社區服務或家務瑣事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帶你一起去打高爾夫呢?又或是因為你覺得你們兩人在一起共處的時間不夠多呢?如果你不清楚地把一切說出來,他又怎麼可能知道你內心的想法呢? 在這句話當中,你不過是藉事實之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於是,你說完之後,你的丈夫便開始思索,“高爾夫打得太多會怎樣呢?”“多高的頻率才算是打得太多了呢?”“什麼樣的頻率才算是適量呢?”“就算我打高爾夫打得太多,那又怎麼樣呢?”當然,就算他知道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他也還是被蒙在鼓裡——他並沒領悟到隱藏在問題背後的深意。 “親愛的,你打高爾夫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和“我想有更多的時間能夠和你在一起”,這兩句話之間的鴻溝實在是太寬太長了。 為了讓談話更加順利,你需要弄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然後再坦率地說出來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和你在一起,而星期六早晨就是幾個難得我們能夠共處的時機之一。可是,現在,我發現你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了高爾夫上。這讓我感得有些難過。 ”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甚至希望自己在表達自我的時候不要把一切都說得那麼清楚,如果能夠含混過關那就最好不過了。你會寄希望於對方:如果他能夠知道問題在哪兒,然後解決問題,那就太棒了!這樣的幻想很常見,也不難理解——我們心目中理想的配偶或完美的同事不就能夠與我們心有靈犀,無需我們開口就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嗎?只不過,很不幸的是,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並不存在。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理解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但是我們卻始終都無法做到真正地知己知彼。我們常常會因為對方沒能讀懂自己的心意而感到失望,而這通常也是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 有一種溝通方式與這種利用潛台詞進行交流的方法很相似,而且也同樣會給談話帶來毀滅性打擊。哈佛商學院的克瑞斯·阿基里斯教授把這種溝通方式稱之為“弄巧成拙的笨辦法”,即你試圖通過暗示和引導性的問題“軟化”信息,間接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溝通方式。在績效考核中,採用這一方式表達自我的人更是多得數不勝數:“那麼,你對自己的工作有何評價呢?”“你認為自己真的竭盡所能了嗎?”“我有一個同樣的問題,不過也許……這樣會稍微好一些。你同意我的看法嗎?” 這種“笨辦法”傳遞了三層信息:“我有一個觀點”,“直言不諱只會讓大家都覺得很尷尬”,以及“我並不打算和你開門見山地說清楚”。毫無疑問,這樣的信息只會加劇雙方的焦慮感和防備心理。面對這樣的信息,絕大多數的接收者通常都會立刻在腦海中繪製一幅遠比實際情況更加糟糕的畫面。 相對而言,更好的溝通方法就是開門見山地說出你的想法,讓對方清楚地了解這一問題,從而展開討論,與此同時,你也可以誠實地表示,你很想知道對方對這一話題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有,他的想法是什麼呢:“據我所知,在這件事情上,你似乎比我做得更多。不過,你對事情的了解也比我詳細。所以,我想知道,你在哪方面和我有不同的想法呢?”如果你不贊同對方的觀點,大可以直接說出檢驗雙方觀點的方法,或是努力調解,在雙方觀點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再不然,你還可以就你們不同的觀點與對方展開討論。 我們已經知道,為了讓對方能夠了解自己,我們需要簡單明了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都應當一目了然,因為只有輕裝上陣,我們的故事才能走得更遠。然而,問題就在於,此時我們的腦海往往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觀點、感受、假設以及感知,簡直亂不可言。當我們嘗試著簡單明了地將這一切講述出來時,結果通常說出來的往往是一個不完整的故事。 這就好比你從同事那兒收到了一份讓人費解的備忘錄。你心裡想“這份備忘錄的內容簡直就是異想天開,語言組織更是一塌糊塗,根本就不知所云”。為了明確備忘錄中的內容,你對同事說,“你的備忘錄組織得很混亂,根本不知所云”或直接就說“你的備忘錄根本就不知所云”。 其實,你完全可以藉助於“我——我”的“和”姿態來擺脫過分簡化觀點所帶來的煩惱。在“和”姿態當中,每一種感知,感受以及假設都一樣重要。同樣地,他人的感知和感受也和你的一樣,都很重要。同理推知,你腦海裡的那些五花八門的感知、感受和假設都一樣——都很重要。在這裡,“和”就好比一座橋樑,可以將你所想或所感的兩端連接起來。儘管有些複雜,但是,如此一來,你就可以清楚而準確地表達內心所想或和所感了。以下就是經過“我——我”的“和”姿態調整後的表達方式: 此外,在高難度談話展開伊始,我們經常會因為害怕被誤解而受阻,而“我——我”的“和”姿態恰好就能幫助我們消除這一障礙。公司有了新客戶,你認為,自己的團隊就是接待新客戶的最佳人選,然而你也擔心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團隊會認為你是在自吹自擂,有私心,因為你想獲得榮耀和獎金。如果是這樣,你大可以將自己的這一擔憂融入到你的談話當中:“關於新客戶,我有點想法想和大家分享。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想接下這個新客戶,但是我也為此而感到有些緊張,因為我擔心這樣的想法會讓人覺得我有私心。所以,如果你們有任何不同的意見或觀點,請說出來,讓我們一切來討論一下。”或者,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中,你也可以這樣說對此,我有一些很強烈的想法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擔心,如果一開始我沒有說清楚或是表現得不夠積極,接下來的局面可能會讓我覺得有些尷尬。我希望,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大家能夠包容我的不妥之處,並耐心地聽我說完,讓我把一切都簡明扼要地說清楚。 ” 顯然,伴隨著你表達自我的方式不同,最後的結果也會不同。你的表達方式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對方的回應方式,以及談話的大致方向。因此,當你想告訴他人一件重要的事情時,你當然希望能夠以一種可以讓對方明白並做出積極反應的方式說出此事。而清晰明了正是決定你這一願望能否成真的關鍵所在。 有時候,哪怕你在溝通時使盡了渾身解數,也無法扭轉高難度談話中所出現的不利局面,譬如說當你想向對方示弱時,或是傳遞壞消息時,又或是當你獲悉他人對你的某些不佳評價時,情況往往就是如此。不過,相比較於這些不受你控制的客觀事實,有一種溝通錯誤卻是你完全可以控製而且避免的:把你的故事當成真理,或者說事實——這樣做只會招致對方的憤恨和防禦心理,同時將談話引向爭執。 在談話當中,這是一個我們在不經意間就會犯的常見錯誤,而這一錯誤是建立在一種錯誤的思想上的:我們常常會把自己的信念、觀點和判斷當成客觀的事實。當我們在談論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食物或體育偶像時,我們把自己的評價當成事實與他人分享,這樣做無傷大雅,而且也不會給我們惹麻煩。可是,在高難度談話中,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事實就是事實。其他的一切事情則另當別論。你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在腦海中將它們二者嚴格地區分開來。 當你和朋友就是否應當打孩子這一問題出現意見分歧時,如果你把自己的觀點當成事實,強加給他人——“不管怎樣,打孩子就是不對”,那麼,你這樣做只會加劇你和朋友之間的衝突。你的這一說法則會讓你和朋友間一次普通的意見分歧上升為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你的朋友會把你的話當成是對他的控訴,或是你專橫無視他人的表現。於是,他很可能會回敬你一句你以為你是誰,憑什麼說這就是對的,那就是錯的? ! ”而不再心平氣和地與你討論這一話題。 其實,同樣的情況下,你選擇以下任一種說法,都會取得更好的談話效果——我想,打孩子是不對的。 “我看到很多書上都說,打孩子會給孩子們造成很不好的影響”,“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曾被大人打過,所以,每當我聽說有人打孩子,我就會覺得傷心,難過”或是“我也不知道我為何會這樣想,只不過,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打孩子就是不對”。在以上的每一句話當中,你的觀點或感受與客觀事實都涇渭分明。 有些詞語——例如“漂亮的”,“醜陋的好的”,“壞的”——帶有很明顯的個人評價色彩,但是有的詞語則不然,例如,“不恰當的”,“應當”或“專業的”,所以,你在使用這一類詞語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這些詞語所包含的個人評判色彩雖然並不像“好”與“壞”那樣明白,但是它們仍然會招致諸如“你憑什麼這樣對我說?!”此類的強硬回應。如果你想說某件事做得“不恰當”,你可以在自己的評價前面加上“我認為……”不過,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建議大家,這樣的詞語還是少用為妙。 我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真理,或者說事實並不存在,也不是說對待所有的觀點都應該一視同仁。這一法則不過是想提醒你區分事實和自己的觀點,讓你謹慎措辭,從而使得談話雙方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使談話能夠有所斬獲,而不是讓談話升級為一場毫無意義的爭辯,一場以防禦為主的戰鬥。 要想讓自己的表達清楚而明確,你首先需要將自己的結論或觀點告之對方,不過,務必明示對方,這些只不過是你自己的結論或觀點,而不是事實。接下來,你若要做的就是告訴對方,你的結論從何而來——你所擁有的信息,以及你對這些信息的理解。 正如我在第二章當中已經看到的,通常,我們在談話中不過是反復交流各自的結論,卻從來不曾深入地探討雙方的觀點從何而來。你擁有一些對方無法獲知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有可能相當重要,因此,你不妨把它們說出來。此外,你的生活經歷也會對你的想法及其思路,以及你的感受產生一定的影響。當你在描述自己的故事時,這些經歷則會為你的觀點添上色彩濃重的幾筆。 你和妻子就是否應該送女兒卡蘿兒上公立學校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妻子說:“我真的覺得我們應該今年就送她去。她現在正處於成長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年齡階段,而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承擔這一費用。”對此,你回答說:“我覺得她現在在本地的社區學校學習得很好。我想,我們應當讓她繼續留在那兒學習。” 如果你希望這次談話能夠有所進展,你和妻子就需要告訴對方,你們究竟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在得出這一結論之前,你們曾經考慮過哪些信息呢?你需要把自己在公立學校的學校的經歷告訴妻——在最開始的幾個月當中,你始終都覺得很難適應並融入學校的學習生活。此外,在你入學後的好幾年當中,你都覺得愧對父母,因為他們將大部分收入都用於支付你的學費,從而無力買車。當你對妻子說出自己的這些經歷和感受,以及最後的結論時,你需要盡量詳細地描述每一個細節,盡可能地讓她體會你當初的經歷和感受。除非妻子了解了這些影響你決定的經歷和信息,不然,無論你說什麼,她都很難理解和接受。 在論及核心事件時,為了讓對方了解到自己低落的心情,我們一不留神就會稍稍誇大其詞你為什麼總是對我的衣服品頭論足? ”“你從來都不會說任何欣賞或鼓勵的話。每次你一開口,我們就知道,準是什麼事情又做錯了! ” 當我們想表達低落的情緒時,“往往”和“從不”通常都能圓滿地完成任務,但是,它們卻有兩大不容忽視的缺陷。第一,它們的準確性極低:某人不會真的每一次都對你的衣服品頭論足,而且也不會有誰真的從來就沒做過半點讓感到人欣慰的事情。使用這樣的詞語只會招致對方對於頻率問題的質疑:“事情根本就不是那樣。去年,當你贏得辦公室好點子大獎時,我就對你說過很多好聽的話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回答只會進一步平添你的憤怒之情。 此外,“往往”和“從不”一旦說出口,對方改變自己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而並不會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有所提升。事實上,“往往”和“從不”這兩個詞語的字面含義就已經表明:改變是一件困難,或者說,不可能的事情。其言下之意就是,“你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你非要批評我的衣服不可嗎”或甚至是“你的言行舉止顯然不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行為”。 因此,對待這一情況,更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繼續談話的同時不斷告誡自己:對方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對你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儘管這的確有些困難,但務必使你自己相信這一點),而作為一個好人,一旦意識到了這一切,他們一定會非常願意配合你的談話,改變自己的言行。你可以這樣說:“當你說我的套裙讓你想起皺巴巴的舊窗簾時,我真的覺得很難過。在我看來,批評我的著裝其實就是對我審美判斷的一種否定,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很沒有能力。”如果你可以把自己想听的話用一種相對委婉的方式告訴對方,那效果將會更好:“我真的希望,如果你能更加相信我的品味,那該多好啊。哪怕是你的一句簡單的'我覺得這個顏色很適合你',我都會感到無比高興,如此一來,原本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便會立刻緩和下來。 當你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時,關鍵就在於你的溝通方式:你需要邀請和鼓勵對方考慮採用一種新的行為方式,而不是一口咬定對方愚蠢至極且無可救藥。 要想進入他人的故事,這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當故事中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或是當你的觀點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或是植根於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公司文化時,更是難上加難。為了理解他人的故事,你需要獲得他們的幫助,而為了讓對方理解你的故事,你也同樣需要助他們一臂之力。 你因為將孩子留給了臨時託管人而感到心神不寧,坐臥不安,對此,你的丈夫認為“你應該學會放鬆”。這時,為了讓他明白和切身感受到你此時的焦慮,你可以用一種他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我現在的我就好比坐在飛機上等待起飛的你,內心充滿了擔憂和恐懼。還記得嗎,當飛機起飛時,儘管我嘗試了一切辦法,試圖讓你明白只要放鬆就好,可是我的勸說卻根本無濟於事,事實上,這反而讓你覺得更加緊張?現在的我就是這樣,什麼都聽不進去,根本放鬆不下來。 ” 此外,你還需要認識到一點:不同的人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速度和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例如,有些人對於直觀的信息較為敏感。在與他們進行交流時,你就可以使用一些比較直觀的比喻,或是藉助於圖片或是商務圖表來表達自我。另一些人則相信行勝於言,在真正付諸行動之前,他們通常不會接受任何他人的意見或想法。此外,還有一些人則喜歡在做事前先列出或了解所有的細節。因此,你需要注意到並了解這些差別,因人制宜。 對他人的話進行闡述可以幫助你檢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同時也可以讓對方明白你聽到了他們的表白。同樣地,你也可以邀請對方對你的表白進行闡述:“讓我來看看我說的話是否清楚明了。你能把我剛才說過的話再复述一遍嗎?” 如果將獲得對方的理解作為終點,清楚明了地說出自己的故事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所以,此時的你不應該有任何“立竿見影”的期待。在雙方的交流當中,真正的互相理解是一個略顯反复的過程。當你講述完自己的故事之後,如果對方表示困惑,或是不能接受,此時,你應該詢問方,他們是如何看待你的故事的,尤其是問清楚,他們對你的故事有何不同見解,而不是用一種更強硬的態度將故事複述一遍,或是換一種方式再將自己的故事講一遍。 不過,當我們將這一做法付諸實踐時,我們通常會將其演變成一種徵詢對方認可的行為,而這也許是因為我們想從對方那兒獲得一種確認,一種安全感這樣做有意義嗎? ”“你難道不同意嗎? ”然而,與此相比,詢問對方有何不同見解往往會更有助於雙方的理解。當你徵詢對方的認可時,人們在表達自己的疑惑也許會敁得有些漫不經心,或是有所保留,因為他們並不能確定你是否真的會把他們的話聽進去。於是,他們會回答“是的,我想是吧”,可是從中你卻無法獲知他們的真實想法,“是的,從某種程度或某一方面來看,你說的沒錯。 ”如果你能清晰地表明自己渴望了解他們有何不同見解的願望,你發現他們真實反應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然後,你便可以和他們展開一次真正的雙方談話了。 有力地表達自我的秘密就在於一種自知之明:你的權力作用對象僅限於自己。毫無疑問,對於你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產生這一想法和感受的原因,你擁有至高無上的發言權。如果你是這樣想的,或是有這樣的感受,你完全有權力將它們說出來,而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你所說的一切。可是,當你試圖擴大自己權力的作用範圍時——誰才是正確的,誰意圖如何,發生了什麼——這樣的做法無異於了找麻煩。完整地說出你的經歷,你的表達才能清楚無誤;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及其原因,你的表達才能有力,使人信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